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金融電子化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壹階段是1970-1980,銀行的儲蓄、公司銀行等業務由人工操作改為計算機處理。
第二階段,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銀行業務的網絡化逐步完成。
第三階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實現銀行計算機處理的全國聯網和互聯。
第四階段,從2000年開始,開始以業務為中心,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環境,加快金融創新,逐步發展網上金融業務,包括網上銀行、網上支付、手機銀行等。
全國各地銀行網點業務處理實現了計算機化、網絡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金融行業擁有大中型計算機700多臺,小型機6000多臺,pc機和服務器50多萬臺,電子營業網點覆蓋率達到95%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電子化建設從無到有,從單壹業務發展到綜合業務,取得了壹定的成績。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務的處理模式,建立了基於計算機和互聯網的電子清算系統和金融管理系統。但是,國內金融企業在實施電子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壹,金融電子化缺乏戰略規劃。
由於我國計算機硬件平臺和軟件依賴國外,目前銀行的機型、系統平臺、計算機接口、數據標準都不統壹,很多銀行都有自己的系統和應用系統進行重復開發,差異較大。系統不統壹,導致人力物力投入高,維護成本高。而且很多運行的系統都是相互獨立的,很難完成系統之間的動態交互和信息共享,系統集成困難,標準化也很難實施。
二是全國支付結算體系建設面臨諸多困難。
在金融電子化建設中,很難解決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比如國內很多銀行卡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似乎需要很長的路程。因為銀行卡的聯通意味著小銀行可以共享大銀行的資源,大銀行肯定不願意。因此,金融企業的互聯互通必須在市場驅動機制下找到利益的平衡點。
三是服務產品開發和管理信息應用滯後於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業務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金融企業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以櫃臺和會計業務處理為主,難以滿足個性化金融增值服務的需求。同時,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和行業信息的收集、存儲、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術在金融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水平較低,許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和控制仍處於半電子化階段。
四是網絡金融企業認證中心建設緩慢。
目前國內有很多金融企業的客戶,都是互聯網上的潛在客戶。但由於國內金融企業對認證中心建設的意見難以統壹,網絡金融的認證標準也不統壹。然而,外資金融企業卻虎視眈眈。壹旦外資進入,美國標準和日本標準就會在中國大行其道。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網上認證中心不解決問題,網上金融就不會成為真正的網上金融。五是金融信息安全建設水平仍在很大程度上落後於電子化水平,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壹是新型網絡金融服務拓展了金融服務的外延和範圍,其安全性面臨新的考驗;
二是財務數據集中處理後,帶來技術風險的相對集中,對安全運行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部門間網絡互聯、內部業務網絡互聯、互聯網互聯需求劇增,安全控制更加復雜;
第四,引入社會化第三方服務的發展趨勢帶來了可管理性、可控性等新的安全問題;
第五,信息技術本身的新發展引發了新的和更多形式的安全威脅,需要新的和更高強度的安全保護措施。隨著以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所描述的信息社會正在成為現實。
隨著我國計算機硬件技術、軟件開發能力和網絡安全技術的進壹步增強,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網絡帶寬和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將無處不在,壹個數字中國將與世界相連。金融業務高度網絡化,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非常普遍,網上交易非常頻繁。
以中國現代支付體系為核心的中國支付結算體系將會完善,資金支付結算將會暢通無阻。電子貨幣,真正做到壹卡在手,走遍中國,走遍世界。金融電子化的前景將是非常光明的,中國將與世界其他國家壹起進入信息時代和金融電子化時代。
網絡銀行是指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網絡技術在互聯網上開設的銀行。這是壹種全新的銀行客戶服務渠道,使客戶無論在家裏、在辦公室還是在路上,都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資產,享受銀行服務。它是互聯網上的“虛擬銀行”櫃臺。
在信息時代,每家銀行都被迫面對不斷增長的信息量。如果這些數據不能得到有效管理並轉化為真正的決策支持信息,銀行就必須對現有信息進行有效管理,利用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對信息尤其是客戶信息進行處理,從而進壹步將經營模式轉變為以客戶為導向,通過個性化服務尤其是定制化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