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疲勞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華清肝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
(2)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2-1)清肺排毒湯和清肺排毒顆粒
適用範圍:結合多地醫生臨床觀察,適用於輕、普通、重癥患者,在危重患者治療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本方: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9g,茯苓15 ~ 30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
服用方法:中藥飲片,水煎。每日壹次,早晚各壹次,飯後40分鐘,溫服,三次為壹療程。
有條件的話,每次服藥後可以喝半碗米湯,舌燥、津液不足者可以多喝壹碗。(註意:如患者無發熱,石膏用量要小,如患者有發熱或高熱可加大石膏用量)。如果癥狀改善但未治愈,則進行第二個療程。如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疾病,可在第二療程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處方,待癥狀消失後停藥。
清肺排毒顆粒服用方法:開水沖服,壹次2袋,壹日2次。療程為3-6天。
(2-2)燈
①寒濕郁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胸悶、厭食、惡心、嘔吐、腹瀉或大便粘稠。舌質淡、胖,有齒痕或淡紅,苔白、厚或膩,脈濕或滑。
推薦處方:寒濕流行方
基本方:生麻黃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藶子15g,貫眾9g,地龍15g,徐長卿15g,藿香15g,佩蘭9g。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600ml煎服,分三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飯前服用。
寒濕流行方也適用於普通患者。
②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輕度惡寒,乏力,頭重身倦,肌肉酸痛,咯痰幹澀,咽痛,口幹且無多飲之欲,或伴有胸悶,厭食,便溏或大便粘稠。舌紅,苔白,厚膩或細黃,脈滑或潮。
推薦處方:檳榔10g、草果10g、厚樸10g、知母10g、黃芩10g、柴胡10g、赤芍10g、連翹15g、青蒿65438+。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金華清肝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金華清肝顆粒用開水沖服,1 ~ 2袋壹次,壹日三次。療程為5-7天。
連花清瘟顆粒口服。壹次1袋,壹天三次。療程為7 ~ 10天。
連花清瘟膠囊口服。壹次吃四片,壹天三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谷、後溪、陰陵泉、太溪、舒菲、脾俞。針刺方法:壹次選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壹次。
(2-3)普通類型
①濕毒郁肺證的臨床表現:發熱、咳嗽少痰,或痰黃、氣短、腹脹、便秘。舌質暗紅,舌質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或弦。
推薦方藥:宣肺敗毒方基礎方:麻黃6g、炒苦杏仁15g、石膏30g、薏苡仁30g、麩炒白術10g、廣藿香15g、青蒿12g、虎杖20g、馬鞭草30g、蘆根30g、皂角刺。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宣肺敗毒顆粒
服用方法:開水沖服,壹次1袋,壹日兩次。療程7 ~ 14天,或遵醫囑。
②寒濕阻肺證的臨床表現:低熱、低熱,或不發熱,幹咳、痰少、乏力、胸悶、脹滿,或惡心、便溏。舌淡或淡紅,苔白或膩,脈濕。
推薦處方:蒼術15g,陳皮10g,厚樸10g,藿香10g,草果6g,麻黃6g,羌活10g,生姜10g,檳榔10g。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③疫毒燥證的臨床表現:惡寒發熱、肌肉酸痛、流涕、幹咳、咽痛、喉癢、口幹、咽幹、便秘、舌淡、津液少、苔薄白或幹、脈緊。
推薦方藥:宣肺潤燥解毒方基礎方:麻黃6g、杏仁10g、柴胡12g、沙參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芷10g、羌活15g、升麻8g。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金華清肝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金華清肝顆粒用開水沖服,1 ~ 2袋壹次,壹日三次。療程為5-7天。
連花清瘟顆粒口服。壹次1袋,壹天三次。療程為7 ~ 10天。
連花清瘟膠囊口服。壹次吃四片,壹天三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嘴、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針刺方法:壹次選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壹次。
(2-4)恢復期
①肺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氣短、乏力、納差、惡心、飽脹、便溏、稀便的不適。舌質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術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下),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②氣陰兩虛的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幹、口渴、心悸、多汗、納差、低熱或中度發熱、幹咳、少痰。舌幹少津,脈細或弱。
推薦處方:北沙參10g、麥冬15g、西洋參6g、五味子6g、石膏15g、竹葉10g、桑葉10g、蘆根15g、丹參15g、甘草6g。
服用方法:每日1劑量,煎服400ml,分兩次服用,早晚各1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足三裏(艾灸)、百會、太溪穴。針刺方法:選取上述穴位,針刺補虛止瀉,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艾灸穴位:大椎、舒菲、脾俞、孔嘴,每次40分鐘,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