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是臺灣省省內少數民族的統稱。高山族的族源是多源的,但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古越人的壹個分支。自從漢人遷到臺灣省後,原住民分為兩部分:壹部分定居平原,與漢人融合,稱為平埔人,另壹部分仍定居山區,受漢人影響較小,至今仍保留原住民語言、風俗習慣的特色。現在高山族泛指這部分少數民族。大部分分布在東南部的中部山區和海島,少數分散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漢等地。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居住在臺灣省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口頭文學豐富,包括神話、傳說和民歌。高山族大多從事農業,少數從事漁獵。有雕刻和編織之類的手工藝品。婦女懷孕後習慣上避免使用刀斧,避免吃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雜果。女人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在慶祝的日子裏,通常會使用木制的雕刻精美的馬克杯,兩人並肩飲酒,以示親密。如果有客人,壹定要殺雞請客。招待客人的時候把雞腿留下,客人走的時候讓他們在路上吃,意思是吃雞腿會讓妳走得更有力。婚禮習俗:在婚禮上,將小米磨成粉,與水混合,裹上魚蝦(蝦露出尾巴),揉成雞蛋大小的球,放入開水鍋中煮熟,取出慶祝。飲食習俗以大米為日常主食,輔以土豆和雜糧。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喜歡將大米煮熟或者將糯米、玉米粉蒸成餅、糕。高山菜來源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靠收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蔔、白菜、土豆、豆類、辣椒、生姜以及各種野菜。高山族普遍愛吃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些是用鹽和胡椒腌制的。肉的來源主要靠豬、牛、雞。漁獵也是很多地區日常肉食的補充,尤其是住在山裏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食的主要來源。高山族過去既不喝開水,也不喝茶。泰雅族人喜歡喝生姜或胡椒浸泡的涼水。據說這種飲料有治療腹痛的作用。以前在山裏打獵,也有喝動物血的習慣。男女都嗜酒,壹般喝自己釀的米酒,比如小米酒、米酒、洋芋酒。節日高山族豪放不羈,喜歡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舉行宴會和歌舞聚會。每逢節日,要宰殺豬和老牛,設宴賜酒。高山族宴客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用各種糯米做成的糕點和巴贊。不僅可以作為節日的小吃,也可以作為祭品。還把糯米做成飯招待客人。高山族的各族祭祀活動很多,有祖先崇拜、山谷崇拜、高山崇拜、狩獵崇拜、婚禮崇拜、豐收崇拜等,其中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了宴會供品,還會有各種文體活動。婚禮和宴會的場面非常豐富壯觀,特別是要準備很多酒。當時,參加者要大量飲酒,並有保持醉酒的習俗。“豐收節”當天,族人帶著壹壇壇酒到現場,圍著篝火跳舞、吃喝,慶祝壹年壹度的勞動豐收。在過去,高山族的各個分支中廣泛存在著身體毀容的習俗,如拔毛、切齒、穿耳洞、束腹和紋身。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習俗趨於逐漸衰落,但其殘余影響仍然存在。脫毛是指去除體毛,有的分支是雄性的,有的分支是雌性的,有的分支是雌雄同體的。男人用竹夾拔,女人用細麻線擰出,有的甚至用木炭燒,也不覺得疼。切牙是指在十二歲到十六歲時拔掉左右門牙或兩顆犬齒。有的直接把小鐵棒放在牙齒上,用石頭敲出要拔牙的牙齒。不拔牙、缺牙習俗的某些分支願意把牙齒染成黑色,以黑齒為美。