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道家研究專家許先生在北大校園發表了《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及其與現代文明的關系》的演講,引起了壹定的反響。演講結束後,記者走訪了許教授,請他就這壹具有較強現實意義的問題作進壹步探討。
記者(以下簡稱記者):許先生,據我所知,已經有很多人開始關註道家思想與現代文明的關系了。然而,道家思想無疑是壹種復雜的哲學思想。現代人如果不正確理解道家思想的起源,必然導致認知偏差。能否請您先介紹壹下道教在中國的背景?
許(以下簡稱許):妳提的問題很好。當我們研究壹種哲學思想,分析它對當今社會的作用時,首先要了解它自身的背景和內容。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經寫過《老子本義》。他認為:“《老子》也是救世之書。”“老子寫書,明道存世”,“這老子也是同情拯救世界的。”的確,老子的本意是拯救世界。那麽老子的時代到底有什麽樣的危機,應該“以慈悲濟世”嗎?
我們知道,中國從古代的夏商周發展到現在的春秋戰國,出現了重大的社會危機,產生了所謂的“禮崩樂壞”。什麽是“破禮”?也就是說,經過古代三代的發展,特別是經過西周周公旦的《禮樂制度》之後,中國古代的壹套文明制度,即禮樂制度或者說是禮制文化和禮義文明,處於崩潰的危機之中。到了春秋末期,對於這場危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態度:壹種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態度,認為從繼承和發揚殷周特別是二周時期的禮制文化的立場來看,西周的禮制文明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我是周人。”(《論語·巴蜀》)並極力主張維護禮樂制度,提出了“克己復禮”、“禮讓為國”等思想。禮儀正義文明的危機是由“叛賊”的破壞造成的。針對當時禮樂制度的破壞,孔子主張在社會文化內部進行壹些改造,提出了“仁”來豐富“禮”的內容,可見孔子完全站在肯定禮樂文化的立場上,以“得失”來改造傳統禮樂文明。
另壹種態度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態度。與孔子不同,老子站在否定禮樂文明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立場上,向人類文明發起挑戰。可以說,老子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認真反思人類文明的人。他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的負面效應和作用,強烈批判了文明的異化,指出文明的危機是由文明本身造成的。文明社會的壹切罪惡,如貧窮、混亂、盜賊、戰爭、鬥爭、犯罪、輕死、名利、欺詐,都是由文明的日益增長、智慧的日益增長、為民利器的日益增多、人間的有為與欲、禮樂之制、仁義道德所造成的。老子莊子自覺不自覺地看到了這壹切,認為要消除這些惡果,就必須消除其根源——人類文明,於是向人類文明發起挑戰,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記者:那麽道家思想的本質特征是什麽?
徐:老莊對待文明異化的態度,不僅否定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且提出了許多克服文明危機的寶貴思想和措施。所以魏源說老子是救世之書。如果可以說《老子》是壹部拯救世界的作品,那麽《老子》就是壹本在嚴重的社會危機中自救的書,尤其是如何讓自己的精神不被事物傷害,尋求精神的安寧和自由,創造自己的精神家園。壹般來說,他們的想法如下:
大力宣傳自然主義:倡導回歸自然,不脫離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此,老子提出了人法自然的思想。人的壹切思想和行為都是與自然壹致和諧的,不能違背自然,更不能破壞自然的和諧。
保持和發揚人們原始淳樸的自然天性:提倡返樸歸真,誠實樸素,反對浮華輕浮。浮華輕浮的禮儀是世界混亂的罪魁禍首。所以人要“簡簡單單,少壹點自私,少壹點欲望”,認識到貪婪多壹點自私才是罪惡的根源。
無為而治:世界上的統治者應該無為而治。“無為”就是“順應自然”。“聖賢無心,以民心為心。”聖人在統治天下的時候,要順應民心,不要多幹涉百姓,讓百姓自己得到應有的自然發展。
追求精神上的平靜和自由。這在莊子的思想中尤為突出。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面對骯臟的社會,他不想隨波逐流,旨在保護自己的精神獨立,不受外物的束縛,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安寧和自由,即追求所謂的精神自由,尋找壹個安定的精神家園。它的做法是“遊於閑,超越物,入於戒”之道,使人的精神保持獨立、寧靜、自由,不受社會是非的幹擾。莊子的超脫思想自然是壹種相對消極的人生哲學,但我們也要看到,在壹定條件下,這種思想也有其積極合理的內容。比如人在無意義的鬥爭中,或者在爭名奪利的情況下,對錯無所謂。聰明的人不妨超然於這些紛爭之外,滋養自己的心靈,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寧靜和自由,不受外物傷害。莊子的思想在這裏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但是老莊裏面的道家都是排斥文明進步的,既不可取,也不可能。道教對我們現代社會有什麽借鑒意義?
