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國家不同於美國,美國的國家財產具有整個民族的規模。國家通過這些巨額資產實現調控的功能,在戰時尤其是經濟持續蕭條時期更為積極有效,但之後,這種功能被削弱,相對消失。然而,這種變化更多地發生在西歐國家,不僅在戰爭和社會經濟危機時期,而且在該國通常的經濟特點中。除了少數情況,這種狀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經歷的艱難戰後重建時期壹直存在。舊的工業傳統、部門間和地區間發展的脫節和不平衡、國內市場對國外原材料和能源的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參與國際競爭所需資源的有限,都使西歐的形勢惡化。
美國的國有制是在用國庫資金進行新的建設時形成的。雖然名義上是國家財產,但後來轉移到私人手中。這些變化實際上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角色和功能。
西歐國家的國有制也是通過建設新的工業企業和永久性設施形成的,而且往往規模很大。而國家所有權基本上是通過國家的直接幹預形成的,幹預的形式有:所有權、私有財產國有化、國家通過參股強制監管大型私人公司的活動。這些幹預的過程直接反映了國家參與經濟活動的規模和強度以及經濟調控的形式和方法,這是西歐模式的特點。西歐國家自60年代初實施經濟調控措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奧地利
奧地利的經濟國有化達到了最好的水平。煤炭、石油、鐵、銅、鋅、鉛開采和發電、鋼鐵、鉛冶煉和氮肥生產等領域的國有企業從75%增加到100%,國家60%至80%的股本由國家控制和監管。
(2)英國
英國的電力工程、天然氣和煤炭開采、鐵路和國內水運、三分之壹的海港和碼頭、14%的黑色冶金工業都是國家所有。政府通過混合所有制控制和監管航運、石油、航空業、電視和金融領域。國家占全國生產收入的43%,占固定資本總投資的44%。在物質生產領域,五分之壹是國有企業。
⑶法國
法國約有650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具有國企特征。這些企業占全國產品總量的近13%,在工商中的業務量約占14%。國有占國家總資產的36%。幾乎所有的煤炭和天然氣工業,80%的電站和航空企業,40%的汽車工業和30%的氮肥生產都由國家控制。作為大股東,法國國家控制著當地的石油供應、石化企業、化工新材料的生產、大型金屬加工企業、航空和海洋運輸以及鐵路網絡。國家在貨幣和信貸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四家國有銀行和30多家國有保險公司,它們監控著所有國家信貸銀行近壹半的資本余額和現有貨幣流通,以及約60%的保險資金。
⑷德意誌聯邦共和國
德意誌聯邦共和國有5500多家企業由國家直接擁有或由國家控股。國家股總資本約占國家總資本的18%。國有制部門(80%)集中在工業領域,主要是電力工程(50%)、采礦(17%)和有色金屬工業(約10%)。另外20%分布在運輸和貨幣信貸領域。僅聯邦控制的企業就控制了近70%的鋁產量、40% ~ 44%的鉛鋅冶煉、三分之壹的鐵礦石和四分之壹的煤礦、15%的電站、42%的汽車產量和全部鐵路運輸(保證了全國壹半的貨運量)。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制的特點是各省的區域和自治市政府所有制占主導地位。例如,這種所有權下的發電站是聯邦政府控制的發電站的兩倍。這種所有制下的企業采集90%的褐煤,他們還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天然氣企業。
(5)意大利
意大利的國家所有制分為兩種形式。壹種是不可分割、不可分割的國家財產,包括海岸線、水資源、地下礦藏、考古文物、歷史藝術珍品、博物館、圖書館、港口、公路、鐵路、水廠、軍用機場、部隊和兵種。二是可分割財產。包括:
國家機關直接管理的企業(沒有立法、財政和生產自主權,劃歸相應的部委和主管部門)。這些企業基本上屬於軍事技術的裝配、維修和測試領域。
自主的國有企業,不是法人,但有財務獨立。這些企業基本屬於國有鐵路、公路、郵政、電信、電視服務行業。它們由相關部委的專門行政機關管理。
對於能夠獨立從事經濟活動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國家只是直接或間接參與企業的經濟活動,所有的股本、控股額或參股額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事實上,通過國家直接控股或占主導地位股份的制度,意大利所有的褐煤、無煙煤、煙煤、黃金、錫和鉛采礦業,30%的鐵礦石和鋅礦,所有的合金鋼工業和25%的生鐵冶煉都歸國家所有。
隨著國家控股公司ири和эни的間接參股,國家所有權和國有經濟的監控範圍明顯擴大,涉及主要部門和金融、工業的基本業務。例如,эни集團公司占全國鐵礦石開采量的77%,生鐵冶煉量的82%,煉鋼51%,軋材55%,發電25%,機械產品24%。ири集團控制著冶金行業90%的股本,超過70%的電信,電力工程、航運和商業銀行近三分之壹的資本,機械制造公司20%的資本。
(6)瑞士
在瑞士經濟模式中,調節投資、就業和社會保障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