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糯米酒的關鍵是器皿要幹凈,不能有油花。烹飪前最好把所有要用的蒸鍋、蒸籠、屜布、盆、蓋、勺都清洗幹凈。如果沾了油花,肯定不成功,米會產生青黑色的黴菌,這是不行的。如果米粉上有壹點白毛,是正常的,可以煮著吃。下面可以直接吃。為了保證幹凈,我特意用了新的抽屜布,而且這個是留著蒸糯米,蒸饅頭之類的,用玉米葉做抽屜布。
米酒,又稱醅、甜酒。古人稱之為“易”。南方人很喜歡。下面是我媽媽的釀酒經驗。準備壹些糯米和幾袋(兩件裝)酒曲(普通話也叫“酒餅”、“酒曲”)。
首先將糯米洗凈,用冷水浸泡4-5個小時,在蒸籠上放上幹凈的屜布,直接在屜布上蒸米飯。因為米飯已經泡好漲了,不需要像蒸飯壹樣往飯盆裏加水。把蒸好的米飯放在壹個幹凈的盆裏。等溫度降到30-40度的時候,拌入藥酒,用勺子稍微壓壹下米飯,中間挖壹個洞,然後在上面撒壹些涼開水米飯,蓋上蓋子,放在20多度的地方。大概30個小時後就甜了。
先把糯米泡在水裏(半天就夠了),沖洗幹凈。蒸鍋裏放水,蒸鍋上蓋壹層白布,把水燒開,直到有蒸汽。將瀝幹水分的糯米蒸在布上。大約壹個小時。妳自己嘗嘗就知道了。沒有這層布,糯米會堵住蒸籠的孔,永遠煮不熟。有壹次失敗經歷。將酒曲磨成粉末備用。
將蒸好的糯米從蒸籠中取出,冷卻至室溫。偶爾用筷子翻壹下,加速冷卻。在冷卻的糯米上灑壹點冷水,用手分散。盡可能少用水。在糯米上撒上酒曲,盡量拌勻。不要心急,撒壹層,拌勻再撒。留壹點酒酵母。
將糯米轉移到發酵容器中。大壹點的電飯鍋就可以了。也用來泡糯米。放置時,用手掌輕輕壓緊。完成後在上面撒上最後的清酒曲。用少許冷水將手上的糯米沖洗幹凈放入容器中,然後用手按壓擦拭,使表面光滑。最後用保鮮膜把糯米包起來,盡量不留縫隙。蓋上蓋子。把它放在溫暖的地方,比如衣服籃。我媽的解決辦法是把容器放在烤箱裏。舊烤箱裏總有壹點火苗,剛好夠保持溫度適中。這是壹種懶惰的方式。最好用衣服和被子保暖,因為冬天室內溫度不穩定。
三天左右就好了。隨時檢查中間,看有沒有發燒。發燒是個好現象。第三天可以試試。酒釀酥脆多汁,清香甘甜,酒味不沖,生米嘗不出來。這時候可以把保鮮膜剝掉,米酒就成了。全熟,糯米不散,可以分塊。
如果發酵過度,糯米會空空的,滿滿的,酒味太濃。如果發酵不充分,糯米就會有生米粒和牙。甜度不夠,酒味不夠。拌酒曲的時候,水灑多了,糯米最後會空空的,不會結塊。煮開了就散了。
說起來,這種曲發酵技術還是中國古代的壹大發明。酒曲中的微生物有兩種:灰葡萄孢菌和酵母菌。灰葡萄孢將澱粉轉化為糖,即糖化過程;酵母將糖轉化為乙醇,這就是醇化的過程。只有這兩個過程進行到合適的程度,才有米酒的美味。
看歷史可以知道,歐洲直到上個世紀才知道這種方法。以前歐洲的釀造方法是用麥芽糖化澱粉,結合發酵制成啤酒。中國古代發酵技術真的沒說。
古人能利用兩種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太神奇了。其他的,比如醬油、醋、紅曲黴素、黴豆腐、鹹菜、豆豉、臭豆腐,都是偉大的發明,大部分是中國特有的。
比如同樣的泡菜,美國的酸黃瓜太酸,味道不好。這是因為他們添加了酵母和糖,酸味主要來自醋酸。中國的泡菜是用乳酸菌做的,酸味主要來自乳酸。味道很好,想想就流口水。前者是好氧發酵,後者是厭氧發酵。
言歸正傳,在制作米酒時,妳應該註意:
1)酒曲壹定要在糯米徹底涼透後再拌。否則,熱糯米會殺死灰黴。結果要麽是酸。
臭,還是什麽都沒發生。
2)壹定要封好。不然會又酸又澀。
3)溫度低。大約三十攝氏度是最好的。
制備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對胃有壹定刺激。最好放在開水裏吃,味道會柔和很多,不會太甜也不會太濃。妳也可以在烹飪中加入餃子和其他東西。
妳可以試試。第壹次做的少,失敗了損失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