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可以從設計的歷史長河中找到相應的答案。設計伴隨著勞動,最初的設計幾乎是在祖先用自制石器敲擊的那壹刻形成的。那時候只要工具實用,能用來勞動的就是漂亮的設計。人的審美取決於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後來,大約在17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開始使用鉆、刮、磨等技術,並用石頭、動物牙齒、貝殼等天然材料制作裝飾品。它們是原始人類審美觀念的反映。從這壹刻開始,實用性真正變成了審美,這些擺件體現了人類對生活的信仰和熱愛。可以說,原始美學是從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開始的。自然界中壹些當時無法認識的現象或兇猛壯闊的動物,在他們眼裏都有審美價值。《圖騰》的表現充分說明了這壹點。
階級的出現可以說是歷史上很多現象的轉折點,審美的群體分離也在此時出現。統治階級利用壹切可以利用的形式來達到其統治目的,而設計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個方面,也表現出強烈的政治和宗教色彩。階級分化使占統治地位的貴族階級掌握了社會財富和生產資料的絕對多數,使他們能夠為自己和利益集團將符合實用需求和審美的產品合法化和最大化。回顧我國歷史,青銅器的出現帶出壹個“青銅時代”,使得工具、器具的設計更加多樣化。但由於當時價格昂貴,只為上層統治階級所用,這裏沒有大眾審美。設計迎合了統治階級的審美,引導了大眾的被動審美。青銅在中國商朝被廣泛使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多為禮器,造型精美,花紋密集厚重,多以細紋為基底,襯托高浮雕的主體花紋。最常見的圖案有雲紋、雷紋、饕餮紋、蟬紋、圓紋。這些精美的雕刻給人以豐富而嚴肅的印象。圖案的主題可能與鬼神迷信有關,也可能是反映國徽的遺跡。這些日益復雜的人工文化代表了壹套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禮儀。
古埃及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其法老時代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帝王制度,發達的宗教為其政權服務。所以它在建築藝術上追求震撼人心的力量,創造了令人驚嘆的金字塔和阿蒙神廟。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是吉薩金字塔群,建於公元前27-26世紀的開羅郊外。它由三座巨大的金字塔組成。都是形式極其簡單的精確方錐。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部長230.6米,是人類設計史上最輝煌的傑作之壹。當時的古埃及人還保留著氏族社會的原始拜物教,他們認為山脈、沙漠、長河是神聖的。早期的帝王使用原始拜物教,帝王被提升為自然神。因此,山、沙漠和長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被賦予了皇權的豐碑。在埃及的自然環境中,這些特征是宏大而簡單的。這種由宗教和統治階級構建的美學,像精神枷鎖壹樣附在普通歐洲身上。中世紀的設計簡潔明了,著名的“哥特式”就誕生於這壹時期。這不僅是因為羅馬時代的衰落帶走了其輝煌的文化和優秀的技術,還與當時的政治和宗教文化密切相關。歐洲封建制度主要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的集中表現就是基督教,宣揚世俗生活是罪惡的,人的欲望是萬惡之源,有意識地用現實主義和科學理性詆毀古典文化。教會不僅統治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還控制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教會宣揚節欲和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各種生活用品的制作非常簡單甚至簡陋。哥特式教堂是中世紀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以法國為中心的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用尖拱取代了羅馬式拱門,大窗戶用彩色玻璃宗教畫裝飾,廣泛使用簇柱、浮雕等豐富的裝飾。這種建築符合教堂的要求,高聳的尖頂將人們的視線引向空曠的天空,讓人忘卻現實,幻想來世。正是在統治階級和宗教的壓制下,大眾審美本質上只是小眾審美,設計的本質也變成了統治人們思想的工具。這裏的審美導向是壹種負面導向,讓大眾失去了自我價值。社會分工出現後,商品資源日益豐富,城市中的新興資產階級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反對教會精神統治的鬥爭,從而形成了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為資本主義的建立制造輿論。文藝復興的中心思想是所謂的“人文主義”。它主張文學藝術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主張個性自由反對中世紀的宗教枷鎖。雖然文藝復興時期的設計仍然吸收了古典文化的精華,只是把外觀做得更加親民,但是隨著商業競爭的出現,設計已經開始關註如何吸引消費者,盡管這些消費者在社會上普遍是貴族。
