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曼丹島,又稱婆羅洲島,位於馬來群島的中心,北緯7.8度至南緯6度之間。赤道穿過中部,東臨蘇拉威西島,東北臨蘇祿海,北接南海,南接爪哇島,西隔卡裏馬塔海峽與蘇門答臘島、貝裏東島和馬來半島相望。加裏曼丹島中部高,周邊低。中間有卡普阿斯山、依蘭山、馬勒山等山脈,沿海多為平原。基納巴德魯山(Kinabad lu shan)位於該島東北部,是該島最高的山,海拔4095米。加裏曼丹島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具有常年高溫多雨的特點,年降水量2000mm以上。島上河流眾多,長度超過500公裏的河流有卡普阿斯河、馬坎哈河、巴裏托河、拉爾朗河等。卡普阿斯河源頭位於中部山區,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印尼西加裏曼丹省,註入南海,全長1143公裏,流域面積9.8萬平方公裏。是加裏曼丹島、印尼乃至世界最長的河流。馬哈坎河從中部向東南流入望加錫海峽,全長980公裏,是加裏曼丹島第二長河。加裏曼丹島位於歐亞板塊南部,地質穩定,沒有火山,地震也很少。
加裏曼丹島有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資源。加裏曼丹島中南部(印尼東加裏曼丹省、印尼南加裏曼丹省)有大量褐煤和次煙煤礦床。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儲量超過6543.8億噸,約占印尼已探明煤炭總儲量的60%(印尼是世界煤炭儲量最大的十個國家之壹)。目前,印尼是世界第四大煤炭生產國和主要煤炭出口國。2019年生產煤炭665438+1億噸(其中2/3產於加裏曼丹島)。印度尼西亞生產的煤炭有三分之二用於出口,主要出口到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其他國家。2019年,中國從印尼進口煤炭65438+3800萬噸。加裏曼丹島北部沿海和大陸架以及東部沿海的馬哈坎河三角洲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東加裏曼丹省是印尼三大油氣區之壹(印尼三大油氣區分別是東加裏曼丹油氣區、爪哇油氣區和蘇門答臘油氣區),約占全國天然氣總儲量的1/3,其中包括著名的巴達克油田(印尼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世界排名11,東南亞第壹)。位於加裏曼丹島北部及近海的南海油氣區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油氣區(馬來西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世界排名15,東南亞第二)。文萊也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婆羅洲島的居民
加裏曼丹島是世界上唯壹屬於三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文萊)的島嶼。73%的土地屬於印尼,26%屬於馬來西亞,文萊占全島0.9%。行政上,北加裏曼丹島屬於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沙巴和沙撈越,又稱東馬來西亞(簡稱東馬);行政上,加裏曼丹島中南部屬於印尼的五個省——東加裏曼丹、北加裏曼丹、南加裏曼丹、中加裏曼丹和西加裏曼丹,在印尼統稱為加裏曼丹地區。加裏曼丹島人口約2000萬,平均每平方公裏不到3人,屬地廣人稀地區;其中有660萬人居住在東馬來西亞,43萬人居住在文萊,約13萬人居住在印尼加裏曼達。
加裏曼丹島居民主要是馬來人、達亞人、班查人、爪哇人和華人。達雅人是加裏曼丹島的原住民,現有人口約800萬,占全島總人口的近40%。達雅人,又稱達雅克人,主要居住在加裏曼丹島內陸,屬於蒙古馬來語類型,說南島語族中印尼語系的達雅語。他們過去以采集和狩獵為生,現在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豆類、紅薯、油棕、天然橡膠和椰子。村子周圍種著芒果、木瓜、香蕉,還養著豬、羊等牲畜。沿海的大雅人從事捕魚、采集燕窩等生產活動。達雅人傳統上信仰祖先崇拜,但現在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大雅人是壹夫壹妻制,每家5-6口人;大雅人的傳統民居是高腳長屋。壹棟長屋可以長達200米,每棟長屋可以住幾十戶人家。壹個大雅村通常由1~8個長屋組成。達雅族有幾個分支,其中居住在加裏曼丹島西北海岸的是伊班人(又稱海達雅人),他們說與馬來語非常相似的伊班語,以海上捕魚為生,擅長造船、編竹、編藤,大多信奉基督教。
馬來人是加裏曼丹島最大的非土著民族,總人數超過200萬,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沿海;馬來人是文萊達魯薩蘭國的主體民族,占全國人口的2/3;東馬來西亞大約1/3的居民是馬來人。馬來人屬於蒙古馬來人類型,膚色淺棕色,直發,體毛稀疏,眼睛大,鼻子高而直,中等身材。馬來人講屬於南島語族中印尼語系的馬來語,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加裏曼丹島東南沿海低地多為班查人,操類似馬來語的班查語(屬於南島語族中的印尼語語系),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他們種植水稻、天然橡膠、油棕、胡椒等作物。,還搞釣魚,文化上受大雅和爪哇人影響。南加裏曼丹省大約四分之三是班查。爪哇人是印尼最大的民族,在南加裏曼丹省和東加裏曼丹省數量較多,占東加裏曼丹省總人口的13%,是該省第二大民族。
