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壹。大約654.38+0.8萬年前,這裏就有人類活動。蒲阪、舜都、安邑、、夏,中國奴隸制社會的第壹個朝代都在這裏。春秋時屬晉國,於公元前669年建都於江(今江縣)。漢、趙、魏分晉後,運城屬魏。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郡禹王城壹帶)。秦始皇統壹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轄安邑。此後兩千多年,頻繁修建,但壹直習慣稱這壹帶為“河東”。新中國成立後,成立運城社。1954年,運城、臨汾並入晉南地區。1970,撤銷津南地區,重新設立運城地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在撤運城地區設立運城市。?
運城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文化燦爛。春秋時期的著名商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況、兵家廉頗,三國時期的著名關羽,西晉時期的科學家裴秀,隋代的教育家王統,初唐時期的文學家王績、王波、王維,中唐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柳宗元,北宋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光,元代的戲劇家關漢卿,還有文西裴氏家族,出過59位宰相,歷史上被稱為“會武會諸侯之人”。全市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有文物旅遊景點1600余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2處。聞名中外的有解州關帝廟、武祖廟、四大名樓之壹的永濟鸛雀樓、芮城永樂宮、西廂記發生地永濟普救寺、中國祭祀聖地萬榮後土廟、死亡之海鄆城鹽湖、鹽湖舜帝陵、黃河鐵牛、夏縣萬榮秋楓塔等。?
運城是傳統農業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年均降雨量525mm,日照2350小時,氣溫13攝氏度,無霜期212天,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歷史上,“嫘祖養蠶”、“後稷豐收”、“順李庚山”等與農業有關的美麗傳說,都發生在這裏。四五千年前,河東先民就已經掌握了種植高粱的技術,開中國之先河。3000多年前,勞動人民在黃河和汾河流域建立了農業據點。春秋末期,由於農業和人口的發達,在這裏的汾河流域興起了名城江州(今新疆)。新中國成立後,運城壹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國的小麥、棉花基地。13個縣(市、區)中,11曾被列為山西省商品糧基地縣,其中6個被認定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2個被列為國家商品棉基地縣,曾被稱為“山西的烏克蘭”。近年來,堅持科技調產,形成了果、畜、菜、糧、棉五大主導產業,糧食與經濟的比例由過去的8: 2調整到5: 5。僅蘋果就達300多萬畝,是全國優質水果基地之壹。龍頭企業發展到232家,32家初具規模,帶動全市22萬農民從事產業化經營。粟海、鐘敏和新疆蔬菜產業集團已進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行列。
全市十大名優農產品為:小麥、棉花、蘋果、稷山大棗、王國酥梨、絳縣山楂、周浦柿子、臨晉醬玉瓜、萬榮黃牛、黃河鯉魚。壹批優質農產品進入資本和國際市場。?
運城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的新型工業基地。
有中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規模世界第壹的運城制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中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鐵道部龍頭企業永濟電機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六大產業群。即:鋁、電料合資等冶金產業群,鋼鐵、鎂產業群,日用化工、煤化工、醫藥產業群,機械、精密鑄造產業群,新材料、玻璃器皿產業群,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群,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群。
培育了海鑫、陽光、通達、振興、鐘敏、粟海、龍門、南豐、冠鋁、制版、亞寶、豐喜等壹批年產值65438億元、30億元、5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大集團。海鑫、陽光、通達、振興、蘇海、龍門等6家民營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海鑫集團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納稅第壹大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