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四要素:筆法、結構、筆法、構圖,很少有人認真研究。真正成為書法家,需要通過長期的了解和實踐,在書壇站穩腳跟。因為要掌握古人的筆法、結構、墨法、構圖,真的不容易。10,20,30年?有些人可能練了壹輩子字,卻未必能成為真正的書法家。創新絕不是自己誇出來的,也不能在小圈子裏誇出來的。我建議全國各級書協領導,書法家,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還是需要靜下心來,沈住氣,下定決心大力學習傳統,冷靜地研究傳統書法經典,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創新需要理論的支撐,技法的傳承和提高,書法方面的創新迫在眉睫。永遠不會像近幾年的高科技、電腦那樣升級。很多人整天不厭其煩地在書法上做出壹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以為是創新。未經歷史檢驗,在書法史上是站不住腳的。絕不是創新。況且書法藝術的創新也不壹定出現在每個時代。在書法史上,公認的創新很少。千百年來,恐怕只有歐、燕、劉、趙這“二王”。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書法的創新是極其可貴的,是對書法史的貢獻,但這不僅是困難的,而且是極其困難的。近日,我認真閱讀和研究了我的老師田英章先生於2007年9月出版的《田英章書法作品集》,並仔細參觀了中國美術館張榮慶先生的《行古》書法展。這兩件事讓我反復思考壹個問題,中國書法藝術當前的出路在哪裏?田英章先生是我在1995開頭寫下《拜師書》結識並交往十三年的第壹位書法大師。他比我小,但他收我為徒,我卻無比高興。經過十幾年的書法交流和指導,我深感他是中國傳統“博愛”的良師;好消息在哪裏?
壹:1981年後,他出版了大量的硬筆和毛筆書法字帖,為中國書法的後來者提供了榜樣。在字帖裏,他可以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們他對傳統書法四要素,即筆法、結構、構圖、墨法的體會和要點,每壹個字都有他的分析和講解。寫這種字帖的老師在當今中國是極難找到的。
第二,他是壹個嚴格的老師。他對他的弟子很嚴格。他教書法認真負責,對學生作品的每壹筆都從不放松要求。他常說,作品的創作,壹定要以每壹個字為基礎,以筆和筆的來源為基礎。每次我把練習題拿來給他請教,他都會壹針見血的指出問題,對某個點的位置,某個筆畫的長短,他都不放過。從我五歲開始學書法到現在已經是58年了,但真正讓我入門、成長、逐漸成熟的是我當老師後的13年。
第三,他關心中國的書法界,他敢於直言當前書法界存在的問題。本文開頭,我引用了他說過很多次的壹段話。“學古人,不學我,學我練字的精神和方法”。不良作風,尤其是違背傳統,鼓勵“瘋狂”、“怪異”、“肆意創新”、“自由”的醜惡現象,總是嘲笑它、唾罵它、痛恨它,有時他的批評言辭還相當激烈。他甚至不止壹次在新聞媒體上高呼:“中國的書法正處於中國歷史的最低點。”他說話的時候完全不顧場合,毫無顧忌。他為中國書法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和他教過的數萬名學生。他堅守著傳統書法的土地,為了它的純真與典雅,為了它的振興與輝煌。對於當下眼花繚亂的書法“炒作”,他如虎添翼,潔身自好,保持孤獨,遠離塵世。他堅信,中國書法的春天壹定會回來。此外,張榮慶先生,雖然我沒有拜他為師,但他“以史為鑒”的精神壹次又壹次地激勵著我。他比我大七歲。他在大學裏學習建築學。建築讓他有了壹絲不茍的精神。我學的是水工建築。況且我從五歲開始學書法就養成了認真細致的精神,但是家裏窮,沒錢買筆和紙。在我五歲到八歲的三年在校期間,我能夠以石頭為筆,以泥土為紙,書寫和識別2000多個漢字。我從小學壹直讀到大學。它壹直激勵著我“學妳所學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在讀書方面,我和他有許多共同之處。1984年到中國書法協會後,成為壹名職業書法家,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理論和技法。雖然他自稱“半路出家”,但他對書籍的熱愛壹直是我學習的榜樣。近距離觀看他的展覽真的讓我震驚,也讓我開心。參觀他的書法展,他的“入古”精神讓我著迷。他是壹位不折不扣的傳統書法家,提倡“二王”。他曾說:“它與每個人都走過的路和他們代代相傳的豐富典雅的經典著作息息相關,給了無數後世學者無限的啟迪,成為人們追求完美的源泉。尤其是《二王》書風,是學習者需要反復琢磨的取之不盡的寶藏。”他的書法講究用筆。從中國書法史來看,在東晉“二王”時代,書法五種風格都有,篆、公章、擦、線、草的形制趨於穩定。此後再無新的書法風格。由“二王”熔鑄而成的古代用筆方法,得到了空前的改進。此後,有識之士竭力追求和保存古法,代代相傳,從而保證了中國書法藝術這壹古老國寶的健康延續,這是非常幸運的。細看張榮慶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用筆起止為利為純,筆法輕松流暢,沒有做作的習慣,有壹種天然的趣味。