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造紙廠廢水處理細菌的培養

造紙廠廢水處理細菌的培養

這是普通汙水處理廠的培養方案,請參考!希望能幫到妳,汙水凈化隊竭誠為妳服務!

汙水處理廠工藝調試及細菌培養方案介紹

壹.目的

1.檢查汙水處理廠的系統設計是否合理,建設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確定最佳運行條件,主要是各種工藝參數的確定,如:水泵的最佳運行水位、旋流沈砂池的旋流速度、最佳汙泥負荷、汙泥齡、汙泥回流比、汙水回流比、剩余汙泥排放量、反應池的最佳曝氣量;

3.找到存在的問題並逐壹分析解決,為以後的正式運營積累經驗數據。

第二,前提條件

1.供水充足,周邊泵站和管網應具備向汙水處理廠連續輸送汙水的能力,並已完成凈水聯動試運行;

2.各類設備聯動試車完成,功能齊全,性能良好,符合工藝要求,聯動試車中發現的問題應得到妥善處理;

3.全程經過清水聯動測試,確認不存在直接影響細菌培養試運行的問題;

4.培養過程所需的人員、材料和工具已經準備好;

5.各崗位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實習,達到熟悉本崗位職責、勝任本崗位工作的要求;

6.要求現場工作人員24小時到場,工作人員實行三班制和四班制。日班現場人數為15人(含工程師),夜班人數各為6人;

7.汙泥處理系統已經完成,脫水汙泥的處置已經確定。

三。文化計劃概要

考慮到節約成本和便於集中人力物力,計劃整個培養過程分三個階段進行。第壹階段:首先在1#反應器北池(5.5萬噸/日)和2#反應器南池(5.5萬噸/日)培養活性汙泥;第二階段:培養1#反應器北池和2#反應器南池的活性汙泥後,培養1#反應器南池和2#反應器北池的細菌;第三階段:除磷脫氮穩定運行調試;最後進入連續生產作業。

第四,培養方法

采用間歇換水和連續換水。

動詞 (verb的縮寫)菌株的來源和數量

該菌株來自大坦沙汙水處理廠壹、二期工程的汙泥濃縮池。濃縮池中的汙泥用移動式潛水泵DN100泵入4,000 L泥罐車,然後用泥罐車將濃縮汙泥運至1#反應池北池側和2#反應池南池側,再用DN100。* * *二)直接將汙泥泵入池中,經過對反應池容積和工藝要求的計算,需要含水率為97%的菌種約5600M3(不包括調試中遇到的菌種死亡等特殊情況)。

六、文化工期

培養工作需要120天,其中第壹階段45天,第二階段30天,第三階段45天。

七。人員配備

根據文化需求設置以下工作組:

1.指揮組:由公司領導組成;

2.文化技術團隊:需要工藝工程師3名,機械工程師2名,1儀表工程師,電氣工程師2名;

3.運營團隊:需要工藝技術員5名,機械技術員4名,電氣技術員3名,機械維修工4名,電氣維修工3名,工藝技術員6名;

八。工作分配

1.技術管理:制定菌種培養過程中的各種技術方案,指導和調整各種技術參數,根據實際工作進度調整培養計劃,監督實施培養計劃的完成,由培養技術團隊負責;

2.運行管理:根據培養計劃在現場進行各種相應的操作,包括安裝便攜式潛水泵輸送菌種,控制進出閥門,調節池內曝氣。運營團隊負責這項工作,日、中、夜三班倒連續運行;

九、培養細菌所需的材料和設備

1.通訊設備:對講機8臺;

2.菌種輸送泵:3臺(dn 100););

3.泥罐車:兩臺(每臺4000 L);

4.菌種運輸臨時電源:四臺;

5.壹套機械維修工具和壹臺電工維修儀器;

6.便攜式溶解氧測量儀。

X.培養細菌的具體操作

反應池和二沈池數量示意圖

1,第壹階段:1#反應器北池和2#反應器南池活性汙泥培養。

第壹、二廠區的活性汙泥菌種由汙泥泵泵入泥罐車(兩臺),分別輸送至1#反應池南側和2#反應池北側,再由泵泵入池內(每池壹臺汙泥泵,* * *兩臺泵)。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高進水井總進水閥和東西配水總閥。

(2)打開格柵渠道1#~4#進水閥,關閉兩個溢流閥,將四個帶出水口的可調堰門調整到最低位置。

(3)打開1#反應堆北池和2#反應堆南池所有進水閥,關閉1#反應堆北池和2#反應堆南池所有進水閥和超控閥。

(4)將1#反應器北池和2#反應器南池的出水可調堰門調整到最低位置。

(5)打開配水井內二沈池2#、4#進水閥、出泥閥,關閉二沈池1#、3#、5#、6#進水閥、出泥閥。

(6)開啟場外泵站的水泵,向工廠輸水。此時,打開轉鼓格柵和沈砂池設備。汙水經過格柵和沈砂池後,進入1#反應池北池和2#反應池南池。

(7)當汙水淹沒曝氣管時,開啟鼓風機,逐漸打開1#反應池北池和2#反應池南池各段空氣閥,然後開始向池內泵入菌種,調節曝氣量,使汙泥得到充分攪拌和懸浮。

(8)檢查攪拌器的安裝尺寸,逐個打開攪拌器,進行空載試驗,檢查攪拌器的空載運行情況;

