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和建設臺灣,得到了包括高山族在內的東南沿海和臺灣省各族人民的支持。今天,我們在紀念鄭成功愛國英雄業績的同時,也要紀念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臺灣省做出巨大貢獻的廣大高山族人民。本文就此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壹個?
16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發現東方新航路後,紛紛來到東方,像海盜壹樣爭奪殖民地,掠奪財富。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手握東方航海權,大規模入侵亞洲,進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成為東方霸主。?
1642年,荷蘭殖民者打敗西班牙殖民者,獨占臺灣省。從651開始,七歲以上的人每年都要繳納“人頭稅”;高山族進山打獵要交狩獵稅,每年要交5萬張鹿皮,僅1.638年就高達1.5萬;向沿海漁民征收漁業稅。[1]荷蘭殖民者還采取民族分化政策,挑撥漢族和高山族的民族關系,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比如每年向高山族人民征收的“社薪”,如果以“招投標”的方式承包給漢族商人,漢族商人就會去高山族村社索要。“每壹個粉絲(高山族)的需求都是出自商人之手,沒有壹個敢買敢賣的。”[2]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給臺灣省人民帶來了沈重的負擔,阻礙了臺灣省的社會經濟發展,使高山族“辛辛苦苦,入不敷出”。?
盡管荷蘭殖民主義者竭力鞏固其殘暴的殖民統治,但臺灣省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發揚中國人民反抗外國殖民主義者的光榮革命傳統,從荷蘭殖民主義者入侵臺灣省的第壹天起,就不斷地以英勇的抵抗來回答敵人。據統計,從1641到1643的三年間,共有58個高山族村落社區武裝起來反抗荷蘭殖民者,遍布全島。最大的壹次是17世紀中期以郭懷義為首的臺灣省各族人民武裝起義,表現了漢族和高山族人民頑強的鬥爭意誌。就連鎮壓起義的荷蘭殖民者領袖沃爾堡也不得不承認“繼續占領臺灣省,將會處處遭遇許多急迫的危險。這些危險不僅來自十萬以上的蠻族(殖民者對高山族的侮辱),也來自生活在那裏的中國人(殖民者稱漢人)”[3]。侵略者的懺悔反映了他們對臺灣省人民抵抗鬥爭的恐懼。這次
雖然鬥爭失敗了,但激起了中國人民驅逐侵略者、收復祖國神聖領土的意誌,為鄭1661668成功收復臺灣省的鬥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661年初,鄭成功完成了進入大陸臺灣省的準備工作。那年農歷四月,他率領二萬五千人的軍隊和六萬五千四百三萬八千多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向臺灣省進發。鄭軍圍攻赤坎塔時,來自臺南各地的漢族和高山族都參加了戰鬥。臺灣省人民帶領鄭軍封鎖城內水源,以誘捕敵人,迫使其投降。侵略軍紅嵌城衛隊在“孤城待援,城內缺水”的絕境中困住了貓,被迫率軍投降。然而,荷蘭侵略軍的首領八壹仍然頑強地堅守臺灣省城,進行抵抗。當時,鄭成功在給八壹的最後通牒中鄭重指出:“臺灣省和中國的土地,早已遠離貴國。我既然來認領,就還給妳。”[4]表達了中國人民收復失地的決心。臺灣省各地的高山族和漢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幼,積極行動起來,為臺灣省光復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正是由於臺灣省各地同胞的起義響應,鄭成功軍隊才得以迅速收復臺灣省島內其他失地。最終經過9個月的攻城戰,攻占了臺灣省外的烏特利堡,迫使荷蘭殖民者進攻臺灣省城,迫使其俯首稱臣,收復了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結束了荷蘭殖民者在。
回憶起被趕出臺灣省的過程,荷蘭殖民者曾感嘆,“回憶起這些突如其來的災難,誰能不流淚?”?.....所有這些,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我們的許多罪行和上帝的憤怒的結果。”[5]這個“上帝”不是別人,正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包括臺灣省的高山族和漢族同胞!?
兩個?
