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東營呢?

東營呢?

東營是山東省的省轄市,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還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模範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國家科技創新工程模範城市。位於山東省北部的黃河三角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流入渤海。位於北緯36° 55′~ 38° 10′和東經118° 07′~ 19° 10′之間。東、北瀕渤海,西接濱州市,南接淄博市和濰坊市。南北最大縱向距離123km,東西最大橫向距離74km。除小清河以南廣饒縣管轄的367km2沖積平原外,其他地區均為黃河沖積平原,是典型的黃河三角洲地貌。總體地貌特征是沿黃河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海拔28m,東北部最低海拔1m。西部最高海拔11m,東部最低海拔1m。黃河東營段起於濱州界,由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在墾利縣東北流入渤海,全長138公裏。2003年黃河年徑流量為1.91.3億立方米。除黃河外,全市還有30條骨幹水系。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包括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河及其預備河,支河及其支流小河子、吳家大溝、廣普河和五幹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河、東瀛河、老廣普河、五柳河和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河和小島河。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滁官河、太平河、馬鑫河、李湛河、草橋溝,東幹流有草橋溝、條河、神仙溝及其支流董新委河等10條河流。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8℃,年極端最高氣溫41.9℃,年極端最低氣溫-23.3℃。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無霜期長達206天,平均日照時數2692.5小時。

東營市建市前的歷史主要追溯到廣饒、利津、墾利三縣。廣饒縣歷史悠久。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第六年(前201),設立廣饒郡。利津縣金明昌,第三年十二月(1193 65438+10月)隨李詠鎮升為利津縣;墾利縣大部分是黃河新淤,墾利縣是在1943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市前三縣的設置及隸屬變化。1961年4月,廣饒縣新店公社東營村附近的第壹口探井花八井獲得了8.1噸/日的工業油流,拉開了華北石油爭奪戰的序幕。9月23日,1962,在東營構造上鉆成的營2井,日產油555噸,是當時國內最高的油井。為了紀念這口高產油井開鉆的那壹天,勝利油田原名“923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戰鬥的深入,在東營村逐漸形成了壹個由戰鬥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後勤單位組成的礦鎮,稱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準,惠民地委決定在中共惠民地區設立縣級工作機構——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設立壹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機構。1971 6月11日,923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開發和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設立省級市——東營市。同年6月165438+10月10,國務院批準省政府指令,劃分為惠民地區墾利、利津兩縣,廣饒縣四個公社,沾化縣四個公社。8月30日1983,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 10 10月15日,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召開,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為1768116,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出生率8.40‰,人口自然增長。東營建城前的歷史主要追溯到廣饒、利津、墾利三縣。廣饒縣歷史悠久。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西漢第六年(前201),設立廣饒郡。利津縣金明昌,第三年十二月(1193 65438+10月)隨李詠鎮升為利津縣;墾利縣大部分是黃河新淤,墾利縣是在1943墾區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市前三縣的設置及隸屬變化。1961年4月,廣饒縣新店公社東營村附近的第壹口探井花八井獲得了8.1噸/日的工業油流,拉開了華北石油爭奪戰的序幕。9月23日,1962,在東營構造上鉆成的營2井,日產油555噸,是當時國內最高的油井。為了紀念這口高產油井開鉆的那壹天,勝利油田原名“923廠”。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戰鬥的深入,在東營村逐漸形成了壹個由戰鬥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後勤單位組成的礦鎮,稱為“基地”。1965年3月,為支援石油會戰,經中共山東省委批準,惠民地委決定在中共惠民地區設立縣級工作機構——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並設立壹批為礦區服務的商業、金融、郵電機構。1971 6月11日,923廠更名為“勝利油田”。為適應勝利油田開發和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需要,1982年8月,山東省政府向國務院請示,設立省級市——東營市。同年6月165438+10月10,國務院批準省政府指令,劃分為惠民地區墾利、利津兩縣,廣饒縣四個公社,沾化縣四個公社。8月30日1983,廣饒縣劃歸東營市。1983 10 10月15日,東營市成立慶祝大會召開,東營市正式掛牌辦公。

2003年全市總人口為1768116,其中農業人口960693人,非農業人口807423人。出生率為8.4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9‰。受教育程度:初中生60645,高中生188066,中專生99061,大學生63848,本科生37204,研究生18965438。性別構成:男性899053人,女性869063人,比例為103.45:100。全市有36個少數民族,4455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回族,***2108人;其他1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滿族1068、蒙古族239、土家族192、壯族164、苗族131、白族129。

