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音和重疊是漢語語音表達的獨特形式。運用復音和押韻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是中國傳統的語音修辭方法。兩個元音相同的詞放在壹起,聲音特別洪亮、鏗鏘;兩個聲母相同的單詞放在壹起,發音部位相同,讀起來自然流暢。雙音疊韻的恰當運用,可以形成韻環的節奏美,使聲音本身具有協調美和音樂美,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在漢語中,復音重疊韻的雙音詞出現的頻率很高。《詩經》三百篇中有許多復音詞、疊韻詞和疊字。比如著名的《關雎》詩中,“婉約”是押韻詞,“不平”是復音詞,“輾轉反側”既是復音詞,也是押韻詞。另外,詩流暢幽默,可謂感人至深,美不勝收。這些復音詞和押韻詞的使用美化了句子的聲音,使語言優雅優美。
重疊也是漢語中壹種獨特的語音修辭方法。它利用漢語音節的特點,強調通過聲音的重復來模仿形象,從而準確地表達復雜的感情和語氣。恰當地使用疊詞不僅可以增強句子的旋律美,還可以增強語言的描寫力和生動性,有時還具有加強詞語抒情色彩的修辭作用。比如李清照《聲慢》的前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有七個疊字,算是疊字的典範。李清照的丈夫在南渡後不久就去世了,她過著孤獨的生活,心情十分冷清。“冷”和“清”的重疊使用,恰恰渲染了這種孤獨淒涼的情緒。三首詩中有七個重疊的詞,形成了七個相等的臺階。讀起來似乎能聽到詩人緩慢而沈重的腳步聲。“求”“求”“冷”“清”“悲”“悲”“悲”都是帶有生動感情色彩的詞語。將它們重疊在壹起會增強它們的藝術效果。
2.音韻中的音樂美、音韻美、節奏美。
韻是音樂美的基本條件之壹。如果韻腳搭配得好,詩歌就能有節奏,押韻。韻如壹條紅線,將零散的詩句、跳躍的內容、奔騰的感情串聯起來,形成壹個和諧的整體,從而加強結構和意象的整體性,達到抒情感人的目的。因此,押韻是語音修辭的重要手段。押韻使聲音和諧悅耳,使同壹聲音在同壹位置重復。這種音來來回回,有助於感情的強調和意思的集中,能起到和聲的作用,增強感染力。節奏是由發音中有規律的往復循環產生的,它賦予語言以節奏美感,給人以音韻循環和和諧愉悅的音樂美。韻出現在大量的詩歌、韻文中,有時也出現在現代曲藝藝術傳播的散文和口語中,這使得漢語在音樂和節奏上與其他語言相比具有獨特性。
3.模仿之美。
用擬聲詞來模仿客觀世界的各種聲音,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真實感的修辭方法,稱為模仿。它是壹種只用語音成分在言語中起作用的修辭手法。音標是用聲音來描述客觀世界中出現的聲音,能讓人感覺到仿佛聽到了壹樣的純天然、真實的聲音。絕大部分的擬聲詞都是雙音詞、疊詞或重疊詞。擬聲詞的大量使用不僅給漢語語音增添了音韻美,而且給語言增添了壹種模擬的美感。
用聲音描寫人物是擬聲詞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用擬聲詞描寫人物的活動來表現人物。模仿可以生動地再現事物的聲音,使所表達的事物生動多彩,從而收到聲音和情感的藝術效果。用表音文字描述事件和場景,生動活潑。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很好地描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大弦哼唱如雨,小弦私語如密。哼唱著,低語著——然後混合在壹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大弦是粗弦和低音弦,用“嘈雜”來形容聲音的沈重和短促;小弦是細弦和高音弦。用“切”來形容聲音的輕與短更形象。
重復詞有時構成排比,使句子結構有序,音韻鏗鏘,節奏鮮明,給讀者以具體真實的感受。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經常用仿制品來烘托不同的天氣,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此外,擬聲詞的運用還可以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比如“哈哈”是開懷大笑的意思,“哼哼”是冷笑的意思。
4.音調的調整產生了音準節奏之美