在收復臺灣省的實踐中,鄭成功深刻認識到,要想獲得軍需,站穩腳跟,鞏固既定地位,繼續圍殲荷蘭殖民者,爭取收復臺灣省的最後勝利,就必須贏得臺灣省各族人民的支持。因此,他壹方面通過安撫高山族上層贏得民心,禁止士兵騷擾高山族村落社區,幫助高山族發展生產;另壹方面,實現軍墾,解決軍糧困難,減輕人民負擔。?
(壹)安撫上層,贏得民心。鄭成功在將荷蘭驅逐回臺灣的鬥爭中非常重視臺灣省人民的普遍支持,並認識到只有加強內部民族團結才能有效地抗擊外敵。在與高山族打交道時,鄭成功註重團結。他除了招待高山族的長輩,給他們袍、帽、靴之外,還走訪了高山族村落,給他們香煙、日用品作為“慰勞”。於是南北路上的高山族陸續來了。但個別想勾結荷蘭的高山族叛軍受到嚴厲鎮壓。比如七月,因為張芝和黃明,即使高陽在營,大杜社的高山族還是殺了梵高,要幫助荷蘭殖民者。鄭成功派黃安和陳端鎮去征服他們。黃安計劃殺死“阿德·高朗”並安撫綏遠的殘余勢力。與此同時,鄭成功仍然采取了壹些措施,向李胤監管下的所有城鎮派遣士兵,並且不擾亂當地社區。他將與大都社區高山族發生沖突的後鎮官兵轉移,“移至南社區”(6),緩解了軍民矛盾和民族矛盾。他還重復了三令五申:“不得擅入當地百姓的農田”,“違者,依法追究”(7),或“從重追究”(8)。因此,絕大多數高山族支持鄭成功,沒有發生叛亂。就連荷蘭侵略者也被迫承認:“中國的士兵和居民根本沒有幹涉。”(9)?
(2)實行軍墾,減輕人民負擔。經濟上,鄭成功將士兵編入農業,加強經濟建設。他十分註重農業生產,看到臺灣省當地土地“平坦肥沃”,各社高山族同胞“口種,不貪余糧”,還有大量土地待開墾。視察新港、萬社後的第二天,即致電諸提鎮、參軍商議此事,決定以農放兵,除“留永奉二旅守安平鎮、承天二處”外,其余各鎮按鎮劃分。插竹為社,斬草為屋,圍牛,教牛耕田,使野無田,軍有余糧。“由此可見,鄭成功的填海造地是為了解決軍糧問題,減輕人民負擔,徹底打敗荷蘭殖民者。鄭成功還提出了開墾的具體措施,說:“三年內開墾土地,然後制定上中下規則,建立賦稅。但這三年收獲的,要給十分之三使用。種田和練兵的差距是以軍事為基礎的,有警察看守霍戈去打仗,沒有警察,耕田是負擔,軍人參與種田。“鄭成功讓士兵參與農業的想法得到了朱蒂鎮和朱軍的支持,後來又得到了大多數高山族同胞的支持。?
為了保證軍事填海的有效性,5月18日頒布了填海條款。據征書記載,其主要內容有:允許將軍鎮的文武官員、將軍按人口在承天府占有土地,或在各地創設牧區;允許城鎮和將軍的官兵盡最大努力在水災地區開發土地和建造房屋,“永遠做壹個事業,從事農業,或捕魚和做生意”;保護臺灣省高山族和漢族同胞原有耕地和利益,禁止文武官員圈地侵占,保護林坡和漁區,檢查墾區。“若有違越,法辦”防止下屬強占高山族和漢族同胞的原牧區;任何擁有耕地的人都必須首先向鄭成功報告以獲得許可。這樣既調動了下屬開發土地的積極性,又保護了臺灣省高山族和漢族同胞的原有利益。因此,鄭成功在農業上駐軍的命令得到了廣大高山族和臺灣漢族同胞的支持。?
