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信息
地址:銅川市印臺區東南15公裏山頂。
門票:沒有門票。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交通:建議坐火車到Xi安,然後在對面的“Xi安汽車站”坐長途汽車到銅川。每天6:00-20:30,每15分鐘,走“西通高速”,1.5小時左右到達。票價23.5元。也可以打車去銅川,200-300元左右。
到達銅川後,乘車前往印臺區(老城區)陳露鎮,約30公裏。當地交通不發達,沒有“線”的概念。上車前壹定要看清楚公交車的目的地。
聯系電話:0919-3185751?3185750(銅川市文物旅遊局)
投訴電話:0919-3185751
景區官網:無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鎮上有衛生院;銅川市內有銀行、醫院、加油站。
住宿:吃住最好在“陶家樂”(類似“農家樂”,當地人以制陶為生,不種地,故稱“陶家樂”),鎮上有十幾個。也可以住當地人家裏,都是窯洞。這地方寬敞又有趣。別忘了吃當地最有特色的“魚子”。參考價格30元左右壹天。
陳爐古鎮方位圖
景點相關信息
陳爐是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交界處的壹個地方小鎮,也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民窯——耀州窯的繼承者。老爐的窯火從點燃到現在已經燃燒了1400多年,創造了壹次燒制陶瓷的最長記錄。時至今日,陳魯的陶工們仍在用最原始的、代代相傳的工藝制作著“小玩意”,堪稱考察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活標本。?
據考證,陳露早在唐代就已如火如荼。宋元以後,成為唯壹繼續生產耀州窯的窯。千百年來,民窯如雨後春筍,制瓷業蓬勃發展,傳統制瓷技藝代代相傳。老化爐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的奇觀。有人甚至稱陳露為“東方古陶瓷生產的活化石”。
壹個洞穴城鎮?
從“煤都”銅川市東南部的川口“涵口”乘車爬坡,向東南方向步行約45分鐘,再閃過壹個山口,就到了鎮上的陳路。?
陳露是方圓數十英裏黃土地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群山環繞,山巒起伏,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窯洞和窯洞。紅磚窯洞,在夕陽的映襯下,像紅色的堡壘,襯著雪白的墻壁和褐色的土地,像壹幅凝重的油畫。
這裏的人們大多延續著祖先的“窯洞”生活方式,正如《詩經》中所描述的——“陶蓋陶穴”。其實早在六七千年前,在離這裏不遠的半坡,猿人就已經開始了這種陶窯生活。今天,妳仍然可以在半坡猿人遺址找到中國最古老的六個陶窯。?
站在幾百米長的陳路大街上,妳可以看到整個城鎮。建在斜坡上的窯洞散落著大小不壹、風格各異的煙囪和瓷窯。陳露也因這種“陶爐展示”景觀而得名。?
走在彎彎曲曲的巷道裏,更像是走過歷史只是參觀。道路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看似無路可走,但《另壹個村莊亮了》繞過壹戶人家的院墻,寬闊的街巷又出現了。有時候看壹條路,不小心碰到人家院子。妳沖過去道歉,質問,看到的卻是壹張張了然於胸的笑臉。?
走多了就知道了。走下壹條路,往上走,通向山頂的人;下去,到溝底的陶工院子。但無論妳走到哪裏,迎接妳的永遠是那純真的微笑和簡單的問候。壹說“來了”,就直接邀請妳去他的窯子參觀,泡茶遞水,忙得不亦樂乎。完全沒有城市人的警惕性和陌生感。?
站在陶工的院子裏,人們經常踩在他們的屋頂上。隔壁鄰居的壹舉壹動都能讓妳壹目了然。陳露最有趣的是,妳經常可以看到下面人的媳婦和屋頂上的人聊天。
古代手工陶器?
古鎮人世代制瓷。幾乎人人都是做瓷器的民間藝人,家家都是瓷器世家。直到現在,這裏還在使用古老的制瓷工藝。隨便走進壹戶人家,正忙著畫毛坯的陶工很可能用的是祖輩傳下來的工藝和技術,可能還是他爺爺的陶車。唯壹不同的是現在手動窯車改成了電動。?
