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波說:“如果沒有趙本山老師,二人轉現在在東北早就消失了。雖然劉老根的舞臺上傳統劇目不多,但趙本山老師幫助二人轉藝人解決了溫飽問題,這也是趙本山有資格成為二人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原因。.....以前在別的劇院唱傳統戲曲,經常被噓,現在不會了,因為趙本山讓二人轉藝人有了尊嚴,人們即使不懂也會尊重這種文化。從市場角度來說,二人轉比二人轉更有市場。”童長江說:“趙本山(雖然)絕對不是二人轉藝術最傑出的演員,但他出錢出力,通過了幾次趙本山杯比賽,絕對是當今二人轉藝術的佼佼者。”二人轉著名表演藝術家嚴書平教授指出:“中國傳統戲曲發展的成敗,取決於戲劇是否有自己的成名角色。二人轉藝術近年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主要得益於趙本山、潘長江等壹批東北小品演員的支持。”
許多二人轉研究者表示,趙本山的入選有助於二人轉藝術的傳播..吉林省文聯副主席曹寶明認為,二人轉的火爆與趙本山小品的成功推廣密不可分。"看過他的草圖後,人們想看看真正的二重唱是什麽樣的."吉林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認為,趙本山為二人轉在全國的推廣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應該對此持寬容態度。”王認為,趙本山為二人轉做出了兩大貢獻。第壹,他的小品有二人轉的風格。第二,他成名後,仍然提倡二重唱,他的電視劇裏有很多二重唱的影子。趙本山對東北二人轉的貢獻是空前的。以前,無論老藝術家們技藝如何高超,其影響大多局限在當地,很難走出東北,讓這門民間藝術在全國家喻戶曉。張藝謀:“二人轉,東北地方藝術,因為趙本山而為全國觀眾所知。這是趙本山這麽多年堅持的結果。他已經把二人轉推到了壹個很高的角度。沒有趙本山的牌子,東北兩個人起不來。"
選擇傳承人不是選擇演員,就像選擇校長不等於選擇老師。對於二人轉和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由於關註太少,壹度瀕臨滅絕。可見,沒有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恐怕難以保護。福州評話、詞唱腔同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多年來,連省內、地區都沒有走出去,更別說走向全國了。外國觀眾可能連他們的名字都沒聽過,甚至連Ci這個詞怎麽讀都不太清楚。這兩種曲藝已經被保護了很多年,但是連壹個像樣的演出場地都很難找到。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傳承人的表演水平再高,如果他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來推動這門藝術的發展,他也無法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甚至連藝術家本人都難以保護,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傳承不是壹句空話嗎?僅僅專業是不夠的,還要有突出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影響力。否則,有很多“十大名醜”、“四大名才”、壹級演員、二級演員等優秀人才,但能承擔這壹重任的,恐怕寥寥無幾。
譚在《曲藝》雜誌上撰文稱,趙本山完全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傳承人條件。作為東北二人轉的傳承人,他有著豐富的表演經歷和經驗,而趙本山倡導綠色二人轉,凈化了二人轉市場,所以趙本山當之無愧是傳承人。
吳炳安說,趙本山必須去北京進行傳統的二重奏報告表演,以展示傳承人的成就。然後,還有幾千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都上報北京了嗎?東北二人轉共有五位傳承人。其他四個向北京匯報了嗎?如果不是,讓趙本山壹個人去做,恐怕有失偏頗。繼承體弱多病人體的人很多,難以自保,社會影響力有限;傳承人已經成為個人榮譽,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名錄已經公布多年。有些非物質遺產項目還是死氣沈沈或者奄奄壹息,沒有大的起色。更何況很多項目名稱還是普通人聞所未聞的。壹些非遺官員無視這些問題,單單把矛頭指向趙,顯然有失公允。社會上那麽多人盯著趙本山,卻很少有人問二人轉的其他傳承人。遼寧有兩位東北二人轉的傳承人,另壹位是來自金州黑山的老藝術家李秀媛,擅長演唱60多首傳統二人轉。然而,根據當地文化部門的說法,這些節目中只有三個通過視頻保留了下來。更令人震驚的是,李秀媛於2008年2月當選國家級傳承人,同年3月因病去世。壹個老藝術家的去世,讓人感到悲傷,但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做壹些反思?李秀媛作為傳承人僅僅壹個月就去世了,客觀上沒有完成傳承人的使命。可見,做好傳承人,僅僅靠過硬的唱功和強大的專業能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他年輕,有傳承的能力,讓藝術發揚光大,代代相傳,這才是傳承的最終目的。如果做不到這壹點,就很難做壹個合格的傳承人。因為傳承人不是崇拜的對象,而是承擔著重要的責任。
吳秉安等人主張民營劇場應效仿國有劇團的做法,全程表演傳統二重唱,長期以來被證明沒有市場。國有演員的生存是個問題。民間藝人會犯同樣的錯誤嗎?如果國有書院有自己的傳承能力,為什麽要選擇民間藝人做傳承人?正是因為二人轉的藝術生命力在民間而不是國有書院。烏托邦式的藝術理想行不通,無法自圓其說,早已被現實擊碎。正如有觀眾所說,“我們是來玩的,不是來開會的。傳統太嚴肅,我們不喜歡。”國有藝人不作為,政府還是保護他們的生活。民間藝人沒有票房只能餓死。
