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制度管理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泰勒的科學管理是典型的系統管理。他認為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壹系列嚴格的紀律、制度和規則之上的。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獎懲措施,科學管理根本無法實施。他主張把工作任務標準化、規範化,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用獎懲來保證制度的執行,同時實行管理的“例外原則”,由主管人員直接控制不能標準化、規範化的工作。中國歷來重視思想教育。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使職工正確理解各項方針政策和制度措施,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對自己崗位和責任的認識,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正確對待領導和同事,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和企業目標的實現。但是,思想教育不是萬能的,必須有必要的制度來保障。建國以來的很長壹段時間裏,思想教育在我國企業管理中占據主導地位,有時甚至取代了制度管理。這在壹定時期內激發了人們的熱情。但由於民眾素質參差不齊,長期缺乏制度約束,導致行為失序,管理混亂,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把制度管理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壹方面,以健全的規章制度將人的行為嚴格納入壹定的規範,以行動加以約束;另壹方面,通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灌輸和引導。兩方面的結合,把外在的強制變成內在的承諾,既自覺行動又自覺維護,從而提高人的素質。改革開放後,在這壹思想的指導下,我國許多企業通過借鑒西方制度管理取得了成功。中外實踐證明,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壹方面要加強制度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另壹方面,重視思想教育,培養優秀的職業道德和企業團隊精神,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
第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某種程度上,管理就是動力。管理者可以通過了解被管理者的需求,激發他們的行為動機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因為人的需求是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所以激勵也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對人來說,物質永遠是首要的。人們直接或間接地為了物質利益而從事社會活動,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壹個基本觀點。但是物質激勵不是萬能的。在壹個經濟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低,科技文化素質差,物質消費仍然主導生活的社會,物質手段可能有更大的激勵作用。但隨著人們物質需求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這種激勵作用會逐漸減弱。我國歷來重義輕利,重精神輕物質,安於物質貧窮,追求高尚道德是中華民族歷來推崇的傳統道德。尤其是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追求精神幸福是人們生活的動力。所以我們在管理上壹直重視精神鼓勵,建國初期在短時間內激發了人們的勞動熱情。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的物質需求。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許多企業開始重視物質激勵,員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促進了社會生產的快速發展。實踐證明,要想調動人的積極性,單純用物質或精神激勵是不行的。必須把它們結合起來,同時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素質,創造各種條件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
第四,管理者和勞動者的結合。泰勒認為,他的科學管理的本質是企業中管理者與工人的密切合作。沒有這種協調和配合,任何完善的制度和規定都無法實施,管理者的作用無法真正發揮,管理也無法順利進行。所以,在企業內部,管理者是工人的仆人而不是工人。管理人員必須關心和幫助工人,為工人提供各種服務,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作為管理者,我們要真正關心員工的疾苦,做員工的“仆人”,而員工要有整體意識,顧全大局,盡力為企業和社會做貢獻,推動企業的發展來完善和發展自己。幹部是人民的公仆,這是我們黨壹貫倡導的。在建國初期,我們成功地做到了這壹點,現在我們的許多企業仍然保持著這壹傳統。
第五,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泰勒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追求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原則,是衡量企業經營成功的重要標準。如果壹個企業沒有經濟效益,不僅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不住腳,而且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是壹種犯罪。社會主義社會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也是企業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但是,追求經濟效益損害社會效益,不僅違背了社會主義企業生產的根本目的,也使企業自身難以持續發展。因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企業可以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更有能力服務社會。同樣,如果企業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就會贏得社會認可和市場份額,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關註環境保護,投資公益事業,也會擴大企業的社會知名度,獲得社會贊譽,不僅有利於社會發展,還能贏得更多的客戶。如杭州娃哈哈集團在不斷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捐資在貧困山區修建了100所希望小學,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娃哈哈系列產品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不僅擴大了現實的市場份額,而且打開了潛在的山區市場,使企業獲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壹種“利他”經濟。企業的產品只有對他人有益,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企業才能生存。企業只有讓投資者和員工滿意,也讓消費者和社會滿意,才能成為市場的贏家。比如中國的“小天鵝”、長虹等集團公司,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向社會提供“增值服務”,把消費者和社會需求放在首位。不僅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企業自身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發展迅速。實踐證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當它們發生沖突時,經濟利益應該服從於社會利益。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