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東北玉米種植技術(詳細)

東北玉米種植技術(詳細)

玉米種植區的形成和發展與當地的自然資源特點、社會經濟因素和生產技術的變化密切相關。我國玉米帶橫跨寒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生態區,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等不同自然條件下。玉米種植區域的劃分主要考慮以下原則:

1.歷史的連續性;

2.根據不同地區光溫水、無霜期等自然資源特點,以及玉米生長發育對資源條件的要求,劃分種植區域;

3.區劃命名應體現種植制度的基本特征;

4.考慮到玉米在不同生態區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發展前景。

根據上述原則,中國主要玉米種植區劃分為五個不同的生態區:

壹、北方春播玉米區

1.分區範圍

這個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內蒙古全部,山西大部分,河北、陜西、甘肅部分。是中國玉米主產區之壹。65438-0995年,玉米播種面積約893萬公頃,占全國玉米面積的39.2%,總產量占全國的43.8%。

(吳景峰)。

北方春播玉米區屬於寒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區,冬季低溫幹燥,無霜期130-170天。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大部分地區氣溫適宜,日照充足,適宜種植玉米。是我國玉米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玉米主要種植在旱地,有灌溉條件的玉米面積不到五分之壹。這個地區的玉米產量很高,平均達到每公頃6噸左右。最高產量達到每公頃15噸。

2.種植系統

北方春播玉米區基本是壹年壹作制。有三種種植方法:

(1)玉米種子清理。

占玉米面積的50%以上,分布在東北三省平原和內蒙古、陜西、甘肅、山西、河北北部高寒地區。由於無霜期短,溫度低,玉米壹季種植,但在作物輪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與春小麥、高粱、谷子、大豆等作物輪作。自1970年代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玉米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輪作非常困難,因此發展成了玉米連作制。

(2)玉米大豆間作。

約占該面積的40%,是東北地區玉米種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間作充分利用了兩種作物的形態和生理差異,合理搭配提高了光能、水、土壤和空氣資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間作壹般能提高糧食和豆類產量20%左右。

(3)春小麥套種玉米。

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陜北、晉西北以及遼寧、甘肅、內蒙古壹些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逐漸形成了春小麥套種玉米的種植模式。壹般寬畦播種小麥、壟上套種或移栽春玉米,可增產20-30%。

3.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

實際上,北方春播玉米區包括東北和華北。東北地區需要中熟或早熟、耐低溫、產量好的品種。東北地區基本沒有病毒病和小葉斑病,但有大葉斑病和絲黑穗病,有時還有玉米螟為害,所以要求抗這些病蟲害。據1997統計,東北地區種植的主要玉米雜交種有本玉9號、姬旦159、四單19、鐘丹2號、葉丹19、於丹13、葉丹13、沈丹7號。

華北春播玉米除了莖腐病和葉斑病外,還有嚴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所以對品種的要求更加嚴格。栽培品種主要有:葉丹13、葉丹12、葉丹19、西域3號、葉丹2號、鐘丹2號、煙單14。

4.生產條件分析

北方春播區發展玉米生產的有利條件是: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熱資源豐富。該地區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玉米增產潛力大,具有商品生產優勢。

限制該地區玉米增產的因素主要有五點:壹是產區集中,流通不暢,玉米收獲後儲存、運輸、加工、銷售都非常困難;二是初秋霜凍,溫度低,糧食脫水慢,品質等級降低,能耗增加;三是幹旱少雨,灌溉設施和水資源不足;四是投入少,尤其是肥料不足,氮磷鉀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穩產高產的新品種。要進壹步發展該地區的玉米生產,應采取穩區增產的策略。

5.進壹步提高產量的措施

(1)更換新品種。急需選育或引進早熟、高產、抗倒伏、適宜密植、機禱、贊架P蚜9號。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⒒?