聲調是指音節的音高和音高的變化。平聲聽起來高而直,平聲聽起來婉轉低而平,高低變調形成音流的起伏。利用平調變化,可以產生抑揚頓挫的節奏美。古人深諳此道,六朝的沈約對聲調也有所了解。他強調詩歌的音調是按照壹定的規律排列的,以達到音樂美的效果。古典詩詞講究流暢錯落有致的基調,就是為了追求抑揚頓挫的節奏pod。
韻律詩最追求的是音調的韻律美。壹首格律詩,字是平齊的,而壹副對聯,字是平齊的,音節是平衡的,排列整齊的。特別是音節數相等,詞性相同,語義相關,充分發揮了漢語發音的特點,使發音優美,句子有音樂感。在現代漢語的口語和寫作中,雖然不可能像古典詩詞那樣講究平仄,但在壹些關鍵句子中把握平仄,並適當註意平仄在句子中的分配,可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達到更好的修辭效果。
在我們的口語交流中,不能忽視平仄、平仄的分配。老舍先生說:“張斯好聽,張三旺巴不好聽。前者平平淡淡,有起伏;後者四字平仄,缺少語調。如果四個字還是這樣,那就算是幾個字也要安排好。”這確實是壹個深刻理解修辭規律的經驗之談。
另外,我們常說的“齊秦字畫”、“吹彈唱和”、“染燙卷翹”等四字成語,並不是隨意的組合,實際上是聲調的優化組合,所以說起來通順,聽起來悅耳。都是偶數偶數,都是以壹個音結尾。這是因為聲音短促、清脆、整齊,適合結尾。如果妳改變順序,把元音放在前面的任何位置,讀起來都不會很流暢。如果所有的字都是平聲,所有的音都在壹個水平面上,那麽說話就會很別扭,聽起來很沈悶,自然沒有美感。
5、音準調配產生音韻節奏之美。
說話或朗讀時,句中有停頓,聲音輕重、快慢、高低變化。這些總是被稱為語調。恰當的語調可以使句子連貫,音節流動,產生往復循環的節奏韻律美感,這也是壹種重要的語音修辭方法。語調在表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壹般來說,不尋常的語調有不尋常的修辭目的。
語調主要體現在重音和停頓上。重音有兩種:語法重音和重音。這裏的重音是指為了突出某種意義或感覺而被強調的重音。強調重音的方式壹般是加大音量,拉長音節,放慢語速,輕吐重音。如句子“太壞”按正常的表意文字重音在“太”字上,表示修飾詞“壞”的程度,表示否定的態度。如果把“太”字重讀拉長讀成“太乙壞了”,不僅會大大加深被修飾詞的“壞”程度,還會透露出壹種非常惡心的感情色彩,修辭效果也會大大增強。相反,如果“太”字讀起來輕,讀起來輕,讀起來短,用在朋友和戀人之間,意思正好相反,還透露出壹種親密的感情色彩。適當的重音調整可以使語義表達更加準確、生動。
停頓是句子中的短暫停頓,包括自然停頓和強調停頓。這裏討論的是強調停頓,以強調某事,突出某些語義或感情。停頓在聽說、寫作和理解等交際活動中起著直接的表意作用。通過強調停頓,可以達到突出某些語義,增強感情的修辭效果。比如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壹文中有這樣壹句話:“恐怖已使我不堪;流言蜚語,尤其傳到我耳朵裏。”這是壹個復合句,“恐怖”和“八卦”是兩個分句的主語,壹般不用標點符號隔開。而魯迅先生在寫作時,受意誌和感情的驅使,平平淡淡地用強調停頓來表達自己極度憤怒的感情。“恐怖”後的停頓突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兇殘,“流言”後的停頓突出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卑鄙,魯迅先生對反動派的仇恨和對劉和珍的惋惜躍然紙上。當我們大聲朗讀時,如果不體現這種強調停頓,表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魯迅對停頓的強調,不僅使意義和感情的表達突出,而且使閱讀變得困難。
在語言的運用上,有些句子很長,在長句中有意識地運用提頓的方法也能有很好的表達效果。例如:
黃色是土壤,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偉大自然力堆積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色的是人類勞動戰勝自然的結果,壹片麥田,壹陣微風吹過,翻起壹輪綠色的十字路口。(茅盾《白楊禮贊》)
例中的提頓問句沒有回答的意思,只是用提頓突出語義,緩和語氣,讀起來優美清新,感情特別。
綜上所述,漢語是壹種具有獨特的音、韻、調美的語言。漢語音節元音占優勢,有聲調,使漢語具有抑揚頓挫,音韻優美。特別是各種語音修辭方式的巧妙運用,使漢語語音具有了獨特的審美特征,使漢語成為壹種生動而精彩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