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興趣愛好,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對什麽都不感興趣,壹點愛好都沒有。”。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只是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在同壹件事情上和其他孩子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在同壹件事情上有優劣之分。俗話說,“腳短,寸長。”只要孩子喜歡,就適合他們。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愛好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發展自我的空間和舞臺。孩子天生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渴望,渴望自己去體驗。父母不應該因為怕孩子惹麻煩而限制孩子的行動。而是應該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去看、去體驗,讓孩子在親身實踐中得到鍛煉,增強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也許他們的愛好在某壹次實踐中得到了體現和升華。
家長也要給孩子適當的啟蒙教育,有意識地引導和維護孩子的興趣愛好。首先要進行發現教育,讓孩子學會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啟發他們找出事物之間的異同,進而發現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和普遍規律,進而對事物產生興趣和愛好。我們可以用魯班的手指不小心被雜草割破發明了鋸子,牛頓不小心看到壹個蘋果掉到地上,發現了自由落體的萬有引力定律等經典案例來對孩子進行發現教育。二是開展賞識教育。孩子都有天生的榮譽感,他們渴望外界的認可和鼓勵。父母對孩子的每壹次進步都不要吝嗇於欣賞和鼓勵,而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贊美,滿足孩子的榮譽感。這樣有助於激發孩子對所做事情的熱情,久而久之,習慣就會養成興趣。孩子也會在被欣賞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三是引導教育孩子。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讓他們明白人生的真諦和學習的目的,用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成就壹番事業的偉人的例子來激勵他們,比如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他們在遠大理想信念的熏陶下,從小樹立自己的目標,沿著壹個目標壹以貫之地努力,在理想目標的指引下走向成功。
第二,教育好孩子,要註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讓嚴格的自律伴隨孩子的成長。
孩子今天的壹舉壹動都會影響到他未來行為習慣的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而壞的行為習慣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管理界有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個意思。家長作為有經驗的人,有責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孩子形成嚴格負責的行為習慣。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過著優越的生活,他們處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他們不可能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當然也不懂生活的艱辛。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適當的記住艱苦和節儉的教育,並創造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以克服鋪張浪費的問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努力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二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無常,普遍缺乏自制力和約束力。沒有壹定的監督和引導,很容易變得無拘無束,灰心喪氣。因此,作為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任務,並督促落實,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知識積累,這樣才有利於走向成功。
三是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俗話說“小孩子話不清楚。”孩子無意中說出違反禁忌的語言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家長要及時糾正和引導,讓孩子明白“禍從口出”、“壹句好話叫三春暖”的道理,從而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為良好的社會交往奠定基礎。
第三,教育好孩子,要註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讓獨立創新的思維打開孩子智慧的鑰匙
天才或許存在,但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為此,家長壹定要塑造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訓練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壹是訓練孩子形象思維。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總是從事物的外觀和形狀出發,對事物的認識基本上來源於形象思維。因此,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接觸新鮮事物,遊覽祖國名山大川,閱讀影響深遠的名師名著,增長見識,增長才幹,訓練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思維,開發智力。
二是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孩子對事物的是非觀和因果判斷的形成,來源於邏輯思維。對於孩子的問題,要盡量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進行耐心細致的分析和解答,引導孩子養成凡事多問為什麽的思維習慣,讓孩子開動腦筋,開動機器,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是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孩子的創新思維主要來源於發散思維。孩子對事物的視野和看法往往是有限的,缺乏全局和深層認知。家長要引導孩子進行類比分析,在加深對事物認識的同時,加強對相似事物和相對事物的分析和把握,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成類比的思維習慣,舉壹反三,樹立辯證思維思想。還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開拓想象力,敢於挑戰和否定現有的既定規律,形成發散思維的能力。
第四,教育好孩子,要註重孩子角色意識的培養,讓合作共贏的理念啟迪孩子的應變計劃
自從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大多數獨生子女因為優越的社會成長環境而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角色意識。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孩子目空壹切,有的孩子缺乏愛,有的孩子不懂得謙遜,有的孩子缺乏責任感,等等。這些意識的存在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嚴重制約孩子未來生活的發展。所以家長壹定要重視孩子角色意識的培養。
父母應該教育他們的孩子社會角色。當今世界,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朝著多極化、生存共贏的方向發展。不與人打交道,不與人合作,人幾乎不可能立足於社會,獲得發展和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在集體生活中生活,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與他人合作,明白自己在集體和合作中的地位、義務和責任,在接受他人服務的同時為他人提供服務,在與他人合作的同時學會造福他人,從小樹立共贏生存的思想。
父母應該對孩子進行生命感恩的教育。孩子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驕傲,總會得到各方面的關愛與幫助。當他們得到幫助和愛時,他們會感到安心嗎?妳會覺得理所當然嗎?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感謝家人,感謝親朋好友,感謝社會,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學會孝順,學會謙恭。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聲譽,走上壹條坦途,實現人生的目標和追求。
孩子的教育是壹門學問,不是三言兩語的問題,也不是壹勞永逸的事情。作為孩子的家長,單純表達個人觀點,意在引起更多的關註。教育孩子的問題在於全社會齊心協力,集思廣益,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如果是這樣,我們的孩子壹定會成為社會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