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哲學簡史: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中國哲學簡史: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我早就聽說過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本書把哲學史的經驗和哲學的經驗結合起來,用20萬字敘述了中國幾千年的哲學史,簡潔生動,深刻易懂。壹改過去接觸的哲學書,總覺得深奧難懂。我認為哲學是哲學家的事,哲學遠離大眾。但是看了《中國哲學簡史》之後,突然意識到,撥雲見日也就容易了。其實哲學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其實是孕育在每個人的頭腦中,體現在每個人的行動中。因此,每當我在空閑時間拿起這本書,我只能仔細閱讀,琢磨每壹個字...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在1947賓夕法尼亞大學做客座教授時的英文講座。用該書譯者趙福三的話說,“材料是古老的,但視野是現代的。”他還稱馮友蘭先生“使用史料時是歷史學家,討論問題時是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寫的這本書的思想和材料來自中國,但考慮哲學問題的視野卻來自世界。所以,這本書在今天仍然是哲學和文化的經典。韓國歷史上知名的第壹位女總統樸槿惠是這樣稱贊這本書的:“在我最困難的時期,是我國著名學者馮友蘭寫的《中國哲學簡史》。”足以見證這本書的影響力,也說明經典永遠不過時。

馮友蘭先生從中國哲學的精神和背景,中國歷史文化先輩(孔子、哲學家、墨子等)的比較,闡述了中國哲學史。),道家,儒家等等。而西方哲學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語言。

中國的哲學存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說到哲學家,很多人都能說出西方偉大哲學家的名字,比如康德、黑格爾,但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壹個人被確切地打上哲學家的標簽。其實這和中國文化人表達思想的方式有關。在表達方式上,中國文人喜歡用諺語、比喻、舉例來說明原因。難免有些不完整,他們用的是暗示的方法,而不是什麽都倒。這是中國詩、畫等藝術追求的目標。在中國的文學傳統中,壹首好詩總是言之鑿鑿,寓意無窮。有思想的讀者可以從詩外讀詩,從字裏行間讀。語言的作用不在於它的固定意義,而在於它的暗示,引導人們去體悟道。這是中國藝術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國哲學家表達思想的風格。比如眾所周知的聖·紫晶的第壹句話“性本善”,就可以看作是孟子基本哲學的體現。所以,從前在中國,壹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是受哲學教育。《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都蘊含著哲學智慧。

那麽什麽是哲學呢?馮友蘭先生說:“哲學是對人生體系的反思。”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反思人生,做系統反思的人就更少了。壹個哲學家總是進行哲學性的思考,這叫做反思,因為他把人生看作是壹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系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釋迦牟尼說:“生是苦的根源。”是否可以認為苦難是人生的財富,苦難的過程也是壹個思考的過程,是哲學思維的形成?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哲學是壹種人生哲學,很難說這種觀點是對是錯。中國的哲學既是理想主義的,也是現實主義的。很實用,不流於表面。中國傳統哲學強調“學”和“道”。“學”,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增加正知,“道”就是提高心性,哲學就是後壹類。中國的聖人可以用“內聖外玉”兩個字來形容。“內聖”是指他的心致力於精神修煉;“歪余”是指他在社交活動中像個國王。哲學的使命是使人樹立“內聖外玉”的品格。

普通人讀哲學,學哲學是為了使人成為人,而不是成為壹個特殊的人,壹個高高在上的人或者壹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說到中國的哲學,就不得不說中國的儒家和道家是中國文化哲學的始祖。儒家思想不僅是中國的社會哲學,也是中國的人生哲學,對中國人的影響最深。儒家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道家強調人心的自然自動。中國哲學中的這兩種思潮與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大體相似。閱讀生活在8世紀的兩位詩人杜甫和李白的詩歌,不難看出中國思想的兩大流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影響。

道家同時嚴格區分了屬於自然和人類的東西,即自然給人快樂,人給人痛苦,強調“天人合壹”,即人與自然、宇宙的合壹。直到我們步入現代社會的今天,這些依然是人們的追求和向往。

儒家思想是中國農耕文化、經濟條件和地理環境的產物,所以中華民族不難理解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成為中國的正統哲學。

儒家和道家對中國的藝術和詩歌有各自的看法。儒家把藝術和詩歌作為道德教育的工具。道教追求心靈的自由流動,把自然作為最高理想,這給了藝術家無窮的靈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哲學蘊含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交融相伴,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現代社會提倡國學,學習中國文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花些時間去思考,就能品味其中的哲學智慧,這也是前人精心培育的,留給中華民族近現代和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這只是看完這本書的壹點點感受,更多的東西需要研究和思考。

  • 上一篇:中國古代建築和西方古代建築的區別更加具體。
  • 下一篇:2019傳統企業發展大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