(三)幫助高山族人民發展生產。鄭成功在中國大陸大力推廣和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和加強了民族團結。當時高山族同胞居住的地區,雖然土地肥沃,但農耕技術依然原始。農耕上,“山花開了就耕種,五谷熟了就拔穗。”(10)阿甲(11畝三分)田往往要幾十天才能收割,牛耕的斧子不是用來種地的。至於播種、施肥等田間管理工作,簡單的技術可想而知。因此,楊穎建議向高山族村寨發放耕牛和鐵制農具,派有經驗的漢族農民到高山族村寨傳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逐步改善高山族農業生產的落後面貌。高山族同胞接受了大陸先進的農耕技術和鐵制農具,生產發展迅速。清朝統壹臺灣省後不久,部分高山族的經濟生活幾乎和先進的漢人壹樣。“新港,歐洲之王(也就是小龍),麻豆,...四社也知道勤耕。事業積累比家庭富裕。”“賈母陰郁,房子幹凈,不減內地的鄉村。”(11)這應該歸功於鄭成功同胞和漢族同胞的幫助,以及高山族人民的辛勤勞動。?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繼承事業,繼續執行墾荒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大力獎勵臺灣省人民發展糖、鹽、采金、冶鐵等工業作坊;積極發展與日本、安南、呂宋等國的貿易。此外,還建立了學校,鼓勵高山族兒童學習漢語和交流文化知識。由於鄭成功父子的苦心經營,隨著大量漢族軍民遷入臺省,高山族接受了漢族的先進技術,許多高山族村落社區的農林狩獵生產迅速發展,高山族的生活也有了明顯改善。到了18世紀上半葉和清初,可以看出第四社會的高山族已經是“陰郁陰郁,房屋幹凈,不減內地村數,……而且還以勤勞著稱。商業積累,比家庭富裕”的富家。彰化大都社高山族家裏的東西都是“挨著床,都是碗筷,好看。兩個民族的人民共同生活和工作,更有利於民族之間的團結合作,促進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臺灣省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辛勤勞動的結果,也與鄭成功采取壹系列發展生產的措施分不開。?
(4)依靠當地居民獲取口糧。鄭成功率領部隊在臺灣登陸後,試圖解決兩萬五千大軍的糧食供應問題。首先,在登陸臺省的當晚(也就是農歷四月初壹晚上),鄭成功挾持使者(也就是糧官)楊穎,委托楊蓉總督之後的鎮張之的官兵看守荷蘭殖民者存放的糧食,防止敵人焚燒破壞。官兵不準走動,從敵人手裏沒收的糧食第二天就分發到各鎮,平均算了半個月。第二,與此同時,鄭成功在農歷四月二十二日派人下鄉搜索敵人的藏糧。又命楊、、、何廷彬二人去各鄉查點。"。作為回報,他給士兵們糧食,包括6000石小米和3000噸糖。”第三,鄭成功還用現金向高山族征用糧食。他曾“命戶部總管楊穎持十個金元寶,與楊蓉、鄭遲壹起,到第四社去賣粟黍,然後分給士兵”,“計可給他們十天‘兵糧’(12)。於是,鄭成功在臺灣省登陸時,十分重視依靠當地居民解決軍糧困難,而臺灣省人民則自動配合鄭軍的家務,搜查敵人在鄉內的倉庫,千方百計支援祖國軍隊,捐儲糧食,出售軍糧。?
鄭成功入主臺灣省只有壹年多的時間,但他在臺灣省的政治經濟建設對臺灣省的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於高山族和漢族同胞的團結,臺灣省被建設成壹個美麗富饒的寶島。清初來到臺灣省的於永和說:“臺灣縣看起來很有錢,城裏的價格是幾百倍,所以買主並不吝嗇。.....吐爾壹身正氣,腰系十金。”他覺得臺灣省這麽有錢。自從鄭成功成功以來,“人們已經儲蓄了很多年”(13)。?
三個?
鄭成功到達臺灣省後,高山族與臺灣省的漢族人民壹起,幫助鄭成功的軍隊順利登陸,並在臺灣省各地打擊荷蘭侵略者,配合鄭成功的軍隊將荷蘭侵略者全部趕出了祖國臺灣省。?
