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越劇的起源、流行區域及特點

越劇的起源、流行區域及特點

越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也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擅長抒情,以演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實動人,富有江南精神。多是以“才子佳人”為題材的劇,藝術流派較多。主要流行於長江以南地區,如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全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區外,全國各地都有專業劇團。據初步統計,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有上千個,多得數不清。在海外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應該是流傳最廣的本土劇。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五大劇種之壹,也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晚清起源於浙江省嵊縣(因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由當地民歌發展而來。越劇發源於浙江嵊縣(今嵊州),發源於上海。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昆曲、戲曲、邵劇的成果。它經歷了從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的演變。流派大師、呂瑞英、(1957)越劇老壹輩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有袁雪芬(袁派)、(殷派)、(範派)、徐玉蘭(徐派)、畢春芳(畢派)、(陸派)、傅全祥(傅派)等。越劇名人包括越劇這些流派的創始人,據中國越劇大典統計,全國越劇名人多達708人。[4]正是他們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越劇有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演唱基礎1942 10越劇著名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對傳統越劇進行了全面改革,被稱為“新越劇”。新越劇將以往“小歌劇團”活潑跳躍的主調改為哀婉舒緩的唱腔,即“尺子調”和“弦下調”,把越劇的演唱藝術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越劇各流派都是在“隨尺調”和“弦下調”的基礎上發展和豐富起來的。後來這兩種曲調成為越劇的主旋律,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唱腔。二胡,主要伴奏樂器,有壹人為主胡,二人或三人為二胡的藝術特色。越劇派的唱腔由旋律和唱腔兩部分組成。在旋律的組織上,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獨特的技法和技巧,通過旋律、節奏、僵直眼神的變化,形成自己的基本風格。特別是起始音、降調、句間拖腔、句尾以及反復變化的旋律和慣用音,是體現各流派唱法藝術特色的核心和關鍵。在演唱方法上,大多側重於唱詞、唱腔、演唱感受等方面來展現自己獨特的個性,並通過聲音、音色、點綴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韻味美。壹些細微之處,包括很多難以包容、無法詳細記錄的特殊唱法形式,更能體現各個流派的不同色彩。[5]流派形成1960年5月,上海越劇劇院作曲家關森寫了壹份《越劇唱腔研究》的初稿,其中有六個人(袁雪芬、範瑞娟、傅全祥、徐玉蘭、齊亞仙、陸金華等)的唱腔特點,)進行了分析,稱之為“體裁”。1962年4月,該稿被上海戲劇學院戲劇系指定為油印本,在同行中傳閱。之後,浙江省越劇團的周達峰對袁雪芬、範佐娟、傅全祥、徐玉蘭、尹瓜芳、齊亞仙的唱腔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撰寫了《越劇流派唱法》初稿,並油印成冊,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於1981出版。[6]1964,浙劇音樂專家——陸、、周大豐、等。,向社會公布浙江省有女學生的越劇四大流派,根據各自獨特的唱腔,與上海的六大流派明顯不同。那是陳配青派來的。毛培清學校。金寶花派。高愛娟學校。以及周大豐創立的浙江越劇男女合演中的基本男聲。[7]後來,王、、、、、畢春芳、等具有個人色彩的唱腔相繼形成,並在80年代被同輩和後繼者不同程度地模仿和為越劇愛好者傳唱。1984年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來上海演出,上海《舞臺與觀眾》周刊於2月24日刊登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要來上海》壹文,上述七位演員的演唱首次被打上了“流派”的標簽。也符合同行和報紙上的“體裁”。[6]越劇流派歷來爭議較大。有人認為浙江的陳、毛、金、高、周大豐等人創造的男調不能成壹派。還有人認為、朱水照、、吳、尚、塗、張小巧、孟等人,雖然唱法風格鮮明,但還沒有達到流派的成熟。[6]
  • 上一篇: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麽?
  • 下一篇:道氏理論有什麽缺陷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