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妳們中有多少人註意到了昨天黃昏時天空中的彩虹。這道彩虹高掛在水面上,我碰巧看到了。彩虹看起來多美啊,它帶來了巨大的歡樂,讓人們意識到地球的遼闊和富饒。妳要表達這種喜悅,就要有運用文字的知識,要有準確的節奏和美感,對吧?但遠比這壹切更重要的是這種感覺本身,那種隨著對可愛事物的深刻欣賞而升起的狂喜;而這種感覺是無法通過知識和記憶的培養來喚醒的。
我們必須用知識互相交流和交換意見;為了培養知識,我們必須有記憶力。沒有知識,我們不知道如何駕駛飛機,如何建造橋梁和房屋,如何鋪路,照顧樹木和動物,以及許多其他文明人必須做的事情。為了發電,推廣各種技術,研究醫學等。,妳必須擁有知識、信息和記憶,所以妳必須在這些事情上得到最好的指導。這就是為什麽妳必須有壹流的科技老師為妳提供正確的信息,幫助妳發展各種學科的完整知識。
但是妳要知道,雖然從壹個角度來說,知識是必須的,但是從另壹個角度來說,知識就成了障礙。近年來,我們對物理現象有了很多了解,新的知識不斷產生。這些知識很重要,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來造福人類。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難道沒有另壹種知識阻止人類發現真理嗎?畢竟知識是傳統的壹種形式,不是嗎?傳統是從記憶中培養出來的。傳統在機械化事務中很重要,但如果我們用傳統來幫助人類的內在發展,傳統會阻礙我們發現更偉大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依靠知識和記憶來處理機械化的事務。沒有知識,我們就不能開車和做很多事情。但當知識成為壹種傳統,它就成為壹種障礙,成為壹種引領人類心智、心理和內心的信仰,就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妳有沒有註意到世界上的人是如何把自己分成不同的圈子的?他們自稱印度教徒、基督徒等等。是什麽導致了他們的分歧?不是科學技術的研究,不是農業的知識,也不是造橋、開飛機的技術。把他們分開的是傳統,傳統信仰把他們的思想局限在壹個特定的方向。
所以,當知識成為壹種傳統的時候,它也成為了壹種障礙。它把人的思想塑造成壹定的模式,不僅使人分裂,使人之間產生敵意,同時也使我們無法從內心深處去探索什麽是真理,什麽是生活,什麽是上帝。要想搞清楚上帝是什麽,我們的頭腦就必須擺脫壹切傳統的束縛,知識的積累和拿知識當擋箭牌的心態。
教育的功能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知識,告訴他們人類在不同領域的努力成果,同時幫助他們從所有傳統的枷鎖中解放思想,然後他們將能夠探索和發現真理。否則,他的思維會變得機械化,被僵化的知識拖垮。壹個人必須不斷地把自己的思想從傳統的負擔中解放出來,否則,他就不可能弄清楚上帝是什麽。但是他必須不斷擴展新的知識和信息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所以壹方面知識是有益的,另壹方面卻成了壹種傷害。我們需要知道知識在哪裏造成了傷害,然後我們必須把它放在壹邊;同時也要了解它在哪些方面重要,盡可能擴大。這種分辨能力是智慧的開始。
我們現在的教育到底是什麽?它給妳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不是嗎?如果妳上大學,妳可能會成為壹名工程師、醫生或律師。妳可能會獲得數學或其他領域的博士學位,或者妳可能會學習家政,學習如何持家和做飯。但是沒有人能幫妳擺脫傳統的束縛,讓妳從壹開始就保持壹顆新鮮、渴望的心,然後妳就可以隨時發現新的東西。
