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的歷史已經延續了幾千年。自從人類文明出現以來,碗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在2010的盛世裏,我們賦予了碗更多的時代意義和藝術內涵,打造了獨具時代烙印的“金飯碗”,使之成為滾動歷史中的重要壹頁,永載史冊。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的壹個驛站。如今,世博會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智慧、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臺。世博會2010能在東方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舉辦,體現了世界對中國的關註,也體現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任和支持。“天下糧倉,金飯碗”此刻隆重登上歷史舞臺,不僅展現了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也與世博會壹起繼續展現了中國的繁榮昌盛。
回顧中國千年歷史中的鼎盛時期
金飯碗設計以中國館為基礎,結合中國館“東方之冠、盛世中華、天下糧倉、富民天下”的設計理念,外觀與內在寓意相得益彰。中國館是中華文明的沈澱和中國智慧的結晶,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氣質。中國館的起源還可以追溯到鼎盛時期的丁數千年。
最早的鼎是餐具的壹種,用來盛放食物,中國館模仿古代四足方鼎模型。其“天下富民糧倉”的背後,也是鼎歷史的延伸,引導我們重拾鼎文化,將其視為國家重量級,代表國家和權力。
鼎是中國古代的炊具。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年前,就出現了陶瓷鼎,相當於20世紀的鍋,用來燉肉、存肉。其發展的真正高峰出現在商代和西周。除了用於烹煮肉類和調和五味之外,它更多地被用作禮儀場合的禮器,壹直持續到漢代。在奴隸制時代,鼎被作為壹種重要的禮器,用以表明身份等級。這個時候,鼎作為炊具的意義已經被大大削弱,演變成了地位的象征。據文獻記載,“皇帝九鼎,七諸侯,五博士,三元士或壹鼎”,因此,“九鼎至尊”常被用來指皇帝,或形容至高無上的皇家威嚴和尊貴的地位。此外,丁也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左傳》載:“傑失德,丁移商;商周是暴虐的,丁琪媛遷到周”,丁琪媛是它的首都。
目前最著名的四足方鼎是司母戊大方鼎,象征著身份的尊嚴,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高大厚重,造型宏偉,氣勢恢宏,紋飾華麗。它有壹個長方形的腹部和四條圓柱形的腿。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鼎。
鼎被視為國家、國度、權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賦予了“尊貴”、“尊貴”、“隆重”等象征色彩。中國館作為2010上海世博會的國家館,作為東道主,不僅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更要肩負起代表中國文化的重要責任,向全世界展示中國5000年的歷史和文明。因此,中國館吸收了丁的外在特征和內在意蘊,使之成為“世界糧倉”,並賦予其“盛世中國”、“富民富民”的引申含義,表達了中國富強、人民富裕的美好現狀,傳達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
中國智慧揭示了美好生活的真諦。
隨著上海世博會的臨近,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上海,中國館也成為了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中國館居中而立,層層突出,成為體現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造型主體。中國館的倒金字塔形狀,層層疊疊,向上展開,有壹種振翅逆風飛翔的動感,非常具有標誌性。外墻采用瑰麗的中國紅,表達中華民族的好客之情,極具東方皇家氣息。
