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陜西文化習俗

陜西文化習俗

陜西地方端午節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五月初五、重陽節、端陽節、五毒節、娃娃節、五月節、女兒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解釋。廣為流傳的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梁朝吳郡《續齊之和》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醫生、愛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棄世於汨羅江。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來紀念他。這個傳說在中國家喻戶曉,影響深遠,陜西也不例外。

陜西的端午節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充滿了古老的習俗,相當有趣。陜西人壹般從農歷四月初四到五月五日慶祝端午節。主要活動有送武都肚兜、七彩縷、香包、雄黃池等。、掛艾草、點雄黃酒、吃雞蛋、粽子、油餅、麻花、哨子面等等。但是沒有大型活動,比如賽龍舟。

武都都嘟,五彩縷,香囊,雄黃池

武都都嘟、五彩紙團和香包也是端午節的節日用品,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

五顏六色的線稱為“五色線”、“朱索”、“白索”,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物品。陜西習俗,端午節當天,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彩色絲線,據說可以辟邪,防止五毒相互靠近。這種五顏六色的絲線要到“六月六”才會被剪斷,扔到河裏被水沖走。陜西的傳說認為這與藥王孫思邈的事跡有關。把花線扔到河裏,就相當於把所有的疾病都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風俗通》曰:“五月五日,以彩帛縛臂,驅鬼兵,使人不疾。”顧名思義,“五彩縷”是由五種顏色的彩色線組成的。據說這種習俗在漢代就有,當時將白線染成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然後撚成彩色的縷縷。這大概和中國的五行觀念有關。五色代表東、西、北、南五個方向(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部黃土)。《續漢書》載:“夏至日,陰氣盛,我畏事。朱鎖蓮用桃花印裝飾門戶。所以五月五日,漢朝(漢朝)用朱鎖五色印作為門戶裝飾,以防邪氣。”。時至今日,刺繡壹般都用絲線,花色繁多,絢麗多彩,顏色也比較靈活,多則十幾種顏色,少則兩三種。用什麽顏色也很靈活,有的人手邊有什麽顏色就用什麽顏色。五月五日,大人小孩都會戴上五顏六色的彩帶,壹起來,比誰都好看,都有趣。當然,比較講究的人還是用五色線。

錢包也叫“香包”。端午節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有制作香包的習俗。在陜西,每逢年節,家家戶戶心靈手巧的婦女都要用五顏六色的鮮花和絲綢縫制各種各樣的荷包,裏面裝著草藥和中草藥,如雄黃、蒼術、藿香、丁香、白芷等。,並在節日那天給孩子們戴香包。這種香包叫“賑災包”,有時是孩子們的媽媽做的,有時是孩子們的奶奶做的,有時是孩子們的奶奶在節前送的。香囊的大小和形狀沒有規定,直徑只有半厘米。陜西關中的人稱之為杏核,通常串在五顏六色的小繩上。大的直徑十幾厘米,紅色,有彩色花邊。壹般掛在孩子胸前,陜西人稱之為缽盂。還有鳥,西瓜,柿子,辣椒等。品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荷包制作工藝精湛,裏面還填充了藥材和香料。有防病避邪的作用。最有趣的是,在端午節,壹些地區流行“搶錢包”的習俗。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把錢包藏好,因為壹不小心就會被別人搶走。搶荷包壹方面是羨慕荷包的制作精美,另壹方面也是為了好運。被搶的人不可能生氣。

