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幸,法國的少爺貴族們簡直把壹場本屬於法國的大勝仗變成了慘敗,甚至扭轉了兩國的國運。
1465438+2005年8月,英國國王亨利五世率領以長弓兵為主的壹萬多軍隊在諾曼底登陸,希望復制愛德華三世的輝煌。
然而,這場運動壹開始就不順利。9月,英軍在哈夫洛圍城戰中遭遇慘敗。雖然最終攻占了這座城市,但也損失了4000人的兵力,兵力幾乎減少了壹半。更令人沮喪的是,英國士兵不是倒在敵人的武器下,而是因為瘧疾。瘧疾這種傳染病壹直威脅著軍隊,直到二十世紀,它甚至能影響戰爭的勝負。可以說,在很多情況下,對軍隊威脅最大的不是敵軍,而是小蚊子(瘧疾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
在如此嚴重的減員之下,亨利五世放棄了對身後勝利的任何希望,不得不灰溜溜的帶領剩下的5000名長弓兵和900名騎兵,打算撤退回英格蘭。戰前,他向貴族們吹噓進攻法國會是什麽樣子。如果他只是回家,妳可以想象中國那些野心勃勃的貴族會對他做什麽。估計亨利五世的國王之路就要走到盡頭了。
在法國,精神病國王的病時斷時續,這幾天他碰巧很清醒。他向全國發出了放下壹切紛爭,* * *抗外辱的號召,發誓要讓入侵的英國酋長國回來。國王發話了,目前沒有哪個貴族會公開說不參戰,他響應了國王的號召。
此時,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又猶豫了。因為英國人並不像他們吹噓的那樣橫掃壹切,圍攻壹座城市會造成重大傷亡。雖然不是戰損而是因病,勃艮第公爵心裏有個大大的問號。英國人能做到嗎?最後,無畏的約翰打算等等看。雖然他同意他的下屬參加國王的召喚,但他沒有參加,他的兒子被禁止加入法國陣營。他的想法是:如果英軍再打敗仗,秘盟就不管了;如果英國人能扭轉局面,再跟進也不遲。
奧爾良人想通過攻擊英國人獲得正義的制高點,從而獲得更多法國人的支持,壓倒勃艮第人。因此,奧爾良非常重視國王的號召,派出了三位公爵。不過,這三個頭銜雖然高,但都是受祖輩影響,幾乎沒有從軍經歷。為首的是24歲的奧爾良公爵查爾斯,他的軍事經驗完全來自貴族間的騎士競賽。他父親被勃艮第公爵暗殺,和勃艮第派有深仇大恨就好,不可能合作。
皇族派出三位大臣組成司令部,分別是皇族首腦、大統領和弩兵司令。這三位經驗豐富的大臣制定了非常詳細的作戰計劃,基本延續了查理五世時期大元帥杜蓋斯克林的“費邊戰術”思想,用饑餓折磨英國人,最終以謹慎的作戰方式徹底擊敗對手。
最先與英國人打交道的是三位老大臣和他們不到8000人的軍隊。這支軍隊對亨利五世嚴刑拷打。法國的跟蹤和騷擾戰術非常成功。英國人不打不走。他們筋疲力盡,整個軍隊處於饑餓狀態。
隨著勃艮第、奧爾良和貴族紛紛帶兵奔赴戰場,法軍如滾雪球壹般,越來越多的大貴族老爺帶著手下來到這裏,希望分壹杯羹。其他很多中小貴族也湊了過來,希望壹戰成名,到24日,法軍人數已經飆升到2-3萬,而且還在不斷有更多的軍隊趕來。年輕氣盛的公爵們根本不服從老大臣的命令,吵著要指揮。看到這種情況,元帥說道:
親愛的弗格森爵士,不要勞動妳昂貴的身體。帶著妳的士兵到妳旁邊的後方,看看老部長是否能占領英國酋長國。
年輕的公爵們來這裏就是為了搶功勛摘桃子。看到他們的兵力比敵人高三倍,而敵人還又累又餓,采取現有的騷擾戰術實在是太猥瑣了,簡直侮辱了法蘭西騎士的名聲。他們心裏想:這場仗誰打誰就贏了,打下去就是大貢獻!不能聽這個老東西的,打這壹仗吧!公爵太大了,以至於被壓死了。無奈之下,三位老大臣只好同意了公爵的安排。
於是,這樣壹支雜亂無章、龐大臃腫的軍隊,在缺乏經驗、傲慢自大的年輕指揮官帶領下,走向了戰場。
25日淩晨,年輕的法國貴族們起床,像往常壹樣用酒提神,對著英國人的“大麥湯”(啤酒)大笑,向熟悉的貴族們問好,如果是敵人就互相翻白眼,然後在侍從的幫助下盛裝上馬。這群紳士看起來不像是來打仗的,倒像是來打獵或郊遊的。
英國方面,亨利五世幾乎陷入絕境。至少是他們三倍的法國軍隊切斷了他們回家的路。部隊飽受傷病和饑餓的折磨。英軍四天沒有正常的食物供應,由於缺乏掩護,士兵們昨晚不得不淋濕。這些英國士兵濕漉漉的,餓著肚子,疲憊不堪,饑寒交迫,士氣極其低落。面對這樣的英軍,如果法軍再耐心壹點,圍困兩三天,他們自己也會崩潰的。
亨利五世試圖與法國人談判,但遭到拒絕。驕傲的法國貴族說:我們要砍掉這些英國農民的食指和中指,讓他們永遠不能用弓!亨利五世也是壹個狠毒的人。他下定決心:如果她有壹個卵子,回去就要面臨貴族無休止的反抗,整天提心吊膽還不如去死;豁出去了,我要和法國人壹起戰鬥,絕不讓法國人羞辱我!