妳從書中獲得的哲學思想、理論和信仰,已經成為妳的傳統。它們真的對妳的思想有很大的阻礙,因為妳的內心會把這些東西作為自己的保護,所以妳限制了它。所以妳壹方面要把思想從傳統中解放出來,另壹方面也要培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這就是教育的功能。
最難的是把人的思想從已知中解放出來,讓他們隨時發現新的東西。壹位偉大的數學家曾經說過,他為了解決壹道難題,頭疼了好幾天,也找不到答案。壹天早上,當他像往常壹樣散步時,他突然知道了答案。他究竟是怎麽知道答案的?因為當時他的內心很平靜,所以他能夠看清問題,問題本身就揭示了答案。壹個人必須具備回答問題的知識,但必須超越知識才能得到答案。
我們大多數人從現實中學習,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和見識,但是我們的內心從來沒有學會如何安靜,如何從生活中的煩惱和混亂中抽離,如何防止問題在我們的頭腦中生根發芽。我們加入各種社團,堅持某些哲學,但這些都解決不了人性的問題。他們完全沒用。相反,它們帶來更大的不幸和痛苦。我們需要的不是哲學,不是理念,而是壹顆可以自由探索、發現、創造的心。
妳死記硬背,通過了考試。妳收集了很多知識然後全部寫出來拿學位,希望能找到工作結婚。就這些嗎?妳雖然獲得了知識和技術,但是妳的內心並不自由,所以妳成為了現行體制下的奴隸。也就是說妳壹點創意都沒有。妳可能會生孩子,畫幾幅畫,偶爾寫兩首詩,但這顯然不是創意。妳必須有允許創造力存在於妳心中的自由,然後妳才能用妳的技能表達那種創造力。如果妳有技能但沒有創造的心,沒有源於發現真理的創造力,那麽這種技能是沒有意義的。
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理解這種創造力,因為我們的心已經被知識、傳統、記憶、經典、佛陀等人的話拖垮了。然而,如果妳的心能自由地發現真理,妳會發現壹種豐富的、不可摧毀的充實感,其中有巨大的喜悅。那麽壹個人的所有關系,無論是與人,與觀念,還是與事物,都會有非常不同的意義。
問:淘氣的孩子應該用愛來懲罰還是改變?
克:妳認為呢?請關註這個問題,想壹想,覺得調皮的孩子應該用愛來懲罰或者改變。如果他在懲罰下改變了,這是壹種脅迫。這是壹種改變嗎?妳是成年人了,妳有權利做老師,也有權利做家長。如果妳威脅或恐嚇妳的孩子,可憐的孩子可能會照妳說的做,但這是壹種改變嗎?有沒有可能真的以強制的形式改變?在立法之下,以任何方式出於恐嚇,會有真正的改變嗎?
如果妳問愛會不會改變淘氣的孩子,妳說的“愛”是什麽意思?如果妳說愛是理解孩子,而不是改變他,妳說愛是理解孩子淘氣的原因,那麽這種理解會平息他的淘氣。如果我想改變這個孩子只是為了讓他不再調皮搗蛋,那麽我想改變他的願望就是壹種強制,不是嗎?但如果我開始明白他為什麽淘氣,如果我能弄清楚並消除導致他淘氣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飲食錯誤、睡眠不足、需要照顧或被另壹個男孩戲弄等。我明白他調皮的原因後,他就不會再調皮了。但如果我只是想改變這個孩子,也就是想讓他改變,適應某種形式,那我就無法真正理解他。
妳知道,我們現在需要討論改變意味著什麽。即使孩子因為妳對他的愛而不再調皮,但這仍然是壹種外在的影響。這是真正的改變嗎?那可能是愛,但對孩子來說還是壓迫,強迫他去做某件事,或者成為某樣東西。妳說孩子必須改變是什麽意思?從什麽到什麽?妳想讓他從現在的處境改變到他應有的處境嗎?如果他變成了妳認為他應該成為的樣子,他只是限制了真實的自己,所以根本不是改變。
我們可以用另壹個例子來說明。如果我貪,但是因為妳,社會,聖書說我不能貪,那我是真的改了,還是只是改了名字貪?但是,如果我能探索和理解貪婪的所有問題,那麽我就真的能擺脫貪婪,這和“變得”不貪婪是完全不同的。
問:壹個人怎樣才能變得有智慧?