徐:以王弼為代表的魏晉玄學,克服了先秦原始道家的這壹缺陷,主張把儒家倡導的人文主義和道家倡導的自然樸素的自然主義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以禮義為目的的所謂“明焦以自然”的思想。其主要精神是,自然是人的本性,禮儀教育是從外部來的。它不同於先秦道家對儒家的排斥和對儒家的批判。魏晉玄家吸收儒家,儒道結合,以道家為根基,所以是新道家。
就這樣,我想到了道德危機之後該怎麽辦。比如目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道德危機。我們也要時不時地弘揚道家真誠樸素的思想。不追求多奢華,也要有道德教育。首先,人的本性不應該喪失。如果失去了這種本性,教育人性和道德就顯得虛偽了。因此,形而上學對於克服當前的道德危機具有啟發意義。新道家在道家自然主義的基礎上建立了儒家人文主義,以維護禮義文明的積極作用而不造成文明的異化。這種思想很深刻,很有遠見。我認為要建立當代新道家,就要走道家自然主義與儒家人文主義相結合的道路。中國的傳統文化本來就是儒道互補的文化,未來的新文化之路,恐怕也要走這條路。
記者:具體來說,道家思想能否為我們今天抵抗現代文明的異化服務?
徐:我認為道家思想的現代價值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首先,道家思想可以指導我們調整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之保持和諧。現代社會由於工業的高度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強大力量,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另壹方面,它給大自然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擾亂了大自然的和諧,破壞了生態平衡,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人類正在毀滅自己。如何保護生態平衡和自然的和諧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壹個重要話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
在這方面,老子道家在古代提出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老子說:“人應隨地,地應隨天,天應隨道,道自然。”也就是說,人類的行為應該模仿、服從、遵從自然,而不應該違背或破壞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壹種和諧協調的關系,使人們在與自然的互動中保持自然的和諧和生態的平衡,從而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和條件。
因此,當今世界的每壹項科技發展都必須首先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而不應為了急功近利或為了個人、地區和國家的私利而違背這壹原則。古代哲學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已經被社會實踐所證實。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再強大,這也是絕對的真理,它的智慧在指導著人們在現代社會中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
其次,道教可以引導現代人實現自我心理調節,促進現代人心理健康發展。現代人的心理健康是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課題。在現代工業社會,新技術的快速更新和信息的激增,快節奏、高速度、環境汙染、競爭加劇、破產和失業...使人整天處於高度的精神緊張和疲勞狀態,這會破壞壹個人的心理平衡,造成心理障礙,從而普遍造成社會上的現代工業病,如各種程度的精神病、精神障礙、心臟病、高血壓等。這些思想都可以用來和人的心理修養聯系起來,比如老莊提出的主靜論、超脫論。通過這些心理修養的努力,人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使人們在面對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引起的心理沖突時,不會失去心理平衡,導致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可見,道家的心理修養理論將對現代人實現自我心理調諧,促進心理健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看能不能參考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