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誰能幫我找幾段關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越多越好。

誰能幫我找幾段關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越多越好。

中華民族是壹個偉大的民族,是壹個智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古籍作為傳承中華文明智慧的重要載體,構成其核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其崇高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鑄造了中華文化的靈魂。經典不僅傳承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思想和民族精神。

中國文化的精髓被世界譽為中國美德。中華美德形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協調發展改變了壹些人的價值觀。崇洋媚外,貪圖享樂,貶低中國自己的文化,不自覺地喪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歷史證明,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如果拋棄了固有的文化傳統,就會喪失民族自信心,難以自立於民族之林。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讓每壹個中國人繼承和發揚中華美德,振奮民族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當代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斯比說:“既然人類在自然界中占有優勢,那麽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就沒有比今天更危險的時代了,不道德的程度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悲劇。”面對日益嚴重的自然危機和社會危機,各國有識之士提出:“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國文化的博大精神、深邃智慧和魅力,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關註和推崇。對中華優秀文化的渴望,對中華美德的推崇,成為當今時代經久不衰的社會熱點。可見,弘揚中華文化和傳統美德不僅是中國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全人類的共同需要。

中華民族智慧、民族美德和民族精神要深入人心,代代相傳,在全世界發揚光大,就要從孩子做起。

1.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十年二十年後,他們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承載歷史的重任,傳承中國的命脈,弘揚中國的美德,開辟中國的未來,將是他們最重要的使命。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貫徹十六大精神,加強青少年道德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中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

二是生命教育發展規律的需要。眾所周知,童年是人壹生中可塑性最高,也是最容易教導的階段。0-3歲,孩子心裏沒有差別,沒有沾染汙垢,真的像湛然,氣質清純,心如明鏡,拍照沒有障礙,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深入人心,永遠不會動。這是壹個重要的時期,構成了整個人生氣質和性格的基礎。可惜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不懂事,容易錯過。其實,只有最純粹的白皮書,才能畫出最壞的情況,築起壹生屹立不倒的巖石地基。4-13歲兒童語言發展迅速,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此時的孩子物欲微熏,煩惱潛伏,知識微萌,性道德尚凈,記憶力尚強,理解力較弱,對他們的培養正當時。中國有句格言:“開悟修義,有德”,甚至有三百本《詩經》。壹句話,它說:“天真地思考。”千古名言。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從小培養正確的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華民族之所以被世界譽為文明古國,壹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歷來重視人文教育。認為教育是治國之本,人是教育之本,德是人之本,孝是德之本。《學記》中說:“國之立國,民之立國,教為先。”孟子說:“吃飽穿暖,隱居不教,都是接近動物。”孔子提出古人所學的“有教無類”的思想,所以他們自己統治自己。教,所以治人,不學則不智,不教則無情。“我們的例子是對我們後代的嚴重警告。如果我們不把中國人做人的美德和原則傳遞給孩子們,我們就會使人民陷入非人的境地,使國家陷入不公正的境地。在教育孩子這個最重要的問題上,不忘先賢和黨的教導,把人格教育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放在首位。只有成年人才能成為人才。

第三,是人的生理心理生長發育規律的需要。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老,三歲看壹輩子。現在西方人也同意了。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壹個正常人出生時,大腦中有6543.8+04億個腦細胞,這些腦細胞是相互隔離的。只有在六歲前從周圍環境刺激大量信息,他們才能產生許多樹突並相互聯系,建立起復雜而穩定的精神網絡。0-3歲腦細胞發育最旺盛,3-6歲次之。18歲時,樹突停止生長,20歲以後,每天有幾十萬個樹突死亡。兒童心理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主要依靠外部環境和成人教育的影響,兒童期的腦神經活動具有高度可塑性。容易接受各種外界刺激,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童年形成的壹切品質和習慣都是非常堅定的,往往成為壹生的性格基礎和行為準則。

科學證明,大腦的發育,性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都是在人生的最初幾年打下的。這是在孩子身上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科學依據。

第四,當前青少年的道德狀況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教育。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孩子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媒體和各種網絡的嚴重影響。我們不難看出,社會正義感正在消失,君子之風正在消退。目光短淺又目光短淺,出軌。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齡降低,校園暴力頻發。許多青少年對父母和老師不孝。利前忘義,追求享樂,內心空虛,生活迷茫,意誌頹廢。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不從小就開始道德教育,壹旦養成不良品質,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可怕局面。可見,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迫切需要從孩子抓起。那麽,如何對孩子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呢?

