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對上海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青年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在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政治覺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良好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於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2.在上海學生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是上海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保證。
3.長期以來,上海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進行了壹系列卓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廣大學生熱愛中國* * *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中華民族,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充滿熱情和期待。
改革開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加快,為我們創造了更加開放的環境。多元經濟的共存,多元文化的碰撞,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進對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時,它們所承載的不同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民族意識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下降,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淡漠,對中華民族歸屬感淡薄等問題。在行為方面,也存在誠信意識不強、社會責任感缺失、勤儉自強精神不強、和諧相處能力差等問題。面對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壹些學校不適應新形勢下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需要,壹些教師能力不足;利用課外活動進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載體研究不夠,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機制;壹些青少年活動基地的活動針對性不夠,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強,未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全社會關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體系和合力尚未形成。
第二,上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4.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旨,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為出發點,以培養“四有”新人為落腳點;把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教育的靈魂,把民族精神教育作為德育的基礎,統籌規劃大中小學的民族精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世界眼光、開放意識、能夠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民族自信、愛國主義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5.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上海市國民教育全過程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以幫助學生樹立黨、國家、人民和社會主義的觀念為目標,根據上海教育的實際,挖掘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通過幾年的努力,努力構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和公民人格教育為重點,學校、家庭和社會橫向溝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和中國傳統相協調的大中小學縱向銜接。上海市學校德育實效性顯著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顯著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顯著提高,為上海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基礎。
6.上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堅持優秀傳統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相結合。從上海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培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文傳統和革命傳統,又要吸收和借鑒人類發展的壹切成果,用發展的眼光進行民族精神教育。(2)堅持認知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結合。既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好認知教育,又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和思想實際,善於用正確的方法論分析問題的癥結,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能夠明辨是非善惡,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學習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把體驗式教育作為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達到知行合壹。(3)堅持情感培養與促進理性升華相結合。要善於抓住各種機遇,利用各種形式,努力挖掘身邊的先進典型,以情感人、以物感人,營造濃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圍,形成強大的輿論導向。同時,要註意引導和促進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性思考,在加深理解中進壹步增強學生對祖國、民族、家鄉的熱愛和責任感。(4)堅持突出重點與有機滲透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優勢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又要註重其他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同時,要善於挖掘課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種資源,構建各種教育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把民族精神教育有機、有序、有效地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5)堅持針對性和系統性相結合。要根據不同時期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註重民族精神教育的針對性,區分層次,突出重點,還要加強不同時期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銜接,使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在國民教育過程中形成層次遞進、結構合理、螺旋式上升的體系。(6)堅持學校教育和社會引導相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又要加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整體環境和強大動力。
(3,4,5,67由於條目的長度限制,全文已被刪除。請參考以下資源中的網站。)
八、保障體系——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支撐
29、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組織保障建設。有必要拓展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建立上海市青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聯席會議工作制度,定期研究社會資源的整合利用、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協調配合,形成各司其職、合力育人的運行機制。上海教育系統要建立由專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壹線教師組成的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指導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區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定期研究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健全德育管理責任制,學校要建立學生事務部門聯合育人機制,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民族精神教育的落實;區縣教育學院(校)要整合教研室、德育室、科研室的力量,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合力。
30、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根據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實施要求,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將民族精神教育評價滲透到智育、體育、美育評價中,構建以德育為核心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要建立教師教學綜合評價體系,建立教師在學科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實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評價指標,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的時間、內容、課程實施和教育效果等。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和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標準之壹,作為崗位聘任的職責之壹。
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德育評價體系,要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體現在學校教學、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工作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建設評價的重要指標和評價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內容。
31.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充分利用德育研究中心、研究所、教育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力量,各區縣、各學校要組織專門力量,加強本地學校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市縣和學校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研究列入科研項目,成立民族精神教育專家咨詢組。
32、加大對民族精神教育的投入。設立民族精神教育專項資金,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上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基地建設、師資培訓、檢查表彰,特別是對影響深遠、成效顯著的教育形式。各區縣和學校也要撥出專項配套資金,投入本區縣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本綱要著眼於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指導,鼓勵各區縣、各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具有區本、校本特色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分類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並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