舊爐最缺的是水,最缺的是制瓷的坩堝土。幾千年來,世世代代都在這片土地上乞討為生。壹問就問千年。灼熱的窯火,照亮了千百年來的舊爐歷史。?
陳路鎮位於陜北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從地質學上講,屬於沈積巖帶,這裏有大量的瓷土原料和釉料原料,還有大量的煤、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從觀察壹些陶土坩堝的堆積斷層來看,陶土坩堝的厚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有的是壹座陶土坩堝山,原料儲量很大。豐富的資源為郴州瓷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制陶工人從山上把坩堝石拿回來,打碎,過篩,做成泥,擦幹凈,放在旋轉的轉盤上,隨意拉成各種器皿的雛形。過壹會兒,各種家居用品的鍋、壇、瓶、罐的毛坯就會出現在眼前。?
剛走進壹間房子,門旁邊,壹定是火炕。火炕的壹頭連著洞裏唯壹的窗戶,另壹頭連著爐子。房間裏擺放著簡單的家具。很多人家的窯就在入口旁邊。地方寬敞,幹脆把窯建在大門外的空地上。事實上,陳露壹家的生活方式與早期陶工的工作密不可分。早期的制瓷作坊基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大多數制陶工人都以窯為中心。在“爐山不眠”的年代,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制瓷和燒瓷,他們吃住都在窯邊上搭建的毛坯房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陳露人的居住形態。?
與景德鎮的行業精細化不同,在陳露,家家都是獨立的手工作坊。所以陶工必須是十項全能,從第壹道工序的原料加工到成品出窯燒制,每壹道工序他都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陳化爐的陶工壹般分為三種。?
壹類是專門做碗的,當地叫碗窯。最典型的是關中常見的“耀州老碗”或“海碗”。最大的“耀州大老碗”直徑25厘米,可盛2.5升水。民間常用的盛面或招待客人的碗都比這個小。現在在陜西地區,無論是賣羊肉泡饃、水盆羊肉、葫蘆頭等小吃的飯館,還是農家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都是小碗。那壹幕真的讓新人大吃壹驚!壹類是專門制作大缸、大鍋、大罐的,當地稱之為甕窯,以家用為主。還有壹種特殊的茶壺、花瓶、碗等雜器,也叫黑窯。在這三條線中,做黑窯是最難的,技術要求最高。在陳魯,這三條線互不幹擾,世代相傳,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三線不亂”。?
瓷器做好之後,被富平的壹個“毛販子”買走了。“假”的人去陳露買瓷器,誰買了瓷器就吃住在裏面。選好瓷器,雇專門的腳手用騾子馱出山,運到耀縣,再轉運到外地。按照老規矩,那時候擡走瓷器的不用付錢,年底壹起結賬。如果陶工平時沒錢制瓷,“送貨員”會給他三五百塊錢,年底壹起結算。買賣雙方完全靠信譽,根本不需要簽什麽合同。
“不能倒在墻上”?
窯泥是陳年爐中最珍貴的東西,廢棄的陶器工具最為豐富。當地人就地取材,用那些廢棄的匣缽建窯、砌墻、鋪路、加固護坡。於是在窯、院、路之間豎起了壹系列的“鍋墻”。到處都可以看到壹條小路,鋪著壹頁頁垂直插在地上的“sagger”碎片。?
匣缽其實是瓷胎的壹種,曾經是陶瓷燒制技術的壹大革新。它的出現使瓷器在燒制中的釉面避免了直接受到煙塵的影響,從而提高了瓷器的質量。匣缽最早出現在唐代,壹直沿用至今。
Sagger使用到壹定程度壹定要更新,否則會因為體脆而掉下來。因此,被取代的匣缽因其硬度大、重量輕而成為陳露人眼中的珍品。
陳露位於山坡上,三面環山,平地不多,交通不便。再加上巖石體質,也增加了造穴難度。於是,當地人把泥土過篩、淘洗後剩下的粗料脫下來做成磚,再煆燒成類似耐火磚的紅磚,用來箍窯、蓋房子,既耐用又實惠。但紅磚窯洞抗壓能力有限,上面的居民無法修復院墻。這時,廢棄的匣缽、骨灰盒、易拉罐成了墻體的最佳材料。於是,晨露家家戶戶都有了這面紅黃相間的罐墻。玲瓏人,拉著白灰,厚厚地抹了壹層白,在明媚的晴天裏,白得耀眼,鮮艷。夕陽西下,放眼望去,坡上的紅白醒目,引人註目,整個老竈的三個坡就是壹幅溫暖的油畫。?
