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壹個戰略問題。
康寶成:各位網友,首個國家“文化遺產日”在北京舉行了多場慶祝活動。我們剛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來到人民網。希望今天和大家交流壹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妳對這個話題有什麽看法?希望大家壹起交流。
劉:很榮幸和大家壹起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我希望我能和妳壹起更好地完成這項重要的國家事業。這確實是壹件非常有益的事情。我們有很多傳統節日,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歷史時期,但是前天剛剛過了最年輕的節日——文化遺產日。這個文化遺產日顯然將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它將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發揮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作用。
【西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只是壹陣風嗎?風過之後不會留下很多痕跡?
劉:妳提出了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過去那樣的歷史時期,無論我們重視它,還是忽視它,冷漠甚至貶低它,文化遺產都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我覺得我們現在有意識的保護這個傳統,是為了讓我們的文化建設和我們的生活方式健康發展。所以,它不會是壹陣風,不會留下壹點痕跡,而是會在我們的壹生中,甚至在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壹生中,產生長遠的利益。我們的保護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不會是壹陣風吹過,人們就拋棄了自己的文化遺產。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事物。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應該不斷提高關愛民族靈魂的意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地發展,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建設得更好。
康寶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戰略問題,不是“戰術”問題,不會壹陣風就結束。不會是運動式的保護,而是長期的保護。中國的文化戰略也是壹個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的不僅僅是具體項目的數量,更是全民的民族精神和對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是我們對祖先五千年文化歷史的認同。
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民族就會被“融化”
[於樂]:能介紹壹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基本情況嗎?
康寶成:妳指的是聯合國還是我們在中國的宣言?如果是聯合國,聯合國有壹定的規定,每個成員國的申報數量是有限的。我們有四個參賽作品,其中蒙古長調是與蒙古人民和國家(外蒙古)共同申報的。國內的情況是我們沒有這個限制。我們剛剛發布了518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國務院發布的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申報問題上,中國今後也可以兩年申報壹次。
【動力派】:6.10文化遺產日取得了什麽成果?未來將從哪些方面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康寶成:6月10是我們第壹個“文化遺產日”。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多次舉行慶祝活動。就我參加的文化部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大家對四級名錄體系的建立,以及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在經濟建設處於關鍵時刻所采取的有效措施,達成了很多認識。比如,對民族文化的精神認同;我們已經對我們的精神和文化浸入與西方國家達成了廣泛的理解。大家壹致認為,我們的“精神家園”不能丟,不能以犧牲文化為代價進行經濟現代化。那麽未來我們四級目錄保護體系已經建立,需要定期評估。已經進入目錄的項目,不符合保護標準和要求的,就取消,讓我們在精神文明方面(反對文化上的“西化”傾向),逐漸在世界上為我們中華文明占據壹席之地。我們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凝聚力得到了加強。
【動力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什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整個文化遺產中占據什麽地位?
劉: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質上也是我們民族知識體系中非常重要和寶貴的財富。它濃縮了我們的歷史記憶。它不僅是昨天的歷史和生活的記錄,也是我們今天生活的現實,也是未來文化發展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沒有昨天提供給我們的基礎,就不可能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利用過去已經存在的非常好的文化手段,就不可能建立壹個和諧的社會。比如過年,我們要做很多準備,而這些準備無非是壹個舊的時間周期的結束和壹個新周期的到來,希望有壹個輝煌的未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和自然有壹個和諧的關系,和歷史有壹個聯系,和我們過去的祖先和我們的優良傳統有壹個溝通和傳承。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兩個周期交接時,我們應該邀請我們自己的祖先以及我們腦海中的精神世界,並與我們壹起祝願我們有壹個非常美好的明天。這個時候要尊老愛幼,創造家庭、家人、親戚、朋友之間的友好關系,創造與周圍社會的和諧人際關系。我們將通過新年祝福和元宵節來構建和諧社會。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壹樣,舉止都是適應規範的。我們將對未來的建設充滿期待和信心。這個例子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特別重視和保護習俗,無數的口頭敘事傳統,無數的藝術表現形式,祖先創造的巧妙技藝,以及我們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知識和實踐,發揚和繼承最好的傳統。在整個文化遺產保護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特殊的意義。
康寶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無形的,不同於自然遺產中的名山大川、黃山、張家界、長城。是指以人為主要載體,以口頭和身體手段作為這種傳播方式的壹種文化傳承。這種文化遺產過去被忽視,最有可能隨著老壹輩的去世而消失,也是最能實現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比如我們的民族節日受到西方節日的沖擊,比如聖誕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等。我們很容易失去我們的民族記憶,我們仍然非常重視春節這個全國性的節日。因為政府規定節假日是有關聯的,所以其他全國性的節日,比如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七夕節,都逐漸被淡化了。除了吃月餅,大家都忘記了中秋節的內涵。因此,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不能在文化中迷失自己,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中提出了“保護文化多樣性”。因為人類是多姿多彩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我們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民族就會被“融化”,我們的民族性就會喪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意義重大。
不能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待文化遺產。
【布魯托】:請問各位嘉賓,為什麽昆曲中國的昆曲可以列入名單,而其他劇種卻不能?