婆羅洲熱帶雨林
加裏曼丹島70%以上被熱帶原始森林覆蓋,盛產大葉黃華麗、印度茄子、婆羅洲鐵木、柚木等優質木材,是印尼和馬來西亞主要的木材生產基地。箬竹是蘇布箬竹屬的壹種高大喬木,俗稱鐵力木、南陽木寶、菠蘿。它只生長在加裏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和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最大樹高45米,DBH 1.7米。木材具有密度高、材質重、防腐防蟲等優點。心材呈紅褐色和淺栗褐色,是制作高檔家具和地板的優質材料。箬竹被指定為馬來西亞的“國樹”。大葉黃華麗學名“長葉鵲腎”,又稱“印尼黃華麗”、“黃金黃華麗”。它是壹種高大的樹木,主要生長在加裏曼丹島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雨林中,需要500~800年才能成為木材。大葉黃華麗具有密度高、材質重、質地華麗、木質微臭、沈於水中等優點,是壹種可以與中國海南黃華麗(俗稱降香黃檀)齊名的世界著名闊葉樹。加裏曼丹島的雨林裏有65,438+0,000多種藤蔓植物。這裏的藤蔓很粗很滿。藤條最粗6 cm,最長1.80m,是藤家具的優質原料。藤本植物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的棕櫚科藤本植物,全世界有10000多種。藤本植物是棕櫚科藤本植物的壹種。藤條壹般長約25米,直徑3-4厘米,主要生長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中。印尼藤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大部分產自加裏曼丹島。
加裏曼丹島的雨林中還有壹種世界上最大的花——婆羅洲王花,這是壹種多肉的寄生草本植物(婆羅洲王花、馬尼拉王花、瑰麗王花、阿諾德王花等有20多種);婆羅洲王花寄生在婆羅洲雨林落葉堆積層的根部,沒有地下莖葉。盛開的花朵由五片肉質花瓣組成,每片花瓣厚5厘米,寬30厘米。整個花冠直徑50-90 cm,重約10kg。馬來豬籠草(Nepenthes malayi)是豬籠草屬的壹種食肉藤本植物,又名大乘豬籠草、王氏豬籠草和巨型豬籠草,僅生長在婆羅洲沙巴基納巴魯山海拔1500 ~ 2650米壹帶。莖通常沿地面生長,葉柄末端有籠狀藤蔓。籠藤頂端是捕蟲籠,壹般不超過200 ml。但個別捕蟲器可高達40厘米,容積3.5升(可裝2.5升消化液)。捕蟲器上有大量蜜腺,可以誘捕小型脊椎動物,甚至小型哺乳動物(主要捕食昆蟲)。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最大的種類(世界上有馬來豬籠草、萊佛士豬籠草、鮑特豬籠草、梅林豬籠草等67種)。馬來豬籠草現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婆羅洲雨林居住著婆羅洲大象、婆羅洲猩猩、長鼻猴、馬來犀鳥和其他獨特的珍稀動物。婆羅洲象是亞洲象的四個亞種之壹(亞洲象有四個亞種:婆羅洲象、印度象、錫蘭象和蘇門答臘象),又稱加裏曼丹象和婆羅洲矮象,僅存於婆羅洲的原始雨林中。婆羅洲象的體型比中國西雙版納雨林的印度象還要小。成年公象身高只有2.5米,尾巴很長,幾乎長到地面。野生婆羅洲象的數量估計只有1500只左右。婆羅洲猩猩也生活在加裏曼丹的雨林中,是猩猩屬的三個物種之壹(另外兩個物種是蘇門答臘猩猩和班達努裏猩猩,棲息在海拔800 ~ 1500m的婆羅洲低山區的熱帶雨林中,在靈長類動物中體型比大猩猩大。成年雄性體長65438±0.25米,體重75~100斤。由於近年來加裏曼丹島油棕種植園的擴張和熱帶雨林棲息地的大量喪失,婆羅洲猩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和極度瀕危動物。婆羅洲猩猩被馬來西亞沙巴視為“國寶級動物”。長鼻猴是世界上唯壹不屬於反芻亞目,但能反芻的動物。它的鼻子特別大,公猴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大,最後形成茄子壹樣的大紅鼻子(鼻子最長可達7~8厘米長),只生活在婆羅洲的沿海低地森林中。目前長鼻猴種群數量不足2000只,已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馬來犀鳥是屬於犀鳥科犀鳥屬的壹種鳥,生活在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中。它因其嘴上類似頭盔的突起而得名。雄性的眼睛是紅色或橙色的,雌性的眼睛是白色的。成鳥體長110~127厘米,體重2~3公斤。馬來犀鳥有三個亞種:馬來犀鳥命名亞種、馬來犀鳥爪哇亞種和馬來犀鳥婆羅洲亞種;馬來犀鳥因其數量眾多、造型優美、色彩鮮艷,深受馬來西亞人民的喜愛和崇拜。它是大雅人的“戰神”,被視為馬來西亞的“國鳥”(也是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國鳥)。
文萊,東南亞土豪小國