在上面我們看到的壹些設計時期,設計基本上成為了統治工具,所謂美的產品就是體現統治階級觀念,達到統治目的的產品。這其實和當時的生產方式有很大關系,手工業的生產方式只能滿足少數人的需求。
工業革命的出現將大規模生產推向了現實,設計中也考慮到了大眾審美。最初的產品被分類是因為貴族和普通大眾的審美和收入差異。用當時壹位印花布廠主的話說,“時尚必須考慮它所迎合的對象。”就在我們對這壹現象充滿激動人心的期待時,工藝美術運動的潮流卻將工業化的進程推向了反面,使得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並不是第壹個出現工業設計的國家。莫裏斯是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他繼承了羅斯金等人師法自然的理念,完全反對工業化,認為它把設計變成了粗制濫造和不負責任,主張回到中世紀的手工業時期。事實上,他的設計包含了民主的元素,他也認為藝術應該為所有人所欣賞,但他的流行觀念並不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機器生產的積極價值的基礎上。可以說他所謂的大眾審美只是壹句空話,不可能通過手工藝風格來實現。新藝術運動的出現源於工藝美術運動,但不同的是,它並不否認機器的作用。雖然也積極倡導面向大眾的設計,但其裝飾風格完全不適合工業化生產。新藝術運動的其他分支,如維也納分離主義者和青年風格,將自然線條轉化為適合機器生產的直線,可以說是大眾審美設計的轉折點。
正如設計史學家所說,“如果這個‘人’只是指少數有權勢的人,那就是老套的設計活動,而人類近五千年的設計文明史,其實就是壹部有權勢的人的設計史。設計壹旦與大眾見面,就開始有了現代意義。”現代派設計的出現,讓機器生產真正服務於大眾的審美。也使得設計師通過設計引導大眾審美成為可能。現代主義設計在壹些藝術改革運動的影響下,如構成主義、de stijl等,湧現出壹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先鋒,充分肯定工業社會大機器的生產,欣賞新技術、新材料。其幾何美學設計元素使設計變得簡單實用,並能有效提供給機器生產,使批量生產和產品普及成為可能。大眾在這裏被設計看重,是設計的終極目標。值得壹提的是,現代主義過分強調單壹的幾何形狀。這種幾何風由於其影響,形成了世界性的“國際風”,尤其是建築,幾乎是統壹的方盒子。這種大眾化的審美導向抹殺了個性和多樣性,千篇壹律的設計風格讓人們的生活似乎毫無情趣可言。當人們厭倦了壹種審美,另壹種風格勢必會給大眾審美註入新鮮血液。後現代主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它反對傑出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密斯·萬德洛(Mies Vandelo)提出的“少即是多”的設計原則,提出“少即是煩”的觀點,認為設計不僅要達到功能上的要求,還要使形式表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以滿足大眾日益精致、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在這裏,後現代主義積極迎合市場大眾的需求,也引導大眾進入壹種新的審美享受。其設計風格的總體特點是重視形式,強調裝飾。本文試圖將良好的功能和科學的結構與古希臘羅馬風格、哥特式風格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或維多利亞等各種經典風格的裝飾細節相結合,追求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設計個性,面向不同的文化群體和層次,從中汲取營養,激發創作靈感。後現代設計師註重大眾審美差異的理念值得借鑒。雖然大多數後現代主義作品都是實驗性的,比如孟菲斯,與現代主義所倡導的優秀設計大相徑庭,但其服務大眾的宗旨並沒有改變,這種實驗性的前衛設計也會被大眾產品的設計所借鑒。所以本質上是引導大眾審美走向多元化的設計。
設計在盲目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自然環境的感受。類似於美國商業設計帶來的大量資源和材料的浪費,讓人不得不考慮這樣的惡性循環會給人帶來什麽樣的局面。設計師的責任在這個時候顯得尤為重要,壹種新的大眾審美需要設計師的引導——人與環境的和諧以及* * * *的誕生。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這種綠色意識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幾位美國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倡導,他們是巴克明斯特·福勒、諾依特拉·約瑟夫·納特拉和帕帕內克。綠色設計是用綠色產品解決人類的生態問題,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而不是因為害怕破壞環境而畏首畏尾。在建築方面,越來越傾向於將建築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結合。賴特的流水別墅和阿爾托的尚納特塞洛鎮市民中心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產品方面,註重新材料的開發,材料在回收方面的二次應用,呼喚可拆卸設計。設計師應該堅持3R設計原則,即減少,回收和再利用。利用設計的引導性將公眾意識引入環保環境。這應該是未來設計師的主要職責。