字體結構細膩簡約,構圖疏密有致,虛實相交,耐人尋味。形成了清幽淡雅的風格。至少在他的文字和作品中,我能看到當今書壇少有安靜自然的書法家。如果真的有壹批像他和田英章先生壹樣的書法家,他們可以沈下心來,下大力氣,走正道,不幻想,耐心地坐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冷板凳,學習書法,壹步壹步往上爬。不斷完善和創新,中國書法藝術的春天壹定會到來。本文開篇就著重提出,有人說中國書法界真的到了“自由書寫”的時代,自由書寫並不是壞事。但是,如果拿今天很多自稱書法家的“傑作”和那些傳世的作品對比,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少了很多東西。古人的自由書寫特別註重書法法度的準確和完整,是意願和匠心的完美結合,所以經得起推敲。雖然我在這裏讀了50多年,貼了50多年,但每次拿起來還是愛不釋手。現在很多人的“自由”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書法法度的嚴謹,缺乏深厚的學問和書法功底的支撐,經不起推敲。越看越沒意思,看了壹次就不想再看了。因為細看會發現,他的書法技巧不成熟,法度掌握缺乏實踐,文化底蘊薄弱。如果這種現象不引起書法界領導的重視,危害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新“書法家”在書法學習上只會是中學生和小學生!今天我們進入高等教育的書法專業,本來是壹件很大的好事,應該說這也是壹個前所未有的創舉。但是我看這些專業畢業的本科、碩士、博士都是學書法的,也有少數博士後的作品名不副實。有壹部分只是學習書法的中學生和小學生。
為什麽會這樣?我們為什麽不仔細考慮壹下?原因在哪裏?由學生,我們自然會想到老師。如果在這些大學擔任書法專業教授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能選壹批像田英章、張榮慶這樣的書法家當老師,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除了學生自身的素質和天賦,學習書法的決定性因素還在於老師的指導。“打鐵還需自身硬”,自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壹個好的老師會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書法藝術的培養,逐漸成長為中國書圈的中間力量。
我有壹個大學校友,現在是某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他連真正意義上的楷書都不會寫。他能教好書法專業嗎?那不是天方夜譚嗎?所以開設書法專業是好事,但真正辦好書法專業並不容易。為什麽這些高校的領導不招壹批有真才實學的書法家到全國高校任教呢?不合格的老師培養不出合格的學生。這種說法自然是合理的。我多麽希望我們的書法專業越辦越好,為即將到來的中國書法的春天,培養更多有真才實學的書法家,傳承民族文化瑰寶。中國書法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地位如何?什麽是書法?回答這兩個問題很難,但也不難。兩位藝術家曾經說過,壹位是30年代的宗白華先生:“中國書法是壹門藝術,可以表現個性,創造意境。像其他藝術壹樣,它具有接近音樂、舞蹈和建築的物體之美。中國音樂教育衰落,建築單調,書法成為表達每個時代精神的中心藝術。”另壹位是法國學者熊秉明先生。80年代回北京講學時說:“書法是中國藝術核心的核心。”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在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國的文字發展史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發展的寫照,中國的書法是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的特殊的書寫藝術規律。遵循這些規律創作出來的書法藝術作品稱為書法藝術,中國的書法是舉世矚目的獨特藝術。也叫國寶國粹。書法家要時刻樹立並牢記壹種意識,就是精致意識。他們絕不能忽視傳統法律的“自由”。他們應該沈住氣,耐得住寂寞,老老實實在傳承中發展提高,為中國書法的早日到來添上壹磚壹瓦。我堅信,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書法藝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在這條路上爬,雖然路很長,可能需要幾代人,幾十代人的努力,但畢竟是壹條康莊大道,壹條藝術之路。中國書法壹定會走出“最低谷期”,書法的春天壹定會回來。——錢水清,中國炎黃書法藝術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