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雖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書,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壹定的指導意義,值得學習和推廣。以下是《黃帝內經》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意義的範文。
探討了《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及教育方法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黃帝內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是任何個人都不願意承受的,任何社會都在致力於減少,但都是不可避免的。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面臨著學習和戀愛的選擇,處於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變中。再加上這幾年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所以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有壹系列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後。研究表明,大學生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以及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容易產生抑郁、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1],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也會產生疏離感[2]。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調整心態,合理認識、適應自己的角色,健康生活。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現代西方心理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也取得了壹定的成效。有人建議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3],筆者也認為可以從傳統文化特別是中醫藥文化中發掘有益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人的心理特點。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奠定了中醫理論體系的基礎,是中醫各學科的源頭。《黃帝內經》提出的理論和方法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壹定的指導意義。
壹、《黃帝內經》“治未病”思想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醫經典。在《蘇文四氣調神論》壹文中提到:“是因聖人死於疾病而治之,但病已治而不亂...老公的病成了藥,亂象治好了。過了井再爭錐,為時未晚。”指出當疾病“完了”的時候,再好的醫療手段,也不過是在人已經口渴的時候挖井,在戰爭已經開始的時候造武器。恐怕受傷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還是提前預防為好。這與近代提倡的“預防為主”的基本精神是壹致的。“治未病”是中醫提出的壹個基本醫學原則,必須嚴格遵循。其精神實質包括兩個方面:壹是“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種措施做到未病先防;二是“防病不改”,即在得病後利用各種有效手段防止疾病的發展和蔓延,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小病變成大病。
治未病的概念屬於中醫養生的範疇。中醫認為,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如果能引起人類患病,可能是因為人體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為致病因素太強。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壹方面要增強人的體質以提高抗病能力,即“正氣存內,邪不可為”(《素問·針灸論》);另壹方面,要積極避免或減少邪氣的危害,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蘇文古天真》)。
具體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壹方面要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另壹方面要減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黃帝內經》在這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
(壹)《黃帝內經》“四時相和,調節陰陽”認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不是壹個獨立的有機體,總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人必須適應自然規律的變化,根據季節的變化調節自己的生活,以維持人體內外的陰陽平衡,使與季節相對應的五臟適應自然界的生、長、化、收、藏的變化,使情誌五化。
如《蘇文四氣調神論》說:“春三月,……夜臥早起,……以此為生;夏三月,...晚上睡覺早起,白天貪得無厭,讓妳生氣;在秋天和三月,...早睡早起,...講和;在冬天和三月,...早睡晚起,壹定要等太陽出來,這樣我們的誌向才會藏起來……”本文指出了人在不同季節應該采取的生活方式及其對人的情緒的影響。
(2)養神調神《黃帝內經》認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壹體的,相互影響。
五臟是人體精神活動的基礎,而精神活動又反過來影響五臟的生理活動。比如《魂樞臟》壹文就說:“妳有壹個和諧的心,妳的精神就直了,妳的靈魂就不走了,妳就後悔不起,妳的五臟就不會受到傷害。”《略論陰陽之應》壹文也指出:“怒傷肝”、“喜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認為精神失常可以使人生病。因此,人們應該調理精神,調整情緒,適應環境變化,以確保身體健康。《黃帝內經》的論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闡述了具體的教育內容,對我們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黃帝內經》教育方法探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首先,《黃帝內經》成書於秦漢,但名為《黃帝內經》。全書體例多以黃帝與齊波、雷公、桂灣區等人問答的形式,既增加了全書的權威性,又使形式生動活潑,易於被接受。而且這本書是以各種形式記載的,如《竹帛上》、《玉版上》,在當時紙還沒有發明之前就使用了各種載體;或者“得之於人,傳之於人”,選擇合適的對象進行言傳身教,加強了醫學知識的傳播。
對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我們可以通過學校的專職和兼職心理咨詢老師或者邀請社會上的專業心理醫生來教授大學生促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時,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編輯傳統的心理健康知識小冊子和清晰的論文,或由師生自己編輯心理情景劇,以及現代的微信、翻轉課堂等,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他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他們體會到心理健康的知識。也可以選拔對心理學感興趣、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專業培訓,經過專業培訓後可以對其他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在同學中有更強的親和力,經歷也更貼近同學,容易被接受,所以可以事半功倍,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會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次,《黃帝內經》也指出教育的內容要簡明易懂。如《靈樞九針十二緣起》壹文說:“令可傳後世,必明如法。歷久彌新,歷久彌新,好用難忘,經紀。”指出醫學原理要清晰、難忘、易掌握,才能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大學生有壹定的文化程度,更容易接受信息。
但是,大學生不想接受枯燥的講座,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湧入,生動有趣的內容和靈活多樣的形式讓人目不暇接,讓大學生們提高了“品味”。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要過於書面化,由專業的心理醫生將心理健康知識轉化為大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語言。第三,《黃帝內經》明確闡述了教育實施的原則。