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分析設計與大眾審美的現狀。現代社會是壹個開放的社會。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技術和文化也變得全球化。技術可以不斷引進,西方的文化沖擊帶來了正面和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這對中國的設計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何在抵禦外來文化負面影響的沖擊下,引導本國人民的本土審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土化設計和民族化設計。可以開誠布公地說,中國現在的設計大部分都處於模仿階段,這種模仿並沒有添加任何民族意義,簡單的修改和變色就成了自己的設計。這種方式無法引導大眾的本土審美,也沒有喚醒大眾的民族意識,缺少壹種精神上的東西。只能說是迎合了大眾對全球時尚的需求。放眼國外,壹些設計大國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設計ICON,比如美國的福特、通用、蘋果、IBM。德國的奔馳、寶馬;意大利的法拉利。可以說例子數不勝數。但中國的偶像只能感謝古人的寶貴遺產。其實在設計史上,借鑒別人的設計風格,然後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成功案例很多。比如斯堪的納維亞有機現代主義,將功能性的現代主義設計與本土的人文傳統設計相結合,從而產生壹種更加感性的設計。就風格而言,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是功能性的,但不像30年代那樣嚴格和教條。幾何形態被柔化,邊角被平滑成S形曲線或波浪線,常被形容為“有機形態”,使形態更加人性化、生動化。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盛行於20世紀50年代。其簡單有機的形式、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在世界上非常流行,成為當時歐美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另壹個成功的案例是意大利設計。意大利設計是壹種壹貫的設計文化,它植根於意大利悠久多彩的藝術傳統,體現了意大利民族熱情奔放的個性。意大利在戰後初期深受美國設計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雙重的。壹方面是受所謂“優秀設計”功能主義的影響;另壹方面,美國的商業設計,尤其是流線型設計,也對意大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設計師們並沒有機械地照搬,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傳統,創造出了完全意大利式的設計。我們來看看通過模仿最終形成獨特風格的日本設計。最初的日本設計師深受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這與壹些西方著名設計師在日本的交流活動密切相關。如英國的德萊塞和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的創始人瓦格納。二戰前,日本的民用工業和工業設計並不發達,很多工業產品直接模仿歐美樣品,廉價劣質。由於政治和經濟的原因,日本和德國的交流使得包豪斯的設計思想流入日本,對後來的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設計在經歷了恢復期、成長期、發展期之後,已經可以在設計領域壹唱壹和了。日本的設計采用雙軌制,傳統的服裝和建築采用傳統的方式,但現代的工業產品卻相當現代,形成了小、巧、輕、薄的獨特風格。其實日本設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各種大型展覽,成立設計學院,設立設計獎,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可見大眾審美並不怕外界因素的幹擾,關鍵是設計師如何處理外來與本土的關系。眾所周知,國內壹些大型企業已經意識到設計對於發展的重要性,國內的相關政策也在陸續出臺,每年都有大量的設計人才產生,這些都是中國設計行業發展的動力。對於設計師來說,盡快從迎合大眾的興趣轉向引導大眾的審美,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單純的迎合大眾可能會帶來直接的利益,但卻放棄了設計本身對生活的意義,忽略了大眾的真實需求,讓設計成為商業的傀儡。只有正面引導,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豐富的內心需求,喚醒他們對民族靈魂的渴望。
