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隋唐時期的中國繪畫藝術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技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之壹。
隋唐在中國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唐帝國初期,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為文化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唐朝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各民族的團結,與中亞、印度、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等地區的國家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經濟文化交流,文化藝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出現了五彩繽紛的繪畫。
隋朝只有38年,但繪畫成就顯著。由於國家的統壹,楊子驊、詹子謙、董伯仁、鄭法石、孫尚子、顏丕等南北方的名家齊聚羅京,相互切磋、交流。隋朝統治者復興佛教,使北周時期受到打擊的佛教得以重新興起和傳播。隋文帝上書建廟,宗教藝術再度活躍,有大規模的創作活動。長安、洛陽、江都的寺廟都是名家寫的。敦煌莫高窟有70多個隋洞,主題和風格正在探索中。南北朝以來,描繪貴族人物肖像和生活習俗的繪畫也有了很大發展,以描繪山川為主的山水畫開始脫離稚嫩,逐漸進入成熟階段。隋朝統治者也更加重視古書畫的收藏。陳在隋朝滅亡時,他所有的宮廷收藏都被收了進去。楊迪在位時,關文廟後建有苗凱臺和寶吉太,分別收藏名家字畫。隋代繪畫的發展為唐代繪畫藝術的高度繁榮奠定了基礎。
隋展子謙《遊春圖》卷(局部)
人物畫人物畫在隋唐時期仍然占據主要地位。興起於魏晉的佛教繪畫,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它既繼承了漢魏傳統,又融合了西域等外來繪畫成果,在藝術上發展得更加成熟,隋文帝在大雲寺建有七塔,楊契丹則與鄭法石、田僧良共同繪制壁畫。楊契丹還在寶沙寺畫了佛的涅槃和維摩。其他的如董伯仁的《彌勒佛圖》和詹子謙的《洛陽龍興寺八王舍利圖》都稱得上是奇葩。可見隋代佛教繪畫的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更多地表現了真人和宮廷建築的形象。道教和佛教繪畫在唐代非常繁榮,重要的畫家擅長宗教壁畫。嚴、吳道子等人都受到張僧繇的影響,創作了自己的作品。特別是吳道子壹生畫了300多幅羅京寺廟壁畫,人物喬裝,形式多樣,痕跡奇特,造型各異,無壹雷同;他還在技術上做出了重要的創新。中年以後,他善用潑辣多變的水盾線條,呈現出高低斜滾、波浪起伏之勢,並在焦黃的墨痕中略染,達到了天空飛揚、四壁滿風、自然高於元素的效果,被世人稱為吳莊,突破了魏晉初唐的綺麗風格,開辟了壹代畫風,這是他在宗教上所開創的。韓□畫長安寶應寺尼姑,形似魏貴族藝妓形象。《菩薩像宮偶圖》顯示了宗教藝術進壹步世俗化的趨勢,周除了擅長仕女畫外,在宗教畫方面也有突出的創作。他擅長畫君王和菩薩,尤其是描繪水月清幽環境中的觀音,開創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宗教畫新風格,為後人所繼承。周的宗教畫風格被稱為周家風格。在唐朝,寺廟是祭祀和娛樂的場所。當吳道子畫佛像時,人們經常聚集在壹起觀看。周畫寺時,觀眾議論紛紛,虛心改之。這些記錄都顯示了宗教畫家和群眾之間的聯系。中唐以後,四川的宗教壁畫相當發達。成都著名的大聖寺、聖壽寺、精忠寺、應天寺均由著名畫家陸□嘉□、趙□、範瓊、左權、張南本、等作畫。除了流行的佛經外,還有描繪貴族和僧侶肖像的真實教堂,景觀樹、石頭和鮮花也更多地作為裝飾出現。
乘車圖隋代壁畫,長90厘米,寬60厘米。
描繪田家風俗的繪畫也開始出現。隋代時,田曾良以畫田家而聞名。顏畫了《田家十二屏風》,韓□畫了《田家風俗》、《村社》、《等》。但是,這樣的作品並沒有流傳。只是在敦煌莫高窟的大型歷史畫中,仍有不少描繪農業耕作的畫面。
表現自然山川之美的山水畫,在隋唐時期發展成為壹門獨立的畫種,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水不能淹”、“人比山多”的幼稚狀態而走向成熟。隋、初唐時期的山水畫常穿插神仙內容和貴族遊樂,多以綠色著色,美觀裝飾。隋代的詹子謙擅長“臺閣、馬、山川,壹日千裏”。據說是他畫的《遊春圖》,成功地畫出了深遠的春山水水景色和貴族騎馬劃船的場景,對唐代山水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遊春圖卷(附部分展覽)展出隋代子謙帛書本。
