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發現並開始使用銅。
1973年,陜西臨潼姜寨遺址出土壹枚半圓形銅屑,經鑒定為黃銅。
1975年,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壹把青銅刀(約公元前3000年)。這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是中國進入青銅時代的證明。
相對於約6500年前相繼進入青銅時代的西亞、南亞、北非,中國的青銅時代來得晚壹些,但也不能否認它是獨立起源的,因為中國有壹個青銅石器時代,距今約5500 ~ 4500年。
在此基礎上,中國發明了青銅合金,與世界上青銅器的發展模式相同,因此可以排除中國青銅器是從國外傳播過來的。
“國之大事,在於拜服”。
對於秦朝以前中國中原地區的國家來說,最大的就是祭祀和對外戰爭。
青銅作為當時最先進的金屬提煉和鑄造技術的代表,也主要用於祭祀和戰爭。
夏商周時期發現的青銅器,周圍都是禮器、兵器和佩飾,區別於其他國家的青銅器,形成了中國具有傳統特色的青銅文化體系。
總的來說,中國青銅文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型期。
形成期指龍山期,距今4500 ~ 4000年;鼎盛時期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早期,持續1600年左右,即中國傳統制度的青銅時代;過渡時期是指戰國末期到秦漢時期。青銅器逐漸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大大減少,而且從最初的禮器武器和用於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重要場合變成了日常用具,其相應的種類、結構特征和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
壹、形成期
4500~4000年前,龍山時代相當於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
古代文獻記載,當時人們就開始冶煉和鑄造青銅器。
在黃河和長江中下遊的龍山時代遺址中,經過考古發掘,在幾十個遺址中發現了青銅器。
從現有材料來看,形成期的青銅器有以下特點:
1,銅青銅並存,黃銅出現。
甘肅東鄉林家遺址出土壹把諸樊銅刀。河北唐山大成山遺址發現兩件帶孔的紅銅器。河南登封王成剛龍山市出土了壹件含錫7%的青銅容器殘片。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了壹口完整的銅鐘。山東交縣三裏河遺址出土兩個黃銅錐;山東棲霞楊家垸出土的黃銅碎片。
甘肅、青海、寧夏的齊家文化,銅制品數量最多。幾個墓地都出土了刀、錐、鉆、環、銅邊,有的是青銅,有的是紫銅。
生產工藝上,有的是鍛造,有的是模具鑄造,比較先進。
2.青銅器品種不多,多屬於日常工具和生活用品,如刀、錐、鉆、環、銅鏡、裝飾品等。
但應該承認,當時人們已經能夠制造容器了。
此外,龍山文化中常見紅色或黃色陶制器皿,口部和胯部常仿金屬柳條釘。如果認為此時的青銅器與夏商時期的青銅器功能相同,那麽當時的青銅器已經或已經開始轉向禮器。
3.壹般小遺址也出土青銅器,普通居民也擁有青銅器。
此外,這壹時期的青銅制品樸實無華,即使是有花紋的銅鏡也只是星條旗、三角紋等幾何裝飾,沒有三代青銅裝飾的神秘感。
二、鼎盛時期:
鼎盛時期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早期,持續了1600年左右。
這壹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器、兵器和雜器。
樂器也主要用於祠堂的祭祀活動。
禮用於古代的儀式,或在寺廟中,或用於宴飲和洗滌,有些是祭祀用的器皿。
青銅禮器有壹定的神聖性,所以壹般生活場合是不能使用的。
