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教兒子“誌存高遠”
諸葛亮壹生為國為民,克己奉公,為後人樹立了榜樣。他教育他的孩子要有遠大的誌向。五十四歲時,他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寫下了著名的《十誡》。這既是諸葛亮人生經歷的總結,也是他對子女的要求:“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修身,不淡泊以誌,不平和以無為。”如果妳安靜地學習,妳就得學習。不學,就沒有廣泛的才華。如果妳不想學,妳就不會成功。“勸誡孩子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首先要打坐、修身、自省;要自律,不放縱自己,培養高尚的品德和氣節。除非淡泊名利,否則妳不可能有明確堅定的誌向;除非妳有壹顆幹凈的心和幹凈的頭腦,否則妳無法實現妳的崇高理想。要實現理想,需要不斷學習知識。只有通過冥想和努力,我們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沒有堅定的意誌,我們就無法成功。
諸葛亮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的子女淡泊名利,忠於國家,為國家做出了貢獻。這就是“寧靜”和“致遠”的意義和價值。
寇姆教子“為眾人修身”
北宋時,寇準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他完全靠母親的編織生活。寇的母親經常在半夜教寇準壹邊紡紗壹邊學習,監督寇準好好學習。後來寇準進京趕考,中了進士。好消息傳到了她的家鄉。此時,寇準的母親病重。臨終時,她把自己畫的壹幅畫送給家人劉媽,說:“寇準將來做官。如果他錯了,妳可以把這幅畫送給他!”
後來寇準當上了宰相。為了慶祝他的生日,他邀請了兩個劇團為他準備了壹個宴會。劉媽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把寇姆的畫送給了他。寇準打開壹看,是壹張寒窗班的照片,上面寫著壹句詩:“孤燈班苦,苦,望君為眾人修身;勤儉的家風和慈母的培養,他富了也不忘窮。”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言,寇準讀了壹遍又壹遍,淚水奪眶而出。於是生日會立馬撤了。從此,他清正廉明,大公無私,成為宋代著名的賢者。
徐勉發誓要把自己的清白留給子孫。
梁代大臣徐勉,壹生身居高位。他嚴於律己,公道謹慎,節儉不貪,不設財物。平時的工資大部分都給了親戚朋友中的窮人和窮人,家裏沒什麽積蓄。他的壹些門客和老朋友建議他為後代購買壹些財產。他回答:“別人把財產留給後人,我把清白留給後人。子子孫孫有德有能,則成家立業;如果他們不成功,即使我留下財產,也沒用。”
徐勉經常教育孩子要註意道德品行。他曾經寫信警告他的兒子許嵩說:“我們家世世代代都很幹凈,所以我們通常過著貧窮的生活。至於買產業,從來沒提過,不僅僅是不經營。古人雲:“把整筐黃金留給後人,不如教他們研究壹部經書。“認真研究這些言論,不是壹句空話。雖然我沒有天賦,但是我有自己的願望。好在我得吸取古人的教訓,不敢半途而廢。近30年來,從我身居高位開始,就有壹些大師和老朋友極力勸我有地位有權力就見機行事,我壹直拒絕采納。因為我認為,只有把珍貴的純真留給後代,後代才能享受無限。”徐勉的子女後來成為著名的聖賢。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由於兒童的可塑性,教育他們的品行尤為重要。他們會逐漸接觸到壹時無法理解的道理,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它走對。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其實無論給他們多少財產,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會他們重視道德、善良,才能真正讓他們從長遠和未來的考慮中受益,才能讓他們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壹個接觸者。可見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好表率。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擔社會責任最重要的功能。每個人的社會化不僅需要家庭養育,更需要家庭教育。人們在家庭中學會走路、說話、行為和獨立生活。在家庭中獲得身體發育、心理發展、人格形成和社會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遊戲、學習和勞動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未成年人壹般以遊戲和學習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過渡到獨立參加以勞動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家庭不僅為孩子提供生活中玩耍和學習的最初場所,還引導他們從玩耍過渡到學習,再從學習過渡到工作。這種引導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壹刻起就和他們在壹起。孩子的語言學習,精神態度,行為習慣,都是受父母影響和感染的,影響非常大。但是,有些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極其重要。
第壹,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為環境因素具有普遍性、規律性、自然性和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自發性,對教育既有平行又有矛盾的影響。此時,孩子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益的、積極的,有時也可能是不好的、消極的。因此,環境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家庭的影響下,有些孩子可以更早地表現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墨者黑,近墨者黑”壹定意義上解釋了環境對人的作用。古代有“孟母三遷”,從“其宅近墓”到“遷城”,再到最後的“旁居秀才”,最終使蒙克在秀才的影響下成為秀才。這說明人們早就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
第二,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樹立榜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壹環境。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教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當孩子用探詢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的同時,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眼中最常見的就是父母,他們的壹言壹行都在表達著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壹開始總是無條件地被孩子認可,所以不是自覺的,而是模仿對象確定了。所以父母壹定要事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作為正派人留在孩子心中。正直的人應該是正直的人,負責任的人,言行壹致的人,守時愛惜時間的人...那些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法亂紀、缺乏愛心的人最有損形象。壹旦印在孩子的腦海裏,不僅不可磨滅,更是日後與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原因。同時,也往往是孩子產生自憐、自閉、自暴自棄等病態心理的原因之壹。另外,要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那種認為承認錯誤就意味著降低自己威信的思維,所以強詞奪理,甚至用開車來遏制孩子,是最愚蠢和不誠實的做法,會把失望、悲傷和鄙視刻在孩子的心裏。所以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孩子的“啟蒙老師”。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影響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大多忙於賺錢,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會忽略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有些家長可能會簡單地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擁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不僅僅是壹些物質上的簡單投入,更多的是對孩子心理的關心和呵護。首先要了解兒童心理,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菲薄,從而正確待人接物。否則孩子會片面的認識別人,高估自己,遇到事情總會不開心,要麽是因為嫉妒別人,要麽是因為擔心和怨恨,會因為壹些不健康的情緒而失去快樂。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是壹種積極的心理狀態。自信的基本點就是相信自己有完成某項任務的實力,哪怕任務很有挑戰性。自信來源於成功的經驗和父母的正確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待孩子應該有的基本態度。最後,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世界上,孩子面前沒有鋪滿鮮花的路,只有等待他們收獲壹個又壹個果實,體驗成功的喜悅。沒有人能避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敗和挫折。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壹個人的事,也不是壹個人能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習慣養成、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僅取決於學校制度的約束和老師教學的管理,還取決於家庭環境和家長的教育。迫切需要家庭配合學校和老師,做好家庭教育。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成長氛圍,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通過其血緣關系發揮著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庭文化和情感的內化和熏陶。家長要不斷自我學習,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