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閱讀與閱讀教學的關系
閱讀和閱讀教學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不同概念。閱讀是指從書面語言符號中獲取意義的過程,是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指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文章之間的對話過程。它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閱讀方法,掌握表達規律的過程。它是教師通過閱讀各種文章和作品,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兩者的區別在於,閱讀是個體行為,而閱讀教學是交流合作行為;閱讀重“悟”,閱讀教學重“導”。閱讀是閱讀教學的基礎。讀得越多,閱讀教學就會越順利。閱讀教學是閱讀的保證,只有閱讀教學完成得好,才能激發閱讀興趣。所以,閱讀和閱讀教學離不開任何人。
二,閱讀和閱讀教學的誤區
傳統的閱讀教學把閱讀和教學割裂開來,或者強調“閱讀”而忽視“教學”,或者強調“教學”而忽視“閱讀”,強調“教師行為”而忽視學生個性,導致語文走向極端。
(壹)重結尾,輕學生感受
文章是壹種信息載體,沒有感情。壹旦讀者閱讀並加入他的想象,它就變得生動而立體。所以,任何文本的閱讀,其實都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參與的結果。然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種理解以相聲的形式強行被學生接受,自然難以引起* * *,學生缺乏閱讀時間,更談不上“啟蒙”。
(二)重放任,輕學習指導。
有些老師過於強調學生的“自啟蒙”,對學生讀什麽不做限制,對如何閱讀不做指導。老師很輕松,學生很自由,但結果也很少。中學生比不上大學生,因為生理發育的限制,還缺乏抽絲剝繭的能力,整合建構的能力,辨別好壞的能力,所以學生的閱讀是盲目的,抓不住重點,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走簡單化的道路,不能向別人學習。
(3)重課內,輕課外。
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閱讀和教授課本上。學生只看課本,課後作業還是關於課本的。學生幾乎被剝奪了課後閱讀的權利,只能偷偷看課外書,看被老師鄙視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漫畫小說,就是反面典型。
(四)重經典,輕時尚文學。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世界上幾百部經典小說,中國的唐宋詩詞,四大經典小說,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東西,所以老師都不遺余力地推薦給學生。至於武俠小說、現代言情小說、網絡小說以及70後作家創作的作品,則受到限制和批判。其實名著離今天的時代很遠,文學表達方式也和今天大相徑庭,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妳越推薦,他越拒絕。
(E)現代、清淡的文言文。
文言文因為語義障礙增加了教學難度,壹直是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常識法(強調單詞翻譯,淡化內容和思想)給學生壹種錯覺,以為文言文只是背單詞、單詞、句子。很少有老師會大張旗鼓地推薦文言文,更沒有學生能在課後自覺閱讀文言文。
三、走出困境的對策
無論是閱讀還是閱讀教學,都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才能走出目前“少而慢費”(量少、速度慢、效果差、耗時多)的尷尬困境。其中,教師的作用是主導的,具體措施如下:
(壹)營造開放的閱讀環境
開放的閱讀環境來自於良好氛圍的形成。很多城市的圖書館、閱覽室的開設,真正把書帶給了大眾。各種媒體開辟專欄,大力宣傳好書,也給讀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就是大環境。閱讀環境的形成需要教師更加重視小環境的作用,即課堂環境、課間環境、校園環境等。比如我每節課前五分鐘演講的內容就是給大家推薦我最喜歡的書或文章(詩),目的是形成全班愛讀書的氛圍。現在很多學校每周開設壹到兩節閱讀課,把課搬到閱覽室。這些方法對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和閱讀環境的營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建立合理的教材體系
現行語文教材註重人文素養,文章清新活潑,編排突破傳統文體限制。更可喜的是,它糾正了以前現代漢語比文言文重要的認識,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比例差不多是1: 1。聽說讀寫四個要求,“閱讀”的地位大幅上升。閱讀直接寫進教學大綱。值得壹提的是,與教材配套的語文讀本,既有名著,也有學生練習。既有中外著作,又有古今文章,是真正體現讀書意義的創舉。
(三)設計壹套科學的教學方法
教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有壹點是壹樣的,那就是欣賞、閱讀、寫作的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體會出來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整體感知就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課本。”在這壹段時間裏,學生不僅讀了文本,還得到了“味”,正如宋代朱所言:“要沈浸於詩中,玩味於意與理,嚼味於利。”因此,教師安排教學程序的第壹步是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第二步,師生* * *互相吟誦,以討論交流的方式,討論重點段落和細微之處。第三步,拓展,整合,開拓思路,訓練發散思維。第四步,談談寫作,或復述課文,或從某壹方面評價課文的優劣,或談談學習體會,或從教材中摘抄段落,或寫讀書筆記,或模仿、拓展,甚至寫作文。以上四步,第壹步是基礎,第二步是關鍵,第三步是延伸,第四步是應用。為了使學生提高“整體感知”的速度和效果,有必要定期總結閱讀方法。比如,可以把握的規律是,文章的框架是文章思維的外在形式。框架明確了,思路就清晰了,框架來源於段落間的“同類項合並”。比如快速理解主旨的規律,快速概括段落意思的規律等等。通過經常閱讀,學生可以很快對壹篇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讀課外書其實有雙重作用。除了獲得各種新的收獲,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好的閱讀習慣不是壹下子養成的,老師在倡導閱讀的時候要引導和規範。這些好習慣包括:1。寫讀書筆記。古往今來,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錄或感受,日積月累就是壹筆不小的財富。而且寫讀書筆記可以督促自己動手動腦,有利於高效閱讀。2.選擇的習慣。書太多了,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也有好有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擇優閱讀。說教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會引起好奇心。不如利用門檻效應,即借助容易接受的東西把對方引入“門”,然後逐漸引向深處。高年級的閱讀會影響學生道德人生觀的形成。3.養成花時間閱讀的習慣。普通人都有這個問題。他們舍不得放下壹本好書,恨不得壹口氣看完。而中學生沒有這樣的條件,每天的自由時間有限。所以要引導學生放手,利用間隙學習。
(5)形成完整的測試機制。
閱讀效果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檢驗,如查看讀書筆記、交流閱讀經驗、召開讀書會、召開座談會等。檢測閱讀教學效果有短期和長期兩種方法,短期檢測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如評價測試、復述、閱讀同類作品等。長期檢測體現在作文水平、現代文閱讀檢測水平、閱讀興趣的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吸收消化能力存在差異,監督和測試機制必不可少。
(六)借助壹些輔助手段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壹些音樂、繪畫等輔助工具。多媒體因其直觀性強、容量大而受到語文教師的青睞。對於那些意境優美、情感強烈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配樂朗讀或多媒體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可以借助名家講座或選修課集中閱讀,達到濃厚閱讀氛圍的目的。
《文心雕龍》裏的劉勰?《知音》裏說得好:“望壹千劍再認器,練壹千曲再發聲。”壹句話道出了閱讀和閱讀教學的本質。只要教師遵循閱讀規律,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大力倡導“讀好書,讀好書”,我想閱讀和閱讀教學走出尷尬的困境並不難。
(編輯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