戰前,亨利五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講話:“今天誰和我壹起流血,誰就是我的兄弟!不管他出身如何卑微,今天的洗禮會讓他成為真正的貴族!讓我們以信仰為鎧甲,把生死托付給上天。聖母和聖喬治將與我們同在!天意指引英格蘭!”
整個英國軍隊都成了哀悼的士兵。想活著回家見到親人,大家都要努力!
英國和法國軍隊相距約1000碼,他們排列在壹片麥田裏。法軍分三路,重騎兵(左1600,右800)在壹線兩翼,重步兵在中間下馬。二線是3000到5000重步兵。將近5000名弓弩手和幾門大炮部署在這兩條線之間。三線是領主留下的近萬下馬騎兵。英軍面向北線列隊,兩翼是長弓手,中間是下馬的重步兵。英軍的兩翼與兩邊的樹林相連。
自從愛德華三世發明了防禦性反擊陣型,英國就壹直在等待敵人先發制人。法國人知道英國長弓厲害,打死也不先攻。於是兩軍陷入了大眼瞪小眼的奇怪狀態:
這樣的循環不知有多少回合,四個小時過去了,終於饑腸轆轆的英軍先動了。媽的,不動不行。我已經三天沒吃壹頓像樣的飯了,我已經餓了。我站得越久,就越餓。如果我餓了,我就開不了弓。他們推進到離敵人250碼到300碼的距離,幾乎在長弓的有效射程之內。他們停下來,長弓手把準備好的尖木樁插進地裏,在陣地前排出了密集的柵欄。固定木樁後,英國長弓手開始向法國陣地發射密集的箭。
法軍不能再動了,不能站在壹個地方當靶子!第壹線的兩翼重騎兵發起了沖鋒。根據作戰計劃,他們應該從兩面夾擊英軍。但實際上英軍的兩翼是樹林,不可能進攻。最好的方案是繞過樹林,從後方攻擊英軍。但是頭腦發熱的指揮官卻不管那麽多。該死的英國人就在前面,壹次沖鋒就能粉碎壹切!但是在松軟的麥田裏,包括人和馬在內的重騎兵,壹身盔甲都很重,馬蹄深陷在松軟的地裏,跑起來非常吃力。有人連人帶馬倒下,有人被箭射中。不過現在法國重騎兵已經采用了防護性能更好的板甲,和克雷西戰役時直接成排收割不壹樣。
十五世紀,全身鎧甲等到最後跑到對方的位置,才發現,天啊,地上有壹排排削尖的木樁。右翼的副指揮官威廉爵士率先與馬躍壹起試圖越過圍欄。如果他在沒有盔甲的堅硬地面上,他可能仍然能夠做到這壹點。但現在他全身重甲,體重增加了幾十斤。地面很軟,所以馬根本跳不起來。不幸的是,他的坐騎剛好撞上了壹根木樁,於是他從馬鞍上壹頭紮進了泥裏,在恢復知覺之前就被英國人殺死了。其余騎士看到指揮官死了,大概都跳不過去了。不要死,轉身就跑!右翼的沖鋒虎頭蛇尾,左翼的情況也差不多。
結果法國騎兵掉頭撤退。嚴格來說,他們不是撤退,而是亂竄,沖向正在行軍的主力重步兵的隊形。"這些膽小的倫巴第人和加斯科尼人!"裏士滿伯爵的旗手事後憤怒地回憶道,“他們把整個戰鬥都搞砸了!”大多數歷史學家也同意這壹觀點。第壹波騎兵的隨機沖鋒是輸掉整場戰鬥的關鍵。現在他們控制不了受傷後到處亂跑的坐騎,在自己的隊伍裏四處奔波。事實證明,那些插在地裏的削尖的木樁在這場戰鬥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亨利五世是史料記載的歐洲第壹個使用拒馬的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現代歷史學家認為,亨利很可能是從更早的金庫爾戰役前指揮法軍的法國元帥的軍事著作中了解到拒馬及其用法的,拒馬在奧斯曼帝國是壹種常見的戰場工具。