在結構上,中國館繼承了中國建築的獨特結構:壹個凸起的橋臺作為建築的基礎,以木梁和木柱為骨架,然後支撐壹個有挑檐的坡屋頂。這種骨架結構讓人感覺完全不受約束。正是這種高度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其能夠適應中華文明的任何延伸,展現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孕育和發展了中國的建築文化,而獨特豐富的建築文化成就了輝煌燦爛的中國建築。中國崇天崇地的觀念深入人心,也經常體現在建築上,表達人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祝願。而中國館恰恰繼承了古代文化的衣缽,設計理念是“天下糧倉”。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知道如何全面規劃、調度和利用我們的自然資源,使中華文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國以農業立國,對自然持尊重態度。老子說:“人、地、天、天道,道法自然。”中國人對自然的尊重與西方人的征服特征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中國文化追求與自然和諧統壹的理念。在古代中國,泥土和木材大多被用作建築材料。土是萬物之源,木是生命的象征。而且很多民用建築都不長久,表達了中國古代建築“不求原物之恒久”的觀點,證明了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節儉。這就是為什麽在古代物質並不豐富的今天,華夏文明創造了如此燦爛的華夏文明,成就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國館不僅在外觀上繼承了傳統的結構特征,在理念上也不忘先人的優良傳統。在各地環保的前提下,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地標。中國館的造型富有層次感,在夏天,上層可以自然遮擋下層;在建築形態設計上,實現了單體建築本身的減排降耗。在建築技術上,充分考慮了新型環保能源技術的應用可能性。所有窗戶均采用低能耗中空玻璃,並應用制冰技術降低電力負荷。該建築的節能系統與傳統模式相比,大大降低了能耗。中國館不僅通風性能好,還采用了很多太陽能技術。太陽能電池安裝在中國館的頂部和外墻上,以確保強大的能源供應,預計將使中國館在照明電力方面完全自給自足。在景觀設計中,加入循環自潔的元素。國家館屋頂設計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利用天然雨水進行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中國館的每壹個部分都引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力求在每壹個環節都符合節能環保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統壹,真正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碗——生活的必需品,美好生活的開始
作為人們的日常必需品,碗是中國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器皿。碗的歷史綿延數千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陶碗。其形制與現今相差不大,即口大底小,口寬底窄,下有碗足,多為圓形,極少為方形。物以稀為貴,方器比圓器燒制難度大得多,所以方碗更有歷史和收藏價值。
在唐朝的康熙時期,出現了許多方形器皿,如方形的盤子、碗、雕像和花盆。目前能見到的最完整的方碗是清末的方碗,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充分展示了當時能工巧匠的造型設計的高超水平和制碗技術的進步。
根據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從商周到春秋戰國都有使用。後來隨著時代的演變,制瓷技術的逐步提高,人們審美和實用要求的提高,碗的造型、裝飾和質量也越來越精致。不同時期的碗在造型和裝飾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唐代以前的碗多為直口平底,上釉到底,基本沒有紋飾。唐代碗的種類很多,有直口、撇口、葵花口等。,有唇從口邊突出,多為平底、玉壁底、環底,近底上釉,精制品滿釉,刻飾簡單。宋代碗多為帽形、草帽形,口大而圈足小,圈足直徑幾乎為口沿的三分之壹。元代碗形與宋代相比,特點是高而重,圈足多向內斜多左,斷面呈八字形。大部分是通過印刷和雕刻來裝飾的。明代碗有心形、砧板形、平折形等多種,邊窄,多以彩繪花卉裝飾。彩繪花卉的裝飾技術應用於碗,始於唐代的長沙窯,過渡到宋代的磁州窯。其靈感來源於元青花,真正興盛於明代。在明代,最常見的食物碗是那些薄胎體和青花背景。清朝的碗在任何方面都比以前的朝代的好。器形、釉色、紋飾更加豐富多樣,工藝更加精致細膩。三色五色粉彩裝飾的禦用碗更是驚艷。
從碗的發展演變來看,碗的功能無非是盛食物,形狀大同小異,只是材料、工藝、裝飾手段在不斷變化。永恒的作用證明了碗是最實用最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也更受人們的喜愛。從古至今,制作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玻璃、金屬等。,而制作精美的古董碗往往是收藏家的最愛。
