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西方管理思想的適用性分析——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西方管理思想的適用性分析——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壹、繼承和重建精神文明

我被邀請去美國,然後去日本,然後去臺灣省做研究和演講。看過很多,感觸很深。總的來說,東方文化註重精神文明,中國的精神文明源遠流長,而現代西方人強調物質文明的追求,至今弊端百出。但我回國後有壹種奇怪的感覺:我們現在物質文明發展很快,但對精神文明的重視程度還不如西方、日本、新加坡。當然,西方精神文明退化已久,不少海外有識之士呼籲用東方文明來補救西方文明,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來重建西方精神文明。

重建適合時代潮流的中國人文主義,應該是當務之急,是關系到民族命運的當務之急。我參觀了沿海開發區。坦白說,我們的文化氛圍和品味並不比西方好,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差。西方有基督教文明,這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滲透在很多方面。有人把宗教等同於迷信,這是中世紀宗教的傳統觀點。現在基督教改變了很多。美國很多人視其為傳統文化,其宗教色彩也逐漸淡化。

武漢電視塔(曾經是江城人引以為豪的塔)曾經有過讓人不爽的外國煙草廣告。如果這種廣告出現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上,壹定會引起公憤。香煙廣告壹般都有限制,更不用說它代表國家精神象征的地方了。即使在香港,明目張膽的香煙廣告下面也要標明對香煙有害的字樣。通關沒多久,相關部門就來檢查了,國外的煙草廣告就撤了。

社會風氣不好主要是老百姓水平低,還是某些導向出現了偏差?我認為是後者。有些地區有人說:“革命時期的紅色女兵,開放時期的黃色女兵。”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無娼不富”的現象,用孔老夫子的話說,真是人欲橫流。說這些的目的是想說重建新人文主義是迫切的。有人說,這是經濟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知糧倉之禮儀,知衣食之榮辱”會促進精神文明。香港曾被稱為文化沙漠,但後來經濟繁榮,非常重視文化和教育。但我們不能采取自然無為的態度。我們應該發聲,提醒社會和政府,盡全力重建。

我在臺北有兩個朋友,都是著名的中國近代史學家。今年夏天去武漢玩。參觀完武昌起義博物館,很難過,說紅樓被小商販糟蹋了。作為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名譽館長,我很尷尬。將這壹反映傳達給管理者,提出文化場所的品位亟待提高,加強對小攤販的管理。經理說:“他們為什麽不先打電話?”這很耐人尋味。但是,他們也有說不出的苦衷。首先,他們無權管理供應商。二是資金嚴重不足,不創收很難開展日常工作。聽說Xi安等地也有類似的情況,真是令人擔憂。

第二,正確對待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社會上有壹種錯覺,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截然相反。現在情況明顯變了,崇尚傳統文化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還是要深刻理解的。

辛亥革命初期,嚴復總講“用中體西用”,他不同意。他認為“體”和“用”是連在壹起的,比如牛的身體是牛用的,馬的身體是馬用的,絕不應該是牛用的。辛亥革命時期,有些人鼓吹革命是為了反抗精神權威,批判先人,甚至改變天道命運。五四時期,在政治革命屢遭挫折的情況下,人們從文化中尋找根源,這在當時既有積極的社會效應,也有消極的社會效應。為了推翻舊的政治權威,我們必須對它進行理性的批判,但批判的結果往往有兩種。第壹,健康批判的傳統文化;第二,對傳統文化粗暴片面的否定。後者是壹種“左”的思潮,發展到極端,會帶來深刻的文化災難。給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經常讓人產生壹種錯覺:現代化進程中只要出壹點點問題,馬上就歸咎於傳統文化。比如今天壹個患了艾滋病的人,責怪自己的祖先不道德,可笑,可憐。

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沒有全黨無法跨越的鴻溝。任何壹個國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傳統文化都是保留下來的。日本和新加坡發展起來了,但是他們把自己的傳統文化保存的很好,中國文化也保存的很多,因為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已經融入了他們的民族文化。用傳統文化中有用的東西來推動現代化是聰明的。清理舊社會的汙泥濁水,並不意味著與傳統文化的徹底決裂。

北京曾是歷史名城,如今已被鋼板水泥淹沒。巴黎和柏林的舊建築保存完好。法國古老的拉丁區今天依然如故。中國拆除舊建築,真的是壹個民族文化素養和精神境界的問題。

重遊西湖,很難認出舊貌。西湖周邊違章建築太多,極大地破壞了原有的景觀。在廬山,牯嶺已經完全變了。牯嶺公園看不到原來的湖光山色,只有淩亂的房子。這個美麗的景區不是壹個小小的廬山管理局能做到的。應該是州級的,像美國的國家公園壹樣嚴格管理,不允許任意破壞。

提倡精神文明重建,發揚中國固有的優良傳統,包括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優良傳統,吸收西方人文主義的優秀成分,再加上今天的新創造,三點結合,著眼自身,著眼當下,才能做得更好。長期以來,由於對傳統文化的偏見,我們無法正確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

