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生產技術和裝備的制造業。它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建立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是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實現工業化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六大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並指出“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黨的十六大進壹步明確了裝備制造業的戰略地位。

壹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礎作用

裝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如下:

(壹)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快速增長的引擎。

裝備制造業占全國工業經濟指標的比重超過20%。裝備制造業產品出口額占外貿出口總額的25.46%。1953 ~ 1998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速為7.8%,工業年均增速為11.9%,裝備制造業年均增速為17.6%,高於GDP增速9.8個百分點,是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引擎。

(二)是吸納勞動力的重要載體。中國裝備制造業全部從業人員占行業總量的20%以上。如果考慮制造業與其他流通行業、服務業的相關性,制造業間接提供的就業率更高。

(三)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手段。

中國正處於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時期。經濟增長方式的集約化,不再是壹味追求速度和產量,而是註重效率和質量,節約資源,減少汙染。集約化的決定性因素是加快技術進步,集約化的物質基礎是發展先進高效的技術裝備。裝備制造業承擔著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各行業提供裝備的重任,帶動性強,覆蓋面廣。其技術水平不僅決定了當前各行業的競爭力,也決定了未來運營的質量和效率。用先進設備改造傳統產業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根本手段。因此,裝備制造業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渠道。

裝備制造業是科技和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最深刻、最有影響力的行業。技術裝備作為技術載體,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媒介和橋梁,是科研成果從潛在效益轉化為現實效益的重要手段。技術裝備是壹種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產業關聯度大、出口貿易效益大的商品。因此,技術和設備是工業發達國家乃至工業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爭奪的焦點,也是世界貿易中的主導商品和增長最快的商品。

(五)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基礎。

西方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即使進入信息社會,也仍然非常重視以裝備制造為核心的制造業。以精密機床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機床為例,它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禁運的重點。1999年5月,美國政府發布的《考克斯報告》提出要控制機床對華出口。2000年6月65438+10月65438+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控制高技術機床出口”法案。由此可見高精密機床對壹個國家經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重要性。

二、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仍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我國裝備制造業在管理機制、技術創新能力、企業規模、競爭實力等方面差距較大。

(壹)組織結構不合理

1,企業規模小,大企業規模不大。長期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重外延輕內涵,投資分散重復。大部分企業都是按照“大而全”、“小而全”來建設的,導致裝備制造企業的規模都很小,即使是所謂的“超大型”、“大型”企業也不大。

2.長期以來,我國重大工程項目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和制造分屬不同部門,嚴重影響了國產技術裝備完整供應體系和能力的形成。

3.國內金融業參與裝備制造業投資組合的渠道受到諸多限制和約束,難以通過資本市場解決裝備制造業的重組問題。

(二)技術結構不合理

1,自主開發能力低。由於企業規模小,研發能力弱,自主開發能力差,技術創新能力低。高技術裝備和重大技術裝備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引進國外技術。

2.企業沒有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我國不僅研發經費和人員少,而且分布極不合理。研發資金和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機構和高校,企業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

3、設計制造技術能力不強。現代設計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從市場、設計、生產過程中尋求最佳結合點,整合材料、工藝、控制、系統、工程等各個方面,開發設計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擴大市場份額。我國裝備制造業受人才、技術、投資、設計開發條件的制約,設計制造的技術能力普遍不高。

4.產品結構不合理。中國長期處於短缺經濟狀態,很多產品嚴重短缺。中國的裝備制造業也在致力於鋪攤子,擴大產能,卻很少關註企業質量的提升。傳統和大宗商品產品產能猛增,導致很多產品產能過剩,供過於求,企業效益不好。同時,重大技術裝備和高新技術產品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導致大量國外機電產品湧入國內市場,占國內市場的30%。除了為基礎工業提供的重大技術裝備大部分來自進口外,壹些高技術產品的進口份額也已占到國內市場的50%以上。

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據統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設備投資有2/3依賴進口。目前,石油化工設備、汽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等都必須進口。裝備制造業主要產品的技術來源50%以上依靠從國外引進。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差,新產品開發周期長。