法軍二線的重步兵團壹邊躲避擊中己方騎兵的炮彈,壹邊互相推擠。由於戰場兩側都是樹林,中間的寬度有限,而且法軍士兵多,只能采取異常密集的隊形。面對己方騎兵的沖擊,根本無法躲閃。這種碰撞造成的效果就像多米諾骨牌壹樣,法國人倒下了很多。亨利五世見勢不妙,命令英軍長弓手壓上去繼續射箭,這讓法軍更加迷惑。雖然他們穿的板甲比以前的鏈甲好很多,但是長弓手距離很近(50碼),殺傷力很強,法軍還是傷亡很大。
最後雙方開始肉搏。英國沿襲了克雷斯之戰的傳統,用壹個拿著重劍的下馬騎士罩住了長弓箭手。劍砍在敵人穿的板甲上,狀態是響的,但是如果沒有砍到盔甲的接縫或者接縫,就很難砍進去造成什麽傷害。法國騎士多使用戟。雖然尺寸比馬上用的略短,但他們還是發現數組太密了,沒有足夠的空間揮舞。這個東西不會開,對於穿鐵罐壹樣重甲的敵人殺傷力有限。戰場是壹片麥田。被這麽多人踩踏後,腳變得泥濘不堪,穿上重甲更容易滑倒。如果有人從遠處看戰場,壹群鐵罐會壹邊摔跤壹邊用手互砸。大家的盔甲都不錯,武器也不算太得心應手。如果長期被砸,不會死。只有少數強大的人使用錘子和斧頭等重型武器才能造成相當大的傷亡。
在這場混亂的鬥爭中,英軍最初受到敵人數量的壓制,遭受了壹定的損失。損失最大的是約克公爵,他的頭盔被鐵錘等重型武器砸扁,頭骨粉碎。亨利五世本人也幾乎遭受了同樣的命運。他身邊的18名隨從全部死亡,有人用鐵錘使勁砸他的頭。幸運的是,他沒有撞得太重,但他只是撞上了星星,可能是有點輕微的腦震蕩。亨利五世在如此混亂的戰爭中戴著王冠,大概是為了重整自己為數不多的士氣,但這也讓他成為了所有法國人的靶子。
這時,英國長弓手扔掉弓箭,抓起手邊的各種武器,包括匕首、彎刀、手斧,參與肉搏戰。這些輕型裝備在當下是極為有效的,而且沒有裝甲的拖累,不會陷在泥裏。他們輕而易舉地把重騎士絆倒在地,然後從盔甲的縫隙中取出匕首,對方失去了戰鬥力。就這樣,法軍主力第壹次被打退了。
這些年輕的法國貴族很多都是第壹次上戰場。他們認為戰場應該遵循中世紀的傳統,或者像他們在錦標賽比賽中經常做的那樣,只要把手套交給對方,就應該以紳士風度接受投降,於是形勢壹對他們不利,他們就紛紛投降。比如阿拉貢公爵筋疲力盡的時候,他把面具舉起來,把手套遞給壹個看起來是同壹階級的騎士。但是,不管英國人才有多少,壹個英國士兵從斜刺中過來,公爵壹劍平死。估計他死前腦子裏最後的想法是:這些英國人怎麽壹點騎士精神都不講?
法軍第壹次撤退,步兵撞上第二陣,讓前面提到的混亂和悲劇重演。此時法國的第三陣依然完好無損,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戰局的發展。前兩個陣都被打敗了。我們該怎麽辦?第三陣大多是很多小貴族拼湊出來的。當他們第壹次看到真正的戰場時,都被眼前的殺戮嚇傻了。不知道是誰帶頭大喊,第三陣不戰而潰,逃命去了!
