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設計學院簡介
包豪斯是20世紀初在德國創立的壹所建築和產品設計學校。它的創始人是著名的現代建築師格羅佩斯。它是世界上第壹所培養現代設計人才的學院。它是20世紀歐洲現代主義設計教育和實踐的中心。它的出現對現代設計理論、現代主義設計教育與實踐以及後來的設計美學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創了國際現代主義設計的先河。現在,以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已經成為壹種“國際風格”,大家對包豪斯的研究已經成為設計理論和設計史上非常重要的對象。
包豪斯的藝術教育吸收了很多20世紀初歐洲藝術界產生的新流派、新思想,比如表現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歐洲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和動蕩時期,新的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層出不窮。在格羅佩斯的主持下,壹些激進的現代主義畫家和雕塑家前往包豪斯任教,壹時間包豪斯成為德國現代主義藝術的中心。
包豪斯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1。魏瑪時期(1919 -1925四月)和艱難開拓時期。2.德紹時期(1925年4月-1932年9月)和包豪斯的成熟期。魏瑪時期:魏瑪時期,包豪斯創建了許多與設計教學相關的實踐工廠,作為教學實踐的場所。每個工廠都由技術老師和藝術老師指導,目的是將“技術和藝術”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包豪斯建立的目標和宗旨。主要工廠有:編譯廠、陶瓷廠、木工廠、書籍裝訂廠等。德索時期:包豪斯遷至德索後,格羅佩斯大膽使用包豪斯培養的部分學生作為老師,並實施了新的教學計劃,開始註意從現代工業設計的角度增加相關課程。現代設計教育中的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材料學等課程基本定型。此時的包豪斯已經成熟,形成了建構主義工業設計風格的特征。我們開始註重新材料、新技術的選擇和應用,開始在設計的形式上摒棄與產品功能無關的裝飾,追求產品的功能性和最優化,從而在機器大批量生產的基礎上實現了實用性與審美性、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壹。
二,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與藝術設計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壹所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基礎,也集中了20世紀初歐洲各國藝術設計的新探索和實驗成果,並加以發展和完善,成為歐洲現代主義的設計中心。包豪斯對設計教育和設計藝術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包豪斯也以自己的探索和實驗提出了壹系列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藝術設計如何教育?設計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是什麽?設計的目的是什麽?壹個好的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等等。
1.包豪斯的設計教育
雖然包豪斯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基礎,但它對現代設計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對現代設計教育的壹個重要貢獻就是開創性地開設了影響深遠的“基礎課程”。作為包豪斯基礎課的老師們創造性地總結和發展了當代的課程內容,從抽象的線條、色彩、材料分析、形式構成等方面為現代藝術設計和視覺藝術構建了“與自然平行”的表現體系和方法。那段時間的設計教育壹直把基礎課程作為包豪斯的成功經驗來推廣,成為後人反復研究的對象。人們把它的成就分為三點:1。為它們各自獨立的類別——建築、繪畫、雕塑和實用裝飾藝術找到相同的基礎,並將其與設計活動放入統壹的類別;2.系統地將當時歐洲現代藝術的方法和經驗吸收到教學課程中;3.註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藝術個性,註重視覺形式語言的獨特發現。
在包豪斯,壹個叫伊頓的老師開了基礎課,讓藝術和設計的聯系更加緊密,傳統藝術設計的邊緣開始松動。離開包豪斯的學生中只有少部分成為職業藝術家,大部分投身到可以充分發揮才華的設計領域,成為建築師、金工、染織設計師、平面設計師,為工業化社會註入了更多的人文設計活力。有了這種設計意識,現代社會充斥著漂亮、賞心悅目、舒適的物質產品。在包豪斯的教學過程中,開設了壹些非常有趣的課程,比如對材料和肌理的研究。雖然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創作素材,但是傳統的藝術觀念仍然限制了人們在創作中對材料的選擇。試想壹下,如果我們用傳統的顏料、畫布、紙張、鉛筆,或者毛筆、墨水作為創作材料,無論怎麽畫,都可能成為公認的藝術品,但如果我們用玻璃、樹枝等特殊材料來表達感情,人們卻認不出它是藝術品,這將是壹種怎樣的感受?其實,這是對藝術中最感人、最珍貴的壹點——心靈和精神的傳遞視而不見,壹味地關註外觀是否規整,是否是傳統的結果。然而,包豪斯在這壹點上做了大膽的嘗試。教師非常重視學生在材料和質地的表面特征上的審美培養,如玻璃的光滑、布料的柔軟等,強調學生的獨特感受。有時,老師會布置作業,列出壹些材料,如木材、紡織品、玻璃、樹皮、紙張、毛皮、金屬和石頭,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所以,當我們試圖去欣賞、分析、回憶、記憶壹些普通的物體時,它們常見的形狀會生出壹些不尋常的意義,都是因為我們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觀察,用手去觸摸。2.包豪斯的設計藝術