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正處於關鍵時期。壹方面,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術裝備;另壹方面,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相關政策不完善,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導致大量技術設備進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壹個國家不可能購買所有需要的設備。但作為壹個6543.8+0.3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不是從國外買來的,必須通過發展裝備制造業來實現,只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才能成為工業化強國。

三,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途徑

在裝備制造業已經受到充分關註的情況下,我國應該制定發展裝備制造業的系統戰略和規劃,並有效地組織實施,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的裝備制造和供應基地。

(壹)繼續深化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加大“重組改制”力度,激發企業活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振興裝備制造業首先要通過重組改制激發企業活力。加快企業產權多元化進程,加強企業激勵機制和制衡機制建設,真正激發企業活力。圍繞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和強項,調整和重組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打破部門和行業保護,加大企業間重組兼並力度,建立大裝備制造體系;按照全球化和專業化生產的思路,大力培育壹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壹大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集群。壓減過剩和落後產能,加大虧損嚴重、無發展前景企業的破產退出力度。

(2)加強國家調控和市場引導,集中資源實現重大突破。

對與我國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密切相關的重大裝備和應用工程項目,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由國家出面組織優勢和有效資源,通過重組、改組、改造和組織科技攻關、裝備研制和工程示範,努力實現重大突破和跨越。

(三)做好規劃引導,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為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國家應做好規劃和引導,在具有資金、資源和技術比較優勢的領域制定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優秀人才,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鼓勵形成壹批國際知名、各具特色的裝備制造中心。

(四)堅持技術引進、消化和自主創新,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

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積極引進發達國家裝備制造業的關鍵裝備技術和配套零部件生產技術,努力消化吸收創新,最終實現國產化,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自主開發創新的力度,使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方式由引進技術向引進技術與自主開發相結合轉變,進而走向自主創新。

(5)提高系統和整體包能力,形成壹批通用設備承包商。

打破傳統的分割體制,推進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並和重組,在大力提高單機技術水平、質量和性能的同時,高度重視成套設備系統的完善,組建壹批具有系統設計、成套系統和總承包能力的設備承包公司,形成若幹個具有較高國際聲譽和競爭實力的設備總承包商或大供應商。

(六)轉變技術創新方式,建立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裝備制造業技術研發投入,明確壹批事關裝備制造業長遠發展的技術研發重點。

切實加強我國制造業技術研發投入,緊跟世界制造技術前沿,以研發為重點,努力掌握壹批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和制造業應用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高效協調的“產學研”壹體化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

(七)繼續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重視提高技術工人比重。

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中國制造業仍然可以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在吸引直接投資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保持競爭優勢。提高制造業技術工人比例,培養數千萬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將是中國裝備制造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8)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營造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大環境。

結合世貿組織的標準和我國政府的承諾,我們將研究制定入世後促進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技術經濟政策。在研發資金、產品稅政策、重大項目采購方式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關於政策和措施的建議

1,加強設備國產化的組織領導。建立重大項目和裝備國產化的組織協調機制,通過重大項目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

2.進壹步建立和完善市場機制,認真貫徹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促進國產設備進入市場。鼓勵裝備企業公平競爭,發展專業化協作,促進企業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3、堅持依托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推進裝備國產化。有計劃地組織百萬千瓦核電設備、直流輸電成套設備、大型石化成套設備、大型隧道施工設備、高檔數控機床等壹批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項目。

4、抓緊研究制定政策法規,為裝備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壹是為重大裝備國產化研發和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持資金;二是抓緊研究制定促進裝備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如調整現行進口產品稅收政策,改變進口成套設備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免稅進口的做法;改進技術設備的國外采購方式,堅持以市場換技術;三是制定政策鼓勵使用國產設備,特別是對第壹套設備的國產配套項目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5.培育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在裝備制造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繼續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增強其技術創新能力。繼續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 上一篇:《英雄聯盟》中,為什麽拳頭設計師總想強化狗頭和小巫師兩個英雄?
  • 下一篇:論版權客體體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