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壓力和危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城市電視臺的時政新聞欄目。為什麽這麽說?因為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城市的時事新聞欄目收視率都在下降,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引導和影響輿論的能力降低,對普通受眾的宣傳教育作用減弱。隨之而來的是惡性循環,收視率下降導致內容同質化;同質化導致收視率下降,廣告收入銳減;廣告收入銳減導致大量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導致城市電視臺缺乏創新能力;最終收視率會繼續下滑,無法提升。
面對如此危急的形勢,城市電視臺時事新聞欄目應該如何擺脫困境,應對新媒體的競爭?在這裏,我想讓大家知道新媒體的競爭力體現在哪裏,然後再來討論壹下應對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的具體方法和措施。新媒體主要是指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第四媒體”和“第五媒體”。互聯網和手機不僅可以實現電視媒體的所有功能,還具有電視媒體所不具備的壹些特性,如互動性、傳播的時效性、傳播的非線性和傳播空間的無限性。這些獨特的競爭優勢極大地分流了電視媒體的觀眾數量和收視時間,也極大地擠壓了電視媒體尤其是城市電視臺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筆者可以用壹組數據來說明新媒體對地方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的沖擊有多迅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3年6月發布的《3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單從數量上看,全國互聯網和手機用戶已經遠遠超過日常電視觀眾;就層次而言,全國網民具有高學歷、高中等收入、年齡相當年輕的顯著特征,而擁有者特征的廣大受眾群體,恰恰是城市電視臺最重要、最掙紮的中高端受眾群體。
所以,在這樣壹個全新的媒體生態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殘酷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其中,城市電視臺的時政新聞欄目如果不順應形勢,積極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就會逐漸弱化,最終可能喪失輿論話語權。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作者客觀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如果說,過去傳統的電視時事新聞是靠幹巴巴生硬的宣傳進行新聞采編和報道的話。那麽,現在這種新聞報道方式就顯示出了它的缺陷和不足。畢竟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網絡和手機已經逐漸走進千家萬戶;隨著電視觀眾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視野的拓寬,他們對時政新聞的理解和偏好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趨於多元化。簡單總結壹下,現在的電視觀眾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時事政治新聞的說教和宣傳,而是要求平民化的敘事和全方位多角度的傳播。
自然,這些都是新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只有揚長避短,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才能重新奪回和掌握輿論引導權,更好地發揮時政新聞主流地位的作用。事實上,早在2004年,美國傳播學家丹·齊默(Dan Zimmer)就在自己的《草根媒體》中提出,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傳統意義上的受眾現在越來越成為新聞的參與者。對於這樣壹個龐大的新興群體,即使新聞消費者是新聞生產者,城市電視臺也必須將他們視為節目生產和傳播的壹部分,而不是節目的被動接受者。
面對新媒體的競爭,我們每個城市電視臺都不必表現出極大的恐懼或冷漠。那麽,我們應該怎麽做才能正確應對競爭呢?作者認為,任何壹種媒體從產生之日起,就不得不面對各種機遇、挑戰和壓力。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轉移壓力,才能在當前媒體多元化的時代真正站穩腳跟。首先,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必須端正態度,明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新聞工作才能真正獲得最可靠、最堅實的電視觀眾支持和力量源泉。筆者所在的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正面臨著互聯網手機分流電視年輕觀眾的困境。時政新聞欄目《寧波新聞》開始讓新聞回歸原位,貼近生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後,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過程中,寧波新聞用了較大篇幅報道市縣兩級壹般領導會議活動。從新聞價值和社會效果來看,它在大篇幅上增加了人們關註的新聞和新鮮的話題,其表達更註重生活氣息和口語化。例如,2013年6月初,寧波舉行了“兩會壹壇”的重要活動,60多位各級領導出席了活動。《寧波新聞》根據新聞傳播價值,果斷舍棄了大部分無關領導視察、會議、出訪的報道,只保留了開幕式領導出席的新聞,其余側重於“兩會壹壇”中寧波元素的挖掘和展示,推出”。在家看進口商品,從普通市民的角度反映了進口商品對自己的影響;浙洽會邀“洋和尚”,從國際視野反映了參展客商的變化和寧波市場的拓展。這些報道共60余篇,因關註寧波與大氣的聯系而深受大眾關註。