此外,家家戶戶的煙囪也是就地取材,或用粗瓷管,或用底部有孔的水缸,或幹脆用鏤空花瓶。最糟糕的是,它也是由燒制後丟棄的匣缽制成。
青瓷國寶“回流罐”的傳說?
陳露作為北方民用瓷器的主要產地,生產的多為日用瓷器,生活所需的杯、盤、碗、燈幾乎應有盡有。只有少部分私人制瓷作坊在仿制壹些工藝要求高的仿古瓷和工藝瓷。在制瓷車間,老陶藝家李向我們展示他家多年來仿制的精美窯具。老李以前在耀州窯博物館工作,專門做瓷器的仿古復制。1998退休後開了自己的瓷器作坊,專門做瓷器的復制。按照陳露的說法,老李家應該是黑窯工。在洞穴裏,壹件“巧如金範”、“比玉更精”的耀州青瓷著實讓我們大飽眼福。?
壹個裏面有水龍頭的青瓷玻璃杯,有壹個響亮的名字“公平杯”。據說可以測試壹個人是否對飲料上癮。原來,這個酒杯的玄機在於,杯子裏有壹條黑漆漆的龍洞。倒酒的時候,只要不超過這個孔的水平線,就是壹杯酒。如果貪食者把酒倒在這條線上,酒就會從杯底漏出,壹滴不剩,以示懲罰,故名“公平杯”。
毛坯房裏,幾名女工正在鍋體上雕刻圖案。貨架上,整齊劃壹地擺放著成品“回流罐”的半成品。關於“回流罐”的發現,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傳說。1968陜西彬縣城關鎮壹農民意外挖出壹個瓷罐。1982年,他的親戚高回鄉探親時,看到了這只花紋精美的仿古瓷壺。他覺得很有淵源,就送到了陜西省博物館。後來經過專家鑒定,確認是北宋的成品,根據壺身所繪罕見的鳳凰紋,確定是貢品。這件宋代雕花青瓷澆壺至今是耀州青瓷的唯壹壹件。至於它是如何在民間遊蕩並被埋在地下的,至今仍是壹個未解之謎,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奧秘。?
澆壺高19厘米,腹徑14.3厘米,底徑7.5厘米。通體施橄欖藍色釉,釉下刻有裝飾效果強烈的雕刻花紋。鍋蓋、吊梁和鍋體連為壹體。吊梁形似臥鳳,展翅飛翔。令人驚嘆的是壺流(壺嘴),形似壹只側躺的母獅,四肢著地,頭向後仰,獅嘴張開。巧妙的用作壺嘴的出水口,構思十分巧妙。有趣的是,母獅肚子下面有壹只幼獅,正在吮吸母乳。母子獅的表情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這件國寶不僅造型獨特,裝飾華麗細致,而且獨特誘人之處在於其內部結構復雜,設計巧妙出人意料。?
回流壺底部有壹個梅花形的孔。需要往壺裏倒水的時候,把壺倒過來,從壺底的梅花孔倒水,直到壺嘴流出,就表示滿了。最奇怪的是,當鍋裏裝滿水,身體要來的時候,水根本不會流出來。喝水的時候,只要輕輕傾斜壺嘴,水就會從壺嘴流出來。其實回流鍋的秘密就在於鍋裏有壹根長長的註水管。只要壺中水的高度不超過它,水就不會從梅花孔流出。所以雖然回流罐底部有個洞,但是可以不漏水。?
回流罐是造型、藝術、工藝上的壹流珍品,成為耀州窯出土古瓷的代表性物件。90年代,銅川地區有作坊仿制澆壺。
獨特的窯神神崇拜?
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爺爺。唐黃明在曲藝中受尊崇,魯班在木匠鋪裏受崇拜,孔子在文人中受崇拜。工匠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吃飯穿衣開始工作的時候給他們工作的創始人。?