花鳥畫在隋唐時期也成為獨立的畫種,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中國描繪動植物形象的圖像在早期的手工藝裝飾中經常見到,吉祥的圖像在漢代也經常出現。魏晉以後,有人畫蟬、雀等飛禽、蟲、獸。由於隋唐貴族美術的發展,花鳥題材在宮廷和上層社會流行,用以裝飾環境,滿足精神欣賞的需要。正是唐代花鳥畫技法的不斷探索和提高,為五代兩宋花鳥畫的發展和繁榮創造了條件。
壁畫壁畫藝術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當時,宮殿,辦公室,大廳,寺廟,石窟和墳墓都有壁畫裝飾。唐代壁畫繼承了漢魏傳統,有了很大發展。壁畫的題材從繪制人物、佛教故事擴展到表現山水、花木竹木、動物等方面,內容和技法都大大超過了前代。
隋唐時期在長安和洛陽建造的宮殿非常宏偉。為了滿足政治需要和美化環境,大多用壁畫裝飾。
隋唐時期,宗教壁畫的創作達到高潮,全國各地的大量寺廟都有壁畫。長安和洛陽寺廟裏的壁畫大多是名家所寫,繪畫的痕跡早已蕩然無存。
隋唐時期的寺廟壁畫腐朽已久,但石窟壁畫大多保留下來,數量和藝術水平大大超過前代。由於國力強盛,絲綢之路暢通無阻,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流,新疆的基齊爾石窟、庫木圖石窟、森木森石窟的壁畫更加精美,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在唐代達到了繁榮的頂峰。現存唐代洞窟200多處,幾乎占全部現存洞窟的壹半。其中大型石窟,如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第103窟,第130窟,以其壁畫宏偉,內容豐富,形制準確,色彩絢麗而著稱。大量的改畫,尤其是大量的變相改畫的西方凈土,以巨大的場面,畫出了塔、堂、荷塘、歌舞伎樂的壹切美景,是唐代社會經濟繁榮的曲折反映。旅遊、婚姻、農耕、收獲等大量生活場景。在彌勒佛經、北靜經、觀音菩薩像等壁畫中繪有,在壁畫中塑造了佛、菩薩、弟子、天王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天空中飛舞,特別浪漫。支持者中的權貴形象也占據了重要的壹面墻,他們身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背著親屬的奴婢,如130號窟的樂亭、王夫人雕像,156號窟的張壹超行旅圖,都以巨幅畫作顯示了他們顯赫的權力地位。大量繪畫作品的保存為研究唐代繪畫和社會歷史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材料。
中外繪畫交流隋唐時期,邊疆與外國的文化交流頻繁而活躍。在長安等地,有邊疆民族和外國畫家從事藝術活動。中國豐富的繪畫吸引著周邊國家,許多外國使節、商人、學者和僧侶尋找中國的繪畫帶回中國。隋唐時期,日本派遣了很多使團,包括畫家。天寶年間(742 ~ 756),鑒真和尚和他的隨行弟子遊歷日本。他們在弘揚佛教的同時,也對日本的宗教雕塑和繪畫做出了壹定的貢獻。唐朝高宗年間,遊歷中國的日本僧人回國,帶回了著名畫家李真的《真理五祖像》。日本正倉院至今還保存著仰慕唐文化的唐代書畫作品,他們的繪畫明顯受到了唐代繪畫的影響。朝鮮對唐朝的畫也很感興趣。貞元[785 ~ 805]末,新羅商人在江淮壹帶高價買下周的幾十幅畫,帶回國內。唐朝與中亞文化關系密切。在杜歡的《景》中,記載了他生活在中亞,在大食國中結識了漢代畫家、劉□等人。天竺(印度)、獅國(斯裏蘭卡)與唐朝文化交流頻繁,對唐朝文化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唐太宗在位時,王玄策送天竺,即有畫家、雕塑家法之隨行。獅國來了唐僧,金剛三藏,擅長畫西域佛像。他曾在洛陽光福寺木塔下拍過樣,風格獨特。唐代繪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吸收了西方繪畫風格。於闐畫家於赤儀,長期居住在長安。擅長畫外國人物、佛像,“用色從容,絲元素堆砌”,過線“小筆緊如彎鐵纏絲,大筆淋漓,精神飽滿”。他在長安廣齋寺普賢殿的畫作《降妖》,被認為是“挺怪的,出墻了”。康薩陀,康人,唐代校尉。他畫珍禽異獸,早花晚葉,栩栩如生,變化多端。他們的藝術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