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什麽構成貨幣政策?

什麽構成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廣義的貨幣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宏觀經濟部門所采取的影響貨幣數量和貨幣收支的壹切與貨幣有關的規定和壹系列措施的總和。狹義的貨幣政策僅限於中央銀行的行為,即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政策措施。

2.貨幣政策目標——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標,這是貨幣政策制定者的最高行為準則——中央銀行。

3.貨幣政策操作指標——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夠有效、準確實現的政策變量,如準備金、基礎貨幣等指標。

4.貨幣政策的中間指標——介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央行在操作和傳導貨幣政策後,能夠達到壹定準確度的政策變量;通常有市場利率和貨幣供應量,在壹定條件下,信貸量和匯率也可以作為中介指標。

5.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節中介指標,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采取的政策工具。

6.壹般政策工具——西方央行多年來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政策工具有時被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7.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依法需要向中央銀行上繳部分存款作為準備金的比率。

8.再貼現政策——中央銀行在向中央銀行申請對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進行再貼現時做出的政策規定。

9.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公開買賣證券,以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

10.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在某些特殊領域調節和影響信貸活動的壹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壹般是選擇性使用的,因此被稱為“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11.消費信貸控制-中央銀行控制除房地產以外的各種耐用消費品的銷售融資。

12.證券市場的信貸控制——中央銀行限制各種證券交易的貸款保證金比例,並根據證券市場的情況隨時調整,目的是抑制過度投機。

13.房地產信貸控制——中央銀行為抑制房地產投機和泡沫,對金融機構在房地產領域放貸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14.優惠利率-是中央銀行對國家關鍵經濟部門或行業采取的鼓勵措施,如出口行業和農業。

15.預付進口保證金——央行要求進口商預付進口貨物總值的壹定比例,以抑制進口的過快增長。

16.直接信貸控制是指通過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直接控制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17.間接信貸引導——央行通過道德建議和窗口指導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行為。

18.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路徑和機制。

19.貨幣政策時滯——貨幣政策從制定到最終對各種經濟變量產生影響並實現政策目標的時間,即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所需的時間。

20.緊搭配——當各國政府同時使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幹預經濟時,就會形成“緊搭配”,即寬松或緊縮的政策相互匹配運用。

21.穩定物價——央行通過實施貨幣政策,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短期內不會出現明顯或劇烈波動。

22.道德建議是央行通過簡報、書面文件、指令和與負責人面談等方式實施的貨幣政策工具。

23.窗口指導是指央行在與商業銀行的往來中,對商業銀行的季度貸款額度附加規定,否則央行將削減甚至停止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1.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

(1)貨幣政策的目標壹般可以概括為: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和金融穩定。

(2)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有些在壹定程度上是壹致的,比如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有些是相對獨立的,如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更多的表現在目標之間的沖突。目標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之間存在交替關系。當失業過多時,貨幣政策要想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就需要擴大信貸,增加貨幣供給,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同時,由於需求大幅增加,會帶來壹定程度的價格上漲。另壹方面,如果貨幣政策是為了實現物價穩定,也會帶來就業人數的減少。因此,中央銀行只能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在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之間尋求壹個合適的結合點。

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之間也存在矛盾。為刺激經濟增長,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這將導致物價上漲;為了防止通貨膨脹,有必要采取信貸收縮措施,這將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之間存在矛盾。如果其他國家發生通貨膨脹,國內物價穩定,就會導致國內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造成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出現逆差,這是國際收支的惡化。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的矛盾。隨著經濟增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通常會增加,從而導致貿易逆差;相反,為了消除赤字,平衡國際收支,必須緊縮信貸,減少貨幣供應量,這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綜上所述,由於目標之間的矛盾,中央銀行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具體的政策目標。

2.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中間指標和操作指標?

⑴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能夠有效、準確實現的政策變量,如準備金、基礎貨幣、央行利率、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操作性指標有兩個特點:壹是直接性,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直接引起這些指標的變化;第二,敏感性,政策工具可以準確地作用於業務指標,以達到目標領域。

⑵貨幣政策的中間指標介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中央銀行能夠達到壹定精度的政策變量,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匯率等。中介指標的選擇應滿足三個標準:①可測試性,央行能快速獲得這些指標的準確數據並做出相應的分析判斷;②可控性,這些指標能在短時間內影響貨幣政策,並根據政策設定的方向和力度而變化;③相關性,與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密切相關。如果控制好這些指標,基本可以實現政策目標。

3.如何理解三大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壹)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指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依法需要向中央銀行上繳部分存款作為準備金的比率。影響:①準備金率的調整即使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②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以存款準備金為主;(3)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因各種原因持有超額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4)即使存款準備金保持不變,也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衍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①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效應比較強,使其趨於固定;②存款準備金對各類金融機構和不同類型存款的影響是不壹致的,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會因為這些復雜的情況而難以把握。

⑵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向中央銀行申請對商業銀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據進行再貼現時所制定的政策和規定。包括兩個方面:臨時再貼現利率的確定和調整;二是規定了向央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影響:①調整再貼現利率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2)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約束或支持的作用,可以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①主動權不僅限於央行,甚至市場的變化也可能違背其政策意誌;②再貼現利率的調整有限;③再貼現利率容易調整,但隨時調整造成市場利率頻繁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公開買賣證券,以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能根據政策目標積極操作;(2)靈活性高,可以靈活控制買賣的數量和方向;③調節作用溫和,振動小;(4)影響範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有足夠強大的金融實力,能夠幹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2)必須有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證券種類齊全,具有壹定規模;③必須與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

4.貨幣政策傳導的基本環節有哪些?金融市場扮演什麽角色?

貨幣政策傳導壹般有三個基本環節,順序如下:①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首先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準備金、融資成本、信貸能力和行為,以及金融市場的貨幣供求;②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主體。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影響各經濟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③從非金融部門的經濟主體到社會經濟變量,包括總支出、總產出、物價、就業等。

金融市場在貨幣的整個傳導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央行主要通過市場實施貨幣政策工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市場了解央行貨幣政策的調整意圖;其次,企業、居民等非金融經濟主體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接受金融機構對資金供給的調節,從而影響投資和消費行為;最後,社會經濟變量的變化也通過市場反饋信息影響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行為。

5.如何理解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但會限制投資和短期發展。相反,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擴大社會總需求,有利於投資和短期發展,但容易造成通貨膨脹率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減支是“從緊”的財政政策,可以降低社會總需求,但對投資不利。反之,則是“寬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總需求的擴張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壹項政策難以完全實現宏觀經濟調節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壹政策的實施效果會大大減弱,這就需要他們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組合,政府采用哪壹種取決於客觀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形勢的判斷。總的來說,“壹松壹緊”主要是解決結構性問題;單用“雙松”或“雙緊”,主要是解決總量問題。

  • 上一篇:誰知道四大龍王是誰?他們有什麽法寶?
  • 下一篇:有哪些跨媒體遊戲的最新思路可以分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