在所有青銅器中,禮器的數量最多,制作最精美。
禮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
禮器的種類有炊具、食器、酒器、水器、神像等。
這壹時期的青銅器裝飾最為精美,裝飾種類繁多。
青銅器中最常見的圖案之壹是饕餮紋,也叫獸臉紋。
這種圖案最早出現在五千年前長江下遊良渚文化的玉器上,山東龍山文化繼承了這種圖案。
饕餮圖案本身就有很強的神秘感。
《呂氏春秋》壹文中有雲“貪食,有之體,有害其身”。所以這種獸面紋壹般稱為饕餮紋。
饕餮圖案在二裏頭文化的青銅器上就已經存在。
商周時期的饕餮紋有很多種類型,有些像龍、虎、牛、羊、鹿。有鳥,有鳳凰,還有人。
西周時期,青銅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衰落。
龍鳳仍然是許多青銅圖案的主題。
可以說很多花紋圖案其實都是由龍蛇鳳鳥演變而來的。
蟬紋是商代和西周時期常見的紋樣。春秋時期有畸形蟬紋。
春秋時期,龍紋盛行,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擠掉了其他幾乎所有的花紋。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另壹個突出特點是工藝精湛,顯示了古代工匠的創造才能。
在中國古代,用陶瓷復合圖案鑄造青銅器的方法已經十分發達。
範濤的選材、塑模車削、圖案雕刻都極為精湛,泥鑄、分鑄、聯鑄、疊鑄等技術都非常成熟。
發展無分鑄的失蠟工藝技術,無疑是青銅鑄造技術的壹大進步。
鑲嵌青銅器以增加美觀的技術早就出現了。
第壹種鑲嵌材料是綠松石,壹種綠色寶石,至今仍用於首飾。
第二類是玉,包括玉助矛、玉刃斧等。
鐵刃銅霰、鐵助銅刃等第三類隕石經鑒定為碩鐵。
第四種是鑲嵌紫銅,用來形成動物形狀的圖案。
春秋戰國時期,也使用金銀裝飾的青銅器。
東周時期,冶金和鑄造技術迅速發展,出現了技術總結文件《考公基》。
書中詳細規定了用於制作鐘鼎、斧金、夷戟等器物的青銅器中銅和錫的比例。
由於戰爭頻繁,武器鑄造發展迅速。
尤其是吳越的劍,鋒利無比,名揚天下,出現了幹將、甌等人。
有些劍雖然埋在地下兩千多年了,但還是能被切成壹堆堆的紙。
有些劍,如勾踐的劍,經過化學處理,形成防銹的菱形、鱗片或火焰花紋,極為華麗。
中國青銅器的另壹個特點是至今沒有發現人像。
很多青銅器都是以人的臉作為裝飾,比如方鼎的臉,嶽的臉,但這些臉並不是特定人的臉。
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體形象,如人形燈或燭臺;或把整個人作為器物的壹部分,如鐘架上有壹只持劍的人形手托著橫梁,銅盤下有幾只人形腳。這些人形人物大多是男女效仿的服飾,並不是特定奴隸的畫像。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立體人物和人頭,比正常人要大,長耳凸目,高鼻闊口,充滿神秘感,應該是神話人物。
商周時期數萬件青銅器上都有銘文,現在壹般稱為金文。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起到了證明和補充歷史的作用。
中國青銅器的銘文和文字大多是鑄的。
凹的字叫陰,凸起幾個字叫陽。
在商代和西周,可以說銘文都是鑄的,只有少數例子是用利器刻的。
西周晚期,完全刻出的銘文開始出現。
戰國中期,大部分銘文已經刻好了。即使是河北平山中山王罕墓中的三件極重禮器,也是契刻而成,劍術極為成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古人認為青銅器的堅固性極強,銘文可以永久流傳,所以要長期流傳的物品必須鑄在青銅器上。
因此,銘文成為今天研究古代史的重要材料。
第三,過渡期;
過渡時期壹般是指戰國末期到秦漢末期的時期。
經過數百年的吞並戰爭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強兵最終建立了中央集權性質的封建社會,傳統禮儀制度徹底瓦解,鐵制品被廣泛使用。