燒爐的人也向他們的窯神獻祭。有意思的是,不僅有壹個窯神,還有三個窯神。據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窯廟記》:“窯廟照崇禎”,廟中祭祀的窯神分別稱為“炎帝、老君、雷公”。
至於為什麽會有三個窯神,很少有人說得清。據當地的老波特說,陳露人寧願相信上帝也不願意相信它。只要能保佑我們窯子興旺,出好瓷,所有陳路人都會對其頂禮膜拜。陳露人對神靈的崇拜,其實就是對神靈的崇拜。這也是為什麽陳露在歷史上曾經遍布古寺和眾多寺廟的原因。
還有用鐵鏈拴窯神的習俗。?
據說陳路曾有壹座窯址,是舜帝用過的。因為舜帝曾經教人們制作陶器,並給陶工壹份吃飯的工作,當地人把舜帝視為窯神。與國內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被人稱為“爺”的神被當地人用鏈子鎖起來。據說這個的爺爺脾氣不好,陳窯的人都怕他跑了。此外,舜帝勛爵是個皇帝。如果他被綁了,諸神也會被綁,他們會互相幫助,保證窯子的繁榮。?
根據陳露的民間傳說,正月二十是窯神的生日。當時為了討好窯神和其他神,各社都會殺豬宰羊,供奉豐厚的祭品,讓這些“人”吃飽喝足,安身立命,保佑窯業興旺。?
此外,陳露的東三會、西八會等社團也在大街小巷舉行各種社火表演,招待神仙,讓窯神們開開心心地過生日。這壹天是陳露的重要節日,各俱樂部準備的旱船、核心、秧歌等節目紅紅火火,既娛神又娛人。?
瓷器王國——陳露的前世今生?
作為耀州窯的制造基地,陳爐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陳露的制瓷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唐朝。當時已經有了“火室之焰”的記載。?
元代後期,陳露窯的燒制規模和制瓷水平已經趕上並超過了同時期的耀州窯黃寶窯,耀州窯的生產中心也逐漸向陳露壹帶轉移。此後,陳露窯逐漸發展成為黃堡耀州窯的傳承和替代,進而成為元明清時期陜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瓷窯和瓷器生產基地。產品暢銷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山西等省市。?
經考古人員確認,陳爐耀州古窯共分為14個陶瓷燒制區,以陳露鎮為中心,東西長約3公裏,南北寬約2公裏,呈帶狀分布。?
在人們的印象中,西北只有耀州窯,只有陳露鎮還在火著。
耀州名瓷?
耀州窯是宋代著名的北方瓷窯之壹。以陜西省銅川市黃堡鎮為中心,包括周邊的陳露鎮、裏底坡、上店、玉華宮、耀縣等窯址。因為銅川以前叫潼關,宋代屬耀州,所以這個窯系被後人統稱為耀州窯。?
耀州窯始建於唐代潼關縣黃堡鎮(今銅川郊區)。早期瓷器種類繁多,經過多次探索,唐中後期青瓷制品增多。進入五代北宋,成為國內窯中的名瓷,成為中國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是耀州窯的鼎盛時期。窯在制瓷技術上有很大的創新和創造。燒制出來的青瓷,造型精致細膩,釉色“溫潤如玉”。還配有銳利、灑脫的雕花,以及豐富、多樣、生動的花紋。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產品,在晶瑩的綠釉下,呈現出壹幅多層次多色調的美麗畫卷,清新淡雅中透露出壹種自由奔放的藝術風格。由於質地和紋飾的精美,耀州瓷成為壹年四季宮廷貢品。?
耀州瓷的釉色有藍釉、姜釉、黑釉、醬釉、茶粉釉、青花雙色釉、香黃釉、黑釉青花、白黑花、銹花、紅綠彩瓷等。器主要是碗、盤、壺、罐、瓶、盒、燈、竈等日用品,還有壹些陳設、器皿、瓷雕等。器形多變,裝飾手法多樣,壹絕。?
宋代耀州窯嫻熟而獨特的雕版印刷技術,影響了陜西耀州乃至全國的壹批窯的制瓷工藝,使其成為與定窯、汝窯、官窯、鈞窯、哥窯齊名、自成體系的北方名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