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計劃》是壹個巨大的成功,歷史和未來在這裏相遇,傳統和創新在這裏融合。雄安新區將以“堅持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為使命,踏上文明創造的新征程。
紅色文化傳統永存。
春天的陽光灑在白洋澱的水面上。孩子們在水邊玩耍,遊船不時駛過,留下陣陣漣漪。70多年前,這裏曾是水上遊擊戰的戰場。白洋澱雁翎隊紀念館原館長周潤標說,1939年,侵華日軍攻占新安(今安新)縣,開始掃蕩白洋澱。“秋天,雁翎隊成立了。當它剛建成的時候,有22個漁夫和獵人,每個人都有壹支火槍和壹艘船。他們非常熟悉火槍的性能。為了防止火藥受潮,我們用炎陵塞住火孔和炮口。”周潤彪說。
雁翎隊後來發展到近200人。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抗擊日寇,鏟除漢奸,設置崗哨,奪取據點。當天,偽軍進行了70余場戰鬥,殲滅和俘虜日偽軍數百人。“冒著生死危險,不怕犧牲,為保衛家園而戰,炎陵團隊所代表的紅色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壹代又壹代人。”周潤彪說。安新縣趙北口鎮趙莊子村附近的金寶水道,是炎陵隊伏擊侵華日軍的主戰場。這個村莊的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壹些舊物品,如抗日戰爭時期使用的槍支。76歲的趙艷林說:“這裏的人們很有騎士精神。戰爭年代,很多老百姓自發保護幹部戰士。”
革命故事到處流傳。66歲的王木頭壹生都在白洋澱邊講述紅色故事,他的嶽父趙波是抗日戰爭電影《二等兵張嘎》的原型。作為白洋澱抗戰紀念館的講解員,王木頭從18開始,已經劃了大約3萬公裏的水路,200多萬遊客聽了他的講解。
“我和公公生活了35年。老人晚年低調樸實,但事跡不壹般。當時他年輕,想法多,膽子大,軍事成績突出,在戰爭的歷練中迅速成長。”他說。“很多人不知道安新在哪裏,但人們都知道白洋澱和小兵張嘎。革命前輩的事跡永遠不會被抹去,他們的精神將在新區建設中傳承和發揚,激勵我們為美好生活而奮鬥。”他說。
滄桑歷史悠久。
追溯千年,白洋澱流域曾是“燕北”和“宋立傲對峙”的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燕和趙在這裏修築工事,相距甚遠。宋遼對峙時期,這裏不僅硝煙彌漫,也是邊貿最早的發源地。“人們常說趙巖有很多慷慨悲涼的人,這是有歷史依據的。”對當地文化頗有了解的雄縣退休幹部郭合明說,相傳“風蕭蕭水冷,壯士壹去不復返”的英雄挽歌就出自這裏。有壹種主流的歷史觀認為,今天白洋澱的江、湖、港、河格局最早形成於北宋。“古代以水護國,近代以水興城,未來水城必合。”郭合明用簡單的話語概括了白洋澱的變化脈絡。大約1000年前,白洋澱經常被水困住。水大了就淹了,沒法耕種。水小的時候,不利於邊防。壹些官員上書朝廷,建議屯田戍邊,遏制遼國騎兵。郭合明說,為了秘密勘察水勢,官員們組織了壹次“賞花之旅”,以賞花為名,秘密勘察地形,修建池塘和系泊防線。後來經過治理,白洋澱的湖泊與河流相連,可以在深處行船,在淺灘種植水稻和蘆葦,形成了莊稼和農作物四田化的趨勢。
三縣境內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春秋戰國遺址、古戰爭遺址等眾多文物。周潤標說,雄縣、安新、榮成有著獨特而悠久的建市歷史。如今,它們有了同壹個名字:雄安新區。“在新區規劃建設中,既要保存歷史記憶,又要延續文化脈絡,讓傳統文化在新區建設中繼續傳承,內涵不斷豐富。”他說。
淳樸的農村風俗代代相傳
在從從容城到安新的白洋澱大道上,有壹個三賢文化廣場。當地人引以為傲的“三賢”——元初知名學者柳蔭、明朝名臣楊繼繩、清初大學者孫奇峰——是鄉風中崇尚忠厚淳樸的象征。
“當年,楊繼繩以國家利益為重,冒著生命危險揭發奸臣嚴嵩,後來被關進監獄,哪怕家破人亡,他也寧死不屈。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猶豫,幾百年來壹直為榮成人所稱道和敬仰。”《容城縣誌》主編曹宏宇說,“三賢”的事跡滋養了壹代又壹代的容城人。忠誠、善良、豪爽,歷史傳承下來的淳樸鄉風,將在新區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在白洋澱王家寨村的王越島上,67歲的陳茂栓和妻子經營著壹家民宿。五壹旅遊旺季前,壹家人忙著用木船運送啤酒、可樂和零食。“這幾年受益於黨的政策,生活越來越好。”老人說。壹年下來,老兩口經營的民宿能有30多萬的收入。“未來,白洋澱將得到清理和疏浚。如果我們需要搬家,我是老黨員,我是第壹個搬家的。國家大事義不容辭。”陳對說:
安新縣三臺鎮聚集了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制鞋企業。新莊村黨支部書記馬說,為了新區的發展,許多企業必須淘汰舊設備,提升產業水平。“我兒子也開鞋廠,雇了六七十人。當地規模較小。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留下來,但我的家人會討論這個問題。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服從大局,服從新區建設,放棄家庭,為大家服務。”
當地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服從大局,積極支持新區建設。雖然老家很難割舍,但村民們認為,作為雄安人,不能固守自己的利益,讓他們搬家。我相信政府會安排好他們自己的生產和生活。“新區的建設不僅會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還會導致社會風氣的改變。未來新區要保持現代、開放,但同時要避免泥沙俱下,把新區打造成道德、文明、創新示範之城。”郭合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