第壹,把培養愛國主義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區別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壹。西方文化崇尚“競爭精神”,中國文化崇尚“奉獻精神”和“引導精神”。中國古代先賢把“為公”稱為大道之行。他們說:“大道之行是為了大眾。”“國忘家,公忘私。”“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之榮,匹夫有責”、“不要因禍得福而避之”,都表達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培育和造就了中華文明史上無數的民族英雄和仁人誌士,使他們為民族和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今天提倡讓孩子從小就下定決心,樹立這樣的觀念: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是最大的光榮,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民族尊嚴是最大的恥辱。長大了才能為祖國做貢獻,為國爭光。

二、要把樹立孝敬父母的道德風尚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以孝敬老師為基礎的,所以被稱為倫理文化。中國的代表作之壹,被譽為“孝經”,就是《孝經》。《孝經》曰:“孝為德之本,教之所以生也。”以孝為壹切美德之根本。認為壹切啟蒙都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又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把孝作為自然大道,比作天地間壹個永恒的法則。如同日月星辰的運行,春夏秋冬的循環往復。也有說:“過去明王以孝治天下”,可以達到“其教不嚴,其治不嚴”的理想效果。孝敬父母被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被視為壹切美德中最偉大的品格。《呂氏春秋:勸學》中說:“古無不尊師之人,而尊師不分貴賤。”荀子還特別強調:“國將昌盛,貴教而重傅...國將衰,廉教輕於傅。”《論語》說:“君子之事,以基為本,道而生。孝也是仁之本?”中國人講孝道,講師講恩情,報恩。倡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思想烏鴉有孝心反哺,綿羊有跪乳之恩。作為壹個人,要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報答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育,人民的服務,祖國的保護。的確,孝敬老師是做人的根本。試想,壹個對父母不孝,對老師不敬的人,能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嗎?當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他們去奮鬥的時候,他們能做到大公無私嗎?在獨生子女這壹特定歷史環境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可以說,我們的孩子能否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熱愛祖國,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因此,樹立孝順尊師的道德風尚,應該是教育的重點,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

第三,閱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優秀的中華文化經典,作為傳承中華智慧、民族精神、民族美德的巨大載體,成為全世界、全人類共同學習的智慧寶庫。“和為貴”的理念;“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的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的倫理;“欲立人則能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謙虛不忘國”的精神;“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意誌;“地勢坤,君子以德載物”的雅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見義勇為,舍生取義”的精神;友情如“高山流水”;“見賢思齊,正無欲”的人生哲學...中國文化中這種系統而完整、崇高而偉大的倫理價值體系是世界罕見的,是全人類追求的理想。我相信,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壹定會到來。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首先學習和了解中國的文化。要真正了解中國的文化,必須從學習中國優秀的文化經典開始。孟子說:“不爬山,不知天高;如果妳不深,妳不知道土地的厚度;不知道前王的遺產,就不知道怎麽學。“童年是記憶力發展和教育的黃金時期。讓孩子盡早背誦中華優秀文化經典,也就是在他們心靈最純凈、記憶最美好的時候,直接接觸最具智慧和價值的經典瑰寶,讓他們從小就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讓經典文化中的高尚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幼小的心靈,作為他們壹生不斷消化和領悟的精神食糧,奠定他們壹生優雅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基礎,從而肩負起傳承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歷史責任。

中國因優秀的文明而文明,中國的文化因高尚的民族精神而不朽。這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壹直在吃苦,吃苦不屈,越來越強大的原因。

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中華美德代代相傳。

  • 上一篇:采訪
  • 下一篇:三十六騎妳懷念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