武都都嘟主要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以陜西最為興盛,更具巫術意義。關於五毒是哪幾種,民間說法不壹。壹般指蛇、蠍子、蜘蛛、壁虎、蟾蜍等。這些動物都有毒,咬人後會中毒。兒童尤其容易受到這些動物的傷害。五月也是這些動物活躍的時期,所以在端午節期間,人們用巫術來壓制五毒。五毒繡肚是最重要的方法之壹。這些都是帶有巫術意味的民俗,表示人們的美好願望。在節日前,孩子們,尤其是壹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從奶奶那裏得到壹個“五毒肚兜”。中式胸衣用的布壹般是紅色,五毒的圖案壹般是白色、黑色或綠色,用其他顏色的線縫制而成。非常漂亮,真的可以說是藝術品,有的做成短褲,孩子們整個夏天輪流穿,直到秋天涼爽。因為好看,舒服,耐用,大人喜歡,小孩也樂意穿。有些孩子可以穿兩三個夏天。孩子長大了,穿不上了,媽媽也會像嬰兒壹樣收集書籍。有的會給別人,接受的人會很開心,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壹般的年輕人也不壹定能做到。

掛艾草

端午節是中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節日。此時,在南方和北方的許多地區,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上艾草以辟邪。艾葉又名“艾蒿”,為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綱目》說:“艾葉芳香,能疏通九竅,灸病。”它是壹種中草藥,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每年5月,是艾葉成熟,藥性最好的時候。把它當藥吃,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溫,味苦,煎服可止痢止血。曬幹的艾草是中國針灸的基本藥物。所以在端午節的早上,人們去野外采摘艾葉。《荊楚歲時年譜》說:“日終,全體荊人踏百草,為民采艾,掛於門上以毒氣。”可見,這種習俗的形成不僅是地域廣闊,而且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據陜西關中人說,掛在門口可以起到保宅平安的作用。掛在門上和床頭,有避邪的作用。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壹種藥材,據說能殺死各種毒物。因此,在端午節期間,陜西人會將雄黃浸泡在酒中,並將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手腕和腳踝上。據說蚊子和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蜘蛛等。)都不在他們身上。在中國四大傳說之壹的《白蛇傳》中,傳說五月端午節時,蛇精白蛇因喝了雄黃酒而現出原形。

吃雞蛋,粽子,油餅,麻花,哨子面等。

在端午節的早上,陜西人通常吃雞蛋、粽子、油餅和油條,中午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粽子,又稱“角粟”。杜太清《玉燭集》(卷五)引當地風俗及《本草綱目》。田邊四:“習俗是包粽子。古人用葫蘆巴葉裹小米煮熟,有尖角,如棕櫚葉形狀。所以叫粽子,叫玉米,這輩子經常用糯米。今天,5月5日,人們認為他們會節省東西,互相餵食。或者作為對屈原的祭品,投河餵龍。”粽子,作為壹種時令食品,在全國各地都很受歡迎。但從地理上來說,南方盛產大米,糯米粽子是端午節常見的食品,花樣繁多。多用於祭祖、敬神、饋贈親友;方人也北部根據當地的產品制作糯米團子或油餅。現在粽子已經成為常年食品,任何季節都可以吃。然而,每當端午節來臨,粽子仍然是最暢銷的食物。許多家庭仍然在自己包粽子來慶祝這個節日。

陜西人在這方面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粽子壹般呈三角形,以竹葉為外皮。不像南方人,裏面的食材不是糯米、綠豆、豬肉、五香粉。而是在糯米裏加入紅棗和花生,特別甜,特別好吃,或者就是好的糯米,和蜂蜜壹起吃,特別甜,特別爽口。後者在陜西的大排檔裏隨時都能找到。

陜西人為什麽不在端午節搞壹些大型活動,比如南方的賽龍舟?原來,五月端午的時候,陜西大部分地區的小麥成熟了,人們忙著收割,所以早上天不亮就下地了。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他們累得什麽都做不了,只記得該回家了,其他的事情根本顧不上。當然,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任何活動。看來這和種地有很大關系。

總的來說,陜西人過端午節很有意思。當然也看到了陜西人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內心世界。在此衷心祝願陜西人民生活富足。

  • 上一篇:長裙苗族的服飾有哪些?短裙苗苗服飾是用什麽做的?苗族服飾的文化背景是什麽?回答壹切順利,謝謝!
  • 下一篇:漢字故事寫作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