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學生教育方法
少年得誌則昌,少年得誌則強。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現代化建設的後備骨幹。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生機勃勃、蓬勃發展,壹個根本大事就是要教育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青年壹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讓他們知榮明之恥,學會做人、做事、健康成長。從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來看,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積極主動,善於接受新事物,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所成就。這是主流,應該充分肯定。然而,由於當前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壹些學生中也存在壹些問題。綜上所述,第壹,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問題;二是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三是部分大學生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四是少數大學生艱苦奮鬥精神弱化,團結協作觀念差;五是部分學生意誌力薄弱,心理問題突出。鑒於上述情況,作為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從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出發,努力探索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第壹,加強學校管理,通過有效的約束達到教育的目的。
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青年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基礎能否打好打牢,將直接決定他們進入社會後的“成就”和“命運”。毋庸諱言,高校在對學生實施有效管理方面走過彎路,吸取過教訓。在畢業分配制度改革之前,學校管理學生比較容易。改革後,管理手段明顯弱化。此外,壹些學校從增加收入的角度擴大招生、爭奪生源,主觀上放松了管理。此外,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造成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令人擔憂的下降。
在管理中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首先,學校要樹立嚴格的管理思想。讓老師和學生明白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他們要求還是放任,這是對學生的極度不負責任。第二,實行科學化、制度化管理。學校要建立壹套評價教師實施管理和自身作用的機制和方法,真正落實管理的責任。第三,改進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在明確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的同時,更加註重道德激勵約束等評價機制,明確道德評價標準,讓大學生明白應該堅持什麽,反對什麽,提倡什麽,抵制什麽。第四,實行全員全天候管理,把榮辱觀教育作為壹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從學生入學到學業結束,從班級到班級,從教學壹線到後勤部門,從校長到壹般工作人員,每壹個工作崗位,每壹個環節,每個人都是榮辱觀教育的“課堂”和“陣地”,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他們整天和學生在壹起。第五,創新管理形式。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大學生的特點,可以嘗試建立學生社會道德實踐點和個人誠信檔案。第六,樹立榜樣,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學校可以開展星級評定活動,對尊師重道、團結同學、助人為樂、講禮貌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授予星級稱號。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廣泛宣傳,對品行不好的要敢於批評,甚至進行必要的處理。
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註重實效的原則,把教育管理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當前,要關心貧困學生,做好資助工作,確保不讓壹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還要做好學生就業工作,把榮辱觀教育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西部工作結合起來,切實關心家庭經濟困難、身體殘疾、性格內向的學生就業。此外,要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和責任感的教育,做好心理疾病的預防和幹預工作,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第二,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思政課教師要提高認識,增強使命感,加強師德修養,努力學習高中為人師表,為人師表,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嚴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影響和感染學生。其次,聯系大學生思想實際,搞好課堂教學。首先要知道,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過程中,大學生首先要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相關輔導材料。通過學習,青年學生不僅能熟記“八榮八恥”的內容,而且對“八榮八恥”提出的社會背景、具體要求和重大意義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努力使大學生把“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艱苦奮鬥、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作為道德準則。第三,註意因材施教。目前,大學生的榮辱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社會主義榮辱觀層次高;中間層次占多數;也有少數低層次的人。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總體要求與各地區、各學校、各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進行教育,避免空洞說教。教師要對壹些青年學生在學習、就業、婚姻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他們身邊的壹些案例進行分析、教育和引導,增強榮辱觀教育的針對性和說服力。另外,要根據青少年求新求異的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切實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
第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現象,是社會文化對學生的“中介”。它是以師生價值觀為核心,承載這些價值觀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式,包括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校園環境、校風學風,以及以學校教育為特征的文化生活、教育設施、學生組織、學校傳統習慣等等。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過程中,校園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以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以優化和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促進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的形成。 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受到先進文化和文明風尚的熏陶,受到良好的校園人文和文明風尚的教育。 具體來說,壹是加強學生黨團組織建設,發揮學生自我教育作用;二是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組織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學術講座、辯論賽、征文比賽、學生科學報告、科技節、藝術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營造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健康向上的校園主流文化,實現啟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
第四,加強道德實踐活動,把“八榮八恥”變成每個青年學生的自覺行動。
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適應道德建設的規律和特點,堅持知行統壹、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可以在校園裏組織壹系列的教育活動,如扶貧、義務勞動、文明用語等。,並且還能抓住學生中的反面典型事例進行分析和組織討論,幫助他們識別真、善、美、假、惡、醜,引導他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他們還可以到社會上與先進單位和先進人物開展聯誼活動,用先進人物的思想和行為。學校要倡導和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到社區養老院、孤兒院開展誌願服務活動,到基層、生產壹線體驗生活,到偏遠落後地區看望貧困群眾,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
五、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壹代公民,青年大學生的核心是加強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我國目前的學生教育而言,中小學的學校和家庭互動強,聯系緊密。壹旦通過大學入學考試,學生就進入大學。受主客觀因素影響,這種互動和聯系明顯減少。有些家長放松了對孩子的管理責任,把管理學生的任務全部推給學校,甚至有些學生完全放松了要求。有鑒於此,建議大學借鑒中小學的做法,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者組織老師家訪,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情況,讓學校與家長永不相識。學校還可以就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後續管理與家長簽訂責任書,通過這種形式強調家長的責任,讓學校、學生、家庭在道德建設上三位壹體,目標壹致,形成教育合力。
參考資料:
胡錦濤。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人民日報》,2006年3月5日。
[2]孫勤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讀本。礦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1期。
[3]王小毅。思想道德修養。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
[4]馮福林。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年第12期。
[5]朱佳明。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江淮論壇,2007年第65438期+0。
[6]趙·。高校如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素質教育,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