第三,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變遷

前人說過,傳統文化不應該被認為是絕對好的,也不應該被認為是絕對壞的。不要把它當成簡單純粹的盤子,要看到中國文化的多源性和多樣性。因為,從地域上講,中華文化雖然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化,但也有非主流文化,比如荊楚、巴蜀、吳越等兄弟民族。所以,我們今天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時候,絕不能反對單壹和簡單化。

單從文化的源頭來說,中國文化有很多。現在我們崇拜黃帝和顏地。我們常把它們視為中華民族起源的象征,但絕不能過分誇大。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長什麽樣。到了現代,黃帝被“炸”了。辛亥時期,不僅有黃帝時代,還有黃帝畫像,是為了革命宣傳。現在簡單感情用事處理不太合適。我們應該深入理性地思考,研究如何更完美地處理歷史文化源頭,以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否則就會出問題。

中國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淵源。而且,在中華民族和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兩者相互滲透,各有貢獻。我們應該在“炎黃”熱、“華夏”熱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壹些簡單片面宣傳的負面效應。

如果強調文化的多樣性,另壹方面,如果荊楚文化成為中化文化的主流,中國現在可能已經很強大很活躍了。荊楚文化不同於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粗獷豪放,充滿浪漫,想象力豐富。當然這裏面有很多鬼神。鬼神不能視為迷信。它們也是文化的重要來源,是人類與自然交流中想象力的產物。這種想法看似荒謬,但目的是促進中國文化的包容性,要有更寬廣的胸懷,不要“固步自封於壹尊雕像”。

當我們談到傳統文化時,似乎四書五經就是傳統文化,這是不對的。先不說古代文化的多樣性。直到漢代去除百家爭鳴,儒家文化才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再到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外來佛教文化逐漸興盛,中國文化大變,非常豐富,更有生命力。後來宋明理學的興起,在學術上是進步的,但它與君主專制相結合,成為統治者的意識形態,其末流是畸形的,對民族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今天,我們看待傳統文化,已經不能用某壹方面的正統眼光,更不能用單壹的價值觀來評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第四,以超然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歷史上出現過兩種片面的觀點:壹種是把傳統文化視為現代文化的障礙,希望徹底消除;另壹種是崇拜傳統文化,讓它變得神奇。

在當前開放的貿易中,壹些地方領導人的理解水平之低簡直令人吃驚。比如公開宣稱:“外資就是上帝。”相應的,就是把傳統文化庸俗化,這其實是無濟於事的。如磨山(武漢東湖)楚城景觀建設,充滿楚文化情調,文化品位高。將毛澤東早期的書法《離騷》刻在壹面巨大的石墻上,很有神韻。但也有失敗的,比如楚城的轎子,很淺很俗。我們需要的是精品,不是庸人。臺灣省非常重視文化的傳承,但在商品潮的沖擊下,也趨於低俗化。表面上看,連街名都是忠孝路、仁愛路,似乎是尊重傳統文化,講究傳統道德。事實上,這是荒謬的。再說孝順。我有個親戚在臺灣省,我們相約去給舅舅掃墓。他的妻子問我中國大陸和美國的掃墓習俗,我說鮮花和花圈也行。但是後來我上墳的時候,還是帶了香燭和紙錢。燒的紙錢不僅是新臺幣,還有美元。想得很周到,但是很可笑。據說還有燒信用卡的。在臺灣省,父母去世後,通常會舉行盛大的葬禮。可能的話請和尚念經。其中壹些是真實記錄的。據說日本有機器人和尚念經。妳看,科技的發展讓葬禮“現代化”了。

當然,這些情況在內地也存在,只是沒有那麽“特別”。所謂“對未來的謹慎追求”,在這壹點上是虛幻的。傳統文化極度商業化、低俗化,變成了資產階級文化或偽民族文化。在臺灣省的壹些地方,哀悼已經成為壹種職業。壹位專業的哀悼女士弄錯了死者。父親死在了殯儀館,母親還在,卻哭著說:“我的天啊!”“葬禮變成了吵架會,這不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當然,內地也有類似的笑話。壹個老太太去世後,樂隊居然演奏了《姐姐,妳大膽往前走》。可能我說的負面現象太多了,但目的是強調要正確對待文化,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繼承,把好的部分發揚光大,把糟粕丟掉。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壹鼓吹文革,就壹掃壹切,打斷孔廟的壹切古跡。壹提倡重視傳統文化,就簡單的重復,帶著壹種市儈的味道重復。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要有健康強大的心態,積極發掘國內外各種文化的精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中國是壹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其經濟、文化和科技舉世矚目。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和“壹窮二白”。所以,我們在文化上要像在經濟、政治、外交上壹樣有憂患意識,要有實行“拿來主義”的勇氣,要把古今中外的壹切傳統文化都融合起來。

  • 上一篇:怎麽做花卷?
  • 下一篇:2012初中美術教師聯考復習資料誰有?不要試題,最好是總結好的知識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