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世紀的教堂建築特點和中國建築特點

中世紀的教堂建築特點和中國建築特點

西方建築大多貫徹體現著西方文化的理性抗爭、個體意識和宗教狂熱等內涵。從古希臘的柱式到羅馬的拱券,從哥特式的冷峻到巴洛克式的靚麗,都呈現出壹種批判繼承關系,這種關系也是西方文化更叠的模式特征。

以哥特式建築而論,比如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它的出現顯然充斥著中世紀的宗教狂熱,高聳入雲的塔頂刺破蒼穹,窗戶玻璃的光影變幻讓室內環境撲朔迷離,這種對宗教虔誠的執著理念,也是它所從屬文化的理性精神的表現。哥特建築的結構邏輯和構造原則展現出對意誌力的不斷探索,狂熱的宗教美學和理性的藝術風格統壹於整體建築中,充分展現出自我獨立意識,是當時城市文明的象征和自我意識的吶喊。

科隆大教堂

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特征來自於自身文化屬性,強調群體意識,建築文化和藝術形式都自成壹脈,獨領風騷。中國古代推崇“天人合壹”思想,因此十分重視建築的風水學說,這點在壹些園林建築上有著充分的體現,“雖為人作,宛若天開”,強調因地制宜,妥善選擇位置,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和融合。

蘇州園林

社會環境上,受周禮之制影響,等級結構森嚴,自然也會影響到建築藝術,不僅各級公家建築在諸多方面有著嚴格規定,按照等級區分不同制式,連民用建築格局也有著長幼尊卑順序,強調倫理附屬關系。

傳統四合院設計圖

例如北京故宮,講究中軸對稱,縱深布局,三朝五門,前朝後寢,象征了九五之尊、皇權至上的思想。又比如四合院,同樣具有嚴格的軸線對稱的格局,軸線上的後院正屋為長輩起居處,兩側廂房是晚輩住所,前院為下人住房和客房,極致強調尊卑順序,帶有強烈的封建倫理色彩。不難看出,這些特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

中西建築美學藝術的差異

西方建築的美學典型代表是古希臘的神廟和中世紀的教堂,西方人將建築美學比喻成凝固的音樂,這主要由於建築多以石制為主,建築作為藝術類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是現實中物質性的存在又是精神中意識性的延續。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曾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古希臘建築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人體作為尺度感,通過柱子與人的身高比例可以看出,多立克式和奧爾尼式就代表著男人和女人。高聳的石柱支撐厚重的大跨度屋頂,形成豐富發達的內部空間,又象征著對力量的崇拜,賦予壹種向上和四周擴張的氣勢,突出柱式變化,強調個體的表現,與周邊自然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

雅典神廟遺址

中世紀的歐洲進入宗教統治的時代,哥特式教堂高聳的構圖和充滿幾何感鏤空的雕飾,表現出宗教的神秘感,周邊的花園草坪也註重人工修飾,將植物剪裁成規則的幾何圖形,有序整齊的排列,體現建築是位於自然之上的。從當今保留下來的西方建築遺址來看,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早已紮根於他們的內心,這也充分證明了他們對建築藝術的不斷追求與鐘愛。

充滿幾何感的迷宮花園

中國建築與高度繁榮的世俗文化緊密相連,強調“經世致用”,幾乎延續了相當壹致的美學風格,主要以木質構架為主要結構方式,講究左右對稱性,在視覺及空間藝術上,以風水布局寓意天人合壹,封閉的庭院都呈現出單體建築的協調換取整體環境的和諧統壹,不追求單座建築的突兀獨立,註重虛實結合的群體空間布局,多組建築圍繞壹個中心空間構成,層層深入,重視建築組群平面展開的有機配合和襯托。

北京故宮

建築的布局壹般遵循壹條中軸線,沿著中軸線逐漸展開,強調主次分明,平衡對稱,同時在整個規劃上還講究五行風水學說布局,陰陽家認為:上方、前方、奇數、正數屬“陽”,而下方、後方、偶數、負數屬“陰”,所以作為皇宮的紫禁城就被劃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以乾清門為界,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

  • 上一篇:銀監會嚴豐:五方面助力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 下一篇:雨絲織錦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