參考
現代設計社會學張立國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設計美學李朝德安徽美術出版社
工業設計史上誰能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如今,“搞笑”、“顛覆”等開經典玩笑、解構英雄、褻瀆崇高的文藝作品越來越流行。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民族的精神維度,重新審視我們的文藝作品是如何支撐和塑造我們精神高地的坐標的。
中國文化是快餐,始於20世紀90年代。隨著惡搞經典之風愈演愈烈,惡搞紅色經典甚至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如“
《林元》中的偵察英雄褻瀆神靈,成為愛人,為救愛人而死。《地下黨》中黨員阿清的小姨子被妖魔化為性開放,使得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完全被惡搞。如果說吹牛文化消解了人們對英雄的崇拜,那麽“超女”引發的被消解的消費、娛樂、大眾化的文化生態,將邁出更危險的壹步——大眾審美將從“藝術”走向“娛樂”。
在文化逐漸多元化的社會,大眾的智慧當然需要尊重和包容。但依靠惡意炒作、歪門邪道、惡搞文化,以“藝術”的名義混淆人們的審美價值觀,扭轉人們的榮辱觀,需要我們警惕和反思。
文藝創作如果不能胸懷大誌,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文藝作品的社會影響,只會壹味迎合所謂的大眾口味,用低俗、庸俗、媚俗的方式炒作名人醜聞,專事感官刺激、醜聞、官司、瑣事,只會讓人感到“貧血”,失去作品的親和力。
文化是塑造壹個社會經濟政治行為的關鍵,決定了這個社會如何面對各種挑戰,立於不敗之地。文化是壹個國家的心臟和大腦。它的思想有多深刻,它的創造力有多燦爛,它的品格有多高尚,決定了它的生命有多旺盛,決定了它的社會有多文明、進步、發達。剛剛播出的20集電視劇《白求恩》以壹個真實的人、壹個真實的事件、壹個真實的故事為藍本,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創作的電視作品,逐壹展現了毛澤東的“壹個高尚的人、壹個純粹的人、壹個有道德的人、壹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壹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實現了觀眾與白求恩的壹次心靈對話。再比如領導幹部的楷模宋玉水,壹心為民的公安局長任長霞,真水無香的輸贏好法官,都從不同側面樹立了榜樣。
所以,文學,無論是關於歷史人物,還是虛構的形象,如果缺乏思想的高度和深度,缺乏轟擊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力量,缺乏照亮人的靈魂的思想之光,都是站不住腳的,都是有影響、有沖擊力、有震撼力的!
因此,文藝工作者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熱點時,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應該站在精神的制高點上,看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標桿。我們的時代只需要有遠大理想、高尚品格和偉大精神的人。這樣的人才對得起時代,對得起社會,對得起歷史!
所以我們在創作文藝的時候,要以大眾認可的價值標準為標準,以人們形成的審美趣味和取向為秩序。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文藝創作的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震撼人心,令人嘆為觀止,令人欽佩,令人羨慕。比如豫劇大師常香玉說,豫劇的美比生活更美,更純粹,更可愛,更質樸。像孔繁森的“金杯銀杯不如普通人的名聲,金獎銀獎不如普通人的贊譽”;宋魚水的“辨法說理,勝敗皆有”的理論,道出了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特定行業中,普通人所期待的對美的追求和境界。這些美好是人們所期待和向往的,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正因為如此,他們美好的感情,高尚的心靈,崇高的境界,受到人民的尊敬和崇拜,受到人民的愛戴,贊揚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