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詞的特性:詞與詩的區別

詞的特性:詞與詩的區別

詩歌-

漢魏六朝詩歌壹般稱為古體詩,包括漢魏樂府古體詩、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壹時期的文人詩。樂府原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曲由樂府機關收集,配以樂譜演唱。《文心雕龍·樂府》篇雲:“凡樂言為詩,詩聲如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三個概念的關系:詩是指詩人所作的歌詞,歌是指與詩相配的音樂,樂府是指二者。後來臨摹樂府舊題材或模仿樂府體裁而寫的作品也叫樂府,雖然沒有配樂。中唐時期,白居易等人開創了新樂府運動,創作新題材,寫時事,故稱新樂府。

漢魏六朝詩歌用韻例繼承了詩騷傳統。壹般四言詩和五言詩都是隔句押韻,也就是說偶數句的最後壹個字押韻。比如古詩《送別牛郎星》的押韻是“女、怕、雨、諾、語”;左思《魚雨簡·宋滌》用韻為“苗、條、遼、朝、貂、趙”。偶爾有壹般的韻腳代替韻腳。曹操《走出廈門O觀海》中的“中”字就是壹例。但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後人並沒有效仿。

五言詩的第壹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第壹句不押韻是常有的事,不用舉例。例如,第壹句押韻:

上山摘雜草,下山見老伴。(在山上摘雜草)

白馬飾金,西北飛。(曹植白馬)

五言詩不變韻很常見,但也可以變韻。比如古詩《再遠行》的韻是:|遠、雅、知、枝‖遠、緩、歸、遲、米|,* *用兩個韻。陳琳《長城洞飲馬》的韻是|洞、骨、卒、程、聲、城、府、宅、子、鄙、子、舉、胸、柱、辟、關、全|。變韻後的首句,有的押韻,有的不押韻。這裏不再舉例。

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詩都是用韻配句的,曹丕的《葛炎行》就是典型的例子。後人把這種七言律詩叫做“百良體”,因為相傳漢武帝做了壹個百良臺,用七言與君臣交談,即每句話入韻。其實每句話都押韻的七言律詩,與其說是百良體,不如說是漢魏古體,因為這種七言律詩在漢魏是絕無僅有的。直到鮑照寫了壹些隔句押韻的七言律詩。

來自民間的雜樂府詩在韻例上比五言詩和七言詩更加自由。試試《城南》:

梁樓的房間,為什麽朝南,為什麽朝北?如果妳沒有得到米,妳能吃什麽?願為忠臣?

這壹段的前兩句不押韻,後三句押韻。思維的押韻例子就更特別了。前七句的韻腳分別是“在大海南”、“兩珠有毒”、“文君有心”。“用玉炫之”“扯雜之物毀之”;“耀眼”和“燃燒”押韻。後九句的韻腳是“灰燼中思考的清涼”;其中“兄嫂應知”和“東壹時知”的“知”也可認為是韻。畢竟思維的押韻情況是個體的,雜樂府詩主要是用韻和句韻分開的。

值得壹提的是,漢魏六朝的文人詩普遍忌重韻,而樂府詩卻不忌重韻。比如《上山摘小說》,既有“新人會怎樣”,也有“手與爪不同”。著名的桑和《孔雀東南飛》也有類似的情況。

以上是押韻的例子。至於漢魏六朝時期的詩歌用韻系統,由於這壹時期世界上已無韻書可尋,作品的地理分布也比《詩經》更廣,所以不易理解。總的來說,漢魏古詩詞用韻接近先秦用韻,晉以後的詩詞用韻更接近隋唐用韻。壹般來說,漢魏詩歌的韻比較寬。我們可以從韻的角度來理解漢魏的廣韻。比如曹操的《走出夏門看海》的韻是“海、景、奢、起、內、誌”,這是壹種靜韻,其中“奢”字是壹個幽字。押韻不是隨機的,必須鄰韻才能通過。

漢魏六朝詩歌的句式是詩歌與唐宋之間的紐帶。現代民歌的句式與漢魏六朝詩歌也有壹定的繼承關系。

句型與字數密切相關。偶數句和奇數句顯然是不同的類型。所謂偶句,主要是四字六字;所謂奇字,主要是五字和七字。

《詩經》《離騷》《楚辭九章》都是壹種偶句。《詩經》以四句為主要形式;楚詞以六言為主,六言中不包括二字。例如,在《離騷》中,“苗之帝萊文(Xi),考稱伯雍”;哀中“民隔而失(Xi),方仲春東移”。詩騷偶句發展為漢賦、六朝賦、駢文的句式。

