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世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世界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有200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有人口超過1億的民族,也有不足1000人的民族。中國的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而棉蘭老島的塔薩岱族是最少的,只有24人。根據1978的統計,世界上有7個人口過億的民族,分別是漢族、印度教徒、美國人、孟加拉人、俄羅斯人、巴西人和日本人。人口過千萬的民族有60個,包括比哈爾、旁遮普、爪哇、朝鮮、泰米爾、埃及、豪薩、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墨西哥、哥倫比亞等等。人口過百萬的民族有200多個。這些族群的總人口超過了全球人口的96%,而剩下不到4%的人口中包括了1800多個族群。在世界五大洲,民族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亞洲約占全球人口的58%,非洲占10.5%,美洲占14%,歐洲占17%,大洋洲占0.5%。

蒙古民族文化

蒙古族壹年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壹年壹度的節日,也稱為“白節”或“白月”。傳說與牛奶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好運的意思。節日的時間大致與春節壹致。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會吃紅燒肉,包餃子,做煎餅。第壹天早上,晚輩會向長輩敬酒。

回族文化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姬敏節。宰牲節、聖日等。開齋節在每年9月的齋月慶祝,從新月到下個月的新月結束。所有12歲以上男性,9歲以上女性必須禁食。即從日出到日落,不準吃任何食物,直到10月1日齋月開始,要慶祝三天。家家戶戶都會宰殺牛羊招待親朋好友,制作香油、痱子、油膏等節日食品多達二三十種。宰牲節(祭祀節)將在元月10日慶祝,當天不吃早餐。去清真寺禮拜後,會把牛宰了獻祭。獻祭的牛羊要形態良好,沒有缺陷。按照傳統,宰殺的牲畜分為三份,壹份給窮人,壹份給親戚朋友,壹份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西北地區的回族也過阿修羅節,要立即選用當地的五谷雜糧,與牛羊內臟混合後煮熟。節日期間,客人必須用手抓羊肉,隨後是用雞肉制成的各種菜肴。回族民間宴席講究各種菜肴的排列。婚宴通常有8-12道菜,單數是禁忌,象征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盛大宴會上的菜肴更加精美。比如西北的烤全羊,不用容器,不用爐具,直接在炭火上燒烤,吃起來外嫩裏肥而不膩;再如寧夏南部流行的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清真宴席菜,全國聞名。“五螺”是指同時上五種炒菜,“四海”是指同時上四種帶湯的菜。“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美言。甘肅新婚夫婦生第壹胎,男方要帶油香等禮物到女方父母家,到公婆家告知。10天,婆婆要給孕婦帶紅糖、大米等營養品和孩子穿的衣服,去看“小月亮”。15日左右,嫁出去的姐姐、妹妹、姑姑等女方家的親戚,把10多個各重約2.5公斤的大白饅頭送到男方家祝賀。男方家要設宴招待客人。

苗族文化習俗

苗族人過去崇拜自然和祖先。較大的節日是“宋茜”(祭祖),每年秋天後舉行壹次。鬥牛是苗族人喜愛的活動。鬥牛活動每年在正月、端陽、火把節和中秋節舉行。苗族禮儀包括:客人來訪時,會宰殺雞鴨以示款待。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有的地方會在村前擺酒歡迎。吃雞的時候,雞頭要給客人中年紀大的,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些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就是家裏最老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給客人,客人自己不能吃,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場的老人。有些地方還提供“牛角酒”和“雞冠肉”,客人壹壹接受,最讓主人高興。如果客人喝酒少,不愛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如果主人不是舍不得,而是對吃喝不滿意,就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彜族文化

彜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彜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歷法等著作中有許多珍貴文獻,價值很高。《宇宙人文論》以問答的形式論述自然觀,是彜族哲學思想史上的壹部重要著作。《西南彜族史》對研究彜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還有《梅葛》、《湛》、《阿魯居爾》等史詩,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舞樂》。傳統工藝美術包括繪畫、刺繡、銀器、雕塑和繪畫。彜族服飾有很多種形式。男人喜歡穿黑色窄袖左斜排扣上衣和百褶寬褲包住包頭,在包頭右前方打壹個細長的錐形“英雄結”。女人喜歡穿有鑲邊或刺繡的大胸右排扣上衣和百褶長裙,有的穿圍裙和腰帶裹頭;男女出門都喜歡穿“傑瓦”,這種衣服像鬥篷,長及膝蓋,下端有長長的尖刺,由羊毛織成,多為黑色。房屋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涼山地區多為土木結構,俗稱“瓦房”。雲南有很多平頂土房,俗稱“土掌房”。廣西是壹個形似“幹籬笆”的民居。

布依族節日、禮儀和祭祀飲食習俗

布依族壹年中最大的節日是過年(即春節)。從除夕到十五。除夕之前,要殺年豬,做糯米飯,準備各種蔬菜。雲南布依族有初壹至初三吃素的習慣;四川的布依族,每到除夕或初壹,都要吃雞粥。據說這壹習俗源於清乾隆年間貴州部分布依族人避官兵的決心。然後大家把雞切成塊,和血米壹起煮成粥。全村男女老少,吃了最後壹頓團圓飯,各奔東西,約定以後相見。只有能說出吃雞粥起源的人,才能認出他們家。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餐前禮,雙方的餐前禮必須壹模壹樣。新年期間會舉行許多娛樂活動,每年正月初壹至二十壹舉行“跳花會”。

