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根據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復雜程度和所購買產品的差異:
1,購買行為復雜。如果消費者高度參與,並了解現有品牌、品種和規格之間的顯著差異,復雜的購買行為就會發生。復雜的購買行為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是完整的,要經過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產品評估、審慎的購買決策和認真的購後評估。
對於復雜的購買行為,營銷人員要制定策略,幫助購買者掌握產品知識,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品牌的優勢,影響最終的購買決策,簡化購買決策過程。
2、減少不平衡的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不廣泛收集產品信息、不仔細選擇品牌,購買決策過程快捷簡單,但購買後會認為自己購買的產品存在壹些缺陷或其他同類產品更有優勢,進而產生不平衡感,懷疑當初購買決策的正確性。
對於這種購買行為,營銷人員要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經常通過各種渠道提供有利於企業的產品信息,讓顧客相信自己的購買決策是正確的。
3.尋求多樣化的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隨意購買產品,在沒有深入的信息收集、評估和比較的情況下決定購買壹個品牌,在消費時進行評估,但在下次購買時轉而購買其他品牌。轉換的原因是厭倦了原有的口味或者想嘗試新的口味,在不壹定不滿意的情況下尋求產品的多樣性。
對於多樣化的購買行為,市場領導者和挑戰者的營銷策略是不同的。市場領導者試圖通過占據貨架、避免缺貨廣告和提醒購買來鼓勵消費者形成習慣性購買行為。另壹方面,挑戰者用更低的價格、折扣、優惠券、免費樣品和強調試用新品牌的廣告來鼓勵消費者改變他們原來的習慣性購買行為。
4.習慣性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沒有深入收集信息和評價品牌,而是習慣於購買自己熟悉的品牌,購買後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評價產品。
(二)根據消費者對購買目標的選擇程度。
1,完全確定型。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前有明確的購買目標,對商品的名稱、型號、規格、顏色、款式、商標甚至價格區間都有明確的要求。這類消費者進店後,壹般會有目的地選擇,主動提出想買的商品,並對想買的商品提出具體要求。當商品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商品。
2.半決定性的。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前,有壹個大致的購買目標,但具體要求不夠明確,需要通過選擇和比較來完成最終的購買。比如買空調,本來是有計劃的,但是買的品牌、規格、型號、款式數不勝數。這類消費者進店後,通常需要很長時間的分析比較,才能完成自己的購買行為。
3.不確定。指在購買商品前沒有明確或既定購買目標的消費者。這類消費者進店主要是為了觀光休閑,漫無目的的看貨或隨便了解壹些商品的銷售情況,有時會偶爾購買自己覺得感興趣或合適的商品,有時看完就走。
(3)根據消費者的購買態度和要求。
1,習慣型。指消費者因對某壹商品或某壹店鋪的信任和偏好而頻繁重復購買。因為他們經常購買和使用這些產品,所以對這些產品非常熟悉,有很深的體會。當他們再次購買時,往往不會花時間去比較和選擇,註意力穩定而集中。
2.理性型。指的是消費者在每次購買之前,對所購買的商品進行仔細的研究和比較。購買少感情用事,頭腦冷靜,謹慎主觀,不輕易相信廣告、宣傳、承諾、促銷方式和銷售人員的介紹,主要靠商品的質量和款式。
3.經濟實惠。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時特別關註價格,對價格特別敏感。無論買高檔商品還是低檔商品,首選都是價格,對“大甩賣”、“清倉”、“血拼”等低價促銷最感興趣。壹般來說,這類消費者與自身經濟狀況有關。
4、沖動。指消費者容易被商品的外觀、包裝、商標或其他促銷力度所刺激的購買行為。壹般來說,購買是基於直觀感受。從個人興趣或情感出發,喜歡新穎、新奇、時尚的產品,購買時不想反復選擇和比較。
5.可疑。指消費者的內向心理特征,購買時謹慎多疑。購買通常是緩慢和耗時的。往往是“三思而後行”,經常猶豫要不要停止購買,買了之後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騙了。
6.情緒化。這些消費者的購買大多是情緒反應,他們往往以豐富的聯想力來衡量商品的意義。購買時,他們的註意力容易轉移,興趣也容易改變。他們更註重商品的外觀、形狀、顏色、命名,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想象作為購買的主要依據。
7、不定型。這些消費者的購買大多是試探性的,心理尺度不太穩定,購買時沒有固定的偏好,徘徊於上述五種類型之間。這些買家大多是獨立生活不久的年輕人。
(四)根據消費者購買的頻率。