《詩經》和《楚辭》中也有壹些奇奇怪怪的詞語。比如《安靜的姑娘》:“曾經我在城市的角落裏”,“土匪姑娘很美”;《離騷》:“名曰正(Xi),字曰平。”這是五個字。再如《七月》:“初二,冰沖,初三,靈隱收”;《離騷》:“謠言說我好淫”,“夫是誰?”。這是七個字。但我們壹般不會說五言詩、七言詩是從詩騷開始的,因為詩騷裏並不全是五言詩或七言詩,真正的五言詩、七言詩的壹般句式也和詩騷裏的不壹樣,後面會講到。

真正的五言詩起源於西漢的民歌,而文人寫的五言詩直到東漢才出現。七言詩比五言詩出現得晚。曹丕的《葛炎行》是現存最早的完整七言律詩。

現在討論偶數句和奇數句的句型。

四言詩壹般的句式是22,意思是整個句子的節奏是兩個字加兩個字,意義單位和節奏單位是壹樣的。這個句式繼承了《詩經》的傳統。以曹操“走出廈門,看海”中的幾句話為例:

樹木-叢生的藥草-茂盛

秋風——蕭瑟而充滿波浪——洶湧澎湃

五言詩壹般的句式是二三,意思是整個句子的節奏是兩個字加三個字。這個句型是四言的延伸。在22中間插壹個音,或者後面加壹個音,就成了五個字。這樣,23可以細分為212或221。例如:

纖巧的手書制作機(古詩不斷)

舉手——迎林飛彎腰——攤馬蹄鐵(曹植《白馬》)

張進-七葉從舊業務-爾汗貂(左劍)

(以上例子可以細分為212個)

遙遠——牛郎星燦爛——河漢女(古詩《遙遠的牛郎星》)

請問-誰家安靜-遊俠(曹植白馬)

陰沈沈的——山溝底的松樹葉子——山上的幼苗(想著山溝底的松樹)

(以上例子可以細分為221個)

七言詩壹般的句式是四三句。這是五個字的延伸,所以細分為二二三。以曹丕的《葛炎行》為例;

秋風蕭瑟——天寒地凍草木搖——露水為霜。

我想家了——當我愛我的家鄉的時候呆久了是什麽——把它發給對方

我在擔心的時候想妳——我不敢忘記流淚——我被衣服弄臟了

月亮皎潔明亮——照著我的床,星星正向西流——夜還早

全詩的句式是四三句,這裏只引用了八句。每個句子的前四個字可以細分為22個,後三個字可以細分為12個或21個。

可見,五言詩、七言詩的壹般句式,與上面引用的《詩經》、《楚辭》中的五言七言並不完全相同。

當然,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詩都是按照這個句式寫的。比如曹操的《走出廈門看海》《如果走出去》《水是什麽樣的》三個;古詩《再行》中,陶淵明第五首《飲酒無車馬》和第九首《和* * *享此飲》為14首;第九首《問子為誰》是131。但這些特殊句式並不是詩歌的主要形式,對後世影響不大。

上面說的壹般句式,是以文人的作品來說的。至於來自民間的樂府,句式比較自由。

漢魏六朝詩歌以五言詩為主,此外還有四言詩、六言詩、七言詩。五言詩可以以古詩十九首為例。四言詩如曹操《步出夏門行?看海,曹丕的行等七言律詩,六言律詩都很少見,就不舉例了。樂府有雜詩。所謂雜言,是指詩中的字數不壹,如思、惡等。雜樂府詩很常見。這對後世的古老習俗有相當大的影響。比如李白,喜歡寫雜字的古風。

就語言形式而言,漢魏六朝的詩歌和散文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五言詩(或四言詩、七言詩)與散文的區別只有兩點:(1)每句話的字數是壹定的;(2)押韻。至於雜詩,更類似於散文,因為除了押韻之外,與散文沒有顯著區別。當然,雜詩的句子壹般比散文短,但這幾乎不是雜詩的語言特征。隨著駢文的出現,魏晉以後的詩歌更多地使用對仗。在謝靈運的《爬池上樓》中,20句話中有18句其實是對句。但這並沒有成為這壹時期的詩歌語言特色,因為當時的壹般散文,受駢文的影響,也喜歡使用對仗。況且這壹時期詩歌的對仗很隨意;使用對偶只是壹種修辭手法,並不是形式規則中的固定要求。

另壹方面,口語詞運用較多是漢魏六朝詩歌的特點。樂府歌曲大多來自民間,口語詞匯非常明顯。例如:

為什麽問怡君?雙珠毒。(深思熟慮)

然後聽說妳變心了,我生氣的把頭發發夾弄斷了。(同上)

跪下問老丈人,新人呢?(在山上摘雜草)

新人總比舊人好。(同上)

就連當時文人的作品也接近英語口語。例如:

何漢卿淺薄,相差多少?(古詩,牛郎星)

