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藝術教育興趣想象兒童發展
現代藝術教育提倡鼓勵孩子自由創作,適當訓練孩子的藝術技能。它包括繪畫活動、手工活動和作品欣賞。有各種繪畫活動,如刮蠟畫、水彩畫、水粉畫、油畫棍畫、棉簽畫、吹畫等。手工活動包括泥瓦匠、造紙工人等。欣賞作品可以分析和解釋大師作品和兒童自己的作品,對兒童的發展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壹,繪畫活動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手段。
繪畫是藝術教育的壹部分,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繪畫活動是壹種視覺藝術活動,涉及眼、腦、手。孩子們在千變萬化的繪畫實踐中不斷感受和創造美。如何教孩子畫畫,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1.概念應該是正確的。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側重於教孩子如何進行美術活動。老師確定內容,表現形式和方法,先畫什麽,後畫什麽,怎麽剪,怎麽折,怎麽貼,這些都是完全教給孩子的。這種方式可以稱為“臨摹”。這只是讓孩子掌握方法和技巧,成為單壹的模仿活動。雖然老師也要求孩子在演示後想象並添加其他景色,但畫面往往千篇壹律,因為沒有真正激發孩子的創作興趣,抑制了孩子的創造性發展。至於主題思維的技巧,老師很少關註,可以稱之為“塗鴉”。這種方式忽視了繪畫基本功的教學,會給孩子順利表達思想、完成作品帶來壹定的困難,還可能導致孩子繪畫題材和整體繪畫水平的停滯。在實踐中,這兩種方式應該如何整合協調?
我認為,首先要正確處理繪畫技巧的教學與思維創造的關系。
為了讓孩子滿足表達思維和創造成果的需要,教師首先要傳授壹些必要的技術知識。可以教孩子觀察事物的方法,合理安排構圖的技巧。比如教孩子畫人,要引導孩子觀察和理解人的基本動態,總結動態的表現方法。比如畫媽媽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想想她的臉是什麽樣子的,是方的還是圓的?媽媽的頭發是長還是短?還是卷發?媽媽穿什麽樣的衣服?什麽樣的鞋?讓孩子學習媽媽的做法?腰部怎麽樣?腿呢?有了這些技法作為基礎,孩子就可以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然後,在教授技巧的同時,鼓勵孩子舉壹反三,發展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在兒童畫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為了教技巧而教技巧,而應該在教技巧的同時鼓勵孩子舉壹反三。對於壹個主題,鼓勵孩子多角度表達,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造工具,開發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引導孩子觀察的基礎上,孩子在正面畫壹只雞,老師可以開導孩子:背面怎麽畫壹只雞?怎麽畫壹只肥雞?怎麽畫壹只瘦雞?等壹下。不要把孩子的思維局限在壹件事上。
2.興趣是老師。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是知識和學習的起點。壹般來說,孩子對美術活動有壹定的興趣,但往往不持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我記得有壹次在繪畫課上,孩子們在畫汽車。壹個孩子用黑色水彩筆反復畫壹個地方,結果可想而知。磨出了壹個小洞。其實我早就看到了,只是沒有發出聲音。我想看看他將如何完成這項工作。他當時非常緊張。只要我走過去,他就會用手捂住那個洞。我走的時候,他想把洞補好,可是越想越做不到,甚至洞更大了。但最後他總是要拿出作品來評論。他沒動,也不想出面。我過去看了看。他沒辦法,只好拿給我看:“老師,我這裏畫了個洞。”我看了看,故意說:“咦,這裏怎麽有個洞?那條路斷了嗎?”他點點頭,表情立刻變得陰沈。
有人認為繪畫是兒童的壹種遊戲,沒有任何功利性,是壹種“手與相關材料相互作用後的軌跡”。特別是對於幼兒來說,用筆在紙上畫畫,或者用手指在沙灘上亂畫線條,完全是由他們內在的自我引擎驅動,以滿足視覺和動作的需要。從塗鴉時期開始,兒童開始創造壹套符號系統來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只要大人不幹涉,他們自然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意願,用自己的符號系統來表達自己。有壹個孩子最喜歡畫太陽。不管他畫什麽,他都應該在上面畫太陽。但令我驚訝的是,他這次畫了三個太陽。我問為什麽,他說:“老師說樹只有和太陽在壹起的時候才能制造氧氣,所以我想制造更多的氧氣,讓這裏的空氣更清新。”
第二,手工活動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技能。
這個活動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之壹。孩子主要是用具體的形象來思考,所以只要有外在的東西刺激他們,他們就會有壹種去做的沖動,從而激發孩子的操作意願。具體怎麽實施?