如《靈樞大師傳》壹章中說:“人之情樂死,告其失,以善言之,導其方便,以苦開之。雖有無道之人,豈不聽邪言?”指出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刻理解人性,滿足人的心理需求。例如,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希望走出陰影,快樂地生活,這是他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動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運而生,並符合人們的心理。
指出不良情緒狀態的危害是“叫他們輸”,保持良好心態的好處是“說得好”,給予壹定的放松手法等輔助措施是“引導他們就事論事”,幫助消除他們的抑郁焦慮是“苦了他們”。如果這些都能做到,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輔以體育鍛煉、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大學生盡快恢復心理健康,找回生活的陽光。綜上所述,《黃帝內經》雖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著作,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壹定的指導意義,值得學習和推廣。
參考資料: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輝,等. 90後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曲阜師範大學學報,2016,42 (4): 101-18。
蕭柳婷,梁瑞瓊,鐘永如。大學生的應對方式、疏離感與心理健康[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6,24 (5): 710-714。
[3]張冬雲。淺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J].知識導讀,2016,4: 39。
拓展:《黃帝內經》的價值影響
《韓曙文藝治季芳略》收錄了四種中醫典籍:醫經、經方、神仙、鐘芳。除《黃帝內經》外,其他醫學經典均已消亡。因此,《黃帝內經》成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
《黃帝內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不僅是中醫經典名著,也是壹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它以生命為中心,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系,探討和分析醫學科學最基本的命題——生命規律,建立相應的理論體系和防治疾病的原理和技術,包含了哲學、政治學、天文學等學科的豐富知識。
1.中醫洞
《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它的完成標誌著中國醫學從經驗醫學走向理論醫學的新階段。總結了戰國以前醫學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科學、臟腑影像、病因病機、保健預防醫學、診療原則等方面的成就,為戰國以後中國醫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名醫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和成就,大多與《黃帝內經》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在中國醫學中有很高的地位,後世所有成功的醫生都非常重視它。它被翻譯成日語、英語、德語、法語等多種語言,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黃帝內經》以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思想闡述了人與自然、生理、解剖、病理、診斷、養生、防病治病的原理。成為中國醫學的基石,中醫理論體系的源頭,臨床診療的基礎。後人視其為“經典醫書”,是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是研究中醫的重要文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基礎和精華,其在醫學上的主導作用和貢獻,在漢民族近兩千年繁榮昌盛的歷史長河中,是不可或缺的。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體系的源頭,是全面論述中醫理論的經典著作。它以古代解剖學知識為基礎,以古代哲學思想為指導,通過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和醫學實踐的反復驗證,逐步從感性發展到理性,從片段發展到綜合,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原則和學術觀點。不僅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也為後世中醫學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可能。《內經》這本書不僅是當時醫學發展水平的最好見證,也是現代中醫研究和發展的可靠基石。
首先,《內經》這本書奠定了對人體生理、病理、診療的認識基礎。其基本素材來源於我國古代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簡單的解剖學知識。比如“飲之於胃,溢之於精,運化於脾,脾散之於精,運化於肺、水道、膀胱經。”《蘇文淩蘭秘典論》和《膀胱為州府之官,津液若藏則可泄》(蘇文淩蘭秘典論)的記載,是對人體水液代謝過程的生動描述,成為後世從肺、脾、腎論治水腫病的理論依據。腎性水腫和心源性水腫的現代治療多從調理肺脾腎入手,其理論來源顯然來自《內經》。再比如“高梁之變,長滿,似持不足”(《蘇文通奇天論》),意思是說吃了過多的高梁容易使人患癤病。從現代臨床來看,糖尿病足的發生和痛風的關節腫痛都與暴飲暴食密切相關。再如,《蘇文五別論》中“為什麽氣機是五臟的唯壹主宰”的觀點,是後世“取口只為診脈”的起源;《大毒治病,十朝六日》中的“武昌政治大學蘇文;往往毒藥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進八出;無毒處理,十之八九;“蔬果皆宜吃養,不可過量,傷其完整性”的忠告,成為中醫在臨床醫學、養生、防病中始終無言的至理名言。
此外,《內經》中還有許多其他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整等各個方面,至今有效地指導了人們的疾病防治。尤其是“治未病”的思想,在當前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更加受到世人的關註和重視。
《內經》的理論對現代中醫臨床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雖然距離《內經》成書已有2000多年,但人類個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沒有太大變化。根據《內經》理論,如果肺主氣機,心藏神脈,脾升清,肝藏血泄,腎藏精氣,人體就不會生病。《內經》所確立的養生防病的獨特視角,決定了它不僅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將壹如既往地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保駕護航。
2.生命科學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第壹部經典。中醫作為壹個學術體系,始於《黃帝內經》,所以《黃帝內經》是公認的中醫基石。
《黃帝內經》是第壹部養生之書。《黃帝內經》講的是如何治病,但更重要的是講如何不生病,如何不吃藥而使人健康長壽。《黃帝內經》有壹個很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說:“不治病,不能治病。不治療,就亂治療。”
《黃帝內經》是第壹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講醫學、天文、地理、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歷史等。這是壹本關於生活問題的百科全書。國學的核心其實是人生哲學,《黃帝內經》是壹部以黃帝命名的頗具影響力的國學經典。
3.哲學科學
《黃帝內經》還包含許多哲學科學,如對人才管理的啟示。《黃帝內經》主張以醫德彰顯人性和道德。
道德作為中國古代自然觀的重要範疇,其外延最終轉化為宇宙形成和自然現象運行的客觀規律,人才的“德”外化為人才的“荷”,也是壹種符合自然和諧的內外統壹。《黃帝內經》的出現使中醫的醫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解釋。《內經》對當時醫家對醫德的認識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醫德思想,宣告了中國醫德理論的誕生。
《內經》的醫學倫理思想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可分為醫學養生道德、醫學預防道德、醫學治療道德和醫學護理道德四個方面。人的身、心、行同構於生命,三者的融合才能使人和諧發展。“德”講的是心性,與身心不相容,沒有辦法“強身除惡”。選拔任用人才也要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與時俱進、和諧發展的原則,這也是現代社會選拔任用人才的標準。
4.文學價值
《黃帝內經》是我國古代醫學的第壹部總結,也是戰國以前唯壹的醫學巨著。引用的古代文獻有50多種,其中有29種有標題但內容基本保存,很多人引用古代文獻的方式是“精言”、“經綸”、“論言”或“因此……”這些古代文獻對於了解先秦時期中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