人們寧死也不建長城。(陳琳馬殷長城洞穴之旅)

做壹本書放棄,然後結婚留下!(同上)

報紙和邊陲之地,妳今天的話怎麽了?(同上)

詩歌的口語化是壹種優良傳統。唐詩宋詞都是沿著這條道路發展起來的。至於元曲,比較口語化。

現代詩,與“古風”相對。也被稱為現代詩歌。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它是從南朝沈約等強調四聲八病節奏二重性的新體詩發展而來,定型於初唐和宋。它是唐代以後人們常用的詩體,所以叫它,是因為它是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字數、句子、偶詞、對仗、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主要類別是格律詩和絕句,其中分別有五言、六言和七言(六言很少見)。每首絕句四句;壹首八句的格律詩,十句以上的叫格律詩或長韻,偶爾六首三韻的叫格律詩或小韻。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法,限八句五十六言。八句以上的叫長法,也叫排他法。長法壹般是五言詩。只有四句叫做絕句;五行* * 20字,七行* * 28字。絕句可分為絕和古兩種。法律要受平齊米的限制,古代法律不要受平齊米的限制。古絕壹般限於五絕。

曾幾何時,學詩歌的人有兩個公式:“”不管壹三五是什麽,二四六是清楚的。”“意思是每個句子的第壹個字、第三個字、第五個字的層次可以任意,而第二個字、第四個字、第六個字的層次是固定的。為什麽不提第七個字?因為第七個字的固定很好理解,不言而喻。這是關於七大定律的。如果說五律的話,應該是:無論壹三,二四皆明。

這兩個公式對初學者是有幫助的,但是也造成了壹些誤解,因為不完全符合事實。對於收集的句子,確實是135不管(五律是135不管);對於平句來說,就不是這樣了。有些句子,五律的第壹個字,七律的第三個字,應該是平的,否則就叫被平。有些句子,五律第三個字,七律第五個字,必須是平的;否則後三個字就變成平的了,也就是所謂的三級調。三平調是古代文體的壹種特殊形式(後面會講到)。

知道了格律詩的修平規律,格律詩和長詩的修平就迎刃而解了。韻腳的平仄格式等於半個韻腳(見下文)。紀律也有四種形式。和格律詩壹樣,首句不押韻的五言絕句最常見,首句押韻的七言絕句最常見。本單元選取的七言絕句,除了李白的《黃鶴樓上送孟浩然去揚州》和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是首韻句,蘇軾的《飲楚青湖後雨》是首韻句外,其他的穆的四句絕句和蘇軾的《題西林壁》都是首韻句。長法是普通格律詩的延伸,格律完全以格律詩為基礎;長法再長,也只是按照貼右的規則排列。韓愈的“學而優則仕,取古墾之名”,是按照五律不韻不始的層次引申的。長法壹般是五字,七字長法比較少見。五言詩和五言詩壹樣,是第壹句不押韻最常見的縮音形式。"

單詞-

詞原稱“曲詞”或“曲詞”,有音樂伴奏。從音樂來看,它和樂府是同壹個文學體裁,同樣來源於民間文學。後來,詞和樂府壹樣,逐漸從音樂中分離出來,成為壹種獨特的詩體,所以有人稱詞為“詩”。文人詞深受格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有很多格律句。

單詞有長有短句,但整篇文章的字數是壹定的。每句話的水平也是壹定的。

文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音;(3)長調。有人認為:58字以下是小調,59到90字是中調,91字以下是長調。雖然這種劃分過於絕對,但大體情況還是這樣。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壹些中長調。柳永在宋初寫了壹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緊隨其後,長調開始流行。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多,就是聲韻普遍稀疏。

單詞卡

詞牌是格式這個詞的名稱。詞的格式與格律詩不同:格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的格式總有壹千多種(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能稱它們為第壹類、第二類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壹些名字。這些名字是警句。有時,幾個格式共享壹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壹格式的幾個變體;有時候,同壹個格式有好幾個名字,只是因為名字不壹樣。

關於詞牌的起源,大概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它最初是音樂的名稱。比如《菩薩蠻》,據說是因為唐朝初年女國進貢的緣故。他們頭戴高髻,頭戴金冠,身披花環(花環是戴在身上的首飾),像菩薩壹樣。當時的教坊也因此分為“菩薩滿曲”。據說唐懿宗愛唱《菩薩過江》這首詞,這是當時流行的壹首歌。《西江月》《松風》《最近的花》都屬於這壹類。這些都是民間曲調。

