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作為馬相聲的傳承者和倡導者,壹生收過17個徒弟。在這17個徒弟中,至少有10個是在全國範圍內,在行業內,因為成績突出而出名的,而這十個徒弟也都有壹個特點,就是基本上都是馬的崇拜者,真正繼承馬相聲的很少。
顏曉茹
24歲的馬接受了25歲的顏曉茹。在此之前,顏曉茹學相聲主要是跟三個人學的。壹個是丁的父親,他是壹個在劇團打鼓的藝術家。壹個是演唱這首曲子的藝術家宋玉慶。壹個是李。其中,他師從,而宋並非出自相聲門。所以當顏曉茹遇到馬李三的時候,壹方面需要向他學習;另壹方面,他真的很佩服馬的相聲。
閆宏斌向老師學習後,改名為閆曉茹。同時、張、金等人也是他的徒弟,但這些人大多是弦樂手,所以日後在音樂界不出名也很正常。此外,李的愛人也同時拜馬,導師是李,頗有意思。
閻曉茹的相聲風格與馬的相聲有很大不同。他和尹壽山是多年的搭檔,相聲很受歡迎。他因他在音樂界的朋友而出名。據說壹個月能賺到壹個小目標,可惜是1948。
班德圭
班德貴比馬小六歲,出生於1920。事實上,他最早的徒弟是張傑堯,藝名班松夏,他的哥哥也是張傑堯的弟子,藝名班宋林。1953年,他改拜馬為師,意味著他從長壽之輩淪落為寶藏之輩。他收了壹個徒弟,叫範振鈺,只比他小7歲。
壹方面,班德貴被貶拜馬可能與有關。畢竟他和很多同事都處不來。如果他想在天津學習,最好有壹個在天津很有名的師傅,像朱的徒弟。另壹方面,班德貴和馬李三都是回族人,自然感覺親近。
班德貴雖然也是崇拜者,但還是繼承了壹些馬的相聲。例如,他曾經和壹起表演了馬相聲的經典之作《跨院》。
連肖坤
連和連秀全經常被混淆。事實上,連秀全是連的父親。連秀全有個厲害的徒弟叫王本林,王本林是鄭小山的師傅,鄭小山有個徒弟叫苗阜。的養子王本林也曾師從馬。
連擅長柳編,代表作是《我的美人案》。解放後,他全家去了蘭州,成為甘肅相聲的創始人之壹。他在蘭州的藝名中間取了“雅”字。
常包華
司菇出生於1930。他的長兄常鮑鯤在他童年時代就開始走紅。常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從小就能向父親和兄弟們學習。在他八歲的時候,祁鳴茶館成立了。昌八歲當學徒,九歲上臺,邊練邊抽煙。學習條件相當好。
1951年,常是馬的弟子。此時21歲的他已經把基礎都學會了,所以他的徒弟相當於拜了門。常的傳統相聲有70多段,但他更擅長創作和表演新的相聲。現在有人說他的相聲藝術不是很高。其實就是跟誰比的問題。和他大哥三哥比,好像差壹點,但還是比大多數人強很多。尤其是他是壹個會創作會表演的相聲藝術家。
高曉林
有時候會寫成笑。他是高桂清的兒子,而高桂清是馬德祿的徒弟。在退出聯興茶館後,青長期擔任針灸師。他水平高,心態好,值得同齡人稱贊。
高曉林作為針灸師的兒子,從小就被熏在茶館裏。高曉林,1940和14歲,曾是馬的徒弟,父子二人都成了馬相聲的傳人。
但因為高曉林有聯星茶館這個相聲大本營可以借鑒,所以他的相聲特點是博采眾長,火爆奔放,有點類似孫少林。
高曉林解放後到安徽發展,馬誌明曾投奔他。安徽高曉林這個地方,經過幾十年的深耕,把壹片相聲不毛之地發展成另壹個相聲重鎮。魏凡曾在合肥舉辦的中國相聲節上獲得金獎。
尹蕭聲
尹,出生於1938,是尹壽山的兒子,而尹壽山是的徒弟。和高桂清的兒子壹樣,兩人都是馬相聲兩代人的後代。不過,尹壽山其實是跟焦少海學的。他在清朝被高桂招為師弟。結果,他從寶代壹躍成為長壽代,這也引起了趙佩茹的不滿。
尹壽山後來接替高桂清成為聯興茶莊的掌中人,尹蕭聲從小隨父學習。七歲時,他在舞臺上表演,並向馬學習。尹雖然很早就跟老師學過,但他的相聲風格更像他的父親尹壽山。
於寶林
於寶林於1921年出生於天津。他首先從張那裏學會了相聲。張的師傅是。長此以往,將是書面語壹代的老大,但他是在1952歲時向馬學習的31歲。評書和相聲兩位大師都是長壽人物,但並不混亂。
大概是馬的徒弟中舞臺風格最接近他的壹個,和對天津話的貢獻也很大。除了把相聲帶回小劇場,他的很多徒弟也成為了天津音的頂梁柱,比如陳、鄧繼增、童佑威、馬樹春等。
常寶峰
常寶峰出生於1947,是寶壹代中最年輕的。與相聲界的同齡人和前輩不同,常寶峰的相聲壹部分是家庭故事,壹部分是常規學習。他和謝天順、王佩元和趙偉洲是同班同學。
1985,常寶鳳正式成為馬的弟子。那壹天,,常保亭,,顏曉如,馬同時是師徒。當學徒的時候已經38歲的常寶峰,無疑是想要壹個高貴體面的老師。他不僅是常的弟弟,也是他的親弟弟。
姜寶林
姜寶林於1928年出生於天津。他是相聲史上在混亂背景下學習的藝術家之壹。曾師從陳子全、季平三。前者是長壽壹代,後者是德裔壹代。後師從李,李是壹代藝術瑰寶。因為後來與李的關系破裂了,他沒有正式拜師,他也沒有正式拜師。
其實筆者在聽到1988天津燕春樓現場錄音之前,也質疑過拜師的真實性,但聽了半個小時錄音後,確信是馬的徒弟,拜師沒有問題。但他無疑是壹個拜門弟子。
李文華
李文華於1927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在郭啟儒學藝,後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李文華和許多解放後從事相聲的藝術家壹樣,從未被正式研究過。1981,馬同意收他為徒,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師徒關系並未正式成立。直到2008年,在民間藝術和音韻學領域大腕的見證下,才被正式確定為馬的徒弟。
據報道,馬誌明把李文華收為他父親的徒弟,這是錯誤的。留聲機圈沒有這個規矩。現場還表示,他只是在證明和馬在80年代初就有師徒關系。常也出席了儀式。他認定李文華是老師的弟弟,他的認可比馬誌明的更有效。
說了這麽多關於馬弟子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壹個問題,就是馬的大部分弟子都是拜門而不是真學,這關系到馬家的名聲。畢竟他們能拜少林,誰還會拜丐幫?另壹方面,這與馬的個人魅力有關。誰不想和壹個技術很好脾氣很好的師傅說話?
馬似乎連壹個正經的相聲接班人都沒有,這也不盡然。比如馬的侄子,也被他親自教過。現在德雲社的巔峰是比較好的馬藝人之壹,連他看起來都像馬家。要說馬氏相聲最正宗的傳人,還真有壹個弟子非馬莫屬,馬的畢生絕學都傳給了的徒弟。父子倆被發配下鄉的時候天天在壹起。馬幾年來每天晚上都給講相聲。那是他自己的大學,也是相聲的最高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