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在哪裏?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在哪裏?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腳下。它是中國最大的苗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距雷山縣36公裏,距黔東南州首府33公裏,距省會貴陽約280公裏。它由十多個依山而建、四面環山、彼此相連的自然村連接而成。梯田沿山勢直通天際,白水河穿村而過,將西江苗寨壹分為二。

擴展數據:

千戶苗寨的歷史演變: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遊平原的九黎部落向北擴張,與東移南下的顏地、黃帝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俘虜並殺害。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壹次大遷徙,放棄黃河中下遊退守長江中下遊平原,在洞庭湖、鄱陽湖畔建立了“苗族三國”。隨著三苗部落的日益壯大,堯舜也多次打壓三苗。

“南獵”舜帝對拒絕接受舜帝控制的“三苗”進壹步打擊和掠奪,苗族先民被迫再次向西南和西北遷徙,其中壹部分被迫向西北遷徙的苗族先民與“羌人”融合。

作為西羌的先民,由於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缺乏,他們有的遷徙到平原地區,從青海到四川南部、雲南東部和貴州西部,有的更往南、往西到老撾和越南。遷徙到西南的苗族先民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楚人的主要成員。

戰國時期,秦滅楚,部分苗人背井離鄉,長途西遷,進入武陵山區巫溪壹帶,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武陵人”。

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裏迅速發展,形成了壹支與漢朝抗衡的力量。

公元47年,漢朝出兵鎮壓“武陵人”,迫使苗族再次背井離鄉,壹部分進入貴州東北部(今銅仁地區),壹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再回到柳江,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臺江、施秉等地。在幾次大遷徙中,苗族分成了許多不同的支系。

其中,劉氏、氏、遊氏、茍氏幾乎同時到達貴州榕江。由於族在榕江周邊的許多地方活動,所以它比劉氏族更晚到達西江。大約600年前,Xi族來到了西江,但在Xi族到來之前,已經有壹個苗族“酬”族生活在這裏。

西江地名中的是指西族,“江”是“討”的意思,即西江是族向“商”族乞討的地方,故名。“Xi”氏族到達並定居西江後,其他苗支系陸續遷入,形成了以“Xi”氏族為主體的苗融合。傳說西江已經有壹千多年的歷史了。

西江苗族與苗族始祖蚩尤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林蔭故事中記載的西江苗族父姓族譜,從蚩尤到1732有284代* * *人,說明居住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後裔。

春秋戰國時期,雷山屬_ _國與伽藍國交界,戰國屬夜郎國,秦屬項峻郡、嵐縣,西漢屬嵐縣、烏倫郡,東漢屬烏倫郡,蜀國屬_ _郡交界。

魏晉時屬華斌郡,唐代屬羅宮郡,五代至宋代屬夔州道邵青府的羈縻國,元初屬“管外苗疆”,元代中期屬管外苗疆。

清朝乾隆年間,為了管理苗族,清政府對苗族進行戶籍登記,強行廢除苗族隨父姓的傳統,以苗姓的諧音確定漢族姓氏,西江苗族的姓氏由此而來,有江、唐、侯、楊、董、宋、古、龍、陸、李、梁、毛、陳、金、吳等。

從秦漢到元明清初,雖然涉及到朝廷在雷公山山區的設置,但縣制和羈縻府對這壹地區的統治非常薄弱,甚至不直接管轄。在歷史上,它們常被稱為“荒地”、“幼苗”、“活世界”。

雍正七年(1729),貴州巡撫張光嗣開辟景區,設“新疆六廳”和丹江廳,下轄丹江衛和凱裏衛,西江屬丹江衛。

乾隆三年(1738),丹江口衛設地司,有黃毛嶺司、雞司、五叠司。雞師位於西江西南附近的潁上村,西江被納入中原政權的治理範圍。

1914年,丹江改辦稱縣,西江歸其管轄。

1944,設雷山,西江歸雷山管轄,改西江鎮。

1945年,丹江撤縣,西江歸臺江縣。

1950年,雷山建立縣人民政府,西江屬第二區公所。

1954年,雷山縣苗族自治區成立,西江千戶苗寨設在西江區。1959年,雷山、魯山、丹寨、麻江並入凱裏縣,西江屬凱裏縣雷山區。

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唐、永樂等44個公社。當時千戶苗寨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地區撤地並鄉後,千戶苗寨歸西江鎮管轄。

西江千戶苗寨官網-給遊客的50個問題

  • 上一篇:莫高窟的主要藝術成就和特點
  • 下一篇:請舉例說明佛教對中國的巨大影響(高分獎勵)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