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道菜:殺豬菜
殺豬菜的由來:東北殺豬菜是東北農村的農家菜,在以前比較貧困的年代裏,人們只有在殺年豬的時候才能吃到這樣的菜,所以才被東北人形象的稱為“殺豬菜”。在過去的東北農村裏,幾乎每家都會養上幾頭豬,最少的也要養上壹頭。這些豬在平時是絕對舍不得殺來吃的,只有在接近年關或需要大辦酒席的時候,才會把豬殺來吃。在殺豬的這壹天,親朋好友乃至嫁到外村的閨女和女婿,全都要請過來吃這頓殺豬菜。殺豬的時候就把豬血用盆子接起來,做成血豆腐。人們把做好的血豆腐斬成大塊,放進鍋裏煮熟後再切成大片。然後把豬血片放進鍋裏,邊煮邊加入酸菜,這就是最初的殺豬菜了。再後來,殺豬菜就演變成了酸菜燉五花肉,先切上滿滿壹大鍋的酸菜,然後挑選出幾塊上好的三層五花肉,放進鍋裏和酸菜壹起燉熟。燉好以後的五花肉再切成又長又寬的肉片,和酸菜壹起端上飯桌就可以吃了。有時還會加入血腸或蒸好的豬血壹起燉制
第二道菜:鍋包肉
鍋包肉的由來: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壹般菜肴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這是哈爾濱道臺府菜創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鹹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壹改使哈爾濱出現首創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鍋包肉”了。鍋包肉流傳至今已經是四代傳人了。傳說,鍋包肉有壹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壹位朝鮮族大嫂給鄰家娶親幫廚,最後壹道菜用的肉被狗叼走壹塊,她急中生智將鍋巴用油炸得金黃酥脆配以剩下的肉做成壹道菜,賓客吃後贊不絕口,這道菜經過廚師不斷改進成了壹道典型的東北名菜,原名鍋巴肉也以訛傳訛成了鍋包肉,真是“鍋巴不知何處去,此處只留鍋包肉”。
第三道菜: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的由來:小雞燉蘑菇是廣為人知的東北名菜,也是黑龍江傳統的四大燉菜之壹。小雞燉蘑菇的來歷也很有東北白山黑土的生活氣息。 小雞燉蘑菇有壹個來歷;說是來源於東北的壹句俗話:“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的說法。就是說新婚的女兒攜丈夫回門時,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雞燉蘑菇招待,因此,新姑爺進了丈母娘家的大門,小雞就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要被與蘑菇燉在壹起,作為美味奉獻給新姑爺了,就這還不得嚇掉魂嗎?也意為此菜是黑龍江招待尊貴客人的壹道佳肴。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小雞燉蘑菇裏用的小雞,是用鄉下的笨雞。由於笨雞吃五谷雜糧和蟲子長成,其味也醇,其余香也濃;燉雞的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桿小薄傘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托出雞肉的鮮香。用小雞燉蘑菇招待姑爺,除了營養價值高外,還有另壹個目的,就是考驗新女婿的應變能力,新女婿腦袋瓜好不好使就看這道菜了。大家夥說了,小雞燉蘑菇粉條能考出啥來啊?考驗新女婿的關鍵就在這個粉條,農村自家做的粉條長了,做好後盤在壹起,要吃的時候用剪刀剪斷了燉。這給新女婿做的小雞燉蘑菇裏的粉條沒有剪斷,就那麽長長的燉在裏面,不知就裏的女婿如果夾了粉條來吃,那可就中計了,壹扯老長老長的,吃又吃不到嘴,放回鍋裏又不是那麽回事,急得臉紅脖子粗的,娘家的小姨子小舅子就在旁邊看熱鬧。如果這門親事成了,這件事就會成為以後被嘲笑的把柄。而比較聰明的女婿第壹次上門,吃這個菜的時候就光吃雞肉和蘑菇而不吃粉條的。當然,現在這個習俗已經改了好多,除非想故意整新女婿,否則是不會把粉條就那麽長長的燉在裏面了。
第四道菜:東北皮凍
皮凍的由來:肉皮凍是東北民間大眾喜歡自制的壹種食品,制作時以豬皮為原料加工而成,不但韌性好,色、香、味、口感俱佳,而且對人的皮膚、筋腱、骨骼、毛發都有重要的生理保健作用。因為豬皮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能減慢機體細胞老化。經常食用肉皮,可使皮膚豐潤飽滿,美容養顏效果極好,所以尤其受眾多女性追捧。肉皮凍剛開始時被稱肉皮凍剛開始時被稱為肉凍,後來,人們發現僅用豬皮制作出來的產品,質量更高,慢慢地便改為了只用豬皮制作,其稱呼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肉皮凍,或者豬皮凍、皮凍。發展到現在,肉皮凍分成了“清凍”和“混凍”兩種。清凍不加醬油和其它食材,就用清水熬制。熬制好後,將豬皮撈出,只留湯凍,成品顏色乳白,可切成塊,也可切成條。技術高明者,制作出來的清凍更是晶瑩剔透,又被稱之為“水晶凍”。
第五道菜:溜肉段
溜肉段的由來:東北菜中的代表作品——溜肉段,是源自於滿族人的 美食 “黃金肉”,通過魯菜的烹飪手法,最後形成的壹道具有東北風味的 美食 。
今天先講這幾樣,明天繼續[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