韓國節日、禮儀和飲食習俗

韓國人壹向崇尚禮儀,註重節日。在元旦和喜慶的日子裏,飲食更有講究。所有的菜和餅都要用辣椒絲、雞蛋片、紫菜絲、蔥絲或松仁飯、核桃仁來裝飾。節日菜種類很多,準備了時令菜。比如“仙女爐”就是用牛柳和各種海鮮做成的火鍋。味道鮮美,是入冬後壹些節日的名菜。“補腎爐”又稱補腎湯,是用狗肉和各種調料烹制的狗肉火鍋。又香又辣,滋補強身。是壹些節日裏的名菜睡後。明太魚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壹道菜。人們相信在清明節吃明太魚可以保佑壹年平安。吃明太魚還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所有節日菜肴都應該有冷盤和生拌。比如生牛肉,生魚等等。韓國人在制作生拌蔬菜時,要加入適量的香油和醋殺菌。除了米飯,還有許多風味面條和小吃作為節日的主食。比如先做蛋糕,冷面等等。除了傳統節日,孩子壹周歲生日,結婚,老人六十大壽,都要大擺宴席招待客人。那時,餐桌上要先放壹只煮熟的公雞,公雞嘴裏要有壹顆紅辣椒。宴席的傳統菜肴不僅種類繁多,而且精美華麗,許多食物要做成鳥獸。在所有的禮儀宴會中,祝賀老人60大壽的“花花”宴會是最精致、最隆重的。

滿族的節日、祭祀、禮儀和飲食習俗

滿族的很多節日和漢族的壹樣。逢年過節要殺豬,過年(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殺兩三頭豬。臘月初八(臘八節),用粘高粱、紅小豆等八種食物煮粥,稱為臘八粥。除夕吃餃子,在餃子裏放壹根白線。誰吃了白線,誰就能長壽。有些人在餃子裏放壹枚銅幣,這意味著他們在新的壹年裏有錢花。此外,我們應該吃手工制作的肉和特色小吃沙琪瑪。滿族過去信仰薩滿教。他們每年根據不同的節日,祭天、祭神、祭祖,以豬、豬頭為主。祭祀時要殺豬,尤其是祭祖時,黑豬不帶雜毛(有的也壹定要選黑豬),宰前要在豬耳朵裏註入酒。如果豬的耳朵抖了,就認為是上帝收了,可以宰了。這壹舉動就是俗稱的“領祭”。有的地方要把豬腸和豬膀胱放在桶裏,掛在桿子上給烏鴉吃。如果它們在三天內被吃掉,那將是幸運的。然後把整只豬切成八塊,原樣放在壹個方形的盤子裏,放在屋內西山墻的祖宗牌位下面。家裏人按輩分光著頭磕了三次頭,然後把肉剁碎放在鍋裏煮,壹家人圍坐在壹起用鹽吃。這時候如果有客人,只要在祖宗牌位前磕頭三次,就可以坐下來壹起吃飯,吃完不用謝。滿族人殺豬時還有邀請鄰居朋友品嘗第壹口豬肉的習慣。過去,莊稼熟了,滿族人還有“薦新莊稼”祭祀的習慣,現在已被“田上豆腐,田上餅”的習俗所取代,即五谷在田時,用新豆子做豆腐吃,田完了,用新豆子做大黃飯或豆面吃,以慶祝豐收。滿族青年男女結婚時,新娘必須先坐在南康上,也叫“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擺上壹張桌子,新郎新娘要手拉手繞著桌子走三圈,然後喝壹杯。

侗族的節日、禮儀和飲食習俗

侗族傳統節日的日期因地而異,節日飲食常與宴會活動聯系在壹起。尤其是生日、生日、婚喪嫁娶,都會舉辦不同規模的宴會。在廣西三江地區的侗族,有以“三朝酒”慶祝婚後第壹個女嬰出生的習俗。“三朝”指的是三天,即孩子出生後的十天內,選擇五月、七月、九月(有些地方男孩選擇單日,女孩選擇雙日)等兩個奇數日,向孩子表示祝賀。祝賀的時候要辦酒席,特別是邀請孩子的爺爺奶奶辦酒席。除了各種魚、肉、蔬菜,還要準備很多熟雞蛋和甜酒。敬酒時,主人和客人互飲對方的酒杯,稱為“幹杯”。雙方性別不同的,男方先喝,年齡不同的,長輩先喝。主客之間,以客為尊。喝完之後大家壹起吃油茶。孩子壹歲的時候也要喝壹周的茶(有的壹歲吃酒);除此之外,成都建新房或其他公共事務時,還會擺酒慶祝。所有親朋好友舉行婚禮時,新娘只要踏進婆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油茶,也就是所謂的“新娘茶”。節日吃油茶更有講究。家裏專門準備了吃油茶的小碗,提前切好姜、辣椒等調料,供客人選擇。客人來家裏,壹般會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魚、酸肉、各種酸菜招待客人,所以有“苦酒酸茶”的說法。侗族人用雞鴨招待客人時,首先主人要尊重雞鴨頭或雞爪鴨蹼。客人應雙手接過,或轉向餐桌上的長輩,以示主客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真誠。到侗族人家做客,吃酸菜魚時,主人往客人碗裏放壹堆酸菜魚塊,但客人最好不要全吃,留1和2塊,以示“吃的綽綽有余”。