衣食無憂是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基礎,而碗作為最常用的盛放食物的器皿,也逐漸被賦予了“聚寶盆”的光環,甚至成為判斷生活富裕與否的象征。當今社會,人們用“鐵飯碗”和“金飯碗”來比較壹個職位的高低,“金飯碗”是壹個待遇非常優厚的職位。有了這個“金飯碗”,妳就可以無憂無慮地過上好日子。
“金飯碗”代表著前途光明、食物豐富的好事業,但實際上由黃金制成的金飯碗很少。相傳古代只有皇帝或有權有勢的皇家貴族才能使用真正的金飯碗。
黃金是人類較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因其稀有、特殊、珍貴,自古被視為第壹五金,有“金屬之王”的稱號,享有與其他金屬不可比擬的美譽,其顯赫地位幾乎是永恒的。正是因為這種“高貴”的地位,黃金仍然是財富和奢侈的象征。黃金多作為首飾裝飾,華麗的金飾壹直是壹個人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作為國際儲備,也體現了黃金的價值。黃金由於其優良的特性,在21世紀包括西方主要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國際儲備中仍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整個“金飯碗”都是金子做的,就像壹個金色的聚寶盆,是尊嚴的象征。同時黃金的保值增值空間也讓它有了長久美好的意義。民以食為天,金飯碗給了百姓無憂無慮的生活,也聚集了無盡的祝福和財富。同時可以作為吉祥之物,祈求人民興旺,國家長治久安,永保和平繁榮。
“金飯碗”——智慧的象征,福祿的化身
金飯碗在整體設計上就像壹個微型的中國館,在細節上盡可能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金飯碗”打破傳統的圓碗形式,以層次分明、更具穩定性的方形中國館為主要造型,碗頂為天,碗底為地。整體設計布局象征著天地的和諧,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
碗蓋的設計以雷紋為主,結構規整、整齊、穩重,給人壹種厚重、穩重的感覺。勒溫常用作地紋,是青銅器上典型的裝飾圖案。這種由連續旋繞的線條組成的幾何圖形不僅裝飾了主體,也更好地襯托了主題裝飾。碗蓋中央壹圈,北鬥七星居中,鑲嵌七顆寶石,光彩奪目。古人重視北鬥,因為它可以用來辨別方向,判斷季節。道教形成後,人們開始將北鬥奉為神明,並做出各種神學解釋。位於北鬥七星頂端的紫色微星被稱為“門中之王”。在古代,人們認為皇帝應該住在天宮,天宮也被稱為魏紫宮。“紫”字指的是紫色的星壁,稱為帝。因此,自古以來,研究者都把紫微星視為“帝星”,所以把宮主星定為魏紫的人都視為帝相。雲紋也是中國傳統中壹種古老的裝飾圖案,代表著吉祥如意。流動性強,變化無窮,襯托出永恒不變的星辰,適合運動與和諧。紫色的微星在雲霧的環繞下更加尊貴華麗,閃耀著帝王的光芒。
揭開碗蓋,碗底怒放的“蓮花”呼之欲出,透出人的清香。荷花是中國的傳統花卉,也是中國古代傳統裝飾圖案之壹。春秋戰國時期以蓮花紋為裝飾圖案,南北朝以來開始流行,常出現在瓷器上,作為瓷器的主題圖案,用在碗、燈、碗、盤的外壁或底部。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蓮花壹直被視為佛教的象征,代表“凈土”,象征“清凈”,寓意“吉祥”。蓮花也因此成為佛教藝術中的主要裝飾題材,特別是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蓮花圖案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更加流行,在建築、陶瓷、銅鏡、繪畫中隨處可見。
碗底蓮花有兩層花瓣,栩栩如生,立體感強。上方12花瓣分別雕刻有12生肖圖案,筆畫簡潔卻生動。同時,12生肖也代表了古代使用的12地支:子、醜、陰、毛、辰、巳、午、衛、申、酉、戌、亥。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的組合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象征著金飯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偉大結晶。
龍象征著天上的霸主,而虎是地上百獸之王。金飯碗內壁分別由兩條龍二虎守護,象征著中國穩定的大國地位。龍的形象取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的“C”形義龍,給人壹種跳躍的感覺。虎以西周玉虎為原型,背微拱,尾向後卷,前肢向前彎曲,呈咆哮撲擊之狀,雄渾有力。龍與虎的結合體現了虎的偉大力量,也預示著虎年中國將更加繁榮富強,猶如壹條巨龍翺翔在盛世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