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中小企業集群
中小企業集群是指在這壹區域空間內,以某壹主導產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或大量相互聯系的特定領域的中小企業及其支撐機構的集合。美國矽谷的繁榮,意大利經濟的振興,東部沿海城鎮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當地企業集群的發展。隨著市場競爭的全球化,經濟發展也凸顯出區域集中化的趨勢,尤其是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的本土企業的集聚。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企業集群,由於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發展日益迅速。
根據企業集群的產業性質,產業集群可分為三種類型:壹是傳統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傳統手工業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部門,如發展紡織、服裝、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大量中小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形成有機的市場組織網絡。在這個產業集群中,分工相對精細,專業化程度高,市場組織網絡發達。典型的例子有意大利的特色工業區和浙江的“塊狀經濟”區。二是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主要依托當地的科研力量,如名牌大學、科研機構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之間合作緊密,創新氛圍濃厚。美國矽谷和北京中關村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第三,資本和技術相結合的產業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和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
透析中外中小企業集群,我們發現中小企業集群壹般具有以下特征:
1.集群中的企業相互獨立。說明每個企業仍然是獨立的法人,保持自己的所有制、隸屬關系、投資渠道,實行獨立核算,按照市場原則進行平等交易。
2.集群中的企業聯系緊密。集群中的企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這種互動已經從工廠聯系延伸到產業聯系,包括物質和非物質的信息聯系,並且這種聯系日益成為企業間聯系的核心內容。
3.集群中的企業之間存在著許多特定的關系。表現為通過專業化分工和企業間的合作獲得外部經濟。這種特定的關系使得集群中的中小企業從分散、混亂的狀態走向系統化、有序化。
4.集群是動態的。由於進入或離開集群的障礙很少,集群始終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因此集群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5.集群運行機制的基礎是“信任和承諾”等人文因素。這種人文因素是維系集群內企業形成長期關系的紐帶,並使集群在面對國外競爭者時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二,中小企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中小企業作為擁有眾多群體的微觀經濟主體,越來越顯示出其在現實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數量眾多,功能明顯,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壹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有近2300萬家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7%。它們創造了超過40%的國民生產總值,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新工作,雇用了超過53%的全國勞動力,生產了96%的出口產品。意大利中小企業數量占全部企業的99.8%,從業人員占就業人口的78.2%,占國民生產總值增量的60%以上,支撐著意大利經濟的半壁江山。目前,在工商登記註冊的中小企業超過10萬戶,占工商登記註冊總數的99%,約占工業總產值的60%,實現利稅的40%,創造了75%的就業機會和60%的出口創匯。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生力軍。
縱觀各國成功的中小企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發展速度快、效益好、生命力強的中小企業並不是零星存在的,而是以集群的形式聚集在壹起,表現出強大的集群效應,並從集群效應中獲益良多。比如意大利北部的紡織業,加州的酒業,矽谷的IT業,日本的汽車業;中國溫州的皮革制鞋業,東莞的電腦信息業,佛山的紡織業等。近年來,流行的“浙江現象”主要是關於企業集群。中小企業集群作為壹種客觀的經濟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註。
三,中小企業集群的效應
區域性中小企業集群可以釋放集群效應。這種集群效應不僅是中小企業集群存在的合理基礎,也是中小企業集群不斷完善的動力。它通過集體效率表現出來,體現在三個方面:
l,外部經濟。當壹項經濟活動的社會效益大於私人效益時,就存在外部經濟。中小企業集群中的外部經濟就是德國經濟學家所說的“集聚經濟效應”,即由於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導致社會分工深化、企業聯系加強、區域資源利用率提高而產生的成本節約。集聚經濟的效應體現在四個具有便利性的方面,即鄰近的便利性、企業新生的便利性、創新的便利性和社會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便利性。
2.聯合行動。聯合行動是指中小企業集群中的制造商為了某些共同目標而進行的有意識的合作。集群中的聯合行動可以通過制造商之間合作的數量和方向來衡量。合作制造商的數量是指壹個企業集群中各類合作制造商的總和,可以是兩個制造商之間的雙邊合作,也可以是多個制造商之間的多邊合作。廠商之間的合作方向取決於廠商之間合作關系的基礎。同類產品的廠商之間的合作是橫向合作,產業鏈上的廠商之間的合作是縱向合作。
中小企業集群中的聯合行動可以提高合作廠商的技術能力、生產能力、創新能力和市場能力,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集群的成長和競爭力。與中小企業集群的外部經濟相比,它是集群內各行為體之間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是壹種動態的、積極的集群效應。
3.制度效應。總體而言,中小企業集群是介於企業和市場之間的壹種新的空間組織形式。企業集群作為壹種組織形式,有壹定的制度背景。制度背景分為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前者有契約和產權,後者有政治、社會和文化因素。社會資本在集群中逐漸形成和積累,誠信合作的文化氛圍在集群中盛行;他們可以統壹市場,規範產品標準,推廣同壹商標和特殊技術,廠商之間簽訂和執行合同的交易成本小。此外,政府作為集群中重要的行動主體,通過制定政策、選擇合適的廠商進入集群、維護集群的秩序,以及通過具體的集群政策形成合適的、有利的制度來促進集群的發展。
第四,發展中小企業集群的啟示
中小企業集群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l、中小企業集群是培育和提升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企業集群是幾個廠商在某個區域集中於某個行業,通過各個行為體的努力,利用集群效應得到1+1 >。2競爭優勢。因此,對於壹些地方,尤其是那些產業鏈長或迂回生產方式突出的產業,利用集群發展可以快速提升該產業在區域內、國內或國際的競爭優勢。
2.中小企業集群是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途徑。總的來說,由於縣域經濟起步較低,缺乏在高層次產業上與大城市的競爭能力,各地發展產業的選擇都是圍繞地方特色逐步展開的。發展特色產業需要充分利用產業集群,發揮集群效應,通過集群效應帶來的比較優勢做大做強產業,促進地方經濟快速增長。
3.中小企業集群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小企業發展的內在缺陷是規模小、市場準入難、市場競爭力弱、融資渠道少、人才儲備不足、信息資源缺乏。企業通過“集群”和聚集在壹起,可以形成整體優勢和規模效應,建立和擴大* * *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實現內部優勢互補和* * *資源共享,從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先天不足問題。
4.中小企業集群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就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工業化仍然是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的推進要以工業化為支撐。工業化的重要內容是農村工業化,實現農村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是動員農民就地創辦中小企業,促進農民就地成為產業從業人員。集群可以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帶動新企業的不斷湧現。不斷壯大的企業集團將繼續產生新的更高的城市化需求,政府將繼續改善基礎設施,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以滿足這壹需求。這些良性的互補無疑會極大地推動當地的城市化進程。
5.中小企業集群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壹條成功的出路。近年來,中國各地都建立了工業園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少數發展良好,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很多工業園區的前景並不樂觀。這有很多原因。其中壹個重要原因就是園區內的企業(或其他主體)缺乏壹定的產業聯系,工業園區成了各類企業的簡單“集群”。由此,壹些入駐園區的企業利用工業園區提供的優惠條件和政策獲得了或多或少的發展,但園區本身並沒有隨著入駐企業的增加而產生壹定的集聚效應,從而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產業集聚可以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中小企業集群大多以產業集群的形式存在,國內外壹些成功的工業園區都是專業化園區,為工業園區的發展指明了成功之路。許多工業園區應借助集群戰略進行調整,以實現快速發展,或者新的開發區應以產業集群為目標,促進工業園區和開發區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