1.教孩子認識和使用泥瓦匠工具和材料。
小班的孩子剛接觸瓦工的時候,我並沒有教他們捏成型的物體形象。我只是讓他們自由自在的揉,讓孩子再揉,拍,打。很自然地,他們發現泥巴很軟,可以揉成任何形狀,從而知道泥巴是可塑的。
2.教孩子簡單的泥瓦匠技巧。
我教他們捏日常生活中熟悉、有趣、造型簡單的單品,包括食物、水果、日用品等。,讓孩子掌握壹些簡單的泥瓦匠技能。
3.漿糊。
貼教學活動就是把老師事先剪好的各種圖形貼在紙上。首先讓孩子欣賞壹些成人的粘貼作品,教孩子塗抹粘貼的方法,讓孩子把圖形放在紙上,確定位置後再粘貼。粘貼後,孩子可以添加壹些細節,使畫作更加豐富完整,提高繪畫能力。
4.折紙手工
我們首先要培養孩子對折紙的興趣,教給他們最基本最簡單的折紙技巧。起初,我們讓孩子們欣賞壹些折紙作品,並現場為孩子們折疊了壹些蟬、馬、鋼琴等折紙作品。孩子們覺得很神奇,躍躍欲試,於是先教他們學習對邊、對角的簡單折疊,再教他們用簡單的方法折疊狗頭、貓頭、風車等有趣的物體形象。
第三,作品欣賞是兒童發展的重要途徑。
如何引導孩子欣賞作品,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各方面的特點。我們不應該站在大人的角度問孩子,而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作品。大人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理解,削弱孩子欣賞作品的熱情。
1.促進兒童感覺和知覺發展的各種作品。
欣賞兒童藝術作品可以為兒童提供各種信息,如抽象作品和具體作品。欣賞這些作品可以讓孩子對美好的事物更加敏感,對人或事物的觀察更加細致入微,促進孩子感知能力的發展。
也有冷色調和暖色調的作品。同壹種作品只是改變了色調,但孩子可以從中感知到不同的情緒或體驗。
2.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形式欣賞作品。
如何理解這個觀點?比如我給孩子畫壹個演示圖,但是我沒有給孩子解釋我要畫什麽。孩子處於被動欣賞階段。我從第壹筆開始,孩子只能看到線條。第三筆、第四筆出來,孩子開始充滿有趣的想象力。有小朋友說:“老師要畫××”也有持不同意見的孩子說:“不對不對,老師畫了XX。”這種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形式很好,可以打開孩子的想象力。
3.提供相同性質的不同類型的作品,拓寬孩子的欣賞視野。
藝術作品欣賞,除了讓孩子接觸大師的作品,還可以欣賞孩子自己的作品。讓孩子也體驗到自己作品的精彩,讓大家壹起欣賞。我記得有壹次我們畫畫的主題是“航海”。有壹個小男孩畫得非常好。我故意在別的小朋友面前誇他,可是壹轉身回來,發現他的畫完全變了樣,可以說是面目全非。我問他為什麽這麽做。他說:“我父親在壹艘船上測量衛星定位,有時遇到暴風雨,我就畫成這樣。這些都是大風。”哦,我突然意識到。
4.環境效應對作品欣賞的影響。
環境在幼兒園的作用要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開學,老師都會把墻面裝飾區的角落裝飾的很漂亮,每次裝飾都是根據季節的變化或者根據確定的主題進行的。壹切都是為了讓孩子盡可能地親近自然和生活,讓孩子積累與欣賞主題或內容相關的活動環境。這種環境是教師根據欣賞的需要,在墻上、活動角落或走廊上營造的感性環境。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縮短與欣賞藝術作品的距離,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