克:如果妳想變得聰明,妳將不再聰明。這確實是壹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請註意這個問題。如果我很笨,每個人都告訴我我必須聰明,通常會發生什麽?我會努力變聰明,多讀書,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然後大家都說“他比以前更努力了”,還拍了拍我的肩膀表示鼓勵。但我還是很傻,因為我只得到了最膚淺的智慧。所以問題不是如何變得聰明,而是如何擺脫愚蠢。如果我很愚蠢,但卻試圖變得聰明,那還是愚蠢。
要知道,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變化。如果妳問“什麽是智慧?壹個人怎樣才能變得有智慧?”這句話暗示智慧是有定義的,妳很想成為那個定義那樣的人。但是,如果妳為智慧設定了壹個公式、結論或概念,然後按照這個模式去改變,那就是愚蠢的行為,不是嗎?如果壹個人很蠢,但是他開始發現什麽是蠢,他就沒有任何欲望把它變成別的東西,他也不會說:“我好蠢,好蠢,好可怕!”“然後他會發現,只要問題壹緩解,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壹下子從愚蠢中解脫出來,然後智慧就產生了。
問:妳告訴我們在集中註意力時不要抗拒。這怎麽可能呢?
克:正如我說過的,任何形式的抵抗都是不註意和分心。先不要接受我的話,仔細想想,不要盲目接受任何東西,不管是誰說的,都要自己去研究。如果妳只知道接受,妳會變得機械化和遲鈍,但妳已經僵化了;但是如果妳自己把事情研究清楚了,那麽妳就是壹個活生生的、充滿活力的、有創造力的人。
但是,妳能關註壹個人,同時知道有人進來了,卻不用轉頭去看是誰,內心也沒有任何抗拒轉頭去看的意思嗎?如果妳內心有抗拒轉頭看的想法,說明妳的註意力已經被分散了,妳把心浪費在抗拒的感覺上。那麽,妳有可能達到壹種完全專註的狀態嗎,在這種狀態下,沒有分心或抗拒?換句話說,妳有沒有可能全心全意地關註某件事,同時妳的意識對周圍的壹切和妳自己的思想都非常敏感?
妳知道,人類的大腦是壹個奇妙的工具。它壹直在吸收。它看到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它收到無數的印象。它抓住了文字的真正含義,理解了別人眼中的含義。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專註於某件事,同時對周圍發生的壹切保持極度敏感,包括潛意識的印象和反應。
我現在說的話,涉及到了禪修中真正的問題。我們現在還不能深入討論冥想,但是壹個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冥想,就不能算是壹個成熟的人。冥想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壹,比通過考試和獲得學位更重要。要明白什麽是正確的冥想,也就是不練習冥想,妳必須明白妳的頭腦是如何工作的,然後妳才能獲得完全的專註。如果內心有任何形式的抗拒,都無法得到充分的關註。要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抵抗中被訓練學會專註的,所以我們的專註從來都是不徹底的,也正因為如此,學習變成了壹件非常枯燥、無聊、可怕的事情。因此,關註語言的深層含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活動。沒有自知之明,就無法完全集中註意力。所以,在壹個真正好的學校,學生不僅要學習各種科目,還要有人幫他們理解思想的運作。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他會明白什麽是不可抗拒的專註。認識自己就是冥想。
問:為什麽我們對提問感興趣?
克:很簡單,因為人們很好奇。妳不想知道如何打板球或踢足球,或者如何放風箏嗎?壹旦妳停止提問,妳就死了。年紀大的人壹般都是這樣。年紀大的人不再問問題,因為他們的心裏已經裝滿了已有的知識和別人的意見。他們接受傳統,然後陷入其中。只要妳壹直問問題,妳就是在突破,但是當妳開始接受問題的時候,妳就已經精神死亡了。所以不要接受生活中的任何東西,妳必須去探索和研究,然後妳會發現妳的心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它根本沒有盡頭,這顆心永遠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