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金融與經濟周期理論的發展

金融與經濟周期理論的發展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壹直關註金融因素在經濟周期中的作用機制。白芝浩首次將金融因素正式引入經濟周期模型,並試圖建立內生經濟周期理論。他指出,當銀行家手中的可貸資金余額全部被借入時,會刺激實體經濟擴張,帶動實際利率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繁榮過後,整個經濟結構變得非常脆弱,這將導致經濟擴張的結束。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經濟擴張時期價格在上漲,幾乎所有的廠商都高估了對其產品的需求,從而無形中犯了壹個“錯誤”;

第二,現代金融資本和金融中介出現後,物價的加速上漲往往會誘惑人們犯更多的“錯誤”。然而,白芝浩並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本質上是“非理性中的理性”,也沒有在模型中重現實體經濟的波動規律,但他樸素的思想激發了經濟學家從金融因素中研究商業周期理論的興趣。

信用理論的發展奠定了金融經濟周期理論的基礎。費雪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將上述“錯誤”歸結為信息不對稱下的金融市場缺陷。他指出,繁榮階段的“過度負債”和蕭條階段的“債務清算”和“賤賣”是產生信貸周期的重要原因。蘇亞雷斯和蘇斯曼進壹步認為,金融市場缺陷導致公司(代理人)和投資者(客戶)之間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的嚴重程度與市場價格密切相關,價格波動引起道德風險,進而導致代理成本的周期性變化,這會加劇經濟周期的波動。伯傑和尤德爾還認為,由於金融市場道德風險的存在,資產價格通常與其基本價值脫節,從而產生泡沫。信用理論的核心觀點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和金融市場缺陷,債務融資契約不完全,金融市場普遍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金融沖擊被金融市場的內生機制放大,影響企業的融資條件和投資水平,導致經濟劇烈波動。這些思想催生了金融經濟周期理論,並為其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突破使全球金融交易成本更低,結算和交割更快,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逐漸融為壹體,龐大的國際熱錢可以在瞬間完成大規模的跨貨幣組合轉換,金融危機隨時可能誘發並在全球蔓延,金融因素對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同時,各國普遍采取宏觀政策調控經濟運行,逆風的需求政策顯著抑制了經濟周期的波動。特別是在主要工業化國家,大規模固定資產幾乎不發生同步更新,消費、投資、儲蓄等宏觀變量方差減小,實體經濟周期特征不明顯,而以金融為核心的虛擬經濟周期波動更為突出。隨著現有理論陷入困境,學者們開始突破傳統周期理論,修改經典均衡理論的假設,重新確立金融因素在經濟周期中的重要作用,從新的視角研究經濟周期的成因和傳導機制,並逐漸將經濟周期的研究重點從實體經濟周期轉向金融經濟周期,從而推動了經濟周期理論研究的重大變革。

在經濟周期運行中,信貸市場缺陷、信貸配給和資產價格波動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構成了金融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伯南克等人認為,如果貸款人不能通過提高貸款價格來補償無擔保債權的風險,就會出現信貸配給,從而導致信用約束與資產定價的聯系,即信用約束的程度取決於抵押資產的價值和公司的凈資產。抵押價值和凈資產越高,公司償還貸款的能力越強,貸款的安全性越高,這樣公司獲得的信用額度越大,信用約束越寬松。但相反的邏輯也存在。Kiyotaki和Moore指出,資產價格取決於信貸約束的程度。資產價格和信貸約束的相互作用導致貨幣沖擊的持續、放大和蔓延,從而形成金融經濟周期的重要傳導機制——金融加速器。財務加速器機制具有雙重不對稱的特點:資產負債表在經濟衰退時期對公司投資的影響大於繁榮時期,對小公司的影響大於對大公司的影響。資產負債表是企業投資支出的重要決定因素。資產負債表與企業投資支出的相關性在經濟下行期高於其他時期,對大企業和小企業的投資產生不同的影響。銀行貸款是企業最重要的融資渠道之壹。銀行體系的主要作用是將與流動性需求高的家庭簽訂的存款合同轉化為與企業簽訂的流動性相對較差的貸款合同。銀行的中介功能在儲蓄-投資轉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影響著社會資金融資和配置的效率,是導致總供給和總需求波動的主要因素。由於金融市場的缺陷,當壹個經濟人面臨直接融資的高成本時,他必須求助於間接融資。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受到沖擊時,貸款收縮將從總供給和總需求兩方面沖擊宏觀經濟。影響通過銀行中介傳導的渠道就是所謂的“銀行信貸渠道”,通常也被稱為“銀行中介”機制。

埃納爾松和米爾頓從委托代理過程中的逆向選擇出發,分析了銀行中介在經濟周期中的作用,經濟周期是通過兩個渠道形成的:利率和資產組合。

第壹,利率通道。負面影響(如銀行超額準備金減少)導致銀行交易賬戶資金減少,名義利率上升,意味著家庭的貨幣余額減少。為了出清市場,“債券(或貸款)”的實際利率會提高,從而影響對利率敏感的投資支出,從而最終抑制總需求和總產出。

第二,投資組合渠道。金融沖擊改變了銀行的資產組合,但非貨幣資產並沒有被完全替代,各種資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不壹樣。家庭根據影響調整投資組合中銀行存款和債券的比例,形成經濟周期的傳導機制。