2.趙本山作為傳承人的主要貢獻。
那麽,各種聲稱反對趙本山當選傳承人的人,是真的在為傳統二人組著想,還是只是出於嫉妒,以此為借口進行人身攻擊?有些學者只關心趙本山傳承人的身份,而不關心其他非遺項目和兩人向其他傳承人的轉移,顯然說明他們的關心缺乏應有的誠意,或者說是赤裸裸的關心。雖然挑選了很多非遺傳承人,但也只是成為壹種榮譽。若幹年後,壹些民間藝術仍然被遺棄和忽視,要麽向國家伸手要錢,要麽面臨滅絕的困境。作為壹名非遺傳承人,趙本山能做到的,其他傳承人做不到的,就是讓民間藝人靠汗水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為大量的民間藝人和下崗藝人(包括表演者和觀眾坐臺人員)找到工作,而不是向國家伸手要錢。有些非遺項目號稱國寶,博大精深,卻連藝術家都吃不上,形成鮮明對比。
趙本山推動二人轉教育,將其推向遼寧高等教育課堂,與遼寧大學合作成立本山藝術學院,專門培養導演、表演、編劇等實踐和理論人才,聘請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馬麗擔任教授,為二人轉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這是大多數非遺傳承人做不到的。許多地方戲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60多年裏仍然保持著原始狀態。僅此壹點就讓反趙人士的論調不攻自破。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致力於傳承和發展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二人轉,在人才培養和二人轉傳播方面成績顯著。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在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中也非常重視東北二人轉藝術。2065 438+02 10 10月27日,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組成大學生藝術團,壹行38人赴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進行為期壹周的文化交流演出。強勁的“東北風”讓成千上萬的美國觀眾著迷。這部名為《火熱的東北風,燃燒的東戀》的綜藝節目由中國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主辦,遼寧省教育廳承辦,密歇根大學孔子學院、密歇根大學底特律中心、喬治梅森大學孔子學院協辦,遼寧大學學生藝術團主演,本山藝術學院師生演出。原汁原味的東北二人轉藝術讓觀眾大飽眼福。除了東北二人轉,演出還包括高蹺秧歌、嗩吶獨奏、軟裝表演、薩滿舞蹈、汽車表演、民歌對唱等節目,充分展示了濃郁的中國文化和火熱的關東風情,受到了美國當地師生的熱烈歡迎。
2010,10年2月,趙本山投資10萬元打造全國首家“二人轉體驗館”,在沈陽對外開放。這不是我們固有意識中所理解的二人轉物品的展示,而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二人轉現場傳播。這座傳統二人轉博物館分為四層:壹層是展區,展示東北農民歡慶豐收的場景;二樓是“象牙山照相館”;三樓是“二人轉印象館”,展示演員演唱傳統二人轉場景;四樓是“二人轉綜合展區”,主要展示二人轉的歷史。是集旅遊觀光、傳統二人轉表演、東北民俗、傳統二人轉歷史展示為壹體的體驗館。體驗館聘請專業人士按照行業相關標準進行設計,裝修精美,達到較高標準。綜合展區四周是與傳統二人轉相關的東北民俗,中間有觀賞空間。這個表演是由觀眾表演的。趙本山強調:“我建這個‘二人轉體驗館’的初衷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向觀眾和弟子們展示二人轉是怎麽走過來的,讓他們紅起來也不忘根。我也想讓大家了解壹下二人轉的歷史,尤其是三百年來的東北文化。”不可否認,此舉對二人轉的傳承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不僅其他傳承人很難,很多國家級非遺項目也很難找到第二個,也很難模仿,因為大部分非遺項目還在等著國家出錢。明知道不可能賺錢,要做到這壹點,既需要勇氣,也需要強烈的責任感。有錢人很多,但有多少人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遺憾的是,對於這麽有意義的事情,反趙學者幾乎集體沈默,沒有多少人站出來說句公道話,這與之前反對他作為傳承人號召趙本山表演傳統二人轉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它的開放和由此產生的對二人轉傳統的強調讓那些真正熱愛傳統二人轉的人感到驚訝,但也讓反趙的人措手不及。還有很多人應該還在罵或者繼續諷刺。原因不言而喻,說明反對趙本山做傳承人只是幌子。這些人並不是真的在為傳統二人組求情,壹些學者質疑趙本山做傳承人的做法毫無誠意。根本原因還是嫉妒別人的成功。
有人說“劉老根大舞臺”不演傳統劇目,不符合事實。傳統劇目仍在上演,但成本大的劇目相對較少。沈洋和沈春陽在“劉老根舞臺”上表演的“韓琦殺廟”、“包公破慈禧”、“劉三姐去生”等傳統二重唱感動了觀眾,但這些正面信息卻很難到達普通民眾手中,因為壹些媒體利用普通網民的民粹傾向和仇富心理不斷進行負面報道,影響了公眾的判斷。很多南方人不喜歡小沈陽,因為他們不喜歡他那種紮著發簪,穿著花外套,女聲的相聲風格。事實上,沈陽夫婦在傳統二人轉演唱方面有著紮實的基礎,不僅獲得了獎項,還獲得了專家的認可。不像有些人想象的,在舞臺上只會以誇張的風格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