耳洞,特別適合排灣族和阿美族男性。他們壹般用鉛板、貝殼、竹筒做耳環,用絲線將玻璃珠系在雕好的竹筒壹端,綁在腦後的頭發上,以防掉落。束腹是某些男性分支的特殊習俗。束腹帶是用粗竹片做的,兩端鉆有孔,用麻繩紮緊,系在後腰。從12、13歲壹直到50、60歲,沒日沒夜地緊緊紮在腰腹周圍,使胸腿肌肉發達健康。紋身,每個分支的具體情況不壹樣,有的男女不紋身,有的男女不紋身。有的把紋身當成漂亮的飾品,有的把紋身當成勇敢的象征。受原始宗教影響,認為紋身可以得到祖先靈魂的保佑,避免災難。除了紋身,還有紋身。不管妳怎麽毀了自己的身體,目的都是壹樣的,美麗,勇敢,結婚,守紀律,可敬。美麗的歌舞高山族擅長歌舞,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日、祭祀等。,有歌有舞,抒發情懷。由於高山族分支眾多,音樂、歌舞的風格也豐富多彩。傳統民歌,多為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有的如山川流水,自然悠揚,有的如擊竹吟玉,淒美動人;有的如波浪擊鼓,節奏明快。看起來粗糙,簡單,精致。常見的樂器有大鍵琴、弓(方琴)、笛、葉琴(葉)、杵、臀板、竹鼓(鼓剁)、腰鈴、腳鈴、大鍵琴、鼻笛等,在青年男女戀愛中常用來呼喚戀人、傳遞愛情。葉琴其實是壹種闊葉樹的葉子,隨意采摘,含在嘴裏就能奏出很多曲子。杵樂是從米的木杵演變而來的。高山族搗米時,往往在屋內挖壹個窯洞,在窯洞底部放壹塊石板,幾個婦女拿著木杵和米站在四周。木杵敲擊石板,發出鐘聲般的聲音,傳得很遠。後來,人們用長短粗細不同、音調不同的木杵奏出不同節奏的樂曲,與之伴奏的曲子就叫“謳歌”。用它演奏的音樂是“杵樂”。高山族居住的地方很流行唱唱跳跳。梆子也成為青年男女戀愛的紐帶,許多美滿的婚姻都是在梆子音樂聲中締結的。臀板是掛在臀部的壹串竹筒和銅殼,腰鈴和腳鈴是舞者的道具和伴奏樂器。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各大活動都有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歌舞晚會上,人們生起柴火,點上火,圍著火唱歌喝酒。起初,十幾個年輕人悠閑地跳著舞,唱著前奏曲,漸漸進入了高音鼓動。大家手挽著手,手舞足蹈,前進後退,齊聲有歡呼。場面很溫馨。近年來,由於旅遊業的高度發展,許多赴臺遊客前往高山族民俗村或旅遊景點,觀看山民的民俗風情和歌舞表演。木雕和紡織高山族的手工藝品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木雕、雕刻、竹刻和制陶。其中,排灣人、陸凱人和雅美人的木雕藝術相當精湛,而切割是著名的傳統工藝。他們只用壹把刀就能做出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比如裝米的木臼,儲物的木桶,做蛋糕、釀酒的蒸鼓等容器,酒杯、勺子等器皿,大的如獨木舟等。雕刻技術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更為常見。有圓雕、浮雕,也有線雕、雕花、空雕。在壹些家用電器、裝飾品和樂器上,雕刻著人物、動物、花卉和其他美麗的圖案。刀法剛勁細膩,充滿自然之趣,形象十分生動逼真。排灣族的雕花壺、屏風、雕花板(屋內的壹種面板)、靠背椅、木枕、木桶、木勺、煙鬥等。裝飾巧妙,雕刻精美。供奉祖先“靈屋”的雕柱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以及房子的梁、檐、楣,都雕刻得五顏六色,非常漂亮。至於紡織,在很久以前,山裏人就知道如何用麻織成“扇面布”。泰雅族和夏塞族有“男用武,女用織”的習俗,以此來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它們的紡紗方法基本相同,都有立式紡軸,用手撚,纏繞在軸上。織機都是原始的平腰織機。織機的夾布板兩端掛在織工的腰上,經紗的末端繞在經管或經軸上,由兩個踏板支撐。阿美族、雅美族、培南人在地裏放兩根木柱,不用腳踏就可以混經板。但是夾布板還綁在腰上。織工坐在地上或凳子上從事編織。按照傳統習俗,女性在編織小屋工作,男性不得入內。紡織品主要有白色亞麻和白色、棕色平行條紋亞麻。在布上繡花和摘花來做各種裝飾。
上一篇:中醫治療喉癌最好的地方在哪裏?下一篇:黃陂三臺寺旅遊規劃黃陂三臺寺景區