康寶成:昆曲是現存劇種中歷史最長的。昆曲的文學劇本是最優雅的,昆曲的表演形式也很完美,唱腔很優雅。有壹種說法“昆曲是各種戲曲的始祖”是不科學的,但這也從另壹個角度說明了它在民族戲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應該說它的學術研究價值是最高的。所以我們在申請第壹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時候就申請了昆曲。我覺得相關應用部門是有眼光的。
[風火輪]:劉校長,您好!前段時間流行的飲料“涼茶”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麽代表意義?
劉:今天有壹個熟悉“涼茶”的朋友告訴我,在廣東這樣的特殊氣候下,他經常會出現壹些小毛病,比如“上火”、感冒、咳嗽等。這種情況下,他經常喝“涼茶”就沒事了。這種飲料實際上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遺產的壹部分。這個技能也應該被我們繼承。今天,當我們談論國家主權時,我們不僅要考慮領土完整、民族尊嚴等等,還要考慮保護我們的知識產權。我們的祖先創造的壹些非常珍貴的技能,有時會在我們不註意的時候,被壹些外來的“有誌者”拿去私用,從中漁利。所以我認為在目前的歷史條件下,保護“涼茶”的制作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涼茶”只是壹個例子。也許我們有比“涼茶”更重要、更珍貴的技藝,應該好好呵護,好好傳承。
【玻璃蓮花】:康教授,如何評價中國的非物質文明,能不能不從政治角度出發?會不會對封建思想和糟粕有什麽評價?
康寶成:過去我們經常區分文化遺產的精華和糟粕,這種區分應該說是必要的。比如中國女性的“纏足”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但都是糟粕。我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還是要保護它的精華,因為精華和糟粕並不難區分。但是,我們不能壹概而論。過去有壹些與民間信仰和宗教有關的文化遺產,在極端“左”的思想影響下,我們過去認為是糟粕,但這次公布的第壹批國家級名錄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等項目,不能從意識形態的角度(政治的角度)看待文化遺產。這個問題不僅學者要重視,政府部門也要重視。
我們建議中央把中秋節和端午節定為法定假日。
【必須】:中秋節、端午節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兩位老師是否支持這些傳統節日成為法定節假日?妳準備就這件事給中央寫信嗎?
康寶成:首先,我個人認為應該把端午節和中秋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我們使用公歷之後,春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遠遠高於元旦。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春節與國家法定節假日(我們可以連續休息七天)相關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之所以在人們心目中地位較低,與國家沒有將其列為法定節日有關。據說相關學者已經向文化主管部門反映了此事,但我還不知道是否有書。我要和以劉先生為首的中國民俗學會把這個情況報告中央。
[hpty]:嘉賓,妳對韓國人宣布端午節有什麽看法?這件事妳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康寶成:韓國江陵端午成功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國內被炒得沸沸揚揚,但我想澄清壹個事實,韓國的端午和我們的端午只是端午這個詞上的相同。其實它的內容完全不壹樣。它們是壹種祭祀儀式,與我們紀念屈原、吃粽子、劃龍舟完全不同。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和鄰居,和外國的文化交流,文化理解,有時候會有壹些不足,造成了這些莫須有的誤解。
【玻璃蓮花眼】:在中秋節淪為壹個月餅節,清明端午只是字面意義,沒有相關活動的情況下,如何保護中國的非物質文明?
劉:說到節日,我有壹種感覺,我們現在的國歷是壹個二元結構。有些節日歷史不是很長,內涵也沒有其他節日豐富。不過他們待遇不錯,還要放長假,讓大家充分休息購物。我覺得這只是反映了節日的壹部分功能。在其他節日,我們的許多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除夕等。,沒有相應的假期,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表達我們的傳統和民族感情。如何合理調整這種二元結構,應該是上上下下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對月亮有著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特殊感情。當我們在中秋節看到月亮時,我們會立即想到我們的親人、家鄉、遠方的朋友和祖國,這是我們在中國特有的聯想。當中秋節只是壹個吃月餅的特殊時刻時,它似乎已經在我們心中貶值了。在我看來,這是壹種可怕的“失憶”。但我樂觀地認為,這可能只是壹個短暫的歷史階段。只要我們在這個全國特別重視文化建設的歷史時刻,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肩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中秋節被當成“月餅節”,端午節被當成“粽子節”的局面很快就會改變。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核心在於對傳承人的保護。
[布魯托]:女士們、先生們,“世界記憶工程”作為壹個延伸項目,不會受到壹些問題的制約,比如檔案解密的問題。生活在口述歷史中的人越來越少了。
康寶成:這個問題提出了壹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就是說,口述歷史就是口述,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但根據聯合國和中國政府的相關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壹定的文化藝術價值,所以口述史屬於歷史學範疇,不屬於文化遺產範疇。
【壹次壹個地方,壹次壹個地方】:請問各位嘉賓,古代藝術缺少傳承人,傳承難的問題怎麽解決?