瑤族的節日、禮儀和飲食習俗

除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之外,瑤族還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節日,如王磐節、春節團拜節、大奴節、格格堂和帕瓦節。因為節日裏人多,米飯壹般不用鐵鍋煮,而是用木制蒸籠蒸,香氣更濃。每個假期。麽人還是要做巴巴的。節日菜主要是雞鴨魚肉豬肉豆腐粉條各種蔬菜。武陵山區的瑤族人喜歡做豆腐丸子,用蓮花包裹。王磐節每隔幾年才舉行壹次。過去,在王磐節期間,大量的牲畜被宰殺和獻祭。春節每年都舉行,通常是在農歷的第三個月。那時,年輕人將在山裏打獵,在河裏抓魚。女人要包宗巴,蒸五色糯米。除夕之夜,花會給狗壹塊肉和壹團粑粑,叫做給狗的祭品,然後壹家人就可以吃了。他們認為谷物的種子是狗帶來的,給狗的第壹個祭品是祈求谷物豐收。節日的菜肴應該是豐富多彩的,除了雞肉,還有新鮮的河流,山鳥的狩獵和豆腐。在壹些地方,瑤族人仍然在4月8日煮黑米。湖南姜水縣的瑤族女孩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吃花蛋,做花糕,吃花糖。女生在吃雞蛋、糖果、粑粑的時候,男生是不允許偷看的,違者會受到懲罰。彈歌廳是連南排瑤祭祖、慶豐收的大型娛樂活動。多在農歷10月16日之後舉行,持續時間從3天到9天不等。屆時,家家戶戶都會有水、酒和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許多年輕的瑤族男女會借著彈歌的機會來選擇合適的人。壹旦男女相愛,父母可以通過媒人,送豬肉和酒作為禮物。舉行婚禮時,壹定會有盛大的宴會。按照傳統習俗,必須邀請村裏的長輩參加婚宴,新郎新娘要喝壹杯酒。

白族節日、禮儀和祭祀飲食習俗

每逢節日,除了必備的節日食品外,還有拜佛、祭天、祭祖等祭祀活動。這個節日是最盛大的。從臘月開始,家家戶戶都要置辦年貨,殺豬、磨豆腐、餌塊、糯米粉。除夕夜,每壹位主人都要帶著菜、茶、酒,用托盤沿著天地、大門、水井、竈神、祖宗牌位等八路祭拜。然後全家人吃團圓飯。盛大的團圓飯,餐桌中央擺上壹口大銅火鍋,豬頭肉必上,四周八碗寓意深刻的日本料理。如:蓮藕有眼,寓意開悟,通暢;蒜苗“順”的白色寓意是壹切順利;燒魚就是有錢,有錢之類的意思。在大年初壹的早上,餃子被煮好,壹些人做面條,這些都暗示著團圓、和諧、長壽等美好的願望。從初壹到初五,每天吃什麽都有壹定的規範。生活在碧江的白族人民慶祝新年的方式與其他地區不同。碧江白族人把壹年分為十三個月,每年的節日是65438+三月的六月下旬,屬豬或屬蛇。除夕夜,全家人會先祭祀樹神,然後全村人壹起聚餐。其他節日,除了宰豬或宰羊宴請,還要有應時的食物。比如三月街應該有各種蒸糕和涼粉;清明節要什錦沙拉;端午包粽子,喝雄黃酒;栽苗會吃栽肉和炒蠶豆;6月25日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甜食。中秋節吃白餅、酥餅;嘗年貨,吃混合新米等。中秋節和祭天是特殊的節日,尤其是每年農歷七月的中秋節,是祭拜祖先和死者的節日。如果是新殯儀館,那就更隆重了。那時候要準備八碗好吃的菜,有上千塊的肉,排骨,酥肉,釀茄子,百合,羊肚菌,釀魚。每壹道菜不僅用料考究,做工也很精致。如遇直系親屬或公婆,葬禮前會做壹個名為“三滴水”的酒席以示哀悼。所謂“三滴水”宴席,指的是水果、祭祀儀式(類似鳳魚、獅子做的菜)、八碗三類。特別是鳳魚獅象四菜的形象生動,其中象是用煮熟的五花肉和壹段肥腸作為象頭和象鼻,栩栩如生,極具價值。此外,還有祭天、拜佛等祭祀活動。但拜佛會的食物與其他祭祀活動的食物不同,需要齋戒和吃素。所有的菜都用豆腐、涼粉、芋頭、蓮藕做成肉樣的菜。

  • 上一篇:寫壹篇200字的旅行日記。
  • 下一篇:請問中國有什麽名茶嗎?起源和特點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