其次,城市電視臺的時事欄目必須樹立主流媒體的問題意識,體現合格媒體的天職和社會責任。因為只有樹立問題意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輿論監督,主流媒體客觀理性的新聞報道和對新聞真相的深入挖掘,極大地提高了媒體本身的公信力,也使其在與新媒體新聞的競爭中發揮優勢,避免劣勢。比如,目前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成為輿論的中心和焦點。然後,在寧波廣電集團新聞綜合頻道對畢業生進行大量采訪了解實際就業情況後,從6月份開始,寧波新聞連續三期推出“大學生畢業季”報道,聚焦學校指導、學生就業觀變化、藍領學校遇冷理性擇校三個方面。不回避嚴峻的就業形勢,也不盲目放大大學生就業難的心態,而是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從不同的畢業生心理、就業策略、成功經驗等方面入手。繼聯系報道之後,寧波新聞還刊發了紀實報道《大學生賣菜》、《80後農民黃凱》,通過講真話給了畢業季的大學生更多的啟發和信心。
第三,城市電視臺的時事新聞欄目要善於利用自己的主流媒體地位,積極傳遞客觀聲音,凝聚主流輿論,引導輿論,做好新媒體時代的過濾器和版主。具體來說,城市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可以多采用新鮮新聞,少采用及時報道;吸收更多人的話題,少壹些繁文縟節;多使用簡單的表達方式,少含糊其詞。只有這樣,主流媒體才能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重拾優勢,提升公信力。如《寧波新聞》聚焦社會關註度高的熱點事件和重點問題,加強策劃引導,以新聞事件為切點,推出多主題系列報道。記者用暗訪的方式調查市區銀行冒用他人身份證的情況,播出了稿件《我可以用他人身份證在銀行開戶嗎?,暴露了銀行的違法甚至違規行為,也警示了廣大群眾。此外,《寧波新聞》對新美心的食物中毒、電梯安全、後禽流感時期的健康安全、赴臺自由行開放等熱點事件進行了詳細合理的深度報道,既交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結果,又引導普通受眾正確面對真相,提出合理訴求。
第四,城市電視臺的時事新聞欄目必須註重新聞節目的合理有效安排,與新媒體輕松自由的互動競爭,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註。編程其實是個高技術活,費時費力。但是,如果節目編排沒有新意和出彩,就吸引不了觀眾,導致妳辛辛苦苦制作出來的新聞只能孤芳自賞。在節目制作上,寧波新聞做了壹些改變和創新。比如,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整個欄目更加關註民生,更加貼近群眾的距離,優先在頭版播出所有民生題材的新聞。同時圍繞壹個主題策劃安排壹組或多組欄目或欄目,全方位、多角度滾動報道播出。今年6月,《寧波新聞》有壹期刊登了題為《三思、創三創》的專欄,不僅全面、客觀、深入地報道了三思、創三創的督導檢查和會議情況,還重點報道了“三改壹拆”活動、海曙路菜市場改造、赴臺個人旅遊簽證受理、江北喬莊高鐵站“整容”等新聞。
誠然,寧波新聞作為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的代表之壹,面對新媒體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努力,那就是揚長避短。但是,面對新媒體的強大競爭,《寧波新聞》仍然存在壹些不足,值得在今後的日常工作中改進。不足之處是什麽?我們知道,在新媒體生態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趨勢。電視借用網絡媒體,網絡平臺的互動率和反饋率對於傳統電視來說會有很大的提升。《寧波新聞》這個欄目缺乏必要的遠見,這是如何與新媒體進行實質性合作的第壹個不足。第二個不足是利用BBS論壇、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缺乏與新媒體的必要溝通和有效互動。沒有有效的技術支持,無法將自己收集的優勢內容傳輸到網絡、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可能會流失相對高學歷的年輕受眾,這是第三個不足;第四個不足是缺乏全面的品牌意識,缺乏網絡傳播的人際傳播特性,缺乏欄目網絡品牌傳播空間的拓展和完善的網絡傳播體系的構建。
總之,當前包括《寧波新聞》在內的城市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只有充分發揮自身主流媒體的內容優勢,結合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快速、靈活、互動的傳播特點,才能拓展自己的制作空間,贏得最終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