東營市位於渤海之濱,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北部京津唐地區,南部青島、煙臺、濰坊等城市組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是環渤海經濟區和黃河經濟帶的結合部,也是東北與中原地區陸海相連的重要通道。距離北京、天津、青島、濟南分別為400公裏、300公裏、250公裏、200公裏。鐵路連接南部的吉焦鐵路和“大動脈”京滬鐵路。公路交通形成了以勝利黃河公路大橋、利津黃河公路大橋為樞紐,以董卿高速、東港高速、新河路、博新路等七縱五橫12幹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油田生產專用公路、農村公路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全市公路總裏程4663.4公裏,公路密度58.9公裏/百平方公裏。提前實現高速公路進入省網、幹線公路無三級公路的目標。東營港擁有5000噸級泊位65438個,3000噸級泊位3個,是國家壹類對外開放口岸。空中交通初步形成,東營機場開通了東營至北京、上海兩條航線。郵政事業發展迅速,不斷拓展新業務,形成了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郵政通信網絡。電信設施完善,通信網絡覆蓋城區、鄉鎮和農村。在全省率先建成覆蓋全市的PHS無線市話網、電話市場和寬帶網。2003年,全市市話交換機容量達到4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48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5.38部,移動電話用戶84萬戶,互聯網用戶6.4萬戶。

東營教育快速健康發展,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中高等教育體系。2003年有6所高校,在校生2.43人。

萬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3.74萬人;普通初中94所,在校生9.62萬人;小學252所,在校生1279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有760所幼兒園,52,000名兒童。有26個成人教育中心,每年培訓超過65438+萬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進展。2003年,全市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70項,其中省級73項,國家級27項。開發新產品38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24項,專利申請1121件,授權專利880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勁,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78家,同比增加17。其中國家級7個,新增2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690家,新增50家。三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工程積極穩步推進,群眾體育活動日益活躍,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8個單位被評為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文化事業深入發展,群眾文化活動達到高潮。該市每年組織30多場大型廣場文藝演出。30余部文化作品獲得山東省優秀工程獎,連續三年獲得省“優秀工程”組織工作獎。創作並排演了大型現代魯戲《黃河口上的潮》;劇本《海潮》《老漢上任的故事》獲第三屆全國戲劇文學銅獎,劇本《書記歸來》獲劇本獎。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們大力建設農民健康保障體系。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農民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推開。城市醫療衛生設施完備,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初具規模。2003年,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18個,床位8369張,衛生技術人員8987人,其中醫生3896人。先後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全省疾病控制先進市、無償獻血先進市。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2003年,* * *為9156名企業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7547萬元,社會化發放率和準確率保持在100%。向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6993人、遺屬2893人發放養老金和遺屬補助費11632萬元。向8890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1890萬元。全市企業參保人員凈增數為19638。社會福利和救濟工作成效顯著。2003年,全市城市低保對象8362人,保障金507.34萬元。農村低保救助對象14455人,保障金7173000元,保障糧食1410000斤。社會福利收養單位(含養老院)43個,床位3566張,為2015名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養。

東營城市發展的總體目標:創建優秀生態城市。它包括五層含義:國際化、充滿活力、開放的城市;規模大、實力強的中心城市;空間整合,彈性增長的有機城市;碧水綠脈,壹座* * *健康* * *輝煌的生態城市;清新舒適,居住條件最好的陽光之城。規劃框架:城市規劃區包括中心城城市規劃區和河口城市規劃區。中心城城市規劃區為:東至永清路,包括廣南水庫、廣北水庫、廣利港、東營機場等規劃控制區,西至濠春路,南至南二路南3公裏,北至勝坨至後溝公路。東營港納入規劃範圍,邊界沿線道路和村莊用地納入規劃範圍。土地總面積為815平方公裏。河口區城市規劃區範圍為條河以東100米,李湛以西100米,南至顧斌路以北1000米,孤島、仙河、古北水庫納入規劃範圍,總面積245平方公裏。城市發展戰略:產業結構由資源型向多元化、綜合型發展;擴大中心城市規模,促進黃河三角洲發展;構建現代交通網絡,形成大開放大發展格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檔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旅遊業。城市性質:山東加工制造基地,以石油、石化、鹽化工為主導產業的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城市人口規模:近年(2005年)城市人口66萬,其中中心城區55萬,河口區11萬。未來(2010)城市人口80萬,其中中心城區65萬,河口區1.5萬。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東營都市圈形成於城市中部,以中心城為核心,墾利、利津為衛星城;南部形成了以廣饒-大王為核心,包括15個鄉鎮的南部城鎮群。北部以河口區駐地為核心,結合東營港、孤島、仙河、義和等鄉鎮,形成北部城鎮群。城市發展形成南北發展軸:東營港-河口-墾利-中心城-廣饒王。東營中心城近期建設策略:近期東城主要向東向北發展,西城向東向南發展。同時,重點加強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勝利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對接區東營區行政中心、文教用地和居住用地建設,加強東城區黃河路以北居住用地建設,積極改善西城景觀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強整個中心城公園和沿河綠化帶建設,努力實施清水。

  • 上一篇:慶祝春節的歷史有多久了?
  • 下一篇:都江堰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