包豪斯在建立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同時,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觀念基礎,確立了現代主義設計的歐洲體系原則。包豪斯建立了以思想和解決問題為中心的相對完整的設計體系。
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1藝術與技術的新統壹;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這些觀點對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漸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理性、科學的思想取代了藝術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用他的設計作品奠定了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和工業產品設計的基本特征,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包豪斯對平面設計的功能性探索以及對設計手法和風格的實驗仍然成為現代平面設計的壹大淵源。包豪斯廣泛采用工作室制進行教育,讓學生直接參與技術和制作的過程,徹底改變了只畫不做的舊教育模式;同時,包豪斯也開始建立設計教育與商業圈的關系,讓學生體驗工業生產與設計的關系,開創了現代設計與工業生產密切關系的第壹章。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許多學校設計教育的起點,其傑出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將現代建築和設計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盡管包豪斯設計的實際作品和批量產品在範圍或數量上還不夠顯著,但包豪斯的影響並不局限於其實際成就,更多地體現在其精神、思想和方法上,這使得包豪斯的思想長期被視為現代主義的經典。
但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漸被人們發現,因此其對現代設計的不良影響也備受詬病。大多數人認為,包豪斯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構成,以追求新穎和工業化的表達,導致了形式主義,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實用功能。這說明包豪斯的“標準”和“經濟”的含義更具有審美性,所以強調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得產品有壹種冷漠感,缺乏應有的人情味。再比如包豪斯積極倡導的面向大眾的設計。由於其抽象深奧的設計美學,只能被少數知識分子和有錢人欣賞。
對包豪斯的批評最多的是針對所謂的“國際”風格。格羅佩斯雖然反對任何風格,但包豪斯主張脫離傳統,提倡幾何構圖,實際上消除了設計的地域性,忽視了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壹些設計師不理解其精神,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千人千面的“國際風格”,對各國文化傳統造成壹定沖擊。
從20世紀初開始,德國設計師就壹直在從建築設計中探索和實踐現代設計。於是誕生了“德國工業聯盟”、包豪斯等對現代設計有重要影響的組織。德國包豪斯完全解散後,壹部分人移居美國,將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理念帶到了美國,為美國現代主義設計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包豪斯的設計思想和藝術設計理念誕生於德國,開花於美國,遍布世界各地,從倫敦到東京,從中國臺灣省到香港,甚至中國大陸。我們可以看到包豪斯在設計實踐和設計教學中的影響。包豪斯畢業的馬克斯·比爾(Max Bill)也創辦了烏爾姆設計學院,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包豪斯的繼承和發展。
所以,據我所知,我認為德國的包豪斯是將現代主義設計推向前所未有高度的動力源。包豪斯對現代工業設計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它的設計教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它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世界上很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不管包豪斯未來的發展會怎樣,包豪斯提出的這三個理論對我們現在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藝術和技術壹直是我們研究的主題。李政道曾經說過:科學和藝術是壹個硬幣的兩面,也就是藝術和技術的關系。而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不就和我們今天提倡的“人性化設計”“以人為本”差不多嗎?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不就和我們現在提倡的綠色設計,環保設計差不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