戰鬥終於結束了,幸存的英國人欣喜若狂,開始清理戰場。旗手拿出賬本,記錄下俘虜的姓名和階級,開始計算贖金的數額。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壹個信使飛馬前來報告:不好了,我軍營被搶了!法國的作戰計劃中沒有這樣的細節。歷史學家認為是當地壹些小領主自己發起的。他們帶領600多名當地農民洗劫了英軍營地,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其中有壹頂亨利的王冠和幾把裝飾華麗的劍。
但是這個信息給了亨利五世壹個錯覺:法國人太狡猾了,他們假裝直接進攻,把我們拖到這裏,然後派主力進攻營地!完了,我的命恐怕就要在這裏交了!無奈之下,他下達了殺死俘虜的命令!老子死在這裏,也要讓法國人陪葬!我們有5000多人,甚至壹人殺壹個都夠了!
所有的英國騎士都拒絕執行這個不光彩的任務——除了騎士精神,更多的是為了贖金。於是任務的執行者把它交給了200名長弓手。這些人都是英國農民,根本不知道那些花裏胡哨的貴族兵種。如果國王說殺了他們,就殺了他們!他們拿出防護匕首,從俘虜面具的縫隙裏拿出來,方便快捷,毫不留情。
法國貴族囚犯非常憤怒。這是什麽?慌忙用法語喊道:請不要動手!我的家人會出很多錢來贖回我!然而,這些開始工作的前英國農民更加尷尬。在英國,只有貴族懂法語,底層人民只懂英語。所以他們根本不明白這些法國人在說什麽,還在高效無情的執行著國王的命令。可憐這些全副武裝手無寸鐵的貴族,毫無反抗的機會,成為壹群農民兵的幽靈。
就像國王沒事就撕洋蔥打仗。他以為是要鍍金,沒想到發財了,被蠻族俘虜了。他伸出壹只手掌,很霸氣的說:放開我,五億就是妳的了。可是對方根本不懂中文,還以為是打自己嘴巴。他不僅沒有留人,還捅了他兩刀。
要知道,當時的法國貴族都是很講信用的,說壹個算壹個。後來英國人勒索贖金,就派了壹個伯爵回來送信。送完信後,伯爵自己回到了英軍,因為他認為他的家人沒有支付足夠的贖金,自己逃跑是不光彩的。這些曾經的英國農民千裏迢迢當兵只為錢,事後壹定痛心疾首:我曾經有過壹次登上人生巔峰的機會,卻沒有珍惜;如果我能聽懂法語,只要我拿刀做個手勢,我的余生和子孫後代就不用當農民了。而這些死去的法國貴族如果在泉下知道了,肯定會後悔的:如果今天知道,提前學兩句英語,就不會這麽糊裏糊塗的掛了!
當殺戮即將結束時,另壹個信使來了,說:營地壹切正常。只是暴徒搶劫。聽到這個消息,亨利五世迅速制止了劊子手。現在沒事了,不能再殺貴族了。這可是壹大筆贖金啊!
但在法國卻是壹場悲劇,損失壹萬多元,貴族比例驚人:* * 5千貴族,包括3個公爵,5個伯爵,90個男爵,作為俘虜被殺。又俘虜了1000名貴族,包括大元帥(1421年死於英格蘭)和奧爾良公爵,加上壹些小兵。英國傷亡不到200人,只有13貴族死亡!最高頭銜是約克公爵,愛德華三世的孫子,在戰鬥中陣亡的長弓手人數約為100人。
對於亨利五世來說,法國貴族簡直就是活雷鋒!來和我壹起唱:
亨利率領他的部隊來到法國,並包圍了這座城市;痢疾桿菌耍流氓,慘!遇到壹群法國人,送來幾千個俘虜。好吧!
就在戰前,亨利五世剛剛挫敗了約克公爵的弟弟劍橋伯爵理查德,制造了旨在推翻國王的“南安普頓陰謀”,並處死了幾名參與叛亂的貴族,勉強平定了國內局勢。如果不打這壹仗,亨利五世會損失四千人,壹無所有的回到英國,那些已經造反的英國貴族也不會跳上天!那樣的話,亨利五世的王位很可能就保不住了。更諷刺的是,要不是貴族老爺們亂搞,讓元帥帶隊,恐怕亨利五世永遠沒有機會回英格蘭了。
法國貴族不僅在亨利五世極度尷尬的情況下送來如此巨大的勝利,而且剛剛擺脫了亨利五世最想殺卻自己做不到的約克公爵。對他來說,這是壹場完美的戰鬥——只可惜他因為壹場殺俘恐慌而損失了壹大筆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