文萊在中國唐朝的史書中有記載,當時稱為“博尼”。在中國明朝的史書中被記載為“文萊”。14世紀,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文萊帝國。文萊帝國在16世紀初達到頂峰。其領土包括加裏曼丹島的大部分、蘇祿群島和棉蘭老島的壹部分,首都“文萊城”在現在的斯裏巴加灣市。65438+70年代英軍入侵,188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20世紀20年代在西裏亞發現並開采石油,1941—1945年被日本占領,1971年獲得內部自治權。該國名為“文萊達魯薩蘭國”,馬來語意為“國家”,“文萊”阿拉伯語意為“和平與幸福世界之地”。現在是英聯邦成員國,政治制度是君主專制。文萊位於加裏曼丹島北部,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裏。這片土地被馬來西亞沙撈越分為兩部分,由30公裏長的坦布戎跨海大橋(不經過馬來西亞)連接。人口45.95萬(2065,438+09)。居民中,馬來人占總人口的66%,華人占11%,原住民占3.4%,印第安人占2.3%。文萊的官方語言是馬來語;67%的人是穆斯林。文萊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6543.8+0.4億桶,天然氣儲量3900億立方米,在東南亞國家中名列前三。文萊的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2%,其中80%是熱帶原始森林。文萊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2065,438+09年人均GDP為278,765,438+0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國際匯率計算),世界排名第32位,亞洲排名第7位(排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阿聯酋、韓國、科威特之後)。文萊的經濟以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為基礎,該行業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0%,出口總額的90%。液化天然氣產量居世界第四位,東南亞第三位,是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年世界人類發展報告》顯示,文萊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838,世界排名第47位,亞洲排名第9位(排在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韓國、阿聯酋、沙特、巴林、卡塔爾之後),是人類發展指數非常高的國家。文萊法律規定,國家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實行各級免費醫療和教育制度;公民受教育程度高,女性識字率超過95%,男性接近98%。目前文萊人均壽命77.3歲,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
文萊最大的城市和首都是斯裏巴加灣市,位於婆羅洲島北岸的文萊灣。原名“文萊城”,1970年改為現名,現有人口20萬(2019)。斯裏巴加灣市的意思是“壹個和平的城鎮”。斯裏巴加灣是文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橡膠加工、煉油和天然氣液化等工業。斯裏巴加灣市也是文萊的航運中心。斯裏巴加灣的文萊國際機場是東南亞重要機場之壹,年旅客吞吐量15萬人次,可直飛吉隆坡、雅加達、新加坡、上海、香港、奧克蘭、墨爾本、胡誌明市、倫敦、曼谷、迪拜等城市。斯裏巴加灣也是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城市。著名景點有努洛伊曼宮、蘇丹紀念館、東南亞最大的遊樂園之壹的水晶公園、文萊最大的皇家清真寺博爾基亞清真寺等。蘇丹紀念館建於1992,紀念文萊蘇丹登基25周年。它有2200個房間,包括壹座清真寺、壹個直升機停機坪和壹條3公裏長的地下通道。整個宮殿可以容納2000名客人。博物館收藏的紀念品包括壹頂鑲鉆王冠和壹輛華麗的傳統皇家戰車。
沙巴和沙撈越州
北加裏曼丹島屬於馬來西亞領土,包括沙巴(面積74500平方公裏,人口385萬)和沙撈越(124500平方公裏,人口277萬)(馬來西亞壹級行政區包括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沙巴和沙撈越在歷史上與文萊壹起被稱為“北婆羅洲”。它們在1881年前是文萊王國的領土,從1881年到1963年被英國人統治,1963年後成為馬來西亞的兩個州。東馬來西亞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公裏,占馬來西亞國土總面積的57%;東馬來西亞人口660多萬(2017),占馬來西亞總人口的1/5。東馬來西亞的主要城市有古晉、哥打基納巴盧、鬥湖、山打根和民都盧。古晉是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首府,人口80萬,是東馬來西亞最大的城市。古晉位於加裏曼丹島西部,沙撈越河下遊,距海岸約35公裏。擁有馬來西亞最大的銻冶煉廠,貿易發達。