(2)加大投入。該地區平均每畝化肥施用量196年僅為14公斤,黑龍江省為8.4公斤,比西藏少,居全國倒數第三。內蒙古自治區化肥施用量最少,每畝只有7公斤。這個地區的化肥投入量遠遠達不到畝產壹千公斤的玉米對氮磷鉀的需求。如果不增加肥料投入,長期連作玉米會嚴重破壞土壤肥力,使農業系統失去可持續性。如果能根據立地平衡施肥,產量會大大提高。

(3)擴大塑料薄膜覆蓋面積。黑龍江省玉米地膜覆蓋面積已達300萬畝。目前正在試驗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栽新技術,這是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有力措施之壹。山西、內蒙古、遼寧和吉林部分地區也適合發展玉米地膜覆蓋技術。

(4)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擴大流通渠道,同時增加烘幹機械和儲藏加工設施。在品種含水量高的情況下,要配備烘幹機械,加快玉米種子收獲後的脫水速度,妥善解決糧食的安全儲存、運輸和流通問題,提高質量水平,擴大出口能力。還要重視發展產後加工業,通過各種方式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生產。

兩個。黃夏玉米種植區

位於北方春玉米區南部,淮河以北,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陜西中部、江蘇、安徽北部都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產區,種植面積733.33萬公頃(約110萬畝),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30%以上,總產量占全國。

50%左右。該地區屬於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FONT & gt;220天,年平均降水量500 ~ 800毫米,多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自然條件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極為有利。但由於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集中,經常發生春旱夏澇,還有風雹、鹽堿、低溫等自然災害。耕作制度基本是壹年兩熟,種植方式多樣,套種復種,復種指數高,土壤肥力不足是限制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在玉米栽培中,我們應註意以下幾點:

(1)推廣早熟高產抗逆性強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

(2)加大肥料投入,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潛力。該地區玉米施肥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磷肥不足,鉀肥更少。因此,肥料施用量應增加到12公斤純氮和適量的磷鉀肥。

(3)華北麥茬間作玉米和夏播玉米處於壹年中最幹旱的季節,耕層非常幹燥。結合後期給最後壹茬作物澆水,播種前準備好充足的土壤墑情,進行適當的深播(6?/FONT & gt;7 cm),嚴格蓋壓是爭取完整苗的重要措施。對於套種玉米,為了減少小麥生長期的遮蔭,在小麥收獲前後需要再次澆水,以防止幹旱,保護幼苗,促進壯苗和早期發育。

(4)華北雨季壹般在6月下旬開始,麥茬後夏玉米易發生芽澇。因此,早播或套種可以在暴雨到來之前促使幼苗拔節,避免和減輕澇害。如果8月底以後降水逐漸減少,出現秋旱,要用水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

三。中國西南山地丘陵區的玉米區

包括四川、貴州、廣西、雲南、湖北和湖南西部。陜南和甘肅壹小部分。玉米播種面積約400萬公頃(6000萬畝),占全國玉米面積的四分之壹。屬於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和半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好,光照條件差,有

90%以上的土地是丘陵和高原,無霜期200?/FONT & gt;260天,年平均氣溫14?/FONT & gt;氣溫16℃,年降水量800 ~ 1200mm,多在4 ~ 10,有利於多季玉米種植。玉米與小麥、紅薯或豆類作物間作主要在山地草原進行,高寒山區只能種植壹季春玉米。在玉米栽培中,我們應註意以下幾點:

(1)擴大雜交玉米種植面積,充分挖掘當地種質資源(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純種稱為種質,用於培育雜交品種),按生態區劃選擇單交、雙交、三交、組栽,使優良雜交品種面積擴大到。

80%以上。

(2)高山丘陵地區玉米推廣地膜覆蓋,爭取耕作時間和積溫,單位面積產量可提高30%-50%。

(3)擴大間作面積,提高復種指數,推廣玉米標準化種植。

(4)在雲南和廣西南部擴大部分冬玉米種植。

(5)該地區大部分山區、丘陵土壤貧瘠,多雨天氣,應註意加強病蟲害防治。

四。南方丘陵玉米區

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省等省份,江蘇南部和安徽,以及廣西東部、湖南和湖北。玉米面積小,約占全國面積的5%。

動詞 (verb的縮寫)中國西北玉米灌溉區

包括新疆全境、甘肅河西走廊和寧夏河套灌區。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

不及物動詞青藏高原玉米區

包括青海和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牧區和林區。玉米是該地區的新興作物之壹,栽培歷史短,種植面積小。

  • 上一篇:誰知道12星座的歌?
  • 下一篇:達斡爾人是契丹後裔,東北零下三十度。他們是怎麽度過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