劉:廣在天地先生,妳提出了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核心之壹在於對傳承人的保護。如果沒有傳承人,這門古老的藝術豈不成了文物?所以傳承人的保護其實是整個保護工作的核心。請還健在的傳承人帶徒弟,傳授技藝,這正是妳我所希望的。我相信這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領導機構,也是熱切關心和推動的。這些傳承人其實承載著歷史傳統和歷史記憶。在某些情況下,失去傳承人就相當於失去了壹種文化形態,斷絕了壹種傳統,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我特別希望能建立壹個機制,讓全社會都能特別關註傳承人的生活、技藝和優秀的文化傳統,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立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應有之義在於對傳承人的保護。我覺得這個問題以後可能會有壹定程度的改善。我和妳壹樣期待著它。
康寶成:這位網友提的問題很重要。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靠人傳承,如果沒有傳承人,這個遺產就消失了。我們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缺少傳承人的問題。比如有些項目最年輕的傳承人現在已經七八十歲了。我調查過中國皮影戲的現狀。很多老藝術家不希望自己的後代繼續學習皮影戲,因為收入非常微薄,無法維持生活。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於已經列入國家和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政府應該撥出壹定的資金鼓勵年輕人“從藝”,有條件的話還應該舉辦培訓班甚至學校。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太少了。但是我們已經開始了,可以預期這方面的前景是光明的。
日本在精神文化層面懂得“保守”。
【東風51】:嘉賓:在韓國看到壹個民俗博物館,裏面既有文字也有實物,還有模型。非常生動。我們要壹個嗎?
劉:東風先生,我去過妳去過的民俗博物館。我想,在未來的某壹天,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國家民俗博物館。讓我們期待這樣壹座博物館的落成。那不僅僅是因為別人有,更是因為我們有。更重要的是,我們有著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豐富的民間傳統和更豐富的非物質文化創造。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有更多的歷史財富和經驗可以借鑒。我們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需要建立這樣壹個博物館,尤其是當我們在壹段時間裏忽視了自己的優秀傳統。據我所知,各地已經建立了許多不同主題的民俗文化博物館。特別是許多有識之士利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和資金,創辦了相當多的私人博物館。我特別佩服這些人對於保護民族文化的洞察力、勇氣和可敬的責任感。
【八道門】:請問:為什麽近年來申報遺產熱愈演愈烈?我們必須申報哪些遺產?可以申報什麽?為什麽我們總是要申報?
劉:在文化領導部門的領導和主持下,我們國家將建立並逐步完善各級文化遺產名錄機制。我理解這壹申報和公布的根本目的是有效保護申報物品。這種申報出版實際上是對中國人民,對社會,更廣義地說,對全人類表明壹種態度,承擔壹種責任,即作為申報單位和保護單位,要承擔實際保護的責任。也許並不是所有的申請者都有這麽遠大的目標,有的可能是有創造政績、賺取利潤、創造品牌等目的。,但我希望並相信這部作品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克服許多困難和曲折,最終走上健康的道路。
【我是明智的】:嘉賓:日本走全盤西化的道路已經近百年了,但是傳統文化保護得非常好,比壹直反對西化的中國好太多了。妳認為我們應該記住日本的成功經驗嗎?謝謝妳
康寶成:這位網友,妳的問題很好。我在日本工作了三年。我發現他們真的被“西化”的很嚴重。明治維新前,日本基本以中國為師,明治維新後,以歐美為師。日本文字(日語)包括純漢字和片假名(常用於音譯歐美文字)。從他們的日本性格來看,這個國家非常善於利用“拿來主義”,吸收外來文化。同時,他們自己的文化也沒有丟失。二戰結束後不久,他們首次提出了“非物質文化財富”的概念,並成功實施了對“非物質文化財富”的保護。改革開放20多年,在聯合國倡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我們借著這股東風,對全民進行保護意識教育。相比之下,我們確實落後了。其實妳說的日本“全盤西化”並不完全準確。壹個國家的文化分為幾個層面,包括制度層面、器物層面和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層面——民族傳統、民俗、思維方式、價值觀。在政治制度方面,日本在對象層面上運用了“拿來主義”原則。但在精神文化層面,我們非常重視保存自己的東西。我認為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我親眼看到了他們大大小小的“祭品”,日語叫“馬黎姿”。在這個時候,他們經常穿上和服進行狂歡。這是他們自己的民族傳統。壹方面,我們的壹些人在呼籲“全盤西化”,卻無法擺脫西方文化的影響。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康寶成:感謝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話題的關註。我希望今後在適當的場合繼續與妳進行這種交流。謝謝大家。再見!
劉:很高興與大家交流,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我希望我們都為這樣壹個關系到民族命運和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事件做出貢獻。再見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