⑵從壹個字裏挑出幾個字作為題詞。比如秦怡E,因為按照這種格式寫的第壹首詞的前兩句是“蕭聲顏,夢斷”,所以詞牌就叫E④,也叫秦樓月。背記江南原名王江南,又名謝秋娘。但白居易有壹首詩贊“江南好”,最後壹句是“能不能忘了江南”,所以詞牌也叫背江南。《如夢》原名《憶仙姿》,後改名為《如夢》,是晚唐莊宗所作。念奴嬌又叫不歸河,因為蘇軾有首詩《念奴嬌》,第壹句就是《不歸河》。又叫“長江上的月亮”,因為蘇軾這個詞的後三個字是“長江上的月亮”。

(3)是詞的話題。《踩馬》的歌詞是關於跳舞的,《騎馬跳舞》的歌詞是關於騎馬跳舞的,艾乃曲是關於劃船的,漁歌是關於釣魚的,浪淘沙是關於浪淘沙的,拋球樂是關於拋繡球的,迷失的兒子是關於夜晚的。這種情況最常見。凡是詞牌標註“原意”的地方,也就是說詞牌也是題目,沒有其他題目。

但絕大多數的詞都不用“本義”,所以除了警句還有詞頭。壹般在題詞下面用較小的字標註題目。在這種情況下,碑文與碑文無關。壹首《沙灘上的波浪》根本談不上波浪或者沙子;壹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談江南。這樣,詞牌就是詞譜了。

兩個單音,兩個音調,三折和四折

單詞分別是單音,雙音,三音,四音。

壹個單調的詞往往是壹首詩。就像壹首詩,但只是壹長壹短的句子。例如:

漁歌子⑤

[唐]張

白鷺在西塞山前飛翔,

桃花流水鱖魚肥。

綠竹帽,

綠色大麻纖維,

沒有必要回到斜風細雨中。

很好地

[宋]李清照

昨晚,下著雨,突然刮起了風。

深度睡眠不會留下宿醉。

問快門人,

然而海棠依舊。

妳知道嗎?妳知道嗎?

應該是綠色的,肥瘦相間!

有些雙音詞是小調,有些是中音或長音。雙音就是把壹個字分成兩部分。兩行的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也是如此。這樣,相等的字數就像有兩個歌詞的樂譜。不對等,通常是前兩三句在數量或層次上不壹樣,這叫“換頭”。最常見的雙音詞形式。例如,8:

塔莎商店

郴州賓館

[宋]秦觀

薄霧失去了陽臺,

月亮的迷宮,

桃源無處可尋。

可以寂寞如閉春寒;

太陽在布谷鳥的歌聲中落下。

波瑟姆斯,

魚刺,

砌成這個討厭的樣子!

幸運的是,陳強繞過了陳山。

舍瀟湘為誰?

鵪鶉日

元Xi布梅劍

[宋]辛棄疾

千尺冰流百步雷。

柴門是對水開放的。

雲被煙霧籠罩,

野流水閑,太陽來了。

穿的溫柔婉約,

繼崔偉之後,

林東什麽時候被種植?

雖然有許多竹子在搖擺,

裝修的浪漫卻欠梅花。

何心郎

送胡邦恒去新州。

[宋]張

夢繞神州路。

秋風畫角,

故宮離小米很遠。

最底層的是昆侖為主。

九地黃流亂註射?

千村聚狐兔。

上帝的意願從來都不容易詢問,

老了傷心容易,起訴難。

更多南浦,

送妳走。

岸邊的冷柳催著余熱。

更稀疏的星星和蒼白的月亮,

雲破了。

萬知道在哪裏嗎?

回首夜話。

在大雁到來之前,

書是誰的?

仰望天空,珍惜當下,

肯和曹有仇。

舉起白旗,

聽金線。

(“沒有書誰不能當鵝?”根據單詞定律,應該讀壹句話。)

像《踩莎士比亞》和《漁父的驕傲》,前後字數完全壹樣。其他的話,前後的話,前後的話基本是壹樣的。

三折就是三鏟,四折就是四折。三倍和四倍的詞比較少見,這裏就不舉例了。

━━━━━━━━━━━

(1)這是根據《類編草唐史語》中的小、中、長音符得出的結論。(2)壹萬棵樹的“律言”* *收到壹千壹百八十多條“體”。許在《詞法集》中增加了495個“方面”。清朝的* * *,有2306個“款式”。③大中是唐玄宗(公元847-859年)的年號。這是按照壹般的說法。⑤原名漁夫。⑥歌的結尾叫闕。壹筆表示歌曲到此結束。再來壹首,就是按照原曲再唱壹首。當然,前後的意思還是連貫的。⑦字數不同,如“菩薩蠻”,層次不同,如“浣溪沙”。⑧在老方法中,前後有壹個空腔。現在分開寫,中間留壹個空行。

  • 上一篇:約翰·伯伊德的F-X計劃
  • 下一篇:個體工商戶如何變更為公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