(9)當水淹沒攪拌器後,開啟所有攪拌器進行攪拌。

(10)當汙水水位上升至出口堰高度時,關閉場外泵站汙水泵停止向廠區供水,繼續投加菌種,調整曝氣量,進入靜態悶曝,直至菌種投加完畢。

(11)投加菌種後,靜態密閉空氣暴露12小時,然後再次啟動場外泵站汙水泵向廠區供水,進入間歇換水階段。間歇換水約20,000 m3,反應罐壹半水,每小時流量4000m3,每5小時開(關)壹次水泵。

(12)汙水流入2號二沈池後,啟動刮泥機通過排泥閥將汙泥回流至汙泥回流泵房,根據汙泥液位啟動汙泥回流泵,將沈澱的汙泥輸送回反應池。

(13)檢查混合液回流泵和汙泥回流泵的安裝尺寸、支撐和軸承潤滑;

(14)檢查管線閥門設置是否正確,供配電系統是否完好;

(15)間歇性換水持續20天左右。通過檢測汙泥沈降,如SV > 15,可進入連續換水階段。廠外泵站汙水泵持續向廠區供水,流量控制在5萬噸/日。控制曝氣量為DO=1~2mg/l,直至1#反應器南池活性汙泥成熟,MLSS達到3500mg/l,進入下壹階段。

2.第二階段:1#反應器南池和2#反應器北池活性汙泥培養。

由於1#和2#反應器南、北池汙泥回流泵房通過汙泥回流通道相連,南池成熟活性汙泥菌種可通過1#反應器南池汙泥回流泵直接投加到南池,南池成熟活性汙泥菌種可通過2#反應器北池汙泥回流泵直接投加到北池。

3.具體操作步驟:

(1)打開1#反應器南池和2#反應器北池的所有進水閥,將1#反應器南池和2#反應器北池的出水可調堰門調至最低位置。

(2)廠外泵站增加壹臺汙水泵向廠區供水。

(3)當汙水淹沒曝氣管時,啟動汙泥回流泵,通過回流泵向反應池中加入活性汙泥菌種進行培養。

(4)增加鼓風機,逐漸打開各段空氣閥,調節曝氣量,使汙泥得到充分攪拌和懸浮。

(5)當汙水淹沒攪拌葉片時,開啟所有攪拌器進行攪拌。

(6)當汙水水位上升至出口堰高度時,開啟1#、3#、5#、6#配水井二沈池進水閥和排泥閥。

(7)當汙水流入1#、3#、5#、6#二沈池,淹沒刮泥機轉臂時,啟動1#、3#、5#、6#刮泥機。

(8)當二沈池1#和3#的水位上升到出口堰的高度時,根據1#反應池南池的汙泥水位,增加汙泥回流泵,加速菌種回流到南池。當5、6號二沈池水位上升至出口堰高度時,根據2號反應池的汙泥液位,增加汙泥回流泵,加速菌種回流至北池。

(9)通過調整1#反應池南、北池各段的進出水閥門、汙泥回流泵臺數和曝氣量,使南、北池汙泥保持穩定直至成熟,並在進入下壹階段前測試沈降比SV > 15和MLSS > 3500mg/L。

4.第三階段:穩定運行階段

本階段的主要工作如下:

(1)由於前壹階段已經完成了細菌的培養,所以這壹階段的所有池塘都根據工藝的實際情況排放剩余汙泥。

(2)調整各池進水閥、布水閥、空氣閥和汙泥回流泵,保持各池平衡穩定運行。

(3)打開1#和2#反應罐汙水回流閥,啟動汙水回流泵。

(4)在實驗室分析數據的指導下,開始測試除磷脫氮效果,逐步保證出水五項指標合格。

XI。試運行的保障措施

1.成立壹個指揮組和兩個下屬工作組。

(1)指揮小組

(2)細菌培養技術隊伍,8人。

(3)作業隊伍,包括技術人員12人,技術工人13人(24小時工作制,四班三班倒,日班7人,夜班6人。

2.建立例會制度

(1)指揮組每三天召開例會,研究、討論、協調解決試運行中的問題,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及時實施高速試運行方案或步驟,並向下屬兩個工作組下達相應指令;

(2)兩個工作組根據指揮組的指令和試運行方案進行作業,每天召開小組會議,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記錄,組長向指揮組匯報;

3.建立問題報告和反饋系統。

十二。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活性汙泥不足:根據實驗室數據計算汙泥不足,盡快補充菌種;

2.活性汙泥死亡:分析具體原因,相應調整氣量、進水和回流汙泥量;

3.池面白色氣泡過多:減少鼓風機數量或關小出氣閥,增加汙泥回流;

4.汙泥沈降差:減少進水和曝氣,增加汙水停留時間;

5.汙泥反硝化和上浮:減少曝氣池末級曝氣量,增加汙泥回流;

6.出水SS偏高:降低進水負荷或曝氣量,增加汙泥排放量;

結論:水廠調試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可為後期運行提供依據和預防要點。希望大家能順利進行調試驗收。

  • 上一篇:運城歷史、地理、風土人情
  • 下一篇:有多少種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