古晉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三繁忙的國際機場,有直飛新加坡、吉隆坡、廣州、香港、斯裏巴加灣和雅加達的航班。亞庇位於加裏曼丹島東北部的南海海岸,人口超過50萬。它是沙巴的首府,也是東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是進入馬來西亞的“東方之門”。郊區的哥打基納國際機場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機場,是4F級國際機場,有直飛香港、馬尼拉、雅加達、首爾的航班。東馬來西亞著名的城市是明都魯,位於沙撈越(南海)北部海岸,擁有馬來西亞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加工廠。明都盧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港之壹,明都盧也因明都盧國際風箏節而聞名。山打根市,也譯作塞納港,位於沙巴東部的蘇祿海岸。這裏曾是英屬婆羅洲的首府,人口近50萬。它被稱為“小香港”,因為中國人占了這個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二。山打根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木材出口港和主要漁港。
東馬來西亞有兩處世界自然遺產——陸吾國家公園和基納巴盧國家公園。陸吾國家公園位於沙撈越北部,靠近文萊邊境,占地52800公頃。它擁有婆羅洲島第二高峰陸吾山(海拔2377米),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洞穴和世界上罕見的“刀石林”。它於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五鹿山國家公園以生物多樣性和喀斯特地貌著稱,有3500多種維管植物和極其豐富的棕櫚樹,其中有20個屬109種。公園裏已經開放的洞穴總長度至少有295公裏。這些洞穴景觀壯觀,有數百萬只蝙蝠居住。公園裏的沙撈越洞穴長600米,寬465,438+05米,高8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京那巴盧國家公園(也譯作京盧國家公園)位於沙巴東北部,距離哥打京那巴盧80多公裏,公園占地745平方公裏。俗稱“神山公園”,因為公園內的基納巴盧山被馬來西亞稱為“神山”,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稱,基納巴盧國家公園植被豐富,從熱帶低地雨林到高山森林、亞高山森林和高等灌木。中國植物5000 ~ 6000種,鳥類300多種,哺乳動物100多種,還有許多著名的食蟲植物和各種蘭花,特別是馬來豬籠草。
印度尼西亞的加裏曼丹地區
南加裏曼丹島屬於印尼,被稱為“印尼的加裏曼丹地區”,總面積53.95萬平方公裏,占印尼陸地總面積的1/3。行政上分為東加裏曼丹、中加裏曼丹、西加裏曼丹、北加裏曼丹、南加裏曼丹五個省(印尼壹級行政區為31省三地)。中加裏曼丹省是印尼加裏曼丹省第壹大省,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也是印尼最落後的省份之壹,首府為帕朗卡亞(人口不到20萬)。北加裏曼丹省是印尼最年輕的壹級行政區,成立於2012年,首府為丹戎施樂。西加裏曼丹省人口450多萬(2018),首府和最大城市為昆甸市,位於卡普阿斯河下遊,人口60多萬,也是印尼加裏曼丹省第四大城市。昆甸市因為地處赤道,被戲稱為“赤道之城”;昆典也是印尼加裏曼丹省華人最多的城市,華人占全市人口的365,438+0%。東加裏曼丹省是印尼加裏曼丹省實力最強的省份,油氣勘探、提煉等產業發達。首都薩馬林達位於馬坎哈河下遊,人口75萬,是印尼加裏曼丹省僅次於巴厘巴板的第二大城市。南加裏曼丹省的首府班加馬辛(又名班亞爾馬辛),位於婆羅洲島南部巴裏托河和馬塔普拉河交匯的三角洲。它因河網密布而被稱為“河城”,人口超過70萬,是印尼加裏曼丹省僅次於巴裏班和薩馬林達的第三大城市。Banjarmasin建於16世紀,在18世紀晚期成為荷蘭的保護國。它長期以來壹直是荷屬婆羅洲的首府,擁有橡膠加工和木材加工等工業。郊區有沙姆斯丁努爾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0萬人次。面對爪哇海,馬晨港是印尼的主要海港之壹,也是煤炭、橡膠、棕櫚油、木材、藤條和胡椒的主要出口港。
印度尼西亞加裏曼丹省最大的城市是巴裏巴潘,是壹座海港城市,位於薩馬林達以南120km,人口85萬(2019)。也是印尼加裏曼丹省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海上有大型油氣田,還有煉油、木材加工、造船等產業。巴裏巴潘和薩馬林達之間有壹條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印度尼西亞加裏曼丹唯壹的高速公路)。這就是印尼東部最大的國際機場——巴裏巴潘蘇丹阿吉穆罕默德蘇萊曼國際機場,可直飛雅加達、萬隆、昆典、班加馬辛、新加坡等城市,年旅客吞吐量654.38+00萬人次。巴裏巴班港靠近望加錫海峽,可容納3.5萬噸海船。它是印度尼西亞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和木材的主要出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