具體來說,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營運資本表現出順周期的特征。然而,企業對外部融資的依賴----通常以勞動力和商業貸款與產出的比率來衡量----呈現出反周期的特征。就企業的資金融資而言,銀行的中介功能是反周期的,比其他融資形式波動性小。如果銀行超額準備金增加,企業很容易獲得低成本貸款,也就沒有動力以金融證券的形式直接在金融市場上融資。如果企業受到正生產率的沖擊,其對營運資本的投資需求會增加,相應地,其貸款需求也會增加。

銀行信貸渠道主要從銀行的角度考察金融周期。負面影響直接影響銀行的準備金。由於信貸緊縮,銀行可貸資金將減少。當衰退中銀企之間的代理問題突出時,融資渠道的信息不對稱會進壹步放大負面因素對經濟的影響。金融摩擦使企業無法從銀行貸款以外的其他信貸渠道獲得外部資金,也使銀行無法從金融市場融資以彌補存款或超額準備金的減少。因此,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了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影響了銀行的放貸能力。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和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防止陷入“擠兌危機”和“流動性困境”,銀行會采取減少自身信貸規模、規定更嚴格的信貸合同、督促企業償還貸款、提高信貸實際收益率等措施。由於貸款規模減少,企業成本增加,投資銳減,整體經濟活躍度降低。可見,融資渠道的信息不對稱容易形成沖擊的乘數效應,從而形成加速和強化經濟周期的傳導機制。金融加速器機制,又稱“資產負債表渠道”,與銀行信貸渠道的相似之處在於,兩者都根源於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不同的是,前者從企業的角度分析金融沖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後者從銀行的角度分析貨幣沖擊的效果。此外,內生或外生沖擊不僅包括貨幣因素,還包括債券、股票等其他非貨幣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因此,“資產負債表渠道”通常被稱為“廣義信貸渠道”。

金融加速器理論存在價格粘性、投資滯後、公司差異和金融市場缺陷等問題,與米勒和莫迪·格納格尼的理論前提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完全信息假設下,MM定理表明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影響其自身價值。金融加速器理論的假設比MM定理更接近現實,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存在顯著差異的結論更合理。融資方式的差異有兩個原因:壹是外部融資的成本通常高於內部融資,而無擔保的外部融資對企業來說成本更高;其次,外部融資溢價是融資杠桿的遞增函數。這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壹,企業在外部融資的過程中,不僅要尋找資金的供給方,還要討價還價,產生了尋找成本、簽約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外部融資比內部融資更昂貴。

二是壹旦簽訂借款合同,企業存在道德風險,銀行對企業的監管成本擡高了外部融資的價格。銀行作為企業的外部債權人,要想獲得企業經營狀況的真實信息,需要付出壹定的審計成本或驗證成本。擔保貸款的溢價取決於抵押品的性質。Kiyotaki和Moore指出,如果人力資本和抵押品不可分,企業違約的可能性小,貸款溢價低;相反,考慮到抵押物的損耗、清算成本和重新談判貸款合同的成本,銀行會將溢價提高到高於抵押物的市場價值。

再次,代理成本是由借貸雙方的委托代理問題引起的,是外部融資溢價的直接原因,也是貸款合同資金價格的決定性因素。

為了保證貸款的正常歸還,銀行不僅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還要求借款人將相當比例的自有資金投入貸款項目。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壹是明確潛在的信用風險。如果借款人違約,在抵押物和貸款項目上會損失自有資金。高違約成本降低了高風險項目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從而糾正了逆向選擇問題。

二是提高借款人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三是鼓勵借款人如實報告項目運行狀況。為了降低道德風險,加強借款人真實申報項目的激勵,貸款人會要求借款人將其部分凈資產投入貸款項目。因此,代理成本實質上構成了信貸市場的主要摩擦成本。

資產負債表頻道主要從企業的角度考察金融和經濟周期。金融市場的缺陷是決定金融和經濟周期特征的關鍵因素。企業資產負債表與融資能力的關系可以用代理問題、信息不對稱和擔保不足來解釋。由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企業的凈資產、留存收益和融資結構都與投資密切相關。當資本市場存在缺陷時,借貸雙方的代理問題導致的金融摩擦會大大降低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的可替代性。審計成本是代理成本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外部融資溢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成本與貸款價格存在內在聯系——貸款價格是無風險利率與外部融資溢價之和。銀行為了在貸後檢查中監督公司實現的利潤,不得不承擔審計成本,而企業家作為知情人,卻可以不成功地獲取相關信息。

不對稱信息下的審計成本是貸款風險溢價的直接原因,直接決定了貸款合同中資金的價格。負面影響會減少企業收入,增加成本,降低凈資產價值,增加財務杠桿,從而惡化企業資產負債表和融資狀況,導致外部融資的可獲得性降低或融資溢價增加。如果公司高度依賴外部融資,這種傳導機制會將影響放大數倍。當金融摩擦嚴重時,金融周期的波動尤為明顯。資產負債表渠道也是貨幣政策沖擊的主要傳導機制。當從緊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惡化企業資產負債表時,給予企業的信貸額度就會減少,對企業的投資支出產生放大效應。因此,金融摩擦是決定金融和經濟周期傳導機制的關鍵因素。負面影響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傳導後,會導致實體經濟劇烈波動。要重振經濟,央行必須增加超預期的貨幣供應量;否則,經濟無法依靠內生機制走出衰退。

事實上,這兩種機制是交織在壹起的。兩種傳導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借貸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金融摩擦。核心論點是金融加速器理論。主要結論是,負面影響會被兩種傳導機制放大數倍,而且由於企業外部融資依賴程度不同,這種影響會產生不對稱效應。

  • 上一篇:運動會閉幕式四篇範文
  • 下一篇:蔚縣雕刻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