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器皿多為日用,但仍有壹些青銅器的精美作品。
比如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兩輛青銅車馬。
第壹個騎四匹馬,車上有棚,坐的是禦者。
這兩種車馬都是用青銅鑄造而成,與實際大小成比例,極為精美。
馬上車上有很多金銀飾品,都是噴漆的。
第二匹騎馬,長3.17,高1.06米,可以說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形制巨大、結構最復雜的青銅器。
到東漢末年,陶瓷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進壹步把日用青銅器皿擠出了生活。
至於武器、工具等。,這時,鐵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隋唐時期的青銅器主要是各種精美的銅鏡,壹般都有各種銘文。
此後,除了銅鏡,再無青銅器的發展。所以這個網站對中國古代青銅器發展的研究到隋唐就結束了。
關於鐵:
關於中國開始使用鐵的年代,目前尚無定論。
考古發現的最早的人工冶煉鐵器屬於春秋時期。目前已知的約有20件,包括凹鋤(鋤)刃、梯形刃、鑿、刮、劍、鼎等。經金相檢驗,大部分屬於固態還原塊煉鐵(指無碳鐵)。
戰國時期掌握了大量熔煉滲碳鋼及其淬火工藝,大大提高了鐵器的實用性能,為戰國中期以後鐵器在軍事和農業生產中的大量應用創造了技術條件。
關於鐵器何時出現在中國,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第壹種意見是1972年底在河北翼城太西遺址發現壹件商代中期的鐵刃銅鈸,鑒定此物鐵刃為鍛造。
1977年8月,北京市平谷縣南獨樂河公社劉家合大隊商代墓出土壹件鐵刃銅鈸。此外,解放前還發現了壹件西周早期的鐵邊青銅鈸和壹件鐵助青銅戈,相傳出土於1931河南浚縣。
經分析,上述物體均含有較高含量的鎳,這是隕石的特征。
所以壹般認為這些器物是隕石制成的,而不是人工鍛造的鐵。
此外,商代商城太西遺址出土了兩塊赤鐵礦和十幾塊鐵渣,所以有研究者認為這是商代中期已經開始冶鐵的反映。
而人們在煉銅時,礦石中的氧化鐵也會殘留在爐渣中,爐渣中的鐵含量可達36%以上,甚至50%。
因此,有研究者認為“臺西遺址出土的所謂鐵渣,應該是煉銅的熔渣,而不是人工冶鐵的遺跡”,等等。
總之,占主導地位的學術觀點是,商代中國沒有人工煉鐵。
第二種意見是西周早期是否有人工冶鐵。有學者認為,人工冶鐵可能出現在西周早期。
《易·周樹·尹柯》載...是石輕擊之,斬之為玄曰”。
有學者認為,這裏的“玄月”不是鐵,而是指隕星制成的鐵邊銅月,不能證明商代晚期、周初就可以冶鐵。
《詩經·公劉》:“取力而鍛。
《尚書·非詩》:“鍛是矛,磨是刃。
“對於這兩個地方的‘鍛’,以前有學者認為是鍛鐵,現在有學者認為‘鍛’是指鍛青銅。
而且至今發現西周時期的戈、矛等兵器都是青銅制品,青銅兵器和工具也可以通過鍛造磨尖。
因此,人工冶鐵出現在西周早期的觀點也因缺乏實證而被否定。
第三種意見認為,人工冶鐵出現在西周中後期。
《禮記·月令》曰:“天子...騎著神秘的路,騎著鐵龍,扛著神秘的旗……”這個記載指的是西周。
《詩經·秦風·湘鐵》:《孔祥鐵賦》是西方周末寫於秦襄公的壹首詩,意為四馬亮如鐵。
只有當鐵成為壹種普遍的東西,其他物體才會以它的顏色來稱呼。
考古發現了西部周末的人工冶鐵制品,即河南三門峽郭墓出土的銅柄鐵劍。
經學術界認定,該器物屬於西周晚期人工煉鐵的塊狀煉鐵產品。
此外,陜西鳳翔秦公壹號墓出土了西周、東周時期的鐵鍬,甘肅靈臺出土了銅柄鐵劍,甘肅永昌出土了春秋初期的鐵鈴。
根據以上事實,學術界認為,我國中原地區人工冶鐵最早發生在西周中晚期。
從文獻和考古證據來看,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定在西周中晚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