1,常規購買行為。常規購買行為是購買行為中最簡單的壹種,是指購買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快速消費、頻繁使用、價格低廉的商品,如油、鹽、醬、醋、茶、洗衣粉、味精、牙膏、肥皂等。買家壹般對商品比較熟悉,價格也低,所以人們往往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和挑選商品。
2.選擇性購買行為。這類消費品的單價高於日常消費品,隱藏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之間;購買後使用時間較長,消費者購買頻率不高。不同的品種、規格、款式、品牌差異很大。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比較和選擇,比如服裝鞋帽、小家電、手表、自行車等等。
3.調查購買行為。消費者購買價格昂貴、壽命長的高檔商品,如汽車、商品房、高檔家具成套、鋼琴、電腦、高檔家電等。消費者在購買這類商品時非常謹慎,會花很多時間去調查、比較、選擇。消費者往往非常重視商品的商標品牌,大多是通過識別品牌來購買;
已購消費者對商品的評價對未售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影響很大;消費者通常在大商場或專賣店購買此類商品。
消費者購買行為也叫消費行為。它是消費者圍繞購買生活資料而采取的壹切與消費有關的個人行為。它包括從需求動機的形成到購買行為的發生到購後感受的總結的心理活動、生理活動等實質性活動。
擴展數據:
人的壹切行為都是大腦對刺激的反應,消費者購買商品也是如此。只有大腦受到刺激,才會產生購買行為。刺激被消費者接受後,產生可見的行為反應或完成壹次購買行為需要幾個階段。
1,“不足感”階段
不足感是指消費者缺少某種東西,受到刺激後需要它(商品或服務)的感覺,即消費需求。根據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當消費者某壹層次的需求得到相對滿足後,就會向更高層次發展,對更高層次需求的追求成為了消費者購買的動力。
2.“渴望足夠”的階段
滿足欲是指消費者在感到不足後,自然形成滿足和彌補這種不足的欲望,產生購買的動力,希望通過購買產品得到滿足。同時可以誘發這種購買動機。
3.“購買行為”階段
購買行為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動機的驅動下,為了滿足某種需求,用金錢換取商品的行為。當然,在此之前,消費者會先根據自己的需求去了解和收集各種相關信息,對現有商品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再決定是否購買。
4.“購後行為”階段
購後行為是指消費者在使用了產品,獲得了相應的消費體驗,並對這次購買進行了評價之後所采取的壹系列行為。如果消費者有良好的消費體驗,就會采取積極行動,出現復購行為;反而會進行負面宣傳,甚至勸阻別人購買。
對於此次購買的產品,將進行出租、出借、擱置、打折、贈送他人、退回、報廢等處理。消費者購買是壹個復雜的決策過程,壹般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並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
當消費者意識到對某種商品有需求時,購買過程就開始了。消費者的需求可以由內部因素引起,也可以由外部因素引起。在這壹階段,企業必須通過市場調查確定促使消費者實現其需求的具體因素,營銷活動應著重於兩項任務:
(1)挖掘消費的驅動力;
(2)激發和強化需求的計劃。
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要考慮買什麽牌子的商品,花多少錢,在哪裏買,需要尋求信息,了解商品的信息。尋求的信息壹般包括:產品質量、功能、價格、品牌號、買家評價等。消費者通常有以下四個信息來源:
(1)商業來源;
(2)個人來源;
(3)大眾來源;
(4)經驗來源。
企業營銷的任務是設計合適的營銷組合,尤其是產品品牌廣告策略,宣傳產品的質量、功能和價格,讓消費者最終選擇自己的品牌。
消費者進行比較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哪個品牌和類型的商品最適合自己的需求。消費者對商品的比較評價是基於收集的數據對商品屬性的價值判斷。消費者對商品屬性的評價因人而異,因地而異。有的評價註重價格,有的註重質量,有的註重品牌或款式。
企業營銷首先要註意了解並努力提高其產品的知名度,使其納入消費者比較和評價的範圍,然後才能選擇其作為購買對象。同時,還需要調查研究人們在比較和評價某壹類商品時考慮的主要方面,突出這些方面進行宣傳,對消費者的購買選擇會產生最大的影響。
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是在對可供選擇的商品進行評估並做出選擇後形成的。壹般情況下,消費者通常會購買自己喜歡的品牌。但有時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而改變購買決定。
(1)別人的態度;
(2)事故。消費者修改、推遲或取消購買決定,這通常受到感知風險的影響。“感知風險”的大小是由購買金額、產品性能質量和購買者的自信心決定的。企業營銷應該盡量降低這種風險,盡可能促進消費者購買。
百度百科:消費者購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