鄭成功部於4月21日(農歷3月23日)中午161離開金門柯羅灣,但由於強風,直到4月30日才到達臺灣省島西南方向。在愛國者何彬的指引下,從鹿兒門口岸進入,穿過大灣,直奔赤壁城北的河寮口岸。因為臺灣的海灘又硬又淺,雖然小船不容易到達岸邊,鄭成功的海軍卻是壹艘大船。只能停泊在臺灣省,不能靠近陸地。附近的高山族和漢族同胞壹聽說鄭成功的軍隊到達了河寮港,就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用牛車和其他交通工具來迎接鄭成功的軍隊。臺灣省的牛車通常用來運送人和貨物。牛車兩輪為圓桶,中間以硬木為軸,由高大的車輪和牛力拉動,便於在潛水灘和泥濘地上行駛。多虧了高山族和漢族同胞的幫助,牛車和其他交通工具,數以千計的鄭成功軍隊可以迅速登陸。荷蘭人入侵臺灣是不是弗裏德裏希酋長?八壹也承認臺灣省同胞歡迎並幫助鄭成功軍隊登陸臺灣省的事實。他說:“(鄭成功)派士兵登陸,然後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出來迎接他們,用卡車和其他工具幫助他們登陸。就這樣,不到兩個小時,大部分部隊已經進入海灣,數千名士兵完成登陸。”相反,荷蘭殖民者想派兵阻止鄭成功的軍隊,但他們找不到壹艘船來運送軍隊,也找不到壹個願意為荷蘭殖民者服務的中國船夫。?
鄭成功的部隊所到之處,都受到臺灣省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14)。就連荷蘭侵略者也不得不在《吉蘭之城日記》中坦白:“山地和平原的居民和族長,...事實上,所有居住在南方的居民都臣服於這個姓氏的國家(即鄭成功)。每位族長都收到了壹件白色緞子長袍,壹頂金色帽子和壹雙中國靴子。這些家夥濫用了我們試圖宣揚的基督教真理...當他們聽到郭爺爺要來的消息時,他們折磨並殺死了壹個荷蘭人。這些難忘的場景也被外國人描述得惟妙惟肖:臺灣省漢族、高山族人民喜聞樂見鄭成功進軍臺灣省的喜訊,“四面八方聚,喜迎成功”,“有的人甚至以殺師、毀宗教書籍、重獲自由等方式互相慶賀。”鄭成功,深。
人心,臺灣省長期被荷蘭統治,島內各族人民全部造反,站在中國人民(指漢人)壹邊“慶祝自由統壹”。“無數來自中國的人像暴風雨壹樣來迎接他們,
他們的興奮和喜悅難以言表。(15)從這些片段的記錄中可以看出,臺灣省的漢族和高山族對長期奴役他們的荷蘭侵略者有著深仇大恨,他們熱烈擁護和支持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祖國臺灣省領土的正義鬥爭,使侵略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些都表明了臺灣省和祖國大陸同胞是多麽緊密地團結在壹起,抗擊外來侵略者,維護祖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在收復臺灣、治理臺灣的鬥爭中,鄭成功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表現出愛國主義品質。鄭成功英勇抵抗外國侵略者的英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鄭成功美麗的傳說和歷史遺跡顯示了全國人民對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建設臺灣省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尊敬和熱愛。今天,我們在紀念鄭成功愛國功績的同時,也要紀念支持鄭成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廣大高山族和臺灣省漢族同胞的貢獻和事跡。?
從鄭成功將荷蘭趕回臺灣的歷史事實,充分有力地說明,臺灣省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同祖國大陸的各族人民壹樣,熱愛祖國,具有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光榮傳統,他們從來沒有也絕不會容忍祖國的領土被外來侵略者任意屠戮。誰敢武力入侵它,就會受到我們人民的無情懲罰和碾壓,最後得到被驅逐出境的可恥結果。臺灣省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壹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壹定能夠最終實現祖國統壹大業。?
【作者單位:福建醫科大學】?
註意:?[1]裏斯:《臺灣省島史》,見《臺灣經濟史文集》。
[2]於續編:《臺省府誌》卷16,《蘇凡通考》。[3]菲利普斯:《荷蘭占領臺灣省述略》,載《中國評論》第10卷,第127頁。[4]連橫:《臺灣省通史》卷1,《開拓史》頁14。
[5]“嚴?克羅夫特牧師致錫蘭·巴爾道牧師的信,見甘《臺灣省基督教會史》第壹卷。[6][7][8][12]楊穎:征兵記錄(153-154),150-156。[9]《傑倫之圍日記摘錄》1661 8月24日。【10】張協:《東西方考?考東範》,引自《名山》。[11][13]於永和:大海之旅。[14]江日升:臺灣省卷11筆記。[15][日]朱越與三郎太:《臺灣省統治記錄》第四章,第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